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景观形态是场地设计的基石,它确定了景观空间并给它以有组织的结构。景观空间是场地设计的主体,有序排布的空间给人特定的场所体验。作为由形态要素与空间组合构成的符号系统,场地设计语言遵循自身的语法规律。在对罗曼·布什所著《融合形态与空间的场地设计语言》一书进行解读的基础上,以景观语言体系建构的逻辑思路剖析罗曼·布什教授所倡导的景观形态与景观空间融合关联的场地设计语言思想,梳理场地基本形态图式语言及其特征和空间意义,探讨场地景观形态图式语言的衍变和组合方式及其相应的空间生成,最后尝试提出基于场地设计语言思想的景观设计一般流程和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2.
周培元 《建筑结构》2023,(2):160-161
城市的微空间更新改造是近些年来城市更新重要的课题,在有限容量的空间范围之内,对城市的空间景观进行优化设计并且改善人们的公共空间用来满足日常的需求。上海武康路街道微空间更新与设计是从人的行走尺度出发,将微行走的体验模式与空间景观相互结合在一起,将路径化以及景观空间形态化相互整合,同时也以人在此地的空间感官以及体验方式为目的进行综合营造,体现出空间景观的优化与更新设计与人的动态化行走方式的融入。  相似文献   

3.
绿色持续性空间文化是一种绿色生态环保类型的空间形态理念,常运用于现代建筑设计或者空间营造设计.在此类设计中,绿色空间文化主要体现在建筑与景观之间的互动、人与景观之间的互动中,例如将自然景观绿化植被置入建筑场所中,以其生态功能、观赏功能增强空间的舒适性、愉悦人的身心.  相似文献   

4.
在城市开放空间中,传统的水景设计主要关注其观赏价值,极少考虑人与水的互动。人有亲水的天性,久居城市中的人却极度缺乏这样的机会。近年来一批先锐景观设计师在尝试一种新型的水景设计,以让人在景观中体验水为主要设计目的。本文旨在研究这种“体验式水景设计”,并以“water-traces"水景设计项目作为案例,分析总结相关设计方法与要点,为城市空间新型水景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引言景观作为人们生活其中的栖息地.是体验的空间.人在空间中的定位和对场所的认同,使景观与人"物我一体"[2].从这个角度出发.当我们从场所的层面理解景观.景观不再单单是可以愉悦人的视觉环境.而是存在的空间[3].而对于景观中的人,空间体验就是通过空间与自我产生联系,以感知主体的存在,这时身体—尤其移动着的身体在空间体验中起到重要的媒介作用[3∶139].因此,从景观设计本身的几何构成与景观中的人通过身体的主体感知两方面解读柏林城市景观中的几何地形设计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6.
景观生态设计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的含义。狭义层面是指以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的景观设计。它注重的是景观空间格局和空间过程的相互关系。景观空间格局由斑块、基质、廊道、边界等元素构成。广义层面是指运用生态学(包括生物生态学、系统生态学、人类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等)的原理、方法和知识,对某一尺度的景观进行规划和设计。这个层面上的景观生态设计,实质上是对景观的生态设计。因而以实现人、建筑、城市以及一切人的活动与生活环境和谐发展为目的,着重注意生态及景观设计,才能使居住区绿化工作再上新台阶。以此为出发点,本文从生态设计和景观设计两方面探讨园林设计的新思路,研究结果可能为类似园林工程研究领域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视觉感知是空间体验的基本方式,对视觉感知规律的研究,可以指导空间尺度与序列形态的营造,建立以人的空间感受为基础的设计思维方式。从人的视觉性角度去研究滨水空间的尺度,探索符合人行为心理的水景跨度,景观节点间距,以及符合人视觉规律的景观造景设计,进而更理性地把握滨水空间设计的内在规律,以促进滨水空间景观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于诚 《建筑结构》2020,(7):I0019-I0019
图1是某一小区的景观设计鸟瞰。在景观的设计过程中,设计节点比较缺少,没有明显的层次感,缺乏空间营造的效果。而且当人在行进的过程中,只是通过建筑铺装的变化感知空间的变化,这样场所的感染力是比较弱的。所以在整个小区景观的设计中需提高整个场所的层次感,增添景观空间的韵味以及提高环境的品质感。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空间环境的建设中,人们过于注重空间色彩的绚丽与奢华,不惜重金去追求鲜艳夺目的空间色彩效果,从而忽视了人作为使用者的感受,忽视了合理的色彩空间是功能与美观并存的理念。通过对色彩心理学的研究,总结出人类对色彩的常见心理表达,结合景观空间的色彩分析,运用同类色、对比色以及黑白灰金银色在景观中的设计方法,对景观空间中自然色、半自然色、人工色的设计提出观点和看法。运用使用者的心理感受设计空间色彩,才能设计出舒适宜人的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0.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北园5、6标段植物景观设计在充分分析总体规划方案特点和要求的基础上,确定了植物的栽植类型、空间分布,空间的尺度、形态,以及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植物景观空间与地形、水体、建筑及园路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与比较,形成了植物景观的整体结构,并逐步完成植物景观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从设计到施工,再到植物景观的形成经过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该景观的形成凝聚了设计团队的智慧,业主方精心的养护等工作也对景观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最终形成了如今植物景观四季斑斓、空气清新健康的森林公园,使其获得了最大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正>景观交通设计在景观设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从室外过渡到建筑内部并且让人充分的能够体验周围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筑师、规划师以及景观设计师都是十分重要的。文章主要是通过分析动线理念对于景观交通设计的影响以及运用来更好的设计一条能够形成互动的景观空间,以及更好的设计出景观过渡路径。从人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比例以及尺度的把握度来完善景观交通流线。  相似文献   

12.
正择得天独厚呈如愿生活——简介INTRODUCTION本案位处大运河畔,太湖西路与盘蠡路交汇处,正踞吴中核心之位,承袭东方居住情感,乐享自在生活商圈,畅达便捷交通。本案设计中融入了大师的设计理念——让建筑消失,不再强调建筑作为空间占有物的强势姿态,而是追求看似柔弱,却让人感觉到传统建筑的意境与美感的建筑。为了强化空间的"意",弱化"形",景观在建筑前方设计了一方镜面水池,  相似文献   

13.
景观设计中使用者的行为活动特征与景观空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性.景观空间的设计与细节能影响使用者行为活动特征,反之使用者的行为活动特征同样能引导景观空间的建设.基于景观设计中空间类型以及人的行为特征,着重分析研究景观设计中空间对人的行为的制约与引导,探索出构建合理景观设计空间的方法,为之后的景观空间构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提出老年公寓互动性景观的设计原则、营造途径以及设计方法,主要通过营造感官体验、行为参与、情感共鸣的景观设计,促进人与人、人与景观、人与设施的互动,为西安市老年人营造有利于互动交往的空间场所与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15.
臧亭  张浪 《园林》2022,(4):51-57
空间是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山地园林因其独特的地形环境特征在更易生成丰富的景观视觉效果的同时也带来了更为复杂的空间设计要素.当代山地园林空间设计应当基于其功能定位及环境要素需求分析,选择适宜的空间构成方法,进而生成丰富的景观空间效果.以"徐州—上合友好园"为例,探讨当代山地展园从设计立意到空间生成的景观空间设计语言表达方...  相似文献   

16.
私密性空间是介于室内封闭性空间与室外开放性空间的过渡性弹性空间,是与室外开放性空间相对的一种环境空间设计方式。人性化、生态性、安全性、地域性是论文针对于景观空间私密性多提出的四大设计原则;功能性、可达性、艺术性是贯穿于景观空间私密性设计的始终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7.
郭红雨  蔡云楠 《规划师》2013,(9):139-142
近日笔者在接受某报采访时,对广州公园的设计与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价。综观广州公园景观,笔者认为确实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缺少文化性、地方性,过于强调景观的功能性,设计粗糙、设计手法简单化,艺术性差等,以致现在的公园并无多少地方能吸引人,尤其是年轻人。这不仅仅是广州公园的表现,国内大部分的城市公园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一些看似是公园物质空间景观的问题或城市景观共有的问题,其实是社会文化理念在城市物质空间景观层面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9,(4)
<正>项目所在地是麓湖艺展中心与市政路、湖区交汇处的一段滨水公共绿地,是麓湖在入口区域与城市共享的一个节点。原场地是从市政人行道向水边单向放坡的地形,景观空间形态单一,而作为艺展中心通往其它地块的重要步行通道,人的行走动线完全被限定在路边的人行道上,人与湖的联系在这里被大大削弱。设计团队最终通过地形重塑和立体交通植入,将原本单一的滨水坡地变得立体生动,让人的进入、通过停留、聚集等行为各得其所。一方  相似文献   

19.
李开然 《园林》2014,(5):28-31
城市设计中最为人关注的设计内容通常是空间格局设计和场所焦点设让空间格局设计是指实体空间的组织分隔和围合,以此创造各种类型的使用空间、感受空间和暗示空间,而场所焦点设计则是指关于城市中的公共艺术品、景观构筑物和动态焦点的设计这可以囊括从水景、雕塑,到事件景观、表演舞台等所有能够创造焦点效应的内容。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部分反而容易被忽略,那就是城市设计中的景观表皮设计。  相似文献   

20.
张晔华 《山西建筑》2009,35(25):32-33
从空间景观及有关概念的界定和分析入手,探讨了城市景观对人的心理作用及人对景观美的判断,以三亚湾滨海城市景观为例,阐述了美好景观空间的特点,从而总结归纳出了该城市空间塑造成功的原因,指出设计以人为本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