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豆分离蛋白改性的研究(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海藻酸钠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了改性,对一些环境因素如温度、PH值、离子浓度等对反应的影响作了研究。研究表明,海藻酸钠能显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的粘度,在0.5%海藻酸钠和0.01mol/L氯化钙作用下,大豆分离蛋白的粘度能提高1000多倍。确定海内与大豆蛋白的最佳浓度比。春数学模型为y=7.3410-4.4021x。  相似文献   

2.
用海藻酸钠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了改性,对一些环境因素如温度、pH值、离子浓度等对反应的影响作了研究。研究表明,海藻酸钠能显著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的粘度,在0.5%海藻酸钠和0.01mol/L氯化钙作用下,大豆分离蛋白的粘度能提高1000多倍。确定了海藻酸钠与大豆蛋白的最佳浓度比,其数学模型为y=7.3410-4.4021x。  相似文献   

3.
大豆分离蛋白的改性研究(一)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用抗坏血酸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了改性研究。研究表明,抗坏血酸能显著地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的粘度。在质量分数为1%的抗坏血酸作用下,大豆分离蛋白的粘度能提高400多倍。抗坏血酸对大豆分离蛋白的起泡性和乳化性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还对一些环境因素如温度、pH值,离子强度等对反应的影响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用抗坏血酸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了改性研究。研究表明,抗坏血酸能显著地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的粘度。在质量分数为1%的抗坏血酸作用下,大豆分离蛋白的粘度能提高400多倍。抗坏血酸对大豆分离蛋白的起泡性和乳化性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还对一些环境因素如温度、pH值、离子强度等对反应的影响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特制改性大豆分离蛋白在肉制品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肉制品的加工性能,利用特制改性大豆分离蛋白添加在配料中,制作乳化型碎肉制品,并分别与普通大豆分离蛋白以及市售同类改性大豆分离蛋白产品相比较。结果发现,添加特制大豆分离蛋白后的乳化型碎肉制品的各项性能均有很大提高,其中得率和乳化稳定性分别高于普通大豆分离蛋白11.2%和71%;比添加市售同类改性大豆分离蛋白者得率和乳化稳定性分别高6.2%、11%,同时感官性能也有了明显改观。  相似文献   

6.
质构化大豆分离蛋白可生物降解材料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环氧氯丙烷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了改性制备可生物降解材料的研究.探讨了改性制备因素对大豆分离蛋白可生物降解材料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制备因素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抗水性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从大豆分离蛋白废水厌氧处理阶段产生结晶盐(俗名鸟粪石MAP)的现象分析,找出了大豆分离蛋白废水厌氧段产生MAP的成因,通过试验模拟了MAP的产生过程,提出了预防MAP产生的措施,通过化学除磷的方法打破MAP的反应平衡,可有效防止MAP的生成.试验研究了大豆分离蛋白废水添加FeCl3的化学除磷效果,得出FeCl3添加量在80 mg/L及pH值5.0条件下,达到75%左右的最佳除磷效果,可有效预防大豆分离蛋白废水处理厌氧段MAP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理化因子对大豆蛋白疏水性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不同pH值和温度条件下处理大豆分离蛋白,采用ANS荧光探针法测定大豆蛋白的疏水性,采用化学变性剂SDS,脲处理大豆分离蛋白,探索理化因子对大豆蛋白质疏水性的影响,为大豆蛋白质的改性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不同pH值和温度条件下处理大豆分离蛋白 ,采用ANS荧光探针法测定大豆蛋白的疏水性 ,采用化学变性剂SDS、脲处理大豆分离蛋白 ,探索理化因子对大豆蛋白质疏水性的影响 ,为大豆蛋白质的改性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  相似文献   

10.
碱性内切蛋白酶水解大豆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底物,通过单因素分析,正交试验以及对水解蛋白曲线分析,确定了Alcalase碱性内切蛋白酶水解大豆蛋白的最佳水解条件,底物质量浓度为60g/L,pH值为7.5水解温度为60℃,酶-底物比为4.0mL/kg,反应时间为10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