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BNi6+9%Cu复合钎料真空钎焊纯Fe,研究了不同钎焊工艺对焊接接头组织的影响.通过金相试验、扫描电镜及能谱仪等设备观察了接头钎缝形貌,分析了组织成分.结果表明:BNi6+9%Cu钎料真空钎焊纯Fe,当钎焊温度较低时,由于钎料中添加熔点较高的Cu元素及母材Fe的溶解,钎料流动性下降.由于钎料外置,液态钎料填缝过程中与母材的动态冶金作用使不同钎缝处的成分不同,则对接头组织的有较大的影响.钎缝头部反应剧烈,扩散区中柯肯达尔孔洞较多,且在Ni-P金属间化合物中容易形成裂纹;而在钎缝尾部金属间化合物呈岛状,两侧孔洞明显减少,未发现裂纹.综合分析,BNi6+ 9%Cu复合钎料真空钎焊纯铁在钎焊温度950℃、钎焊间隙30μm的钎焊工艺下,能够得到流动性好、柯肯达尔孔洞和裂纹较少的钎焊接头.  相似文献   

2.
杨永福  艾建玲 《金属学报》2002,38(Z1):417-418
采用高频感应钎焊的方法,研究了Ag及AgCu28钎料对钛丝钎焊性能的影响.当钎焊保温时间大于1.0 s时,BAg与BAgCu28钎缝的抗拉强度分别达到了550 N与160 N.钎缝的金相及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钎缝中不存在Ti-Ag及Ti-Cu金属间化合物,快速感应钎焊过程可以抑制钎料组元和母材之间的化学反应及母材晶粒的长大,即使采用熔点较高的钎料,也可以获得高性能的钎焊接头.  相似文献   

3.
使用Pb O-B_2O_3-Zn O体系非晶玻璃钎料和Pb Ti O_3晶体混合组成的复合玻璃钎料,在空气中实现了60vol%Si C_p/6063Al复合材料的钎焊连接,辅助以母材的阳极氧化和复合玻璃钎料的热压烧结工艺优化了钎焊效果。通过DSC、XRD、SEM和EDS等分析手段,研究了温度、保温时间对钎焊接头的影响。结果表明:母材的阳极氧化、钎焊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接头的强度。当钎焊温度450℃,保温时间30 min时,使用复合玻璃焊片对表面阳极氧化后的母材进行钎焊连接,获得的钎焊接头压剪强度为33 MPa。在钎焊过程中母材的氧化膜溶解于钎料,同时Al元素微量扩散,形成与母材结构相似的焊缝。  相似文献   

4.
采用热压烧结法制备了Al-12Si自钎剂钎料,对不同烧结温度下钎料的钎焊接头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烧结温度为460℃时,自钎剂钎料钎焊3003母材的接头抗拉强度达到最大值67 MPa;自钎剂钎料钎焊接头截面上的显微硬度分布不均匀,且钎缝的整体显微硬度高于两侧母材的显微硬度;烧结温度大于440℃的钎料的钎焊接头均匀饱满,钎料扩散较为充分,钎缝中心处主要是由α-Al固溶体和树枝状、针状Si相组成.  相似文献   

5.
TiNi形状记忆合金电阻钎焊接头微观组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自行改制的数控交流电阻焊机,采用CuNi薄带钎料,配合改进型钎剂实现了TiNi形状记忆合金电阻钎焊连接。借助于光学显微镜、SEM及EDX对钎缝的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试验采用的电阻钎焊工艺对母材的热影响极小,接头中没有明显的热影响区;在钎缝中存在的Ti,Ni4化合物相是TiNi合金产生双程及全程形状记忆效应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采用炉中钎焊的方法,在氮气保护性气氛中,实现了Ni基钎料钎焊邦迪管和低碳钢管接头的钎焊。对钎焊接头进行了外观分析,并研究了镍基钎料成分对钎缝组织结构和成分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Ni-P-Cu及Ni-P-Cu-Si钎料钎焊邦迪管和低碳钢是可行的;焊缝组织以Ni-P共晶体为主,其组织均匀致密;添加少量Si元素可促进钎料中Ni,Cu元素向母材的扩散以及母材Fe元素向熔融钎料的溶解,同时提高钎料的流动性,使得钎缝饱满光滑。  相似文献   

7.
薛松柏  董健  吕晓春  钱乙余 《焊接学报》2003,24(3):21-22,51
采用改进的KF—CsF—A1F3中温无腐蚀钎剂与Ag—A1—Cu—Zn中温钎料实现了对LYl2铝合金的中温钎焊,钎焊接头的抗剪强度可达到母材强度的80%,对接接头钎缝的抗拉强度可达到母材强度的70%,突破了”热处理强化铝合金通常不能钎焊”的传统论断。  相似文献   

8.
讨论了钎焊温度下铝钎焊钎缝的冶金过程:1.Al母材溶入钎料首先从晶界处开始,由于液态钎料的均匀化,Si渗入了晶界;2.液态钎料中的Si向母材Al晶粒中扩散形成α相。  相似文献   

9.
张启运  刘淑祺 《金属学报》1984,20(3):280-282
讨论了钎焊温度下铝钎焊钎缝的冶金过程:1.Al母材溶入钎料首先从晶界处开始,由于液态钎料的均匀化,Si渗入了晶界;2.液态钎料中的Si向母材Al晶粒中扩散形成α相。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在钎焊温度下保温时,Al-Si共晶钎料与母材的相互作用。试验指出:在钎焊温度下保温,钎缝中钎料与母材的相互作用主要是母材向钎料中的溶解,而未观察到钎料沿晶界向母材扩散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常用镍基钎料BNi-2钎焊1Cr18Nj9Ti不锈钢的钎缝组织特征和相组成以及采用扩散热处理和加压钎焊工艺对钎缝组织的影响,钎缝宽度对接头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合适的扩散热处理和加压钎焊工艺可以有效的消除钎缝组织中的脆性化合物相,合适的钎缝宽度可以提高钎焊接头的物理性能.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在钎焊温度下保温时,Al-Si共晶钎料与母材的相互作用。试验指出:在钎焊温度下保温,钎缝中钎料与母材的相互作用主要是母材向钎料中的溶解,而未观察到钎料沿晶界向母材扩散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LY12铝合金中温钎焊技术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改进的KF -CsF -AlF3 中温无腐蚀钎剂与Ag -Al-Cu -Zn中温钎料实现了对LY12铝合金的中温钎焊 ,钎焊接头的抗剪强度可达到母材强度的 80 % ,对接接头钎缝的抗拉强度可达到母材强度的 70 % ,突破了“热处理强化铝合金通常不能钎焊”的传统论断。  相似文献   

14.
对冷压烧结结合热挤压工艺制备的SiC/Cu复合材料,选用Ti和AgCuTi为钎料,采用不同的工艺进行真空钎焊试验.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母材和钎焊接头的剪切断口形貌进行分析,利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对钎焊接头进行抗剪强度测试,将接头抗剪强度与母材抗剪强度进行对比以评判钎缝质量.结果表明,用Ti为钎料连接SiCp/Cu复合材料的连接状况要优于AgCuTi钎料,且连接温度850℃,保温时间为20 min时,抗剪强度最大为70.5 MPa,与母材抗剪强度相当;随着铜基复合材料中SiCp含量不断增加,钎焊接头室温抗剪强度不断下降,当SiCp含量超过10%时,抗剪强度快速下降.  相似文献   

15.
针对TC4钛合金仿莲房特征芯体与面板钎焊工艺,采用TiZrCuNi钎料,开展了钎焊工艺研究,并分析了主要钎焊工艺参数对钎焊界面组织和夹层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钎焊温度920℃,保温时间90min时, TC4钛合金仿莲房特征芯体夹层结构钎焊后界面焊合率良好,界面显微组织为均匀针状α组织和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夹层结构平压强度均值为15.14MPa。钎焊保温时间对TC4钛合金仿莲房特征芯体钎焊界面显微组织影响显著,当钎焊保温时间较短时(15min),钎料熔化后,液态钎料中Cu和Ni元素与母材反应时间较短,钎料中Cu和Ni向母材中的扩散反应不充分,钎缝区局部Cu和Ni元素富集导致Cu和Ni元素含量超过共晶成分点,钎焊保温结束后液态钎缝凝固时发生共晶反应,生成块状金属间化合物,钎焊界面主要为含有块状金属间化合物的凝固钎料组织和针状α组织;随着钎焊保温时间的增加,液态钎料中Cu和Ni元素与母材反应时间增加,钎料中Cu和Ni元素向母材中扩散反应深度显著增加,从而Cu和Ni元素在液态钎料中的含量显著降低,元素含量小于共晶成分点,钎焊保温结束后液态钎缝凝固时Cu和Ni元素固溶于β相中,避免大量块状金属化合物生成,随后β相向α相的固态相变时,共析反应生成针状α相,在针状α组织界面处生成金属间化合物。钎焊时间保温时间从15min升至90min时,由于钎焊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减少,TC4钛合金仿莲房特征芯体夹层结构的平压强度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差热分析法对镍基钎料钎焊的不锈钢接头的重熔温度进行了测量,并研究了钎焊工艺参数、钎后热处理等对重熔温度的影响,研究了钎缝重熔温度与钎缝组织和成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Cu—Ni—Be合金与T2铜真空钎焊及热处理一体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SEM、EDS、金相显微镜及拉伸试验分析了不同钎焊温度下钎焊接头的显微组织及性能特征,研究了保温时间对经真空钎焊、淬火复合工艺及时效处理后母材Cu-Ni-Be合金和接头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钎焊温度对母材与钎料间的冶金作用影响明显,钎焊温度为935℃时,钎焊接头抗拉强度最高达228MPa;除10 min外,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接头及母材性能变化不明显,热处理后接头性能较退火态有所下降;采用CuMnNi钎料进行Cu-Ni-Be合金与T2铜真空钎焊及热处理一体化工艺能够恢复母材性能的92%,接头强度达144MPa.  相似文献   

18.
镍基钎料的钎缝脆性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印有胜 《焊接学报》1997,18(3):134-140
镍基钎料的钎缝性问题,一直是人关们关济的研究课题。本文就镍基非晶态钎料,钎焊接头间隙、钎焊温度和保温时间、钎焊后的热处理等对钎缝脆性的影响进行较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使用PbO-B2O3-ZnO体系非晶玻璃钎料和PbTiO3晶体制成的复合玻璃钎料,辅助以阳极氧化和热压烧结工艺,在空气中实现了60vol.%SiCp/6063Al复合材料的钎焊连接。通过DSC、XRD和EDS等分析手段,研究了温度、时间对钎焊接头的影响。结果表明:母材的阳极氧化、钎焊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接头的强度。当钎焊温度450℃,保温时间30min时,钎焊接头的压剪强度为33MPa。在钎焊过程中母材的氧化膜溶解于钎料,同时Al元素微量扩散,形成复合材料形式的焊缝。  相似文献   

20.
针对TC4钛合金仿莲房特征芯体与面板钎焊工艺,采用TiZrCuNi钎料开展了钎焊工艺研究,并分析了主要钎焊工艺参数对钎焊界面组织和夹层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钎焊温度920℃,保温时间90min时,TC4钛合金仿莲房特征芯体夹层结构钎焊后界面焊合率良好,界面显微组织为均匀针状α组织和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夹层结构平压强度均值为15.14 MPa。钎焊保温时间对TC4钛合金仿莲房特征芯体钎焊界面显微组织影响显著,当钎焊保温时间较短(15 min)时,钎料熔化后,液态钎料中Cu和Ni元素与母材反应时间较短,钎料中Cu和Ni向母材中的扩散反应不充分,钎缝区局部Cu和Ni元素富集导致Cu和Ni元素含量超过共晶成分点,钎焊保温结束后液态钎缝凝固时发生共晶反应,生成块状金属间化合物,钎焊界面主要为含有块状金属间化合物的凝固钎料组织和针状α组织;随着钎焊保温时间的增加,液态钎料中Cu和Ni元素与母材反应时间增加,钎料中Cu和Ni元素向母材中扩散反应深度显著增加,从而Cu和Ni元素在液态钎料中的含量显著降低,元素含量小于共晶成分点,钎焊保温结束后液态钎缝凝固时Cu和Ni元素固溶于β相中,避免大量块状金属化合物生成,随后发生β相向α相的固态相变时,共析反应生成针状α相,在针状α组织界面处生成金属间化合物。钎焊保温时间从15 min升至90 min时,由于钎焊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减少,TC4钛合金仿莲房特征芯体夹层结构的平压强度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