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王煜  方志杰  汪建敏 《精细化工》2007,24(12):1212-1214,1235
对合成结构较简单的4种以芳基取代丙烯腈为骨架的芪类化合物的常用合成方法进行了研究。以取代苯甲醛和取代苯乙腈为原料,在氮气保护、甲醇钠作催化剂等条件下,通过一步缩合反应,高收率得到(Z)-2-(3,4-二甲氧苯基)-3-(4-甲氧苯基)丙烯腈(Ⅰ)、(Z)-2-(3,4-二甲氧苯基)-3-(3,4-二甲氧苯基)丙烯腈(Ⅱ)、(Z)-2-(3,4-二甲氧苯基)-3-(4-二甲氨基苯基)丙烯腈(Ⅲ)、(Z)-3-(3,5-二甲氧苯基)-2-(4-甲氧苯基)丙烯腈(Ⅳ),实测收率分别为98.3%、96.0%、83.4%及88.8%。  相似文献   

2.
香椿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椿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香椿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分离并鉴定出53个组分,占峰面积的92.34%,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其主要挥发性成分为:α-荜茄醇(4.89%)、桉叶烯(5.67%)、杜松烯(5.49%)、8-异丙烯基-1,5-二甲基-1,5-环癸二烯(5.37%)、1-异丙基-4,7-二甲基-1,2,3,5,8a-六氢化萘(5.88%)、2,4,4-三甲基-3-甲醇-5-(3-甲基-2-丁烯-1-基)环己烯(5.65%)、橙花叔醇(4.97%)、1-异丙基-4-甲基-7-亚甲基-1,2,3,4,4a,5,6,7-八氢化萘(5.87%)、叶绿醇(4.86%)、2,5,6-三甲基-1,3,6-庚三烯(4.31%)、5,7-二乙基-5,6-癸二烯-3-炔(3.14%)、2-甲基-3-乙基-1-戊烯(2.86%)、4-戊烯-2-醇(2.09%)、2-甲基-2-丁烯(2.83%)、2-甲基-5-己烯-3-醇(2.99%)、β-丙内酯(2.63%)、3-己烯-1-醇(2.41%)、3,4-二甲基-1-戊醇(2.34%)。  相似文献   

3.
杨再波  赵超 《精细化工》2007,24(2):149-153
用固相微萃取法萃取千年健中挥发性化学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共分离出98个组分,鉴定出70个组分,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面积相对百分含量,占挥发性化学成分总含量的96.26%。主要成分是:γ-松油烯(1.35%)、芳樟醇(29.90%)、松油醇-4(5.73%)、乙酸芳樟醇酯(2.64%)、γ-依兰油烯(1.07%)、β-石竹烯(2.19%)、α-律草烯(1.16%)、α-蛇床烯(1.30%)、(-)-α-依兰油烯(1.09%)、α-紫惠槐烯(1.99%)、δ-杜松烯(6.09%)、α-雪松醇(5.24%)、叔杜松醇(3.21%)、叔依兰油醇(4.65%)、(Z)-6,10-二甲基-5,9-癸二烯-2-酮(2.90%)、2-氨基-3-羟基苯甲酸(2.51%)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和鉴定干姜中的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干姜中的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离并鉴定化学成分,各组分的相对含量采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结果:从干姜挥发油中共鉴定出59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8.238%,其中主要成分为4-甲基-1-(1-甲基乙基)-二环[3.1.0]己-2-烯(9.930%)、桉叶油醇(9.828%)、冰片(9.127%)、莰烯(8.188%)、[S-(R*,S*)]-2-甲基-5-(1,5-二甲基-4-己烯基)-1,3环己二烯(6.279%)、(E)-柠檬醛(3.688%)、α-松油醇(3.489%)、芳樟醇(2.716%)、(1R)-(+)-α蒎烯(2.541%)、Β-倍半水芹烯(2.538%)、1-甲基-4-(1-亚甲基-5-甲基-4-己烯基)环己烯(2.495%)、右旋柠檬烯(2.429%)、A-姜黄烯(2.205%)。结论:本实验方法操作简单、时间短、实验结果准确,可以为干姜的质量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一件外观酷似孔雀石的样品进行常规宝石学特征测试,结合红外吸收光谱仪、紫外可见光谱仪、X荧光光谱仪分析,结果表明,样品折射率为1.576,长波紫外灯下具有黄绿色荧光,X荧光光谱分析主要含Ba和Sr元素,红外吸收光谱测试特征吸收峰为609cm~(-1)、636cm~(-1)、702cm~(-1)、748cm~(-1)、984cm~(-1)、1080cm~(-1)、1123cm~(-1)、1188cm~(-1)、1285cm~(-1)、1377cm~(-1)、1454cm~(-1)1493cm~(-1)、1601cm~(-1)、1639cm~(-1)、1732cm~(-1)、2858cm~(-1)、2936cm~(-1),紫外可见光谱分析与孔雀石谱图存在明显差别,经上述分析确定样品为醇酸树脂有机物和重晶石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江西永修野生黄花蒿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水蒸馏法提取黄花蒿花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结果:从黄花蒿花挥发油中共分离出63个组分,其中含量高于1%的有14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79.11%。结论: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桉油精(18.86%)、樟脑(16.55%)、α-愈创木烯(6.82%)、大根香叶烯(6.74%)、石竹烯(5.97%)、顺式-乙酸菊花烯酯(5.45%)、2,6-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4.59%)、β-金合花烯(3.84%)、α-荜澄茄油烯(3.16%)、松油烯-4-醇(2.01%)、2-甲基-2-丁香烯(1.40%)、崁烯(1.35%)、α-松油烯(1.32%)和β-蒎烯(1.05%),具有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了便于2,4-二氯-5-氟苯乙酮的分离与提纯,笔者在293.15K、313.15K、333.15K不同温度下,分别测定了该物质在甲醇(无水)-异辛烷、甲醇(水10%)-四氯化碳、甲醇(水10%)-异辛烷、甲醇(水15%)-三氯乙烯、甲醇(水15%)-四氯化碳、甲醇(水15%)-异辛烷、甲醇(水20%)-三氯乙烯、甲醇(水20%)-四氯化碳、甲醇(水20%)-异辛烷以及乙醇(水10%)异辛烷、乙醇(水15%)-异辛烷、乙醇(水20%)-四氯化碳、乙醇(水20%)-异辛烷等13个不同体系中的分配系数。  相似文献   

8.
王健美  冯蕾  冀海伟  苗苗 《精细化工》2008,25(6):580-582
用常规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杜克蓝莓果实中的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其化学成分。共分离鉴定出32种化学成分,主要为2,4-二叔丁基苯酚〔相对质量分数(下同),16.54%〕、二棕榈酸抗坏血酸酯(13.48%)、环十二烷(7.37%)、8-甲基-十七烷(7.25%)、7,9-二叔丁基-1-氧杂螺[4.5]癸-6,9-二烯-2,8-二酮(6.39%)、8-己基-十五烷(6.15%)、(E)-9-十八烯(5.60%)、正二十四烷(4.38%)、十四酸(4.38%)、2,6-二叔丁基对苯醌(2.25%)和壬胺(2.07%)。  相似文献   

9.
以9-蒽甲醛、4-溴苄基-二乙基膦酸酯及叔丁醇钾为原料,通过Witting-Horner反应制备获得(E)-1-(4-溴苯基)-2-(9-蒽基)-乙烯。对其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将温度、原料配比、反应时间为影响因素,以合成的收率为考察指标进行L3(33)正交实验。进一步获得温度、溶剂种类、投碱顺序、有无惰性气体保护对(E)-1-(4-溴苯基)-2-(9-蒽基)-乙烯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惰性气体保护下,以n(4-溴苄基-二乙基膦酸酯)∶n(9-蒽甲醛)∶n(叔丁醇钾)=1.2∶1∶1.5的物料比,采用未除水的二氯甲烷为溶剂,温度在30℃左右,得到(E)-1-(4-溴苯基)-2-(9-蒽基)-乙烯收率可达68.5%。该工艺的改进为蓝绿光材料的潜在的工业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刘丹 《合成纤维》2018,(4):47-51
为了制订出一种能一次性、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的检测标准,用快速溶剂萃取法(ASE)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对纺织品中9种禁用有机磷阻燃剂——磷酸三(2-氯乙基)酯(TCEP)、三-(2,3-二溴丙基)磷酸酯(TRIS)、三-(1,3-二氯丙基)磷酸酯(TDCP)、三-(邻甲苯基)磷酸酯(TOCP)、磷酸三苯酯(TPP)、2,2-二(氯甲基)-1,3-丙二醇双[双(2氯乙基)]磷酸酯(V6)、磷酸叔丁基二苯酯(MDPP)、磷酸苯基(二叔丁基苯基)酯(DBPP)和磷酸三(2-氯丙基)酯(TCPP)进行检测。试验证明:ASE-UPLC-MS/MS方法可以一次性快速检测出纺织品中禁用的有机磷阻燃剂。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UV-P的合成方法,即:将2-硝基苯胺(1)用亚硝酸钠(2)和盐酸重氮化后与4-甲基苯酚(3)进行偶合反应制成2-硝基-2′-羟基-5′-甲基偶氮苯(4)。(1)、(2)、(3)的摩尔比为1:1.05:1。将(4)用水合肼还原为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N-氧化物(5),然后再用锌粉还原(5)为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UV-P)。该类产品与受阻胺光稳定剂(HALS)并用于PP、PE、PVC、PS时,有协同效应,效果随材料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12.
用5,10,15,20-四(4氯苯基)卟啉或5-(4-羟基苯基)-10,15,20三(4-氯苯基)卟啉与四水氯化锰、醋酸锌反应,合成了5,10,15,20-四(4-氯苯基)卟啉锌、5,10,15,20-四(4-氯苯基)卟啉锰、5-(4-羟基苯基)-10,15,20-三(4-氯苯基)卟啉锌、5(4-羟基苯基)-10,15,20-三(4-氯苯基)卟啉锰四种金属卟啉,并用UV-Vis、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3.
采用GC-MS技术初步分析和鉴定花椒中的挥发油成分。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花椒中的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离并鉴定化学成分。从花椒中共鉴定出56个化合物,相对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88.375%,。其中主要成分为乙酰丁香酮(12.711%)、(-)-4-萜品醇(11.911%)、4-甲基-1-(1-甲基乙基)-二环[3.1.0]己-2-烯(8.866%)、萜品烯(5.922%)、芳樟醇(5.777%)、桉叶油醇(4.483%)、4,7,7-三甲基二环[4.1.0]庚-4-烯(4.312%)、β-水芹烯.(3.745%)、柠檬烯(3.434%)、α-松油醇(3.349%)、邻-异丙基苯(3.149%)。花椒中鉴定出的挥发油成分比较多,为进一步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N′-(5-(3-氯丙氧基))-2-氰基-4-甲氧苯基-N,N-二甲基甲脒为原料,经过成环、醚化,合成了4个4-(3′-氯苯氨基)-6-甲氧基喹唑啉类化合物:N-(3′-氯苯基)-6-甲氧基-7-(3-(4-硝基苯氧基)丙氧基)喹唑啉-4-胺、N-(3′-氯苯基)-6-甲氧基-7-(3-(3-硝基苯氧基)丙氧基)喹唑啉-4-胺、4-(3-(4-(3′-氯苯胺基)-6-甲氧基喹唑啉-7-基氧基)丙氧基)-3-甲氧基苯甲醛、3-(3-(4-(3′-氯苯胺基)-6-甲氧基喹唑啉-7-基氧基)丙氧基)-4-甲氧基苯甲醛,收率分别为51.3%、60.3%、85.4%、79.4%。产物的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质谱和元素分析表征。采用MTT法进行化合物抑制Bcap-37细胞的体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合成的化合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Bcap-37细胞的活性, 其中化合物Ιa在10 μmol?L-1浓度下对Bcap-37细胞的抑制率为83.4%。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黔产荸荠杨梅果实(Myrica rubra Boqi)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备荸荠杨梅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荸荠杨梅的挥发油成分进行研究。从荸荠杨梅挥发油中检出51个色谱峰,鉴定了32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4.64%,主要化合物为:石竹烯(20.29%)、棕榈酸乙酯(18.35%)、5-羟甲基-1,3,3-三甲基-2-(3-甲基-1,3-丁二烯基)-环戊醇(12.66%)、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9.38%)、邻苯二甲酸己烷-3-醇异丁醇酯(5.68%)、α-古巴烯(2.42%)、别香橙烯(2.36%)、β-谷甾醇(2.23%)、α-榄香烯(1.80%)和(1,4-二烷-2,5-二羟基)二甲醇(1.61%)。通过对其挥发油成分和含量的分析评价,为开发利用荸荠杨梅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S)-4-(3-氯-4-甲氧基苄氨基)-2-(2-羟甲基-1-吡咯烷基)-5-嘧啶甲酸乙酯(3)是合成阿伐那非的关键中间体之一。以钨酸钠为催化剂,H2O2氧化4-(3-氯-4-甲氧基苄氨基)-2-甲硫基-5-嘧啶甲酸乙酯(1),得亚砜(2a)与砜(2b)的混合物,再与L-脯氨醇反应得到(S)-4-(3-氯-4-甲氧基苄氨基)-2-(2-羟甲基-1-吡咯烷基)-5-嘧啶甲酸乙酯(3);研究了氧化剂用量、催化剂用量、溶剂、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利用响应面设计实验方案进行优化,得出最佳工艺条件,验证实验与优化结果相符。产物结构经~1H-NMR、~(13)C-NMR、ESI-MS、FT-IR等表征及分析予以确认。  相似文献   

17.
李谷才  张儒  蒋开军 《化学试剂》2012,34(7):593-596,600
为开发新型多巴胺D4受体配基,以2-吲哚啉酮和1,4-二溴丁烷为原料,制得目标化合物1-(4-(4-(4-苯甲基)-1-哌嗪基)丁基)-2-吲哚啉酮、1-(4-(4-(4-氯苯甲基)-1-哌嗪基)丁基)-2-吲哚啉酮、1-(4-(4-(4-甲基苯甲基)-1-哌嗪基)丁基)-2-吲哚啉酮。通过体外受体结合分析,测定了这3个目标化合物对多巴胺D2、D3、D4.2受体的亲和性。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4-(4-(4-氯苯甲基)-1-哌嗪基)丁基)-2-吲哚啉酮对D4受体亲和选择性较大,其亲和常数(Ki)为0.5 nmol/L。  相似文献   

18.
研究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果核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对龙眼果核石油醚提取物和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并利用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龙眼果核的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一组混合神经酰胺(化合物1、2)和一组混合脑苷脂(化合物3~6),结构鉴定为Rel-(3S,4S,5S)-3-[(2'R)-2'-羟基二十二酰胺]-4-羟基-5-[(4″Z)-十四烷-4″-烯]-2,3,4,5-四氢呋喃(1)、Rel-(3S,4S,5S)-3-[(2'R)-2'-羟基二十四酰胺]-4-羟基-5-[(4″Z)-十四烷-4″-烯]-2,3,4,5-四氢呋喃(2)、1-O-(β-D-吡喃葡萄糖基)-(2S,3S,4R,8E)-2-(2'-羟基二十四酰胺)-8-十八烯-1,3,4-三醇(3)、1-O-(β-D-吡喃葡萄糖基)-(2S,3S,4R,8Z)-2-(2'-羟基二十四酰胺)-8-十八烯-1,3,4-三醇(4)、1-O-(β-D-吡喃葡萄糖基)-(2S,3S,4R,8E)-2-(2'-羟基二十二酰胺)-8-十八烯-1,3,4-三醇(5)、1-O-(β-D-吡喃葡萄糖基)-(2S,3S,4R,8Z)-2-(2'-羟基二十二酰胺)-8-十八烯-1,3,4-三醇(6)。  相似文献   

19.
以聚甲醛(POM)粉料为基料,研究了2,5-双-(5-叔丁基-2-苯并恶唑基)噻吩(OB)、2,2-(4,4-二苯乙烯基)双苯并恶唑(OB-1)、1,4-双(苯并恶唑基-2-基)萘(KCB)、4,4-双(5甲基-2-苯并恶唑基)二苯乙烯(KSN)和7-(二乙氨基)-4-甲基-2H-1-苯并吡喃-2-酮(MDAC)这5种荧光增白剂对POM树脂外观颜色的影响,重点研究了OB-1不同添加量对POM树脂黄色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荧光增白剂均能改善POM树脂的外观色度,其中OB、KSN、MDAC效果相同, OB-1效果最佳;OB-1用量为10×10~(-6)时,POM样品黄色指数为1.75,远小于空白样的黄色指数。  相似文献   

20.
紫外线吸收剂UV-326的生产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了紫外线吸收剂UV-326的生产工艺过程,即:将4-氯-2-硝基苯胺(1)用亚硝酸钠(2)和硫酸重氮化后与2-特丁基-4-甲基苯酚(3)进行偶合反应,制成2-硝基-4-氯-2,-羟基-3’-特丁基-5’-甲基偶氮苯(4)。(1)、(2)、(3)的摩尔比为:1:1.04:1.18。将(4)用硫化钠还原为2-(2L羟基-3’-特丁基-5’-甲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氮氧化物(5),最后用锌粉还原(5)制成最终产品2-(2’-羟基-3’-特丁基-5’-甲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6)(UV-326)。UV-326是-种用于聚烯烃、ABS、聚酯等树脂的优良的光稳定剂,与受阻胺光稳定剂(HALS)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