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化·空间·生态·载体—滨水地区城市设计的四大要素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陈德雄 《规划师》2002,18(8):40-43
结合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区梅东片景观设计和厦门东南海岸城市设计的实践,强调滨水地区城市设计要注重从水的文化要素、空间要素、生态要素和载体要素4个方面综合起来考虑。  相似文献   

2.
2007年6月9日至11日,由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主办的城市文化国际研讨会暨第二届城市规划国际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世界23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位市长、规划师、建筑师、文化学者、历史学家以及其他各界关注城市文化的人士,应邀相聚在世界著名的文化古都北京,讨论了全球化时代的城市文化转型、历史文化保护、当代城市文化建设等议题。会议发布了《北京宣言》,公布了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并举行了授牌仪式。与会代表认为,城市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独特的重要地位。回顾城市发展的历史,文化始终是城市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城市不仅是一定地域的经济和政治中心,也是这一地域的文化中心。与会代表充分肯定了《雅典宪章(1933)》、《马丘比丘宪章(1977)》、《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2)》和《文化多样性保护国际公约(2005)》等对于城市发展和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贡献。同时注意到,城市化、全球化在带来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生活改善的同时,也给当代人带来巨大的挑战。城市发展正面临着传统消失、面貌趋同、形象低俗、环境恶化等问题,建设性破坏和破坏性建设的威胁依然存在,城市文化正处于转型过程之中。与会代表在自由讨论的过程中,形成共识,并以北京宣言的形式公布于世,内容包括:一、新世纪的城市文化应该反映生态文明的特征;二、城市发展要充分反映普通市民的利益追求;三、文化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内涵;四、城市规划和建设要强化城市的个性特色;五、城市文化建设担当着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的重任。建设部部长汪光焘、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分别在会上发表了主旨演讲。  相似文献   

3.
城市广场被誉为城市的客厅,它与街道一起构成了城市空间的秩序。城市文化游憩广场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城市空间艺术的精华和城市空间的节点。东风广场周围环境建筑缺乏规划控制,空间较为平淡,缺乏主题空间,没有高潮;建筑物的空间层次感较差,建筑立面风格各异,色调、材质、造型都不统一。本文从城市设计和环境行为举角度对东风广场讲行了多维唐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每个城市都有它的履历,上海亦然——要用几句话来概括很难,也不一定准确或全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黎燕  黎湘伟 《城乡建设》2001,(11):37-39
城市文化乃城市之魂,对于一座城市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城市知名度,也不仅仅是为了发展旅游,尽管这两种作用都很大,它终极的意义是显示一个城市的高度和精神的深度.目前,有些城市已意识到城市文化的独特作用,正经历着由城市表层的物质建设向深层的文化特色开掘方向的探索.这是一道没有统一答案的思考题,因为每个城市都有其不能被代替的个性内容.作为十堰这个新兴城市的城市规划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去思考并完成这个思考题.  相似文献   

6.
所有的城市都包含了记忆的因素。城市的记忆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通过显性物质实体与文化心理潜质在现实、未来中存在、变化与延续着,它成为城市人感知、体验与理解自身与其生存环境在时间因素中延承变换的基本脉络线索。文中以“记忆”概念切入时间、空间、人与环境等基本要素关系,试图采用跨学科领域的研究方法,从心理学与社会学视角对城市与建筑的本质进行再思考,进而探讨城市设计与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工作中深层的意识形态与价值取向问题。  相似文献   

7.
单德启  黄颂华 《规划师》2003,19(4):17-20
以威海市文化路及其沿线地段的城市设计为例,对如何在城市空间环境的营造中,保持和发展城市的地域特色进行探讨和研究,指出融入地域主义的城市设计为我国许多城市中以经济性和功能性为导向的城市设计提供了一个反省的角度,恢复城市空间环境的地域特色应成为城市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刘冬飞 《规划师》2002,18(12):49-51
作为人类改造物质环境的手段,城市设计在历史上是伴随城市建设逐步发展的。当代城市设计主要在美国兴起,其理念源于欧洲文艺复兴、花园城市理想、现代建筑运动和城市美化运动传统[1]。本世纪初现代主义的国际风盛行时,城市自身的扩张是以一种外延的形式发展的,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地向外膨胀,侵吞周围的郊区、农田、绿地,城市形态急剧变化,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而且出现逆城市化、中心区衰落的现象。现代建筑与国际风格在追求城市功能效率的同时,忽视了城市历史文化传统,城市中出现了大面积的毫无特色的消极空间,城市建设缺…  相似文献   

9.
兰祥文  曹珠朵  陈涛 《规划师》2007,23(3):26-30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在规划模式、总体规划修编、城市远景轮廓规划指导性程序、城市(镇)历史文化遗存和传统风貌保护、城市风貌景观规划、城市土地使用控制规划、移民迁建规划、城市用地多因素综合分析、"空间管制与协调"规划、近期建设规划、风景名胜规划和小城镇规划共12个领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总结,为规划业界的共同提高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许和本 《规划师》2001,17(6):124-124
在几何学上,点系指没有长。宽。厚而只有位置的几何图形,线系指一个点任意移动所构成的图形,面则指线体移动所成的图迹。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点指一个单体建筑,由众多的单体建筑组成的街景则是线,由纵横交错的街景则组成面--城市。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城市的规划建设,即几何学上  相似文献   

11.
谷云黎 《华中建筑》2008,26(1):22-23
城市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次,各有其主要的构成元素。城市文化各元素间相互影响,结成三角形的结构模式。城市的不同建设时期中,不同层次的文化占据主导地位,和谐城市的建设需要三个层次文化的良好互动。  相似文献   

12.
城市文化与城市精神:规划中的辩证统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景秋 《规划师》2008,24(11):10-13
城市文化是城市的气质,是一种具有独特性、空间性和综合性的文化形式;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主流意识的凝炼。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城市文化价值日益成为引导城市发展的主动力,具有地方特质、以传统的历史文化为核心的城市文化与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发展和参与竞争的关键,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应首先进行基于城市文化的城市精神概念规划,两者是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体。  相似文献   

13.
黄磊 《建筑与文化》2016,(11):38-39
江西地方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江右人民的生产实践为基础,以赣鄱农业文明为核心,历经数千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特色文化。风采千年,江西不仅诞生了一系列的人文大亨,也在建筑文化及艺术造诣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依托江西地方发展江西文化旅游事业的需求,万达集团在江西省会南昌九龙湖新城打造一座有江西人文特色的文化旅游城,成为江西文化旅游事业的新地标。南昌万达城展示中心,设计团队萃取最能代表江西文化的"青花瓷"作为设计理念,运用建筑设计元素,从形态、材质、色彩等方面还原瓷器"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的艺术特色,全方位地展示江西文化的精粹。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一个新城市中心景观大道的设计项目,讨论了城市主轴位置上地标性景观道路的设计方法.同时探索了城市对景观道路的更多需求,以及景观道路于展示城市经济、文化特色.提升城市形象的使命作用。用科学系统的规划指导现代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保证道路景观的整体性和生态功能的完整性的同时注入地域、文化、历史特征。  相似文献   

15.
传统欧洲与亚洲城市公共空间布局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幼侨 《华中建筑》1998,16(3):61-66
通过对传统欧洲与亚洲城市公共空间的布局方式进行比较研究,旨在发掘存在于思想文化意识与城市生活方式屋面上对城市布局、公共空间形成产生影响的因素,并探讨在当代条件下应用于城市设计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文化作为人类生活形态的凝炼与表征,其发展特征与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密切相关。本文试图从城市生活的角度,重新诠释文化建筑的内涵与存在意义,并着重分析当代文化建筑应对城市生活的建筑形态与空间模式。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社会角度以及环境艺术的角度对城市雕塑的现状进行深入剖析。指出影响城市雕塑的社会因素是:政府领导的城市管理决策水平、规划部门的雕塑规划工作,市民的综合素质等;其次,从环境艺术的角度来研究城市雕塑的问题,提出目前城市雕塑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善于从创造整体形象的观点出发,不能把雕塑同所存在的空间环境、尺度、形状、文脉背景等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主题的选择、空间的放置、色彩的运用、材料的选取、尺度的经营、意境的制造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城市文化与城市建设互动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何邕健  张秀芹  毛蒋兴 《规划师》2006,22(11):73-76
城市文化塑造规划决策个体的意识形态从而影响城市建设形态,城市文化制约规划决策制度的法理基础从而影响城市建设效果.城市建设创造城市空间形成城市文化,城市建设更新历史空间发展城市文化,城市建设破坏载体空间湮灭城市文化.协调城市文化与城市建设的关系应从宏观层次上协调城市文化定位与城市建设形象,从中观层次上协调城市文化认同与城市总体格局,从微观层次上协调城市文化氛围与城市建设基调.  相似文献   

19.
旧城改造中城市规划与土地批租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州旧城改造中要保护古城,就要了解其历史发展与演变;要运用现代规划手法,辩证地解决“保古创新”、“古为今用”。作者从实践中体会“三坊七巷”保护改造工程是如何规划,合理地解决城市、建筑与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在规划的指导下,开展土地批租,规范政府行为,提倡公平竞争。  相似文献   

20.
当下社会对于速度的过分迷信使得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生活不堪重负。单一的城市规划与设计面对已有的城市格局也陷入困境。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机遇之下,农村经济、教育水平显著提高,迅速第三产业化。城市居民向周边农村"逃亡"式的度假行为释放了高速运转的城市压力,也对农村规划和文化传承造成困扰。本文引入"慢城"的概念和规划理念,以东南沿海发达城市周边的新农村规划为例,从生活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连续性出发,探讨城市周边村镇发展成为城市附属"慢城"的规划思路与策略,并使由乡村反馈城市,对城市问题的"解压"转变为"理疗",试图以逆向思维的方式探求一条解决城市社会问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