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植被恢复是煤矿区矸石山生态修复的关键和难点.针对阳泉煤矿区覆土0.7 m以上的煤矸石山,通过野外调查和样地撒播试验,对覆土煤矸石山植被恢复的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煤矸石山覆土后植被可以较快恢复,紫花苜蓿、沙打旺、刺槐等是阳泉地区煤矸石山植被恢复初期的适宜物种.  相似文献   

2.
矿区矸石山生态恢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矸石山严重破坏着矿区生态环境.通过对潞安集团五阳煤矿矸石山实地调查,提出了矸石山生态恢复的措施,包括边坡整形和边坡植被重建.通过该治理方法的实施,实现了矿区矸石山的生态恢复,解决了煤矸石污染问题.不仅给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3.
在矸石山综合治理模式指导下,西山屯兰矿依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及煤矸石火情特点,系统实施了全程测温、灭火防复燃、山体整形与植被恢复工程,有效抑制了矸石山自燃,同时矿山表层土壤与浅层地下水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也明显降低,矸石山生态环境得到恢复。该矿区煤矸石山综合治理模式对于我国主要矿区煤矸石山治理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自燃煤矸石山季节水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DIVINER2000含水量测定仪定位测定了自燃煤矸石山深度为0~100 cm的黄土矸石复合层、黄土层和裸露矸石层水分体积含水率的季节变化和垂直变化。根据水分含量变化规律,将自燃煤矸石山的水分季节变化分为4个时段:土壤水分消耗期(3—6月)、土壤水分积累期(7—8月)、土壤水分消退期(9—11月)和土壤水分稳定期(12—2月)。研究结果可为自燃煤矸石山的生态构建提供重要理论依据,为以水分动态平衡为基础的植被恢复和建设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
煤矸石山的危害及绿化技术的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煤矸石是煤炭开采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堆积成山的煤矸石山是矿区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对矿区和周围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矸石山绿化是减少矸石山污染,改善矿区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概述了矸石山的危害,分析了矸石山的绿化技术,并对矸石山绿化技术进行了探讨和展望,以期为矸石山的绿化改造和生态重建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煤矸石堆放区的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1  
我国系一产煤大国 ,也是矸石产量大国 ,矿山由矸石山导致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本文详细研究了煤矸石堆放区的污染效应、燃烧效应、占地效应以及爆炸效应和稳定效应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煤矸石山生态修复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考虑生态修复治理,同时要兼顾复杂自然条件下边坡的长久稳定。以底山村矸石山为工程背景,针对矸石山现存的环境污染和边坡稳定性等问题,提出了矸石山生态修复和边坡治理关键技术措施,并采用理正边坡稳定分析软件对比计算了天然、地震、降雨三种工况下矸石山边坡安全系数,应用MIDAS GTS NX有限元模拟软件对比模拟了天然和降雨工况下危险剖面的位移场和应力场。计算结果表明:受坡体结构影响,矸石山边坡变形范围主要在表层覆土和煤矸石层,随时间推移,伴随有坡顶下沉、坡脚隆起等现象|在天然工况下,底山村矸石山边坡处于稳定状态|在地震和降雨工况下,矸石山边坡的安全系数明显下降,说明自然条件对边坡稳定有一定影响|对比计算得到降雨工况变形最为明显,应加强雨季监测。  相似文献   

8.
范亚辉  弓弼 《煤》2012,(9):4-6
文章以常村煤矿治理后煤矸石山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刺槐林、火炬林和侧柏林三种植被复垦后对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并与裸露煤矸石山和当地土壤的物理特性进行比较,为生态复垦的植被种类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煤》2013,(12):7-11
通过对潞安集团煤矸石山立地进行调查,对不同类型区域的植物配置采用对位配置技术,建立配置模式;并通过对植被恢复后各配置模式下土壤效应的研究,建立煤矸石山植被恢复的优化模式,旨在为矿区煤矸石山植被恢复提供一种稳定的、高效的恢复技术,从而提高矿区植被恢复的稳定性,减少对环境治理的重复投资。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煤矸石排放对空气、地表水及植被等的影响,结合宏岩煤矿排矸场的实际情况,针对煤矿排矸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途径,采用煤矸石场矸石运输、矸石填埋、拦杆坝设计、场顶处理、边坡稳定及生态恢复的综合治理技术,治理后煤矸石按规定堆放,排矸场的粉尘排放量大大减少,矿区周围的生态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11.
煤矸石堆放的环境问题及其生物综合治理对策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针从目前煤矸石堆放导致的矸石的自燃,SO2、H2S气体的释放,酸性废水的形成,污染大气、土壤和水体等环境问题,提出了生物综合治理的新思路。利用微生物脱硫去除矸石中的硫,形成的酸性废水用碱性粉煤灰中和,同时结合菌根真菌和其他微生物来进行生态恢复,将是煤矿区生态恢复的新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12.
煤矿矸石山中包含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对矿区环境产生污染,破坏生态环境。而固体废弃物处理能够通过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实现,可以促进煤矿矸石山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提高煤矿矸石山的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效果,减少煤矿矸石山中固体废弃物的环境污染,提出了煤矿矸石山环境治理及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以S煤矿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区内降雨状况和植被生长情况,以造林结构、密度和时间为基础,建造了林地,通过绿化造林的方式,制定了煤矿矸石山环境治理方案,测试了煤矿矸石山的生态修复效果。结果表明,通过绿化造林,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煤矿矸石山近地层空气中的SO2、NOx和粉尘含量,对矸石山的空气起到了净化的作用,还可以降低土壤和水体中微量元素和有毒元素的含量,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降低煤矿矸石山中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煤炭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有严重的负面影响。分析了煤炭资源的开发现状,提出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如煤炭资源利用率较低、资源严重浪费、超强度开采、无序开发现象等等。重点论述煤炭资源开发所引起的土地资源、水资源以及大气污染,地质灾害等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最后提出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从而实现煤矿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煤炭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论述了煤炭开采引起地表塌陷、采掘的废矸石、排出的废水、废气、粉尘、生产过程中的噪声等对地面环境产生严重影响,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矿区生产、生活环境污染严重,同时也威胁井下生产的安全;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必须大力推广井下清洁开采技术,真正做到煤炭开采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煤矸石山生态复垦绿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蕾 《同煤科技》2011,(2):13-16
总结大同煤矿集团公司近年来矸石山生态复垦绿化技术,阐明了矸石山生态复垦绿化的关键环节及树种选择.  相似文献   

16.
哈尔乌素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哈尔乌素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基本养分状况的调查分析及综合评价,综合肥力系数为0.967~1.388,该矿排土场土壤肥力为一般。样地1和样地6(均为原始地貌)综合肥力系数值较好,分别为1.716和1.81。因此在生产剥离阶段,应将剥离的表土保存起来,用于将来排土场的覆土和生态重建。  相似文献   

17.
煤矿城市面临着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带来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本文以山西省朔州市为例,选取2005~2015年统计数据,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选用多因素综合指数法进行生态安全评价,选用灰色关联度来反映煤炭开采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联性,选用GM(1,1)模型预测2016~2020年生态安全指数,引入障碍度模型分析影响生态安全指数的显著因子。结果表明:朔州市2005~2015年生态安全指数呈下降趋势,生态安全等级由较安全下降为临界安全。2016~2020年生态安全指数将短暂小幅上升后迅速下降,生态安全等级由临界安全下降为不安全。煤炭资源开采对研究区其他生态安全评价指标影响显著。主要障碍因子由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和经济因素转变为煤炭开采量、固体废弃物、工业废水、生态环境资金投入和土地复垦率。通过分析反映和预测朔州市生态环境状况,为制定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措施,构建生态安全保障体系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杜恒 《中州煤炭》2022,(3):139-145
为了减少煤矸石、粉煤灰、尾矿、废石、弃渣等固体废物的产生量,研究了煤矸石处置与综合利用技术,分析了孝义市煤矸石的产生和堆存情况、煤矸石的危害以及现阶段煤矸石的综合利用情况,研究了煤矸石处置与综合利用技术思路,确保煤矸石科学、无害化堆存以及煤矸石能够综合利用.重点分析了规模化利用技术,主要为煤矸石生产免烧透水砖、透水珠技...  相似文献   

19.
麻壮伟  王起超  刘汝海 《煤》2001,10(5):10-12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工业基地 ,1996年东北地区煤炭产量达 2 0亿t。但是 ,经过多年开采后 ,大多数煤矿相继进入了老龄化阶段 ,都不同程度面临着资源的减少、生产成本不断增加、生态破坏、环境恶化等严重问题。针对上述情况 ,比较系统地统计了东北重点煤矿生产废水排放情况及治理措施 ,研究结果将为今后更广泛深入地开展有关矿区生态环境整治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0.
煤炭矿区开发会产生和堆存大量的废弃物,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并引起环境污染、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使用煤矸石等废弃物制作多孔土壤应用于矿区的生态修复,既解决了煤矸石等废弃物的堆存问题又可以恢复生态环境,是矿区生态修复重要的研究方向。该文章考察了煤矸石发泡制备多孔土壤特性,包括松装密度、粒级分布、pH、保水性、流失率、保温性等,并与天然土壤特性进行对比。试验表明,与天然土壤相比,煤矸石多孔土壤松装密度降低约36%,保水量增加约51%,流失率降低约63.1%,且保温性更优,但pH偏高,适于种植耐碱性植物,需进一步加工处理后方可用于大宗植物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