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MH-Ni电池降低内压延长寿命的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MH-Ni电池内压产生的原因。为了降低MH-Ni电池的内压提高寿命,分别通过MH负极用粘合剂以及合金粉制作工艺两个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粘合剂对电池内压有较大影响,通过对粘合剂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认为亲水性粘合剂与憎水性粘合剂配合使用效果较好,实验结果表明负极采用0.5%HEC和1%PTFE配合使用能有效地降低电池1C过充电时电池的内压;热处理合金与非热处理合金粉对电池内压及循环寿命影响也较大,通过对比PCT曲线发现,合金粉经过热处理,曲线平台变宽,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热处理合金粉不仅能显著地降低电池内压,还能提高电池1C充放电循环寿命。通过上述方法制作的AA型电池1C充120min电池内压小于0.8MPa。  相似文献   

2.
通过直接测量快速充电过程中端电压和电池内气体压力的变化情况,研究了方型密封镉镍电池在大电流快速充电下充电程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充电曲线上极大值出现后下降10mV即-△V=10mV作为快速充电的终点,能有效地提高充电效率,降低电池内压,延长循环寿命.  相似文献   

3.
将电池内阻与内压相联系,研究了直封MH/Ni电池在充放电过程及循环寿命测试实验中的内阻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在充放电过程中,内阻变化受正负极活性物质氧化态/还原态的转化反应影响,充电过程还与内压有关;在循环寿命测试实验中,由于正极膨胀及电解液的减少,内阻增大,导致电池容量衰减、性能降低。因此,减少正极膨胀、保持电解液量是降低内阻,提高电池性能,延长电池循环寿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AA型密封MH-Ni电池内阻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了AA型密封MH-Ni电池在充放电过程及循环寿命测试实验中的内阻及内压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在充放电过程中,内阻变化受正负极活性物质氧化态/还原态的转化反应影响,充电过程还与内压有关;在循环寿命测试实验中,由于正极膨胀及电解液的减少,内阻增大,导致电池容量衰减,性能降低。因此,减小正极膨胀和保持电解液量是降低内阻、提高电池性能、延长电池循环寿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提高铅酸蓄电池循环寿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新华  刘金刚  钟细进 《蓄电池》2006,43(3):111-113
通过对不同极板厚度、不同电解液密度的铅酸蓄电池的初期容量、国标循环寿命和不同限压值的恒流限压充电对循环寿命的研究,以及对寿命终止电池的解剖分析,得出结论:适当增加正极板厚度,降低电解液密度,选择最佳的恒流限压充电的限压值能够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  相似文献   

6.
在用富镧型合金粉制备MH/Ni电池负极中发现 :不同结构的碳的加入对电池性能起很大作用 ,选择适当结构的碳作为负极添加剂能提高电池性能 ,特别是在电池循环寿命、内压和负极放电容量这三方面  相似文献   

7.
电动工具用高速充电型MH-Ni蓄电池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制了电动工具用SC3000型MH-Ni蓄电池,1C充放电,循环寿命在500次以上,并可实现18min充电。组合的电池组,可实现30min内充电,15A电流放电,循环100次容量未见衰减,208次容量为初始容量的89%。通过优选极片配方、改进制造工艺、优选隔膜及调整电解液组分来降低电池内压和内阻,有效地提高了电池在大电流充电下的充电效率和稳定性,确保了电池在快充下循环寿命不衰减。采用智能控制充电器,既能实现30min内充电,又能确保电池安全可靠。这样的电池满足了电动工具的要求,使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充电过程中电池析气量是阀控式铅酸电池的重要指标。研究了在电解液中加入H3PO4对电池析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20g/L的磷酸可以将电池在过充电期间的析气量减少30%,在完全密封状态下过充电时电池内压平台显著下降。另外,还研究了在铅膏中加入不同量的磷酸对电池放电性能和循环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酸的加入对电池的放电性能没有明显的影响,对电池循环寿命的影响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设计了二次电池循环寿命检测仪.检测仪以单片机C8051F320为核心,可对电池进行恒流充放电,通过测量端电压.实现充放电的转换,并实时记录、分析电压信息,画出放电曲线,对电池的循环寿命进行自动测试.  相似文献   

10.
电解液量对MH/Ni电池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对添加不同电解液量MH/Ni电池的密封性、放电容量、电压平台和循环寿命的检测 ,研究了电解液量对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对于AA型MH/Ni电池 ,当添加的电解液量 >3 0g或 <2 6g时 ,会导致电池内阻增大和放电容量、放电电压平台的降低 ,同时电解液过多会导致电池漏液。较为合适的电解液量是 2 7~ 2 9g,这时电池内压较低 ,循环寿命较高 ,同时电池的放电容量和放电电压平台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  相似文献   

11.
热处理对 AB_2 型合金 MH-Ni 电池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以AB2型合金为负极的MH-Ni电池的寿命进行了系统研究。采用封口化成工艺、负极为AB2型合金的MH-Ni电池在活化初期及大倍率充电时,由于AB2型合金较AB5型合金难活化及动力学性能差,内压更易升高,造成电池喷爬碱和微漏气,电池寿命变短。负极为AB2型合金的电池经过热处理,可显著改善电池寿命特性,为AB2型合金在MH-Ni电池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影响阀控铅酸蓄电池深循环寿命的因素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研究了影响VRLA电池深循环寿命的一些因素 (如电池的板栅合金 ,AGM隔板 ,电池极板厚度 ,装配压力 ,充电模式等 ) ,并简要阐述了同批电池同一放电制度以不同的充电模式作深循环寿命对比试验的结果。结果表明 :(1)添加 1%~ 1.5 % (质量百分数 )锡于Pb Ca合金中能够使板栅恢复抗蠕变性能而防止了板栅的增长 ,延长循环寿命 ;(2 )采用最佳的极板厚度能够使电池达到最佳的比能量与循环寿命 ;(3 )优质的AGM隔板及较高的装配压力是防止电池寿命提前终结的重要因素 ;(4)充电模式是决定电池是否有较长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 ;(5 )放电电流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小电流放电条件下形成的PbSO4 比大电流放电条件下形成的PbSO4 更难氧化  相似文献   

13.
木素的微观结构与性质对电池的性能产生影响。本文通过对不同木素进行红外结构分析、木素负极板电化学分析和电池测试等比较了其对电池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负极板中加入木素磺酸盐,有利于提高铅蓄电池的循环容量和寿命。  相似文献   

14.
成建生 《电源技术》2011,35(1):71-74
首次提出在铅酸蓄电池内部加装可控点燃装置的方法,来提高铅酸蓄电池的循环寿命。原理是采用三段大电流脉冲过充电提高铅酸蓄电池组充电电压,加大充电电流,可控点燃装置点燃充电过程中产生的氢气和氧气,提高氢、氧的复合率。通过对同类型铅酸蓄电池内部的压力测量,不同工作模式时容量衰减比对,对铅酸蓄电池的循环寿命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铅酸蓄电池内部的气体压力减小,循环寿命比同类铅酸蓄电池提高1.5~2倍,深循环寿命可达600次。  相似文献   

15.
在锌负极活性物质中添加ZnSO4,用恒流充放电法研究了ZnSO4添加量对Zn-Ni电池性能的影响.添加适量ZnSO4可减少电池的内阻和内阻增大速度、提高负极活性物质利用率、延长电池循环寿命;添加1.0%对提高负极材料利用率的效果最明显;添加2.0%对减少电池内阻和延长电池循环寿命最有效;但ZnSO4的添加量不宜过大.  相似文献   

16.
在动力锂电池的循环使用过程中,温度对其容量衰减有直接影响,而电池结构的密封性导致其内部真实温度无法直接测量。针对此问题,通过测量电池表面及环境温度并运用等效热模型估计其内部的真实温度,构建电池容量衰减与内部温度的ETM-Arrhenius模型,预测锂电池在循环使用中的容量衰减特性。对锂电池进行不同温度下的循环寿命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在长期循环中准确预测锂电池容量的衰减程度。  相似文献   

17.
采用AGM隔板的VRLA动力型电池极群组装压力的大小及一致性是影响电池性能、电池组性能一致性的重要因素。本文介绍了用材料试验机检测电池组装压力的方法,及在不同的极群组装压力下组装的电池、电池组性能上的差异。AGM-VRLA电池的循环寿命与组装压力有很大的关系。理论实践证明,给极群组施加一个较高的压力时,可以明显提高VRLA电池的循环使用寿命,但是超过一定压力后,继续增加组装压力,电池的循环寿命反而下降。  相似文献   

18.
MH/Ni电池粘合剂的性质及测试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颖萍  管云林  吕国金  杨兰生 《电池》1999,29(3):122-124
粘合剂作为MH/Ni电池电极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电池各方面的性能,如容量、循环寿命、内阻、快速充电时的内压等具有很大的影响。叙述了MH/Ni电池常用粘合剂(CMC、MC、PTFE、HPMC等)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优缺点,探讨了粘合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并介绍了一些粘合剂的测试方法(粘度测定、拉伸剪切强度试验、冲击强度试验、耐碱性试验、扫描电镜分析、红外光谱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