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华瑜 《新建筑》2023,(6):76-81
木构是中国传统建筑最突出的特征。近几十年里,历史发展的诸多影响因素,使得传统木构建筑的营建无法有效承续,对其传承价值产生误判与漠视,导致中国传统建筑精神与智慧无法对应当下,更遑论引领未来。文章认为,中国传统木构建筑在当下面临之传承困境主要有理念之困、结构之困、材料之困、人才之困四个方面。通过揭示中国传统建筑走入困局的历史原因及传承发展的现实遭遇,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对木构建造的诸多限制,本土建材的现代化研究缺乏,以及传统木结构无法得到有效计算等问题,明确传统木构建筑在当代传承的发展障碍及其原因。并提出从观念上摆脱对传统木构认识的形式误区,建立基于传统木构自身营建规律的知识体系。从传统出发,或能寻求突破,摆脱困局。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木结构曾以木屋盖的形式大量应用于中国内地三线建设和小城市建设中的低标准建筑。其时,同济大学"五七公社"在教育革命背景下,曾针对建筑、土木、规划等专业,编撰两本木结构教材《木结构》和《木结构计算图表》,旨在培养"一竿子捅到底"式通晓木构设计、计算和施工全过程的实用型人才。两本教材的特色在于把基本计算理论放在具体的屋架计算中,也即是结合典型工程学习基本理论。文章通过对两本教材编制背景和具体内容的分析,力图揭示"五七公社"木构教学在中国现代木构教学史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以及对当前中国的木构教学和木构产业发展可资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由中国现代木结构建筑技术产业联盟发起的"中国现代木结构建筑推广行动"暨"梦家园"杯丹东港木结构竞赛活动于2014年7月10日在北京举办启动仪式,该推广行动旨在推广绿色、低碳、节能、安全的木结构建筑理念;推动木结构建筑在中国的广泛应用;促进中国木结构建筑设计与工程品质的进步和创新;提升建筑行业现代木结构建筑设计和建造的意识与水平;提高全社会对于现代木结构建筑的认知度。"梦家园"杯丹东港木结构竞赛活动是该推广行动的主要活动之一,包括"中国木结构建筑设计竞赛"和"中国木结构  相似文献   

4.
我国很多地区使用木构建筑,但是对木构建筑的隔声研究很少。文章介绍了木构建筑的一些隔声措施,利用木构建筑的隔声措施优化和改造房屋的案例。通过对木构建筑隔声措施的归纳分析,为建筑设计提供参考,以此来改善木构建筑的声环境提高木构建筑的舒适度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5.
陈玲玲 《建筑结构》2021,51(20):后插22-后插23
侗族木结构构建筑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当地的地理环境与木材获取的难易度,以及当地的文化特色、社会心理和精湛技艺.故对以穿斗式木构架为基础、以坡顶为屋顶外部形态的侗族木结构建筑进行系统性研究,既可窥见侗族的空间观,保护、传承传统文化,又可启发当前的建筑设计与建造,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与可持续发展观相契合是木结构建筑的生命之源的观点.结合国外实例,分析了伴随着建筑技术发展,与传统木结构相比,现代木构建筑形式和空间、内涵的探索和发展,对目前我国现代木构建筑的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卢求 《建筑技术》2021,52(3):334-338
选取瑞士斯沃琪公司新总部、挪威SR银行总部大楼和美国斯波坎市零能耗办公楼等3栋新近落成且在互联网上广受关注的木结构建筑,分别研究其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构造设计及能源利用与可持续设计,在此基础上提出近年来其木结构建筑大量落成且广受关注的5个原因,分析了未来多层和高层木构办公建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篇首语     
本期《世界建筑》的主题为“木结构建筑(Wooden Structures)”。应该说,在世界古代建筑的各种体系中,以木结构建筑为主体的中国古代建筑体系曾独树一帜,自成一派。我们今天仍能见到一些古代遗存下来的堪称精美绝伦的木结构建筑遗产。虽然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中国的木结构建筑也有所变化(如斗拱),但在实际上从未发生过根本性的改变。正如林徽因所说:“中国木构正统一贯享了三千多年的寿命,仍还健在。”由于我国森林资源的缺乏,木材的使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木结构建筑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制约。环顾我们当今的建筑行业,仅在室…  相似文献   

9.
《四川建材》2015,(3):72-73
木构建筑以其轻型、绿色环保、色彩质感好、舒适,借助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其防火性能低这一致命薄弱环节而越来越受广大群众的青睐。本文从木结构建筑在中国古代与当代、国内与国外的发展对比,探讨木结构建筑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木结构建筑构件耐火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木结构建筑构件进行一系列标准耐火试验,研究木结构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破坏模式以及验证构件的耐火极限值。所测试的构件包括木构架墙体、木构架楼板与天花板吊顶,以及胶合木梁和木柱。研究结果表明,木结构建筑构件具有较好的耐火性能,能达到所要求的耐火极限。木构架墙体和楼板的耐火性能与石膏板的厚度和层数有关。截面尺寸较大的胶合木梁和木柱,因木材炭化速度慢,能保持1.0h以上的承载功能。试验结果为合理确定木结构的耐火性能提供了相关知识和数据。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7月10日,由中国现代木结构建筑技术产业联盟发起的"中国现代木结构建筑推广行动"暨"梦家园"杯丹东港木结构竞赛活动在北京举办启动仪式。该"推广行动"旨在推广绿色、低碳、节能、安全的木结构建筑理念,推动木结构建筑在中国的广泛应用,促进中国木结构建筑设计与工程品质的进步和创新,提  相似文献   

12.
木结构在我国已有很长的历史,中国传统建筑主要是采用砖木材料及木构架承重体系。现代木结构在我国是一种新型的结构体系,处于市场培育阶段,但在欧美发达国家却方兴未艾。该文对现代木结构发展与我国传统建筑传承进行协同分析,阐述了可持续的木材原料是木作市场健康发展的保障,传统建筑与现代木结构技术融合是我国木结构建筑发展的方向,现代木结构与传统建筑协同发展是木作工匠技术传承的保障,并就我国木结构建筑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古代建筑,几千年来形成了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用木柱、木梁、木构架搭建成遮雨避风防日晒的房屋。小到每家每户的住房,大  相似文献   

14.
仿木结构建筑,是传统木结构建筑的现代传承形式,其产生的背景是20世纪80年代,钢筋混凝土材料在我国建筑中开始广泛使用,仿木结构景观建筑,又是众多仿木结构建筑中最为量大面广的一种。因为木材与钢筋混凝土材料在力学、加工性能等物理特征上存在相似性的同时又有差异性,这种相似性使钢筋混凝土材料仿木构建筑顺理成章,并可以传承传统木结构建筑的营造技艺;而差异性的存在,又使钢筋混凝土仿木构建筑在主体结构和细部构造上与传统木结构建筑有所不同,经过时间的积淀,形成相对独立的风格元素。从营造技艺的角度,在厘清福州传统地方建筑大木构架的典型类型基础上,厘清福州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景观建筑风格元素的源流,以便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仿木结构建筑,是传统木结构建筑的现代传承形式,其产生的背景是20世纪80年代,钢筋混凝土材料在我国建筑中开始广泛使用,仿木结构景观建筑,又是众多仿木结构建筑中最为量大面广的一种。因为木材与钢筋混凝土材料在力学、加工性能等物理特征上存在相似性的同时又有差异性,这种相似性使钢筋混凝土材料仿木构建筑顺理成章,并可以传承传统木结构建筑的营造技艺,而差异性的存在,又使钢筋混凝土仿木构建筑在主体结构和细部构造上与传统木结构建筑有所不同,经过时间的积淀,形成相对独立的风格元素。从营造技艺的角度,在厘清福州传统地方建筑大木构架的典型类型基础上,厘清福州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景观建筑风格元素的源流,以便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圈圈 《中华民居》2014,(12):14-21
在中国,但凡谈到传统民居,随手拈来都是以木构为主要结构的建筑。所以,当我们谈传统木结构建筑时,可以聊得太多。 在中国传统建筑里面,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木结构建筑都是主要的组成部分。过去木材资源比较丰富,就地取材非常方便,因此木材是一个最适宜的建筑材料。加之木材加工迅速,经过上千年的发展与积累,使用木材的工艺条件也完备,所以对当时而言,木结构建筑是最被公众认可的建筑形式。  相似文献   

17.
《消防与生活》2007,(12):38-38
我国古代建筑大多采用木构架结构,木结构的致命弱点是容易发生火灾。因此,防火就成了中国历代政府和民间百姓非常重视的大事。我国古代建筑的防火标识有:  相似文献   

18.
木结构作为先进技术和社会意识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木结构建筑为什么会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主流?对于这个问题诸学者多有探讨。本文从发生学的角度,探讨了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南稻北粟的农业大格局下,木结构和稻作文化的关系,以及为什么在新石器时代多种建筑构材都存在但后来选择木结构的历史缘由。提出木结构成为主流是在渐进过程中先民”对一种先进技术和社会意识选择的结果”的新解。文章分为四部分:一、以新石器革命的农业为契机:生产工具与建筑构材;二、一体化发展的表征:稻作的传播途径和木构材技术普及的暗合;三、作为社会结构和社会意识变化的案例:屈家岭-石家河文化;四,木构材成为土木建筑之主体:多元文化进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5月12日,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传统建筑分会、北京土木建筑学会、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加拿大木业协会、中国现代木结构建筑技术产业联盟、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木结构建筑专业委员会,文化部艺术品发展中心——中国民间艺术品红木鉴定评估委员会联合发起主办,主题为"木构艺术的现代演绎"在北京东四如园启幕。中设协传统建筑分会会长马炳坚、分会常务副秘书长王新  相似文献   

20.
传统木构建筑体系流传千百年至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其空间形态反映着深层次的民族心理,对现代建筑设计有指导性的意义。文章试图以木构建筑原型的现代转译为切入点,探索传统木构建筑如何在现代语境下完成融合与转化,使传统木构文化成为现代建筑的设计资源,让现代人回归到传统文化下的诗意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