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横向分析是大跨径连续刚构桥梁结构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箱梁的横向分析计算,可判断整个桥跨范围内箱梁薄弱断面,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以确保每个断面在荷载作用下横向的安全性。本文通过介绍大跨径连续刚构桥的横向计算及分析结果,从而为设计人员进行箱梁横向配筋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箱梁内部施加体外索的方法,对跨中底板带有横向裂缝的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进行加固,对比分析了施加预应力时及加固前后两次荷载试验桥梁关键断面的裂缝、挠度及应变的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体外预应力的方法能够有效地约束跨中底板横向裂缝的发展,可以用于跨中底板横向裂缝加固。  相似文献   

3.
通过沥青摊铺施工过程中在梁体竖向、桥梁纵向和桥梁横向三个方向产生不均匀温度分布情况,结合工程实际进行研究。文章分析了沥青摊铺的影响深度、箱梁达到最高温度的滞后时间、箱梁各部位的升温速率等时空分布规律,同时提出摊铺过程中桥梁纵向、横向不均布温度分布可忽略,各个断面可单独进行温度场的平面分析。  相似文献   

4.
李泽龙  安丽勇 《山西建筑》2009,35(12):335-336
以25m跨径的小箱梁为例,分别采用横向分布系数实用算法和空间梁格法进行了荷载横向分布的分析比较,得到荷载作用位置和连续梁对横向分布系数的影响,从而为装配式小箱梁的设计积累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5.
宽跨比较大的箱梁,应力的横向分布较为复杂,以实际桥梁工程为例,采用Midas FEA程序建立实体有限元模型,根据预应力宽箱梁的受力特点,计算分析各种效应的横向应力分布,得出各种效应的横向分布规律,以供桥梁设计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考虑偏心荷载作用下畸变对箱梁横向弯矩的影响,对梯形截面箱梁横向弯矩的计算进行了研究。畸变翘曲系数表征了顶板、底板面内力矩分布的情况,其大小和箱梁截面尺寸相关。通过对箱梁畸变翘曲系数的推导,分析荷载的分布模式对箱梁横向弯矩值的影响,以及箱梁横向弯矩沿桥梁纵向的分布情况。研究表明:箱梁横向弯矩计算要考虑畸变的影响,所给出的箱梁畸变翘曲系数计算式能够提高横向弯矩计算的精度;横向弯矩采用有限元计算时,宜采用均布荷载,横向弯矩沿桥梁纵向的分布,其值在梁端和跨中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7.
宽箱梁荷载横向分布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变截面连续箱梁桥、连续刚架桥的设计,一般均将桥跨结构视作弹性梁元,采用平面杆系程序计算。荷载偏心用增大系数法考虑,增大系数的取值对于宽跨比很大的城市桥梁具有很大的任意性。本文以某实桥为背景,采用ANSYS结构分析通用程序计算了多个特征断面各腹板的横向分布系数。据此,对照了按荷载横向分布简化算法的计算结果,所得出的结论,可为同类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一主跨125m连续梁桥为例,采用Ansys10.0软件,计算分析混凝土箱梁温度场及横向温度应力的分布规律,并对箱内、外温差的取值进行了探讨。混凝土箱梁横向温度应力较大,特别是顶板下缘由温度引起的拉应力可以达到3.5MPa,易造成箱梁顶板的纵向开裂,这应引起设计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随着公路、市政交通的发展,中小跨径桥梁的断面形式不断丰富,密排式小箱梁越来越受到设计人员的重视,如何较为准确的计算其横向受力分布逐渐受到关注.对于这一问题,针对密排式小箱梁的窄桥和宽桥两种形式,分别用刚性横梁法、刚接板(梁)、铰接板(梁)法等常用方法计算了横向分布系数,并与数值解法梁格法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得出常用算法结...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大箱梁的腹板间距较大的特点,提出基于剪力–柔性梁格法的大箱梁加宽旧T形梁桥的有限元模拟方法。以某工程实例为背景分析大箱梁加宽旧T形梁桥拓宽前后荷载横向分布特性和大箱梁的两腹板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对大箱梁的两侧腹板需考虑荷载横向分布问题,应将大箱梁等效为梁格计算;增设大箱梁能够大幅度提高通行能力,也能有效减少旧T形梁桥所承受的汽车荷载。  相似文献   

11.
卢刚 《山西建筑》2014,(8):192-193
简要介绍了广州珠江黄埔大桥钢箱梁制作工艺,针对钢箱梁制作难点和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着重阐述了钢箱梁桥面板单元、锚箱单元、桥面横坡控制等技术,并对实际工程应用效果进行了探讨,解决了钢箱梁横坡控制等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2.
预应力混凝土V型墩连续刚构箱梁桥的空间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对三跨预应力混凝土双箱双室变截面V型墩刚构桥进行了在恒载及预应力下的空间分析,结果表明:一些复杂的、较宽的三向预应力桥梁,应注意预应力空间效应及箱梁剪力滞、畸变等因素,可能使箱梁底板出现较大的横向拉应力,以免结构出现开裂。而增加箱梁的中横隔板可以显著增大这种结构的横向抗弯刚度,减少箱底板横向拉应力。  相似文献   

13.
装配式小箱梁桥荷载横向分布系数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装配式小箱梁桥为例,采用空间有限元法计算荷载横向分布系数,并与常用的近似计算方法的理论计算数据、实验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简支装配式小箱梁桥跨中荷载横向分布系数采用刚接板梁法与空间有限元法及实测挠度、主梁应力得到的横向分布系数较为接近,适用于小箱梁结构设计;先简支后连续装配式小箱梁桥跨中荷载横向分布系数采用等代刚度法与空间有限元法及实测挠度、主梁应力得到的横向分布系数更为接近;杠杆法计算的支点剪力荷载横向分布系数对以上2种结构体系均适用。  相似文献   

14.
孙玉浩 《山西建筑》2014,(2):198-199
对预应力箱梁的横向分布有效宽度进行了介绍,使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实体模型对某矮塔斜拉桥的中跨箱梁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箱梁的实际应力分布,并与杆系模型结果进行了对比,得出箱梁的有效分布宽度。  相似文献   

15.
江雪玲 《山西建筑》2009,35(17):292-293
根据分离式箱梁桥的诸多优点,结合文献的研究资料,采用Midas2006中板壳单元建立桥梁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宽跨比较大时的分离式箱梁桥荷载横向分布特点,并与刚接板梁法作了对比,得出了多肋式分离箱梁横向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6.
多室箱形梁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将单箱多室箱梁离散为若干个空间梁段单元,梁段单元的弯曲、扭转及其横截面翘曲均采用三次插值函数描述,其拉压变形采用线性插值。为了计算箱梁顶、底板的面外弯曲,剪力滞后及横截面畸变,采取横向有限条的概念,从梁段单元截取单位厚度的空腹桁架;取桁架的每根杆件为一平面梁单元,用三次插值函数描述其位移,单元节点位移参数用三次多项式表示为箱梁梁段单元节点位移参数的函数。箱梁各横隔板取为有结点转角的四结点平面单元,用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的U.L.列式虚功增量方程,考虑剪切变形影响建立各种单元的弹塑性平衡方程。按照上述思路编制了计算程序,计算结果与模型测试结果接近。  相似文献   

17.
吴红升  唐军 《山西建筑》2014,(2):163-165
采用桥梁博士软件建立太原市南中环高架桥箱梁横梁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分两种荷载加载方式计算该桥箱梁横梁的力学性能,计算结果表明该桥箱梁横梁满足桥梁设计规范要求,计算结果为该桥的设计复核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The new Spanish highway bridge, the Pujayo Viaduct, has a single-cell box girder. Owing to the large width of 26.1 m, the box girder had to be stiffened by transverse upper and lower ribs, by haunches in the connection web-flange and by inclined webs. Together with the variable girder depth, a relatively complicated geometry was created that was analysed by means of finite-shell-element calculation. Several unusual secondary structural effects are identified and explained. The longitudinal axial force resulting from global bending causes deviation forces in the curved bottom slab, which are responsible for transverse bending in the bottom slab and axial forces in the webs. Shear lag deformation of the box section causes moderate horizontal bending of the transverse ribs. Global deflection of the bridge girder causes out-of-plane bending of inclined webs. Global bending of box girders causes local bending moment output in finite shell elements. A further conclusion is that three-dimensional finite-shell-element models are an exact and appropriate complement to the common beam-element calculation mode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