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9 毫秒
1.
Zr对ZA35合金电化学腐蚀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敬福  李荣德  宋建  白彦华 《铸造》2012,61(3):308-311
为了探索Zr对ZA35合金电化学腐蚀性能的作用规律,采用开路电位测定、动电位扫描技术对不同Zr含量的ZA35合金的耐蚀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电化学腐蚀条件下,在3.5%NaCl溶液中,与ZA35合金相比,添加0.2% Zr的ZA35-0.2%Zr合金的开路电位变正,腐蚀电流密度减小59.4%,耐腐蚀性增强.Zr对ZA35合金晶粒的细化和改变电极反应生成有保护性的腐蚀产物是提高ZA35合金耐电化学腐蚀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采用金相显微镜、静态失重腐蚀试验和电化学工作站,研究了不同Ca含量对ZA104合金在3.5%的NaCl溶液中耐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a含量增加,ZA104镁合金在NaCl溶液中的静态失重腐蚀速率先减小后增加;添加Ca后,ZA104合金的自腐蚀电位均增大,当Ca含量为0.3%时,合金的极化曲线表明其自腐蚀电流密度值最低,耐蚀性最好。Ca的添加有利于细化合金组织,提高合金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3.
在质量分数为35%的NaCl水溶液中,用PS-168C电化学测量系统分别测定了合金元素含量(w)分别为3.0%Cu、0.06%Mg、0.1%Si、0.75%Mn、0.2%Sb和0.1%Sn的ZA27合金,以及不含合金元素的二元ZA27合金的自腐蚀电位、线性极化电阻、自腐蚀电流和塔菲尔常数等电化学参数.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各合金腐蚀前后的形貌.结果表明,所加入的合金元素均降低了ZA27的耐蚀性能,其中锡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4.
为了确定ZA35-0.5Ni合金中析出相及其电化学特性,采用组织观察、XRD分析、极化曲线测定对ZA35-0.5Ni合金的富镍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ZA35-0.5Ni合金中的富镍相为Ni3Al,在3.5%NaCl溶液中,α-Al最耐蚀,Ni3Al次之,η-Zn最差。ZA35-0.5Ni合金在NaCl溶液中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是晶内α-Al相和Ni3Al相作为阴极,而η-Zn相作为阳极,组成微电池,η-Zn相阳极溶解。  相似文献   

5.
ZA35合金在NaCl水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对合金元素Mn如何影响ZA35合金的电化学腐蚀性能有更深的认识,采用动电位极化方法测试了铸态ZA35和1.0%Mn.ZA35合金在不同温度的NaCl水溶液中的开路电位和极化曲线,分析了温度和合金元素Mn对合金电化学腐蚀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随着NaCl溶液温度升高,合金的开路电位下降(负移),并且1.0%Mn.ZA35合金较铸态ZA35的开路电位低;NaCl溶液温度升高,铸态ZA35合金和1.0%Mn—ZA35合金腐蚀电流密度逐渐增加;相同温度下,1.0%Mn—ZA35合金较铸态ZA35合金腐蚀电流密度大。Mn做为合金元素,在ZA35合金基体中固溶度很小.1.0%Mn-ZA35合金中析出富锰相,降低了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6.
高锰ZA35合金中富锰相的电化学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析出的富锰相对高锰ZA35合金电化学腐蚀性能的影响规律,根据高锰ZA35合金中富锰相的元素组成,熔炼出析出相MnAl6.采用动电位极化方法测试了富锰相MnAl6和ZA35-1.2Mn合金在NaCl水溶液中的开路电位和极化曲线,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检测了合金的相组成.结果表明,随着NaCl溶液温度升高,合金的开路电位下降,并且富锰相MnAl6较ZA35-1.2Mn合金的开路电位低,富锰相MnAl6较ZA35-1.2Mn合金腐蚀电流密度大.ZA35-1.2Mn合金在NaCl含量为3.5%的溶液中,析出的富锰相MnAl6将作为阳极区优先溶解.  相似文献   

7.
刘敬福  陈鹏飞  宋建 《表面技术》2012,41(3):40-42,66
为研究合金元素Sr对ZA35合金耐腐蚀性能的影响,采用电化学工作站测试ZA35和ZA350.15Sr两种合金在20,40,60℃NaOH溶液中的开路电位和极化曲线,结合合金组织和表面腐蚀形貌,探讨了Sr对ZA35合金电化学腐蚀性能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两种合金的开路电位均随NaOH溶液温度升高而降低,相同温度下,ZA3...  相似文献   

8.
喷射成形ZA35-3.5%Mn合金腐蚀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喷射成形ZA35-3.5%Mn合金能够在实际的环境下更好的利用,采用自腐蚀电位测定、动电位扫描技术对喷射成形ZA35-3.5%Mn合金的耐蚀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电化学腐蚀条件下,在3.5%NaCl溶液中,与喷射成形ZA35合金相比,喷射成形ZA35-3.5%Mn合金的自腐蚀电位变正,腐蚀电流密度减小,耐腐蚀性增强。Mn元素的加入提高了合金的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9.
用真空熔炼炉制备Al-3Cu-1Li-xSc(x=0、0.1%、0.3%和0.5%)合金,观察合金的显微组织,测量合金的维氏硬度。在0.1mol/L NaCl溶液中,用开路电位(OCP)、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EIS)和Mott-Schottky曲线研究了Sc对Al-3Cu-1Li合金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Sc细化了合金的显微组织,提高了合金硬度;Sc添加后未改变合金的电化学腐蚀机制,该合金热力学稳定性提高的同时耐蚀性有所降低;该合金的耐蚀性与其腐蚀产物膜的载流子密度高低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AlFeCuCoNiCrTix高熵合金的组织结构及电化学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Ti含量的AlFeCuCoNiCrTix多主元高熵合金的组织结构及其在0.5 mol/L的H2SO4溶液和1 mol/L的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能,并与304不锈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随着Ti元素的添加,合金的组织结构仍然主要由BCC相和FCC相组成.极化曲线结果表明,在0.5 mol/L的H2SO4溶液中的,与304不锈钢相比,该系合金具有较低的腐蚀速率;在1 mol/L的NaCl溶液中,该系合金的腐蚀速率与304不锈钢相当,但是其抗孔蚀的能力要优于304不锈钢.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均匀化处理对ZA35-0.3Zr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组织分析、力学性能、电化学性能测试,确定了ZA35-0.3Zr合金均匀化处理的适宜温度和时间。结果表明,ZA35-0.3Zr合金枝晶偏析明显,晶界上Cu富集严重,存在非平衡β相。随着均匀化处理时间增加,ZA35-0.3Zr合金中CuZn5相逐渐消除,β相共析分解程度加大。对合金进行370℃×12h均匀化处理后,晶界处CuZn5相消除,枝晶偏析大大减少,同时非平衡β相基本消除,抗拉强度为306MPa,伸长率为7.35%。在3.5%的NaCl溶液中,开路电位与未均匀化处理合金相比变正,腐蚀电流密度减小了33.1%,耐腐蚀性增强。ZA35-0.3Zr合金适宜的均匀化处理工艺为370℃×12h。  相似文献   

12.
采用磁控溅射法制备Dyx(Co21Cu79)100-x(x=0,4,8,9,12,14)颗粒膜.XRD结果表明:添加稀土元素Dy将促进CoCu过饱和固溶体分解,此外Dy元素还具有细化晶粒的作用.磁电阻测试发现:随着Dy含量的增加,Dyx(Co21Cu79)100-x薄膜的电阻逐渐增大,而薄膜的巨磁电阻(GMR)值先升后降,当退火温度Ta=425℃时,Dy4(Co21Cu79)96薄膜的GMR值达到最大,为-4.68%.薄膜的磁滞回线表明:矫顽力Hc随退火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随Dy含量的增加,却单调减小.  相似文献   

13.
不同热处理态2024铝合金的腐蚀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K.  S.  GHOSH  Md.  HILAL Sagnik  BOSE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2013,23(11):3215-3227
分别在3.5%NaCl溶液、3.5%NaCl+1.0%H2O2溶液和pH=12的3.5%NaCl溶液中进行动电位极化实验,研究2024 Al-Cu-Mg合金在不同热处理状态下的腐蚀行为。极化曲线表明,随着合金时效时间的延长,合金的腐蚀电位向负方向移动;向NaCl溶液中添加H2O2会使腐蚀电位正移;在pH=12的3.5%NaCl溶液中的极化曲线表现出明显的钝化现象。腐蚀试样表面表现为常见的腐蚀特征,但也有扩大的点蚀、晶间腐蚀现象出现。循环动电位极化曲线显示有宽的循环极化滞后环,不同的腐蚀模式表明合金的点蚀生长对合金的热处理状态敏感。通过显微组织分析,探讨了不同热处理状态下合金在不同NaCl溶液中的腐蚀机理。  相似文献   

14.
通过比较不同Al含量的超塑性Zn-Al合金在模拟酸雨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系统研究了超塑性Zn-Al合金在酸雨环境中的腐蚀机理。结果表明,Zn-Al合金在模拟酸雨溶液中发生的腐蚀行为与其显微组织有关。富Al相优先腐蚀,随着合金中Al含量的提高富Al相增多,合金的腐蚀速率反而下降。这是因为ZA4合金与ZA8合金晶界上分布有不连续的富Al相,腐蚀产物不致密,腐蚀坑逐渐向纵深方向发展,腐蚀速率相对较高。而ZA12合金与ZA16合金存在连续分布的富Al相,其表面形成致密的腐蚀产物膜,能有效阻碍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15.
通过测定3种不同成分的铝黄铜在NaCl(3.5%)溶液和NaCl(3.5%)+NH4Cl(0.5 mol/L)溶液中的腐蚀速率、电化学行为分析,以及对腐蚀产物层进行SEM观察和XRD分析,研究了铝黄铜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添加Ce可以降低铝黄铜在NaCl(3.5%)溶液中极化时的自腐蚀电流密度;含Ce的Cu-Zn-Al-Ni-B-Ce在NaCl(3.5%)溶液中腐蚀后腐蚀产物层表现出最佳的腐蚀形貌和耐腐蚀性能,而添加稀土并不能改善铝黄铜在NaCl(3.5%)+NH4Cl(0.5 mol/L)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能;联合添加As和Ce的Cu-Zn-Al-Ni-As-B-Ce在这2种介质中的耐腐蚀性能反而下降。  相似文献   

16.
The corrosion behaviour of Al-5Zn-0.02In-1Mg-0.05Ti (wt.%) alloy was investigated by EIS, SEM and EDX.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exist different corrosion stages of the alloy in 3.5% NaCl solution with increasing time. At the initial stages, pits predominates the corrosion around precipitates with a typical inductive loop at low frequencies in EIS. In the late corrosion, a relative uniform corrosion predominate the corrosion process controlled by the dissolution-precipitation of the In and Zn ions and characterized by the second capacitive loop at low frequencies in EIS. The mud structure appears on the corrosion surface of the allo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