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分析研究了当前产品系统生命周期分析方法,对车辆产品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每部分具体的实施步骤和方法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将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初步得到车辆产品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类型评价的权重系数,利用所建立的方法模型,解决了车辆产品生命周期使用阶段的环境影响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2.
为了评价机电产品的绿色性能,根据绿色产品的特征,提出应用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模糊层次分析法对机电产品进行绿色度综合评价。统筹考虑机电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的绿色属性,根据产品及其评价指标的层次特性,应用层次分析方法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结合模糊评判法对产品的“绿色”特性进行评价。并以此作为产品的方案比较或进行绿色设计和绿色制造的决策依据。实例证明.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机电产品进行绿色度综合评价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群组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在电梯控制柜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控制柜的整体性能,建立了电梯控制柜性能的综合评价体系。采用群组层次分析法对专家评判矩阵进行聚类分析,确定各技术指标的权重系数,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电梯控制柜的综合评价模型。并将该评价模型应用于实际电梯控制柜的评估,验证了该评价系统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正>GJ20105120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混凝土拖泵性能评价[刊,中]/权晓强…//建筑机械.—2010,(2).—87~92以国内外企业和3个国内企业的混凝土拖泵产品为例,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对各企业产品进行性能评价,得到了各企业产品技术的满足指数,并找出国内外混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轮边驱动电动汽车的行驶平顺性,以车轮减振型轮边驱动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在其基础上设计不同的主动悬架布置方案。首先建立1/4车辆主、被动悬架动力学模型;然后采用最优控制理论设计车辆主动悬架LQG控制器,并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车辆各性能评价指标加权系数;最后在MATLAB/Simulink软件中建立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被动悬架,主动悬架两种布置方案均能有效地提高汽车行驶平顺性,综合考虑车辆各性能评价指标的改善效果,主动悬架布置方案二优于布置方案一。  相似文献   

6.
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工艺管理水平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工艺管理水平是衡量企业生产管理水平的基础和关键。提出了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工艺管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在评价中的应用,建立了企业工艺管理水平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开发了计算机辅助企业工艺管理水平模糊综合评价原型系统。  相似文献   

7.
产品总体性能通常是一个多层次多指标系统。系统层次评价就是根据层次分析理论(AHP)从系统观念出发,建立产品总体性能的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较与评判,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通过排序与综合评价值计算,评价和选择总体性能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8.
在机电产品性能评估中,机电产品的各项技术指标是评估机电产品性能的重要因素.文章采用改进的系统层次分析法,对某个机电产品的各种典型的技术指标进行了科学的提炼与分析,并建立了比较指标体系,建立了机电产品性能比较模型,并把可靠性和维修性应用于性能计算之中.经过量化各评定技术指标为一综合值,评价出最优的产品.  相似文献   

9.
汽车操纵稳定性主观评价在整车开发与底盘调校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主观评价工程师水平相对落后,重要表现为对单项指标平分相对容易、整体性能打分比较困难.针对这一问题,基于已有主观评价体系建立层次结构模型,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FAHP),确定各级指标权重系数.通过对传统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的指标权重计算结果与FAHP所得结果的对比分析,证明FAHP方法应用的有效性和必要性.对8款车型进行主观评价试验,评车师对各车型底层指标进行主观评分,并将其与已确定的权重系数相结合,得到了操纵稳定性的总体性能评价结果.通过对各车型各指标得分及其对应权重系数的对比分析,提出车辆改进的方向,为整车开发过程中的定标、对标与底盘调校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设计决策与分析评价是设计工作中密切相关的两项工作。提出了支持产品协同创新开发的决策模型,并分析其决策过程。建立了产品方案分析评价指标体系及灰关联分析评价模型,提供对产品的协同创新开发方案分析、优选的决策支持。研究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加权灰关联分析方法.改善分析评价的可信度和可靠性。研制方案分析评价系统,给出了断路器机构系统协同创新方案分析评价实例。应用表明了决策模型和分析方法的正确性及高效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Matlab环境下的车辆操纵稳定性仿真研究与计算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例详细描述了在 Matlab环境下的车辆操纵稳定性仿真研究的实现过程 ,分别对两种不同车型进行了稳态和瞬态的响应分析 ,时域及频域分析及系统稳定性分析 ;研究了车辆在不同车速和行驶条件下的不足转向和过多转向特性。仿真结果可为评价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及车辆参数的改进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装甲车辆柴油机整机性能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柴油机整机性能评价对现有柴油机选型和新型柴油机论证、设计和评估具有指导意义。为了科学、系统、客观地对装甲车辆柴油机整机性能进行综合评价,在全面考虑它的各个性能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根据其具体使用要求提出了13个主要性能指标作为它的综合评价指标。详细介绍了加权综合评价法,通过综合赋权确定出了各指标权重,并采用该方法对不同装甲车辆柴油机的整机性能进行了综合评价。这种评价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广泛应用的定量分析方法。从所举实例看,它对评价和比较各种装甲车辆柴油机整机性能的优劣有着直观的可比性, 得出的结论正确、可信,且物理意义明确,能够表明装甲车辆柴油机各个性能指标的综合效果。这为柴油机整机性能的定量综合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电动车辆控制参数依靠人工经验选取、优化模型缺少验证的问题,首先利用正交试验选取对综合评价指标影响较大的控制参数;其次利用Isight、dSPACE等工具,开发出自动优化标定系统仿真平台.通过优化算法自动选取参数及结果分析.最后利用台架对优化模型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综合评价指标提高了19.74%,整车节油...  相似文献   

14.
基于硬件在环仿真平台和六自由度驾驶模拟器,开发了智能汽车环境感知算法测试评价系统。为兼顾仿真测试的可重复性、可拓展性及道路测试的真实性,采用真实交通场景作为输入场景信息;针对现有检测算法评价依赖人工识取的不足,提出了基于机器学习的标准检测算法和基于数据关联的检测评价算法,并将系统测评结果与人工识取结果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开发的测试评价系统方案可行,测试精度较高,实时性较好,在模糊、遮挡、光照变化等复杂环境下均可实现对各种不同特性的车道线和车辆目标的准确测评,能较好地满足智能汽车环境感知算法测试评价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液力缓速器的制动性能对重型车辆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至关重要,但目前尚缺乏对液力缓速制动性能的客观和科学的综合评价。针对这一现状,通过分析国家标准、市场需求和技术性能约束等诸多影响因素,构建了液力缓速器制动性能评价指标的层次模型,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层次的评价指标权重,在专家经验知识的基础上采用模糊判定矩阵,对3种型号液力缓速器制动性能进行综合评价试验,确定各型液力缓速器相应的评价指标值,并将其与已确定的权重系数相结合,得到评价对象的综合评价值。实例表明: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液力缓速器系列产品进行制动性能综合评价合理可行,能够为其后续液力缓速器结构优化设计及控制参数优选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三领航艇自主水下航行器(AUV)协同导航系统,在不简化距离量测方程的前提下推导系统定位性能评价函数,在此基础上分析系统定位性能与编队构型、集群航速以及艇间距离之间的耦合关系。同时,通过理论分析证明在一定条件下该系统定位性能评价函数可以退化为最简形式,且该最简定位性能评价函数与误差椭圆法、Fisher信息矩阵法相关结果在表达形式上具有一致性。进一步,通过推导AUV位置估计的克拉美-罗下界(CRLB)完善系统定位性能评价函数并定量分析艇间测距噪声对系统定位性能的影响。最后,基于系统定位性能评价函数分析构建三领航艇协同导航系统最优、次优与最差编队构型,并通过仿真实验证明分析结论与编队构型的有效性。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当AUV集群以最优、次优编队构型航行时,降低集群速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系统定位性能,在本文设置实验条件下系统定位精度可以提高9.11%,但改变艇间距离对定位性能几乎没有影响;当AUV集群以最差编队构型航行时,降低集群速度与缩短艇间距离均可提高系统定位性能,若两者同时满足将大幅提高系统定位性能,在本文设置实验条件下系统定位精度分别提高63.17%、63.99%与81.50%。  相似文献   

17.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三大组成部件(电池、电机、电控)之一,它的工作性能影响着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温度对动力电池性能、寿命及安全性均有影响,高效合理地设计电池的冷却系统对电池的正常工作有重要作用。本方案设计新能源汽车电池的防寒防冻性能检测装置,保障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电性能及热管理控制系统高效、稳定、安全运行,从而满足新能源汽车在各种工况下安全稳定工作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机动车制动性能检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大幅增加,而机动车检测技术的发展却相对滞后。由此衍生出来的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因机动车制动不良导致的道路交通事故占事故总数的30%以上。原因主要是我国现有的机动车检测标准中,在制动效能检测指标限值、检测方法中都存在问题,因此通过滚筒式制动检测平台对机动车制动系统检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替代传统车辆的非电气化区段内燃机驱动,研发了用燃料电池系统进行牵引供电的新型车辆。将燃料电池/蓄电池(简称FC/Batt)混合动力系统装于试验车辆上,并在试验轨道上进行运行试验。阐述了FC/Batt混合动力试验车辆的研发过程,并对混合动力系统的能效和燃料消耗率做了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