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炉主出铁槽沟底材(以下称ML材),是在原内衬材料中加入了尖晶石(MgAl2O4),形成Al2O3-尖晶石-SiC—C系,从而降低了损耗速度。由于尖晶石中的MgO促进了出铁槽耐材中的SiC和CO气体的氧化反应,并在空隙内形成Al2O3-SiO2—CaO—MgO系玻璃相,同时具有使SiO2浓缩、增加的作用,因此提高其耐蚀性。  相似文献   

2.
Al含量对WC-Co硬质合金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Al对WC—Co硬质合金耐腐蚀和抗高温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WC-Co中加入的Al与Co形成Co-Al金属间化合物,使粘结相的结构和性能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溶液腐蚀、极化曲线测试以及高温氧化实验表明,在一定的范围内增加Al含量可以提高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和抗高温氧化性能,粘结相中w(Al)为8%时合金的耐腐蚀性能达到最佳,w(Al)为6%时抗高温氧化性能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Nb-35Ti-6Al、Nb-15Ti—llAl以及Nb-30Ti-15Al三组合金于900℃和1000℃在空气中的氧化行为,建立了Nb-Ti—A1合金高温氧化动力学模型。研究表明,元素Ti和Al的加入能有效改善合金的抗氧化性能,合金中占相的存在降低了氧的溶解度。同时抑制氧的扩散,因而两相合金Nb-15Ti-llAl和Nb-30Ti-15Al(β+δ相)抗氧化性能优于单相合金Nb-35Ti-6Al(β相)。  相似文献   

4.
MgO-C砖由于热震稳定性良好,具有高耐用性而被用于各种精炼炉中.但是存在着其主要成分一碳氧化消失的缺点.成为进一步提高砖耐用性的障碍.研究了MgO-C砖中添加金属Al、Si的一系列变化及金属添加剂抑制碳氧化机理。  相似文献   

5.
王忠信 《特殊钢》1990,(2):48-55
炉外精炼用钢包不同于一般浇钢钢包,由于其使用条件苛刻,因此对耐火材料有更高的要求。三十年来走过了“高Si_2——中Al_2O_3——高Al_2O_3——白云石碳砖—MgO—C砖”一段发展路程,现已基本定型,一般的包衬(包括侧壁和包底)采用碱性或高Al质耐火材料,渣线部分采用Mg—C砖或白云石碳砖,部分厂家也有采用全Mg—C砖钢包的。  相似文献   

6.
气相氧化反应器是氯化法钛白工艺中的核心技术,对其设备的组成结构进行分析,并讨论气相氧化反应器的模拟进展,提出建立过程控制模型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Lyudk.  G  张新仁 《武钢技术》1989,(2):38-40
由电机或变压器制造厂进行脱碳热处理时常常导致溶质元素的内氧化,这种内氧化层(由Si—Al氧化物构成)的存在,对磁性有害,导磁率恶化程度与内氧化层的厚度成正比。尽管理论上认为可设计出一种退火工艺,使其达到完全脱碳而又不产生内氧化,但实际上这种退火受到时间和成本的限制。解决内氧化问题的另一种途径是研究添加某种合金元素,使其阻止氧向钢中扩散。已经明确,向含Si—Al的电工钢中添加0.08%(重量百分比)的锑,不仅可发展有利织构,而且还可抑制内氧化、改善磁性。含锑的1%硅钢,经1小时脱碳退火后形成的内氧化层厚度仅为不含锑的1/3,导磁率提高200μ。  相似文献   

8.
通过模拟再氧化环境,研究了再氧化对非金属氧化物夹杂的化学和形态学演变影响。将545×10-6和274×10-6的溶解氧引入铝镇静钢中,Ti含量大约为600×10-6,A1含量大约为600×10-6。结果发现:‘在添加氧含量较高情况下,夹杂物化学组成由Al2O3、Al2TiO5最终演变成Ti6O5,在添加氧含量较低情况下,最终转变成Al—Ti复合氧化物。从形态学上观察,在再氧化过程中,其由不规则夹杂物逐渐被球形所代替,通过耦合热力学预测和试验条件,讨论这些变化,并且考虑了氧和金属元素活度的局部变化。  相似文献   

9.
用微弧氧化法制备钛合金连接件耐磨润滑涂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用微弧氧化法对钛合金(Ti-2.5Al—5Mo-5V)可拆连接件制备的耐磨润滑涂层的化学成分、相成分及润滑性能,这种涂层可使螺栓,螺母的摩擦系数降低到0.06—0.16。根据X射线衍射法、X射线光电图谱法[XP(h)Es]、激光质谱法(LMC)测得的数据,结合差热分析(DTA)结果,分析了钛合金微弧氧化涂层能够降低摩擦系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对高炉炉身下部用不烧 Al2 O3- C质耐火材料在水蒸气环境下的抗氧化性能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和氧化性能实验。总结出其氧化规律 ,建立了不烧 Al2 O3- C质耐火材料的氧化动力学模型。此外 ,还对氧化前后试样的抗折强度进行了测定和比较  相似文献   

11.
《中国钼业》2007,31(5):11-11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丙烷或异丁烷的气相催化氧化或气相催化氨氧化的氧化物催化剂,其包含以特定原子比含有钼(Mo)、钒(V)、铌(Nb)和锑(Sb)作为组成元素的氧化物,所述氧化物催化剂的还原率为8%~12%,比表面积为5~30m^2/g。还提供了一种用于高效生产该催化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研究分析了高炉炉身下部用不烧 Al2 O3- C质耐火材料在不同体积比的 CO- CO2 混合气氛中的抗氧化热力学性能。在热力学分析和大量实验的基础上 ,说明了其氧化机制、建立了不烧Al2 O3- C质耐火材料的氧化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3.
济钢第二炼铁厂1^#高炉大修后炉腹以下全部采用铝碳砖砌筑,烘炉时铝碳砖砌体发生严重的氧化侵蚀,分析其原因是炉缸未加保护砖、风量和风压过高等。为此,采取了加砌保护砖、控制风温、限制风量、改进导气管等方法,保证了炉缸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14.
TC4合金特高温下的氧化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Gleeble-1500热模拟机研究了特高温下TC4合金的氧化行为。结果表明,1300℃以上的氧化随着氧化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氧化增重持续增加,并远远大于1150℃时的氧化增重:氧化产物中的V2O5具有挥发性,在合金的外表层无法形成保护性的Al2O3氧化膜,次外层中TiO2氧化膜和Al2O3氧化膜在低于1150℃温度时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在1300℃以上形成的氧化膜以疏松的TiO2为主。  相似文献   

15.
以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和2024Al粉末为原料,通过静电自组装+放电等离子烧结(SPS)的工艺,制备了含不同质量分数氧化石墨烯和不同烧结温度的氧化石墨烯/2024Al复合材料,并对烧结后材料的微观形貌和力学性能进行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复合粉体中氧化石墨烯均匀分布,包覆在Al颗粒表面。550℃烧结温度下含0.5%、1%和2%氧化石墨烯(GO)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先提高后降低,分别提高到428.02 MPa和540 MPa,相比于基体提高了12.5%和42%  相似文献   

16.
通过模拟FGH96高温合金粉末在热等静压固结阶段的高温加热过程,利用多种表面分析方法,研究高温氧化对粉末表面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近热等静压加热温度条件下的高温氧化过程显著改变了FGH96高温合金粉末的表面形貌、表面元素分布和析出相组成。随加热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胞状晶为主、树枝晶为辅的表面凝固组织被氧化物/碳化物层所覆盖,高温氧化过程促进粉末基体内部的Ni、Ti、Zr、Nb、Al和C原子逐渐扩散到粉末表面,粉末表面预先存在的氧化物(ZrO2)为MC型碳化物((Ti, Nb)C)的形核提供了结构条件。控制粉末表面氧化物的形成可以有效限制合金中形成原始颗粒边界缺陷。  相似文献   

17.
TA32钛合金高温连续氧化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氧化增重法研究了表面有/无喷涂氮化硼高温润滑剂的TA32钛合金在热成形温度为750~850℃范围内的氧化行为,通过SEM和EDS等微观分析方法对氧化层的表面形貌和成分、截面厚度和成分进行分析,并对氧化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氧化温度、时间和氮化硼润滑剂是影响TA32钛合金氧化行为的重要因素。在750~850℃其氧化速率均符合直线-抛物线规律,800℃以上氧化剧烈且发生氧化膜脱落现象;在高温下其氧化膜随着时间逐渐增厚,氧化物由颗粒状变为短棒状和针状,氧化皮逐渐变得疏松多孔。氮化硼润滑剂对TA32钛合金有很好的氧化保护作用,其表面氧化层成分为Ti O2、Al2O3和Ti3Al。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两种不同Cr含量的常规熔炼Ni-Cr-Al合金在1000℃空气中的氧化行为.合金氧化动力学遵循抛物线规律,Ni-20Cr-2.5Al合金在1000℃的氧化增重略小于Ni-15Cr-2.5Al合金,二者的氧化增重都明显小于Ni-20Cr合金.Ni-20Cr-2.5Al合金1000℃氧化后形成了外层的Cr2O3及内层极薄的Al2O3型氧化膜,在Ni-Cr合金中加入Al,由于Cr、Al的相互作用,降低了形成Cr2O3和Al2O3外氧化膜所需的Cr或Al的临界含量,促进了保护性Al2O3或Cr2O3膜的生成.  相似文献   

19.
不同结构炭/炭复合材料的低温氧化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炭/炭复合材料,主要缺点在于其与基体结构密切相关的抗低温氧化能力差。因而采用针刺整体毡作增强体,对具有不同基体炭结构的C/C复合材料在静态空气中的低温变温氧化特性和流动氧气气氛中的低温恒温氧化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并结合材料的金相显微结构及氧化后的显微组织,对其氧化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1000℃以下的有氧条件下,无论是变温氧化试验还是恒温氧化试验,以树脂炭为基体的C/C复合材料氧化性能均优于具有典型带状结构热解炭和树脂的混合基体C/C复合材料,且氧化优先从材料各类界面、孔隙和缺陷处开始。  相似文献   

20.
《金川科技》2005,(4):35-35
利用羰基镍气相沉积的方法,可以在各种粉末基体的表面包覆一层高纯镍。包覆粉末的基体可以是金属及氧化物(Al、SiC、WC、Zr、Al2O3等),也可以是非金属(石墨、金刚石、云母等)材料及纤维材料(如镍碳纤维、尼龙、玻璃纤维等)。采用此方法制备的复合材料广泛的应用于热喷涂、金属陶瓷添加剂、粉末冶金、航空航天及电子对抗等高科技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