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桑树皮纤维属天然植物纤维素纤维,通过绿色化学脱胶工艺方法对桑树皮纤维进行脱胶处理,可制得性能良好的桑皮纤维。  相似文献   

2.
探讨桑皮纤维混纺转杯纱的生产工艺及性能。采用微波-酶-化学辅助技术制备桑皮纤维,利用转杯纺生产工艺流程纺制桑皮纤维棉混纺转杯纱,通过对桑皮纤维进行纺前预处理、合理选择原料混纺比、正确配置各工序纺纱工艺参数及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最终使纺纱顺利进行;同时对所纺混纺纱的主要性能指标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桑皮纤维/棉55/45 28 tex转杯纱的抗菌性、条干均匀度以及毛羽水平均明显优于苎麻纤维/棉55/45 28 tex转杯纱,虽然其拉伸断裂性能较差,但可满足织造需要。  相似文献   

3.
桑皮纤维的化学提取方法及性能测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桑皮纤维是一种新型纤维素纤维,具有不同于棉和麻的一些特殊品质。文章采用二煮法对桑皮进行脱胶,制得桑皮纤维,初步探讨了酸、碱在脱胶过程中的作用,以及碱与双氧水同浴脱胶漂白原理。对纤维的形态结构和拉伸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桑皮纤维平均长度约23.0 mm,纤维纵向有条纹,截面多为近似椭圆形,无中腔,断裂强度优于棉、麻。  相似文献   

4.
构树纤维的提取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波-生物酶-化学联合的脱胶方法对构树韧皮进行脱胶,制取构树纤维,并对制取的构树纤维的形态结构、长度、细度、力学性能及抗菌性能进行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构树纤维纵向形态有竖纹结构并带横节纹,横截面近似椭圆形,有中腔,具有一定的抗菌性能,抑菌率达(56.8±4)%.各项性能指标显示,构树纤维适宜做为非织造布的纤维原料.  相似文献   

5.
通过纺制不同混纺比的桑皮纤维/涤纶短纤维混纺纱线,对其拉伸性能及有关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桑皮纤维/涤纶短纤维混纺纱线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随着桑皮纤维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呈线性减小;当桑皮纤维质量分数达到50%以上后,混纺成纱困难.  相似文献   

6.
探讨乌拉草纤维的可纺性。通过微波-生物酶-化学辅助-碱氧浴法脱胶工艺成功获得了乌拉草纤维,测试了纤维微观结构和抗菌性能,并对棉/乌拉草60/40 14.5tex混纺纱进行了试纺。结果表明:乌拉草纤维有中腔,结构中有微孔,纵向有粗条纹;平均直径19.45μm,长度30mm~62mm,线密度1.80dtex左右,平均回潮率16.5%,断裂强度3.0cN/dtex~4.6cN/dtex,试纺单纱各项性能优良;经脱胶处理后的纤维大部分果胶和非纤维物质被去除,纤维呈现典型的纤维素结构,纤维的热稳定性优于乌拉草原样,纤维的抑菌率为42%,低于乌拉草原样。认为:乌拉草纤维可纺性能良好,吸湿好,染色性能好,可做为一种环保的天然纤维来开发使用。  相似文献   

7.
探讨转杯纺抗菌纱线的开发与抗菌效果。对比分析了抗菌涤纶、纯棉、桑皮纤维的性能特点。试制了涤/棉/桑皮50/40/10 29tex转杯混纺纱,测试了该纱线的条干CV值和强力指标。用该纱线试织成针织布,并对该针织物进行了抗菌性能指标测试。结果表明,涤/棉/桑皮50/40/10 29tex转杯混纺纱的条干和强力指标较好;所得织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为87.18%,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为89.12%。认为:该纱线所制得的织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能够有效抑制细菌的滋生和生长。  相似文献   

8.
利用甲壳素纤维、海藻纤维和桑皮纤维来加工医用抗菌功能纱线。介绍了甲壳素纤维、海藻纤维、桑皮纤维的性能特点。通过优化工艺配置及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将3种纤维纺制成甲壳素纤维/海藻纤维/桑皮纤维40/30/30 16.5tex混纺抗菌纱,并对抗菌性能进行了对比测试。结果显示:该混纺纱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大于80%,优于甲壳素/海藻/棉40/30/30混纺纱。认为:甲壳素纤维海藻纤维桑皮纤维混纺纱具有优异的抗菌、抑菌性能,适合做抗菌医用纱线。  相似文献   

9.
壳聚糖的抗菌性及其改性纤维素纤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壳聚糖与纤维素具有相似的分子结构,可改性制备抗菌纤维素纤维。微晶壳聚糖是壳聚糖的一种形式,具有易粉碎、水相分散稳定等优点,可制得平均粒径1μm的稳定体系,适用于纤维素的粘胶工艺。纺制的壳聚糖/粘胶纤维抗菌性能好,力学和染化性能可达到国家标准(GB/T 13758-92)优等品的要求。2-(2-氨基乙氧基)乙基壳聚糖是一种壳聚糖衍生物,其抗菌性和溶解性均优于壳聚糖,可与纤维素共溶于NMMO溶剂,适于制备抗菌Lyocell纤维。制得的纤维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离子液体法制备再生纤维性能的影响因素,选用有机溶剂二甲基亚砜(DMSO)分别与离子液体1-烯丙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AMIM]Ac)和1-丁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BMIM]Ac)构成复配体系作为溶剂溶解竹纤维素浆泊,用湿法纺丝制备再生纤维素纤维,并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热性能分析、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再生纤维进行形貌、结构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DMSO含量提高、纺丝原液中离子液体含量降低,再生纤维丝表面的光洁程度和热稳定性先提高后下降,力学性能下降;当竹纤维素含量提高,再生纤维丝的表面更光滑,结晶度、热稳定性、断裂强度提高,纤维直径均变粗;离子液体[AMIM]Ac制得的再生纤维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制备抗菌桑蚕丝制品,利用端氨基超支化合物季铵盐(HBP-HTC)对桑蚕丝织物进行抗菌整理,研究HBP-HTC水溶液及其整理后的桑蚕丝织物的抗菌性能。牛津杯扩散法实验表明,HBP-HTC水溶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随着HBP-HTC接枝的季铵基团数量的增加以及浓度的提高,其抗菌性增加。抗菌动力学亦表明,HBP-HTC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当质量浓度为20mg/L时即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性。当HBP-HTC质量浓度为5g/L时,经HBP-HTC整理后的桑蚕丝织物抑菌率达99%以上,HBP-HTC整理的抗菌桑蚕丝织物具有良好的耐洗牢度,且染色加工对其抗菌性能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2.
以桑叶为原料,提取多糖、黄酮、生物碱三种活性成分,采用牛津杯法测定活性成分抑菌效果,并研究桑叶黄酮对供试菌的最小抑制浓度(MIC)及抑菌稳定性。结果表明,桑叶多糖对供试菌无抑制作用;桑叶生物碱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径分别为9.8 mm、13.7 mm;桑叶黄酮对供试菌的抑制效果较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灰葡萄孢和扩展青霉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5.09 mg/mL、10.18 mg/mL、20.35 mg/mL、20.35 mg/mL;桑叶黄酮在热(40~100 ℃)、紫外照射及酸性(pH 5~7)条件下均有良好的抑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锡盐作用下桑蚕丝与柞蚕丝的形态及应力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林红  陈宇岳  周静洁 《丝绸》2002,73(3):12-14,22
对经锡盐处理过的桑蚕丝和柞蚕丝进行了微观形态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发现增重处理后真丝纤维的抗侵蚀性被改变,桑蚕丝的内应力减小,蠕变伸长变大,与桑蚕丝相比,亻蚕丝的增重率较大,应力变化与桑蚕丝不同,随增重率的提高,应力呈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铜系广谱抗菌纸的研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刘秉钺  王井  蒋万  李源  刘兆丽 《中国造纸》2003,22(11):31-33
采用CuSO4、Na2S2O3和Na2S对聚丙烯腈(俗称:腈纶)进行改性处理,以制备铜系抗菌剂。通过正交实验筛选出最佳工艺条件,然后将抗菌剂配入植物纤维抄纸以检测其抑菌效果,并选出适宜的抗菌剂加入量;还检测了加入抗菌剂对纸张物理性能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绿茶、桑叶和臭黄荆叶细粉水提液抑菌和抗氧化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绿茶、桑叶和臭黄荆叶3种植物干叶细粉水提液的抑菌和抗氧化能力。采用当量法测定3种原料中黄酮、多酚含量,二倍稀释法测定水提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牛津杯法分析原料的抑菌活性。利用分光光度法研究3种水提液及其两两等比混合后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和Fe2+螯合能力。结果表明,绿茶粉中水溶性黄酮、多酚含量最高,分别为62.22、133.82 mg/g,桑叶粉次之,臭黄荆叶粉最少。绿茶、桑叶和臭黄荆叶细粉在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和Fe2+螯合能力方面无协同作用,但黄酮、多酚含量与其抑菌和抗氧化活性间存在显著的量效关系(P<0.05)。因此,绿茶、桑叶和臭黄荆叶细粉水提液抑菌和抗氧化能力依次减弱,且三者抗氧化活性没有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6.
Elham Fakoori 《纺织学会志》2018,109(9):1152-1158
In this work, zinc oxide nanorods are synthesized by polyvinyl alcohol-based sol-gel Pyrolysis method and also applied to prepare the antibacterial ZnO/polypropylene nanocomposite fibers and non-woven fabrics. The fibers are produced by the melt spinning and the nonwoven is produced by thermo banding method. The samples are characterized by SEM and TEM.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the fibers is qualitative assessed by the agar diffusion and parallel streak and quantitative test methods for percentage reduction of bacteria colonies. The topographical analysis of the treated fiber and untreated fiber are studied and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eated fibers and non-woven fabrics have the significant antibacterial and antiallergic properties. In addition, the samples show good mechanical strength and UV protection.  相似文献   

17.
碱处理棉纱载银工艺及其抗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静霞  张幼珠  肖娜 《印染助剂》2005,22(12):15-17
采用NaOH溶液处理棉纱,以硝酸银、鞣酸为原料,采用类似纳米微粒的生产方法在纤维之间及纤维内部的微隙中植入金属银微粒;通过SEM、EDAX、红外光谱、抗菌性等测试,对纤维上吸附的微粒进行了观察与定性分析,并探讨了其与棉纤维的结合方式,对棉纱强伸度及抗菌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用NaOH溶液处理棉纱可使其总微孔量增加,有利于银微粒的有效植入;金属银与棉纤维之间不是简单的物理吸附,而是通过配位键与离子键结合作用的;该抗菌棉纱在保持原棉强度的基础上,延伸度有所提高,并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18.
对桑叶提取物的提取工艺、提取物抑菌活性进行研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为指示菌,以抑菌圈直径为考察指标,优化提取工艺条件,并对桑叶提取物水溶液进行初步分离,分析最佳萃取相。结果表明,桑叶抑菌有效成分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70%vol,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4 h,固液比为1∶30。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大孔树脂分离和纯化桑叶多糖的最佳工艺及抑菌活性。以超声-微波协同提取的桑叶多糖为原料,考察8种不同类型大孔树脂的比吸附量、吸附率及解吸率,筛选出最佳纯化树脂类型为AB-8,对其吸附和解吸条件进行考察和优化,经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优纯化工艺参数,并用牛津杯法考察桑叶多糖纯化前后的抑菌效果。结果显示,最优工艺参数为:上样液浓度为3.0 mg/mL、pH 4.0、上样流速为1.5 BV/h;解吸液乙醇体积分数为65%、pH 6.0、洗脱流速为1.5 BV/h、洗脱体积为90 mL(3.0 BV)。此工艺可将桑叶多糖粗品的纯度由11.34%提高到57.46%,提高4.07倍。抑菌试验结果表明:浓度大于1.0 mg/mL桑叶多糖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活性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纯化后抑菌作用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20.
从十字绣底布原料选择、纱线性能测试、组织结构设计及生产工艺方面介绍了一款桑皮纤维十字绣底布的设计与开发,并对其进行物理性能和抗菌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所开发的桑皮纤维十字绣底布性能良好,能满足十字绣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