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人的亲水性与生俱来。滨水地区往往是一个城市最具活力的区域,其开发建设也成为塑造城市特色、带动相关城市功能发展的重要手段。滨水地区是城市重要景观展示节点.其景观塑造对城市形象至关重要.本文以测阳市长兴湖两岸的滨水绿道设计为例,从微观层面探讨滨水绿道的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2.
外滩作为上海的形象地标.见证了上海的变迁与历史.为迎接卜海2010世博会的召开,外滩区域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景观改造.本着将滨水空间回归市民的初衷,此次改造试图探寻滨水空间景观设计的新思路,在设计理念卜综合考虑了整体的风貌、交通、景观、功能等方面的因素,以"谦逊"的设计手法,充分尊重外滩现状历史风貌,在空间布局上缝合了城市与黄浦江的联系,提升了外滩区域的活力,满足了市民和游客的多重需要,使外滩成为上海市又一重要的城市景观亮点.  相似文献   

3.
滨水空间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景观中兼具观赏性与使用功能的一种城市公共绿地,是最富变化与活力的景观形态。文章以东江滨景观提升改造为例,深入对滨水空间设计方法展开研究,旨在通过对现代城市滨水公园景观设计的总结,寻求适合人们进行户外休闲娱乐消遣的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环境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4.
城市滨水绿地空间环境作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和地位正在不断提升和加强。论文以巢湖市东西环城河景观提升工程设计为例,提出对滨水绿地景观的相关改造策略,使其成为改善生态环境、展示地域文化、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在实践中探索旧城滨水绿地景观的建设方式。  相似文献   

5.
城市的长远发展得益于城市活力的营造,滨水空间活力是构成城市特色景观的重要因素。其异质性特征正是城市特色文化挖掘的具体表现。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策略是体现异质性城市活力的主要方式,通过景观空间的设计构成体现城市的地域文化特征;依托城市滨水空间场所的规划布局,引发"人——场所"的交流。研究该设计策略能为滨水城市建设的发展规划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对城市整体景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园林》2018,(8)
正城市滨水空间通常是一座城市独特的魅力风景线,它不仅仅是城市治理水平的展示窗口,更是城市蓝色、绿色生态空间及其服务功能的承载地,因而也成为市民户外休闲与体育健身的最佳运动场所。由于其使用人群的多样化、活动内容的丰富度、社会效益的重要性,因而滨水空间运动景观的规划建设应具有极高的系统性。以绿道为中心的美国纽约滨水区规划美国纽约滨水区规划建设的历史较为久远,其规划体系包含了宏观至微观不同层面的规划引导文件。如宏观规划层面的《哈德逊河流域绿道及国家遗产区域战略规划》  相似文献   

7.
嘉兴市素有鱼米之乡水网城市的美称,今以嘉兴城区作为滨水空间调研地点,从中观、微观角度探寻现有滨水空间活力现状,绿道与滨水空间相交互的基础以及两者的关联性,然后提出绿道建设对激活滨水空间活力的一些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滨水空间是居民生活和展示城市活力的重要场所,城市滨水景观空间的建设也是城市建设的重点。本文从城市滨水空间建设着手,基于近几年重点关注的海绵城市理念,结合实践设计项目,探讨海绵城市理念在滨水空间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城市双修战略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滨水空间作为城市富有活力的生态与景观地区,其规划与建设已成为我国绿色城市发展的重要评价依据。文章首先阐述了城市双修在滨水空间规划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太原市为研究案例,对城市中心城区范围内的河道空间进行调查与分析,探讨基于城市双修的滨水空间优化发展的规划策略,为推动城市绿色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结合南昌市蒋巷镇滁北村项目改造设计,以保持其原生态特色、提升滨水空间活力、考虑可持续发展性为目的,分析滨水空间的设计现状问题。发现在生态延续、亲水空间、建筑设计及公共空间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围绕这些问题,根据滨水空间设计基础理论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解决方法。为相似案例提供了增添滨水空间岸线活力的改造建议,从而提高城市整体活力,带动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原有工业为导向下塑造的城市景观己经越来越城市城市的伤疤,而非城市的客厅;在新一轮城市更新的进程中,通过对滨水经过的价观改造.会成为致个城市提升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滨水空间与城市的关系出发,论述了滨水景观更新的以水为本.以水为题意义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黄浦江作为上海重要的公共空间资源,两岸绿道贯通开放后,滨水公共空间品质大幅提升,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成为学术研究与社会关注的热点。首先对黄浦江滨水地区总体风貌和三个典型空间进行评析,比较贯通前后的公共空间变迁,总结滨水区更新设计策略和意义。其次,引入定量分析方法,探究改造后的滨水公共空间不同区段人口、社会学的影响差异、与城市腹地开发相关性等问题。借助微博、航拍图像、人口分布、设施分布等多源数据,从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评价滨水公共空间活力,研究城市腹地开发对滨水公共空间活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差异化配置设施、协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腹地活力调整区域投资密度等发展策略,为滨水区更新设计提供理论支撑和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市民对环境品质的要求也在提高,绿道是近年来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专项之一,是快节奏与慢生活的结合点之一。针对绿道设计中难以连点成线、连线成网的问题,结合张家港市东横河绿道规划实践,采取"下穿、上跨、借道、调整、清退"5种方式建立线性连续滨水绿道,通过串联重要节点建立城市-社区绿道网络,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加公共活动空间、提高市民公平可达性、促进张家港市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的发展,滨水空间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如何充分利用滨水资源,布局滨水空间,从而提升城市活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金坛华罗庚科技园为例,从空间结构、功能布局、交通组织、绿化景观和造型设计等几个层面层层递进地剖析了城市滨水空间的复合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15.
内河滨水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的一道风景线,不论在生态防洪排涝、市民休闲游憩、文化健身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福鼎市着重推进城区绿化、亮化、洁化、美化等目标,完善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面貌,大力推进城市"新绿亮洁"建设,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宜居宜业水平得到不断提升。本文探索了在城市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如何立足福鼎本底资源特点,在保留内河功能的基础上,提升城市风貌,完善城市功能。通过对龙山溪整体空间的整合以及对微空间的改造,注入新的景观内涵,使昔日可达性较差的滨水带,变成令人流连忘返的城市游憩地,唤起人们内心深处对生活的原初感受,创造一种新的景观体验空间。  相似文献   

16.
城市滨水景观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了运河文化的滨水景观可为城市带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提升整座城市的形象与品味,使之变得更加耐人寻味。通过通吕运河景观设计项目,介绍了整个设计中运用各种方式将运河文化渗入滨河景观,从而打造南通市通州区独有的滨水景观,从而为今后运河滨水景观设计提供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园林》2018,(10)
城市滨河地带体现着城市传统文化的积淀,凝聚着当地的传统文化,在城市文化历史的演变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滨河绿道的设计应当依托当地地域文化,融入更多文化内涵,保持滨河地带的活力,避免毫无特色、令人迷失的重复性滨水景观出现。本项目以梅江河绿道景观规划为例,从城市文化与景观相辅相成的视角出发,探讨城市滨河绿道多元化的规划理念及技术特色。  相似文献   

18.
我们一直坚信"参与性、开放性、延续性"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要素,具备自然基底的滨水空间更加能为公众提供游览和逗留的开放场所,更是承载城市公共游憩活动的主要空间场所。本项目中,设计师以改善场所的空间趣味性为核心目标,努力提升项目对市民的吸引力。以建筑"轻干预"与景观"重参与"为准则,通过建筑功能的新定义、景观环境的新塑造、漫游路径的新梳理,让场所变得更易于到达和停留,更具公共性、开放性、自然延续性,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城市生活体验,最终使这片曾被遗忘的公园滨水区的活力再生。  相似文献   

19.
城市内河构成了城市重要的滨水景观空间,对城市滨水景观改造,是营造城市景观环境的重点。增城市增江借助亚运龙舟赛场建设启动两岸滨水景观建设,但因该河段存在生态、历史等多种影响因素,景观的规划设计引入适应性城市设计理念,探讨适应滨水地带特性的景观规划设计,从而建构生态、多样化、可持续的滨水景观空间。  相似文献   

20.
城市中的绿道具备为城市提供生态绿廊、供人们休闲游憩、连通城市公共空间等功能.随着人们对于生活环境质量追求的提高,城市绿道也迎来了适宜的发展契机.近年来,重庆市越来越重视滨江区域的城市风貌更新与环境治理,"两江四岸"也迎来了环境与风貌提升的契机,而滨水绿道的规划设计在其中可发挥重要作用.文章结合重庆北滨路西延伸段的场地状况,分析其存在问题,同时结合山地城市滨水道路的场地特点进行场地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景观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