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源技术应用》2006,9(3):38-38
日前,腾讯科技(Nasdaq:ATSN)已推出一个全新系列150W紧凑型AC/DC电源,为采用分布式电源和负载点结构的系统提供理想的前端转换方案。这个新型TLP150系列电源提供12V、24V或48V输出,可简化系统集成,兼有完善的监控功能,可满足广泛的直流供电需要。对于分布式电源应用,12V型可直接用于带有多重非绝缘负载点(POL)DC/DC转换器的配电板,而24V和48V型适合用于为板载绝缘砖或中间总线转换器供电。除主输出通道外,电源还为需要后备运行的应用提供了辅助的"常开"5V直流输出,以及12V风扇输出。24V型还是继电器、机泵和打印头等有电机负载的电动设备的理想电源。除主输出通道外,电源还为风扇提供12V输出,还可为需要后备运行的应用提供辅助的"常开"5V直流输出。  相似文献   

2.
直流电源(DC)、交流不停电电源(UPS)和直流变换器(DC/DC)的统一规划,融为一体是操作电源的最好选择之一。微机监控、保护和远动通信装置在发电厂或变电所广泛采用,大大提高了运行可靠性和自动化水平,它对操作电源系统和设备的可靠性要求更高,本文将这些发电厂和变电所的操作电源类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雅特生科技(Artesyn Embedded Technologies)宣布推出一款符合英特尔(Intela)通用冗余电源(CRPS)技术规范的全新800W服务器电源,其特点是可支持计算系统、网络和存储系统等设备的基础架构,最适用于企业级信息系统、云和超大规模计算等设备。这款型号为CSU800AP的电源装设于一个1U高的小型密封机壳内。由于  相似文献   

4.
《电源技术应用》2006,9(8):26-26
日前,德州仪器(TI)宣布推出采用微型封装、具有3kV隔离功能的1W非稳压DC/DC转换器。该款全新DCH01系列插入式电源模块不仅能够在5V输入电压下工作,而且还能提供5V、12V与15V的单个电压以及±5V、±12V与±15V的  相似文献   

5.
在此采用两级AC/DC电源拓扑:前级采用硅(Si)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的图腾柱功率因数校正(Totem-pole PFC)电路,利用体二极管的反向恢复特性,采用简单的模拟控制方式,实现全范围输入电压下的软开关,降低开关损耗,满足高效、高功率密度的要求;后级采用基于氮化镓(GaN)器件的LLC软开关谐振变换电路.以第五届高校电力电子应用设计大赛要求为指标,研制了一台176~264V交流输入,400 W/48 V直流输出的实验样机,前级PFC峰值效率为98.5%,整机效率峰值为96.2%,整机功率密度达到3.76 W/cm3.实验结果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先进性,为AC/DC电源的设计提供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6.
基于CAN总线的并联DC/DC变换器数字均流技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胡雪莲  王雷  陈新 《电力电子技术》2007,41(3):67-69,84
提出了一种采用控制器局域网(Controller Area Network,简称CAN)现场总线进行通信,实现DC/DC变换器并联均流的控制方案.该方案采用数字均流方法,提高了电源系统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利用DSP芯片内部的CAN控制器,使设计简化,减少硬件开销.该方案在250W的DC/DC通信电源并联系统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可以作为一种带有总线竞争的通用数字均流技术.  相似文献   

7.
爱尔兰的计算机产品公司研制出的40W AC/DC电源,采用非压拓朴结构使单位体积功率输出比竞争产品提高36%。此电源命名为NLP40,外形尺寸为108mm×63.5mm×28.45mm,据称是世界上最小的产品。它的导电噪声能满足EN55022B级标准,也能满足EMC和欧洲低压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8.
远海风电场直流汇集方式可避免交流汇集系统中存在的多级升压、大量电抗接入和系统稳定性差等问题,具有投资设备少、汇集系统简单可靠等技术优势。作为风电场直流汇集系统中的核心设备,高变比DC/DC变换器的拓扑研究尤为重要。首先,研究了风电场并联型直流汇集系统的组网架构、系统控制和汇集系统电压选择等问题;其次,从功率、电压变比和隔离等角度对风电场直流汇集用中、高压DC/DC变换器进行了技术需求分析,为DC/DC变换器拓扑设计提供约束条件;然后,在考虑现有器件水平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风电场直流汇集的移相多重化三电平和模块化多电平DC/DC变换器的电气拓扑及其控制策略;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中、高压DC/DC变换器电气拓扑的可行性,并表明所提DC/DC变换器的控制满足并联型直流汇集系统的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9.
基于PFC技术的高效率双闭环DC/DC变换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提高DC/DC变换器系统的效率,运用功率因数校正(PFC)控制技术,在整个变换器系统中引入了电流和电压2种组态的负反馈,采取了降低损耗的措施,设计出一款用于电源和功率设备的12V/24V双闭环DC/DC变换系统,并进行了该系统稳定性、效率特性仿真实验和硬件电路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DC/DC变换系统是稳定的,它的效率在稳定工作范围内达到85.0%~88.7%,其最高效率比目前国内外同类变换器高出约3%,其中12V、24V变换系统的输出纹波电压分别约为23mV和30mV,因而尤其适用于低功耗开关电源和中等功率设备。  相似文献   

10.
《电源世界》2007,(5):74-74
DC/DC模块电源新品:VRB-LD-15W金升阳(MORNSUN)最新推出的1500VDC隔离宽压电源新品种:VRB-LD-15W,专门针对线路板上分布式电源系统中需要产生一组与输入电源隔离的单输出电源的应用场合而设计的。该产品输入电压允许变化范  相似文献   

11.
爱尔兰的计算机产品公司研制出的40W AC/DC电源,采用升压拓朴结构使单位体积功率输出比竞争产品提高36%。此电源命名为NLP40,外形尺寸为108mm×63.5mm×28.45mm,据称是世界上最小的产品。它的导电噪声能满足EN55022B级标准,也能满足EMC和欧洲低压指令要求。 新电源由于物理尺寸小,防辐射抗干扰性能好,特别适用于EMC高要求的电信和工业过程控制系  相似文献   

12.
《电源技术应用》2007,10(5):51-51
日前,德州仪器(TI)宣布推出了一款符合汽车电子标准的DC/DC电源管理IC——TPIC74100-Q1,该器件能在升降压模式间自动切换,提供5V恒定输出电压。TPIC74100-Q1具备1.5~40V的宽泛工作电压范围,且无需外部组件,从而简化了设计。  相似文献   

13.
利用双向DC/DC变换器电路,实现了不间断电源(UPS)蓄电池充放电系统中能量的双向流动及直流总线电压的稳定,从而提高了系统效率;通过添加耦合电感,使DC/DC变换器具有高升降压比,从而减少了铅酸蓄电池的单体个数,降低了UPS系统的总成本。在此,分析了一种带耦合电感的双向DC/DC变换器电路;详细分析了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和主电路参数设计,通过仿真与实验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电源技术应用》2006,9(6):53-53
C&D Technologies为其广受欢迎的高密度单输出隔离DC/DC转换器UWR 7~15 W系列增添了低输出电压的选择。这款新的产品为1英寸×2英寸的工业标准尺寸,提供业界领先的输出电流且电压低于2 V,适合于包括高端通信、工业、运输  相似文献   

15.
以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器和DC/DC变换器为核心构建了多端口电源系统,分析了各组成单元的结构功能和能量管理方案。针对基于超级电容器储能的并联双向DC/DC变换器,建立了数学模型,提出了融合分段比例积分(PI)调节和滑模控制的智能控制策略,基于电压、电流的双闭环控制策略,实现了并联双向DC/DC变换器的均流控制、能量快速传递控制和超级电容储能单元电压的稳定控制。根据系统需要,设计了变换器的电路元件参数,实验分析验证了基于储能的并联双向DC/DC变换器系统的智能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R-S-T控制的复合电源双向DC/DC变换器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提高复合电源双向DC/DC变换器工作过程中的动态特性,提出一种用于三通道交错并联双向Buck/Boost变换器的R-S-T控制策略。分析该变换器在Buck/Boost模态下工作过程,建立了交流小信号模型并得出控制变量到状态变量的传递函数,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双向DC/DC变换器的R-S-T控制系统。相较于传统的PI控制,R-S-T控制策略具有更好的动态和稳态响应特性,最后运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该变换器系统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基于R-S-T控制的复合电源双向DC/DC变换器具有响应速度更快,超调量更小,鲁棒性更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超级不间断电源(UPS)中的功率变换部分由两种标准单元组成,AC/DC模块和DC/DC模块。其中AC/DC模块用作直流母线与交流源或交流负载的接口。AC/DC单元需要工作在整流和逆变带载两种工作模式。研究标准化AC/DC变换器单元的硬件设计方法,使其在满足两种工作模式下电能质量的同时达到较高效率。最后通过研制100 kW双向AC/DC样机验证了所设计的标准化AC/DC单元。  相似文献   

18.
针对隔离型DC/DC电源的性能测试,设计了一种非隔离双向DC/DC电子负载.该电子负载拓扑结构为四开关Buck-Boost(FSBB)电路,采用单调制波双载波控制方式可在Buck模式、Buck-Boost模式和Boost模式间实现三模式平滑过渡,基于负载数学模型,采用双闭环控制及模型跟踪,可以模拟各类电池和负载的I-U特性,与隔离型DC/DC被测电源构成了直流电封闭能量循环系统.测试系统具有结构简单、高效、宽电压范围等优点.最后搭建了一台6 kW电子负载实验样机平台,并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设计了一种多通道高速数据采集测控系统,用于监测DC/DC电源在单粒子试验中发生的单粒子效应。系统基于PXIe总线构建,采用程控仪器组网方式,数据总线传输速率最高达400 MB/s。对DC/DC器件在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加速器上进行了单粒子效应试验,并利用本测控系统进行单粒子效应检测,结果表明,系统可有效地检测DC/DC电源的单粒子效应。未来,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宇航用国产DC/DC电源的考核工作中,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0.
为平抑分布式电源输出功率的波动,通常需要配置一定容量的储能。介绍了一种可接入多电池组的多端口DC/DC变换器(multi-port DC/DC converters,MPC)储能系统,对其拓扑结构及工作原理做了简单分析,研究了各端口的控制方法和启动模式选择。由于单个DC/DC端口的启动投入,会对整个储能系统产生巨大的暂态扰动,直接威胁储能系统的稳定运行,为此重点研究了该MPC储能系统的软启动方式。通过电路等效和公式推导,对松弛端口软启动电阻的优化选择和功率端口软启动初始占空比的设定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开发了一台输入电压100~140 V,输出电压240 V,额定功率3.6 kW的三端口DC/DC实验样机。通过实验,验证了所提软启动方式及相关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为多电池组MPC储能系统各端口稳定、灵活的投切提供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