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7 毫秒
1.
李含 《塑料助剂》2009,(3):60-60
硅烷接枝聚乙烯:分子结构、物理形态、共混及抗氧剂的影响;植物多酚用作高分子中的抗氯剂;暴露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时HDPE土工膜中抗氧剂的损耗;基于开环移位聚合(ROMP)的高分子型抗氧剂的合成及其抑止聚丙烯(PP)热氧化降解的抗氧能  相似文献   

2.
本发明提供一种聚乙烯/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双螺杆挤出机中,加入在高速搅拌机上混合均匀的聚乙烯、极性聚合物、高分子反应相容剂和抗氧剂的混合物,在一定温度和转速下与玻璃纤维进行反应性共混,挤出造粒,得到聚乙烯/玻璃纤维高性能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3.
朱青 《辽宁化工》2006,35(9):520-521,546
介绍了自制的复合抗氧剂JS-1在高密度聚乙烯(HDPE)加工中的抗氧化效果。通过对聚乙烯多次加工前后熔体指数的变化来评价其抗热氧老化性,并与其它种类抗氧剂在聚乙烯加工中热氧化效果进行对比,进一步证明JS-1是一种优质、高效的新型体系。  相似文献   

4.
一种超高耐磨热塑性橡胶鞋底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橡胶工业》2005,28(1):76-76
涉及一种鞋底材料,尤其是一种添加高分子耐磨改性剂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的热塑性橡胶鞋底材料,其组分为:SBS、PS、填料、软化油、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UHMWPE、脱模剂、抗氧剂、热稳定剂、光稳定剂、发泡剂。在SBS、PS、软化油、填料和色粉基础上,  相似文献   

5.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法对聚乙烯中的3种已知助剂进行了定性剖析,通过对比单一助剂、聚乙烯粉料、助剂与聚乙烯粉料共混样品的红外谱图,确定了助剂在聚乙烯中的特征吸收峰。以抗氧剂A为例,通过溶液预混再造粒的方法,配置了一系列含有不同质量分数抗氧剂A的聚乙烯标准样品,依据朗伯-比尔定律,建立了聚乙烯中抗氧剂A的定量分析标准曲线,方程为y=0.025 8x-0.014 7,相关系数R2=0.998 5,当抗氧剂A质量分数较小时,红外响应值较弱,误差较大,当抗氧剂A质量分数大于0.100 0%时,测试结果的相对误差和相对标准偏差均在5%以内,能够满足科研生产分析需求。  相似文献   

6.
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氧化诱导期(OIT)对芳胺类抗氧剂与聚乙烯材料的相容作用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抗氧剂与聚乙烯材料的相容量增加,其中防老剂D与聚乙烯材料的相容量增加最大。抗氧剂浓度对其与聚乙烯材料的相容作用几乎无影响。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抗氧剂与聚乙烯材料的相容量增加,其中新型芳胺抗氧剂的相容速率最慢,但相容性最好。  相似文献   

7.
1,3,5-三甲基-2,4,6-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苯(简称抗氧剂330)作为一种无味无臭、挥发性小,耐水抽提、高相对分子质量的优秀受阻酚类抗氧剂,可广泛用于ABS、聚酰胺、聚甲醛、聚氯乙烯、聚乙烯等高分子材料中。文章综述了当前抗氧剂330生产制备工艺技术,并对抗氧剂330最新生产工艺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用红外光谱(IR)法定性和定量分析聚烯烃(聚乙烯、聚丙烯)中的抗氧剂3114的方法和准确度。分析了抗氧剂3114和PE、PP粉料的FTIR图,确定了抗氧剂3114在聚烯烃中的特征吸收峰为1695cm^-1,详细分析了不同含量抗氧剂3114的PE、PP样品的红外谱图和测试的准确度,同时根据抗氧剂3114的标准曲线可知,抗氧剂3114的含量与其特征峰的吸收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0.97以上,相对百分偏差最大为9.524%。表明红外光谱法可定性和定量分析聚乙烯、聚丙烯中的抗氧剂3114。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红外光谱法定性定量分析聚乙烯、聚丙烯中的抗氧#1330。分析了抗氧剂330和PE、PP粉料的FT-IR图,确定了抗氧剂330在聚乙烯、聚丙烯中的特征吸收峰分别为1152cm^-1,3650cm^-1。详细分析了抗氧剂330分别与定量的PE、PP及硬脂酸钙所制样品对所测谱图和所制曲线的影响。抗氧剂330的标准曲线表明,抗氧剂330的含量与其特征峰的吸收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0.97以上,相对百分偏差最大为11.765%。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在聚乙烯热老化过程中,抗剂[4、4′-硫化双(3甲基——6特丁基苯酸)]的浓度和聚乙烯氧化诱导期的变化。浓度的降低遵循一级动力学。诱导期仅与抗氧剂的浓度有关,与老化条件无关。在聚乙烯熔融温度以上或以下范围内,浓度小的速率常数的Arrhenius图线是线性的,并求得了活化能。浓度降低的主要因素是抗氧剂从试样表面挥发,并求得溶解在聚乙烯中的抗氧剂的挥发速度常数。  相似文献   

11.
利用星型聚合物的端基可以进行功能基转化这一特殊性能,将具有抗氧化性能的化合物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氯引入到以氨为核的低代聚酰胺-胺(PAMAM)星型高分子上,合成了一种星型受阻酚抗氧剂,研究了该星型抗氧剂对线形低密度聚乙烯(PE-LLD)和聚丙烯(PP)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该抗氧剂在2种聚烯烃材料中均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和抗氧化性能,在PE-LLD 中的氧化诱导期为市售抗氧剂1010的1.3倍、抗氧剂3114的1.4倍,在PP中的抗氧化性能与这2种抗氧剂相当;添加该星型抗氧剂可使PE-LLD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从12.6 MPa和652 %升高到17.9 MPa和696 %,使PP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从36.9 MPa和182 %升高到40.0 MPa和248 %;经25 min塑炼后,添加该星型抗氧剂的PE-LLD和PP的熔体流动速率变化很小。  相似文献   

12.
张兵 《塑料助剂》2009,(4):62-62
菲利普型聚乙烯的熔融稳定性:酚类和含磷稳定剂的作用【Polymer Degradation and Stability,2009,94(4):719】 采用多次挤出菲利普型聚乙烯的方法研究了酚类和三种含磷(亚磷酸盐、亚膦酸盐和膦)抗氧剂在聚乙烯熔融稳定性中的作用。将聚乙烯用单一的700mg/kg浓度的抗氧剂稳定或者用每种浓度均为700mg/kg的酚,磷混合稳定剂进行稳定,聚乙烯的功能基团(甲基、乙烯基、亚乙烯基、反式次亚乙烯基和羰基)以及含磷抗氧剂的残留量等用我们实验室自己开发的外光谱方法进行了定量测定.并对聚合物的流变特征、色度和热氧化残留稳定性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制备了吹塑薄膜并对其机械性能用撕裂和落槌冲击试验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13.
介绍高分子有机材料的氧化机理,综述了抗氧剂机理以及研究进展,指出了抗氧剂的发展趋势,强调了应加强抗氧剂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溶液的降解与抗降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在十氢萘溶液中溶解过程的降解行为,以及抗氧剂和辅助抗氧剂对其降解行为的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酚类抗氧剂CA,1010和1076中1076的抗降解效果最好,而辅助抗氧剂DLTP对三种抗氧剂都有较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红外光谱法定性和定量分析聚烯烃中微量抗氧剂16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素 《塑料助剂》2007,(3):45-49
研究了用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聚乙烯、聚丙烯)中微量亚磷酸酯类抗氧剂168的含量,确定了其与固体粉料的混合方式为溶剂混合;分析了抗氧剂168与PE、PP粉料共混的FTIR图,确定了抗氧剂168在PE、PP中的特征吸收峰分别为854cm^-1、1082cm^-1,详细分析了抗氧剂168分别与特定组成的PE、PP、主抗氧剂1010及硬脂酸钙所制样品对所测谱图和所制曲线的影响。根据抗氧剂168的标准曲线可知。抗氧剂168的含量与其特征峰的吸收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0.96以上,样品中抗氧荆168的回收率高于94.7%。该方法已用于快速定性和定量分析实际样品。  相似文献   

16.
采用DSC法测定抗氧剂736与炭黑结合使用在聚乙烯LLDPE2076等树脂中的抗热氧性能,以氧化诱导期为指标评价其功效。试验表明,抗氧剂736与炭黑给合使用,协同效应优秀,其效果与用量、炭黑品种有较大关系,抗氧剂736与炭黑体系优于现有黑色电缆料使用体系。  相似文献   

17.
对近几年高分子材料用抗氧剂的最新发展、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着重介绍了抗氧剂在塑料中的应用现状,同时也介绍了抗氧剂在合成纤维和橡胶方面的应用现状,发现抗氧剂的发展趋势向环保安全、协同并用和持久高效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食品包装用聚乙烯中抗氧剂含量及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聚乙烯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性已经成为食品安全领域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这些食品包装材料中化学有害物质的迁移是造成问题食品的隐患之一。在国内外研究基础上,开展了食品包装用聚乙烯中抗氧剂含量及迁移的研究。实验通过微波萃取仪(MAE)萃取LLDPE薄膜中的抗氧剂,将所得萃取液进行HPLC测试,得到萃取液中抗氧剂浓度,计算得到薄膜中抗氧剂的含量。通过浸泡实验分析抗氧剂向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状况,实验比照了8种不同的食品模拟物、3种不同温度和5种不同时间下薄膜中抗氧剂迁移量。研究薄膜中抗氧剂的迁移规律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朱林 《国外塑料》1994,12(4):25-28
抗氧剂及其并用效果朱林译前言在塑料的实际使用中以抗氧剂为主的各种稳定剂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药剂。继1933年发现高压法聚乙烯的四年后,有关最基本的抗氧剂一BHT(2,6一二叔了基一4一甲基苯盼)专利被发现。其后,陆续发现尼龙、聚酯、ABS、低压法聚乙烯、...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介绍在聚乙烯(PE)加工中应用主、辅抗氧剂的协同效应,对抑制PE热降解取得显著效果。并探讨了主、辅抗氧剂在PE加工中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