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杨梅  薛明明 《包装工程》2020,41(8):111-117
目的家具产品作为设计求解过程的成果,不仅需要具有功能性、满足使用所需,而且要满足人的情感需求,带给人身心愉悦的使用体验。分析用户对于家具产品使用体验过程的感官需求,提出基于用户多维感官需求的家具产品意象评价方法,重塑家具产品感官吸引力。方法以用户的感官体验需求为切入点,从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心觉五个维度进行聚类分析,剖析家具产品在五觉维度上的感知特性及规律,明确用户需求与设计者间的意象匹配关系,发掘用户需求下的家具意象模型描述——建立流程,构建基于用户多维感官需求的意象描述与评价模型。结论多维感官需求在家具产品设计中起到重要作用,在家具产品中全方位融入多维感官设计符号,能够让用户在与家具的互动过程中获得全新的产品体验。  相似文献   

2.
陈惠 《包装工程》2023,44(10):258-264
目的 根据体现幸福感的产品设计方式,由此寻求提升产品设计幸福感的意义与策略。方法 通过研究相关文献,以及分析有关的设计案例,论述幸福感因素在产品设计当中得到体现的重要性,并从用户的五感体验与情感体验出发,探讨幸福感因素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策略。结果 基于设计研究与思考,提出通过五感中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促使用户在接触产品的造型、色彩、材质、肌理等元素的过程中,体验到产品所带来的幸福感;以注重用户内在需求为前提,在体验中考虑用户的情感,令交互过程充满设计温度,以提升产品使用的幸福感;明确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并重 视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愉悦度。结论 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是产品设计的前提,而创造出使用中的幸福感体验是产品设计的附加值,当功能与精神同时被满足时,用户可达到自我实现与满足,也自然能体会到使用的幸福感,这正是设计中最高层级的幸福。  相似文献   

3.
谌涛  郝于越 《包装工程》2018,39(24):70-75
目的 研究自主信息传播环境下,智能交互产品的视觉设计对用户体验的提升作用。方法 以苹果产品及其产业生态系统为研究案例,分析其视觉艺术设计对提升交互体验的作用效果及其设计策略。 结论 指出移动交互产品的人机交互体验分为使用层面、情感层面和生态层面的体验内容;论述了视觉艺术设计在交互体验各层次的应用方式和效果,提出了自主传播环境下的交互视觉艺术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4.
刘晓彬  朱庆祥 《包装工程》2022,43(6):329-335
目的 在文创产品趋于同质化的背景下探索五感理念在文创产品创新设计中的运用。方法 以五感理念为基本理论依据,通过分析文创产品设计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结合五感理念设计要素进行探究,总结出五感设计模型构架,提出沉浸式品味唤醒感知、互动式参与触发情感、体验式感受引发联想等基于五感理念的文创产品设计策略,并结合具体案例对其进行创新性解析。结果 指出文创产品应采用“五感”设计理念,提升用户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方面的体验,以期优化用户体验感,增强文创产品的创新力。结论 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研究系统性的“五感”体验理论,构建“五感”设计理论模型,总结文创产品设计策略,为五感体验理论在文创产品领域的应用提供极具价值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王建罡  陈幼林 《包装工程》2021,42(6):265-271
目的 研究新媒体视阈下,公益主题交互设计在公共艺术生活中发挥出的美学价值与社会价值,以及面临的挑战.归纳并总结视触觉在公益主题交互设计中的价值表现,探究公益主题交互设计的发展方向.方法 从公益主题交互设计在新媒体时代所面临的挑战入手,梳理视触觉设计的发展脉络,分析视触觉的感知维度,以及其对公益主题交互设计,在视觉美感、传播效果与交互体验等方面的提升;结合用户的欣赏体验与精神感受,研究公益主题交互设计,在利用视触觉设计手段丰富交互体验的同时,探究实现扩大用户群体、倡导关注社会问题、调节公众情感等价值追求的途径.结论 新媒体时代的公益主题交互设计应兼顾视觉体验与情感传达,充分利用视触觉设计提升视觉表现力,在充实画面信息的同时,推动公益主旨的传播与升华.  相似文献   

6.
基于用户体验的互联网产品界面设计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2,他引:1  
熊英  张明利 《包装工程》2016,37(4):88-91
目的探求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互联网产品界面设计策略。方法以用户体验为基础,以艺术学、设计心理学、人机工程学、认知科学等领域知识为指导理论,从用户的感官体验、情感体验两个层次出发对互联网产品界面的设计方法和原则进行分析研究。结论个性化、人性化的互联网产品界面设计能大幅度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实现了用户体验角度下的互联网产品生命周期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7.
王虹 《包装工程》2019,40(22):40-45
目的以消费者体验内容为依据,对文具用品的开发设计过程中的消费者体验策略进行探究,归纳与此类消费者体验相吻合的设计特征,提升消费者的情感体验。方法首先明确用户与产品间的情感体验模式,其次通过文具产品的设计案例,分析其在视觉体验、听觉体验、触觉体验、功能体验、使用流程、结构体验、尺度体验、情趣化体验及文化体验上起到的作用。结论 "物"的体验效果及其产生的"情感共鸣"是现代消费者的共同追求。对于新生代的消费人群来说,文具对于他们的意义,远不止好用那么简单,个性、品味、创意、有内涵成为该群体的主要诉求。用科学系统化的方法与人群定向的创新模式,将用户情感体验提升到企业产品开发与市场策略层面进行思考,代表着新时代下传统文具制造产业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触觉体验引导下的儿童智能玩具交互设计,提升儿童玩具的交互体验。方法 首先,总结市场上儿童智能玩具的功能和交互方式。其次,对触觉体验及儿童触觉体验的相关研究进行整理,研究触觉对儿童成长的重要影响,分析玩具材质的触觉隐性特征、感知积累和行为暗示。结果 提出5个儿童智能玩具交互设计策略:及时清晰的反馈响应、成长式的交互模式设计、隐喻行为的合理引导、触觉载体的技术性优化、全感知式的交互场景搭建。将设计策略应用于具体设计,从实践上挖掘触觉体验在智能玩具上的应用特点。结论 触觉体验是儿童认识和理解世界的重要形式。触觉体验视角下的交互设计策略提高了儿童智能玩具的用户体验,为未来儿童智能玩具交互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马文娟  郭丽 《包装工程》2020,41(16):105-110
目的针对交互设计师在构建交互产品设计时的系统性思维,以用户体验、服务设计理念上的交互产品设计模型为研究对象,创造和优化交互产品设计模式。方法以博物馆交互产品设计为实验样本,基于系统设计思维理念,将交互产品设计置于用户体验、服务设计理念、情景设计理念分析中,阐释基于系统思维的交互产品情感化特征,包括用户情感需求和产品服务生态系统,以及心智模型与概念模型的关系和视觉系统呈现,阐释产品交互界面的数据动态可视化、虚拟现实的游戏化、服务式设计等方式。结论探索了用户体验、服务设计理念在交互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提出了"目标—建模—行为—体验"的综合层级的系统模式,有利于满足产品经理和交互设计师开展交互产品设计的需求,提升用户体验和交互产品的优化设计,在系统设计思维理论下,优化了交互产品设计感知行为、情感体验行为,实现了引导转换和系统改良,提升了设计策略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0.
覃京燕  续爽 《包装工程》2017,38(14):80-84
目的针对现有的社交类APP的交互设计原则和用户体验研究成果,从形式层面、内容层面以及行为层面的情感交互设计出发,研究基于强弱连接的社交类APP的设计方法。方法对比分析国内以强弱连接为出发点的社交类APP产品设计的情感交互层面,运用调查问卷的方法获取用户需求,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以情感为导向的社交类APP产品设计。结论在形式层面上,将不同形式的动态交互设计以及符合下意识的温馨反馈机制融入形式层面,提升用户的情感感受;在内容层面上,加入符合用户情景需求的用户自生产内容和图形化视觉语言的信息运用,减少用户因失联而带来的孤独感,让用户在交互过程中感受到产品的情感和气质;在行为层面上,引入具有企业特征的形象和传统的Emoji表情结合的创意网络表情符号设计,既节约用户挑选时间,又增加用户和企业形象之间的情感互动,提升用户的情感体验,满足多维、多向度、多视角、多种表达方式、多路径转化的强弱社交关系的情感交互需求。  相似文献   

11.
杨淑贤  吴祐昕 《包装工程》2021,42(12):176-182
目的 结合感知认知示能视角下相关知识理论,对于等待状态下的交互设计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用户体验感.方法 通过对感知认知示能理论的运用,针对不同阶段用户的等待状态进行调查与实验,以观察用户不同阶段情绪反应的影响,根据用户情绪的多层次反应的等待状态进行交互设计的体验升级.结果 通过实验得出用户年龄、交互等待状态类型对于不同情绪反应阶段等待时间的长短均有显著影响,尤其在情绪反应前期交互影响效应尤为显著.结论 结合实验结果与实际案例,根据感知认知示能性,针对等待状态,从情绪反应阶段信息辅助、用户认知阶段潜在需求、交互产品视觉感受等多方面进行优化升级,提供相关设计策略,为设计者提供新的设计思路与设计方式.  相似文献   

12.
殷俊  王婉晴 《包装工程》2019,40(10):68-72
目的针对移动端软件数量激增以及用户对软件设计要求不断提高的发展趋势,从注意和视知觉的角度出发,研究移动终端界面设计中提高用户粘性的方案。方法首先从注意和视知觉对用户心理和生理的影响,来剖析软件中提高用户注意和视知觉利用率的设计因素,然后从用户需求和移动终端设计特点出发,通过分析市面上的软件案例,对比其中对注意和视知觉设计的差异,最终提出在移动终端界面设计中,能提升用户注意和视知觉体验的设计模式,以及符合信息布局的交互设计具体创新细节。结论移动终端界面设计影响着软件的用户粘性,把握注意和视知觉在界面设计中的应用特性,在提升产品使用舒适性的同时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相似文献   

13.
基于深度学习的情感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使用深度学习实现情感化设计,满足用户个性化的情感需求,加速传统设计过程,提升用户体验。方法研究深度学习中可用于情感化设计的算法,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NN)实现名画复制品的个性化自动生成;抓取互联网数据,使用LSTM模型挖掘用户真实需求,进行当前流行游戏的周边产品设计;以张裕葡萄酒庄旅游纪念品设计为例,使用深度学习基于用户个人信息和行为数据推荐个性化的葡萄酒包装。结论基于CNN的名画复制品的个性化生成丰富了图像的可修改空间,满足了用户个性化的情感诉求;基于LSTM的用户需求分析高效和准确地反映了用户的真实需求,加速了传统用户调研过程;基于深度学习的旅游纪念品个性化设计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将深度学习应用于情感化设计有利于挖掘用户内心的真实需求,节省人力物力,满足用户情感诉求和提升用户体验,进一步为设计学与计算机科学的交叉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用户感知的秦文化旅游纪念品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对用户感知进行分析,将文创产品用户感知分为普遍和感性两个模式,探索秦文化旅游纪念品的用户感知的获取方式,以及构建与用户文化触点相契合的用户感知创新流程模式,并结合一款秦编钟蓝牙音响设计,实现秦文化的传播和产品设计运用,满足用户对秦文化的需求和加深旅客对地方旅游文化的感性印象。方法 通过用户感知分析,准确获取用户的文化触点,激发用户对秦文化旅游纪念品的感观刺激,促使用户对新形式产品的认同。运用用户观察法、语义差异法获取用户感知信息,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文化触点信息的关联性分析,强调秦文化元素和内涵的感性运用,实现以用户认知偏好为中心的设计思想。结论 结合秦编钟蓝牙音响设计流程模式,为秦文化旅游纪念品的设计提供思路,为秦文化的宣扬和传承注入新活力。  相似文献   

15.
汽车内饰品质感的感知模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从用户感知模态出发,构建内饰品质感性意象评价模型。方法以情感设计为背景,提出了用户对汽车内饰的品质感是由直接知觉和认知意象共同构成;从感知觉特性出发,通过30名用户对6个汽车内饰皮质纹理样本质感的评价进行情感语义量化,形成皮质纹理意象感知尺度。结果从触觉单模态感知和视触觉双模态感知的角度,验证了用户不同感觉模态下对汽车内饰皮质纹理情感的感知差异。结论基于汽车内饰品质的情感设计,其核心在于对用户感知与情感之间客观联系的挖掘,以材料工艺所表现的产品造型感知质量成为内饰设计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6.
移动互联网产品情感体验设计层次模型建构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朱吉虹  严海燕  廖海进 《包装工程》2018,39(24):177-182
目的 在当前互联网技术成熟发展,移动互联网产品数量异军突起,导致产品同质化现象显著的背景下,研究如何通过情感体验设计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方法 基于Donald Norman的情感化设计层次,分析用户使用手机应用客户端(以下简称APP)的情感体验流程,探讨情感体验的关键立足点,进一步结合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构建有助于提高产品竞争力的情感体验设计方法,并通过实际设计案例阐述模型的应用。结论 提出交互行为是用户情感体验的关键立足点,建构了移动互联网产品情感体验设计三层次模型,即情境构造、多通道交互、用户习惯捕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针对目前用户体验交互模态单一、获取用户需求的主观性强、对潜在需求挖掘不充分的问题,从用户多模态行为出发,探索用户体验设计的新方法。方法 对多模态交互方式进行梳理,从用户KANO需求模型出发,挖掘能引发用户兴奋的潜意识需求,建立用户行为和思维模型并绘制用户旅程地图,结合鞋品定制平台案例进行交互设计应用与验证。结果 在非语言交互视角下,建立鞋品定制平台的用户心智模型和行为模型,绘制体现多模态情绪变化的用户体验地图,并最终提出非语言交互用户体验设计标准。结论 将非语言交互方法融入用户潜意识行为交互设计,可以更有效地感知产品使用过程中用户情绪的变化,探索交互环境等因素对用户“感知-行为-体验”设计模式的影响,为非语言交互设计方法在定制服务类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彭洁  王峰 《包装工程》2019,40(24):158-163
目的结合时间心理学理论,将"时间知觉"运用于产品的交互等待设计,满足用户的情感需求,并留下愉悦的回忆。方法通过概述时间知觉和用户体验等理论,对用户等待体验的运行逻辑和影响因素进行说明,展示人们对时间的感知受情绪、记忆和注意力等因素影响。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系统服务无法满足人们需求,导致出现交互等待状态,基于用户情感体验的交互等待设计具有必要性。结论理论结合实例分析,提出从技术和产品功能系统等方面减少用户实际等待时间,从用户心理和情感状态上缩短用户感受等待时间的设计模式,给设计者提供一个较新的思维概念,提升用户等待体验,增强用户与产品之间的情感联系。  相似文献   

19.
赵亚伟  焦杰  刘小雪 《包装工程》2020,41(18):229-235
目的 在现有部分界面设计存在问题从而失去用户流量的基础上探究基于用户触点的界面设计优化方案。方法 以用户触点为研究核心,对界面设计中各个触点模块进行合理化分析研究,从而得出提高用户粘性的产品界面可行性优化策略。结论 立足于用户触点,合理有效的界面设计提升路径能够使产品更人性化、情感化。一方面能提升产品的用户信赖感,帮助产品塑造品牌形象,赢得口碑,另一方面又能极大地满足用户使用需求,赢得用户信任感,提高用户体验。分析现有部分界面存在的导致用户流失的问题,基于这些问题得出了五条策略,即界面设计规范化、视觉构图平衡化、信息内容简约化、色彩系统条理化以及界面效果多样化这五个界面设计优化提升的可行路径来重铸产品界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