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将支持向量机SVM与遗传算法GA、粒子群算法PSO相结合,建立了基于改进支持向量机的压裂效果预测模型。该模型分别利用GA、PSO对SVM参数进行全局寻优,提高了SVM算法的预测精度和运行速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明显优于其他主要非线性预测方法,为快速准确地预测压裂效果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为了及时掌握轮对尺寸信息,从而保证列车正常运行,提出了建立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模型对轮对尺寸进行预测的方法.介绍了粒子群优化算法(PSO)及支持向量机(SVM)的相关概念,并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能够实现快速全局优化的特点对支持向量机进行参数优化,解决了支持向量机参数选择盲目性的问题.以某城轨列车轮径值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PSO-SVM的轮对尺寸预测模型,对轮径值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轮径值预测相关度达到0.94,证实了建立的预测模型在轮对尺寸预测方面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风电场精益化运行与管理对风电机组功率曲线(WTPC)模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分析WTPC的五参数模型以及粒子群算法和双中心粒子群算法的基本原理.其次给出双中心粒子群算法优化WTPC五参数模型的方法.最后通过GA、PSO和DCPSO优化WTPC五参数模型的算例证明五参数模型的有效性,且DCPSO算法优化WTPC五参数模型较GA和PSO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4.
基于混沌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的变压器故障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电力变压器故障诊断的准确性,也要克服人工神经网络(ANN)中存在的收敛速度慢、容易陷入局部极值等缺陷,提出一种混沌的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的变压器诊断方法,该方法不仅具有很强的全局搜索能力,而且适用于支持向量机(SVM)参数优化,提高算法的鲁棒性.首先利用混沌的粒子群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的参数,把气体的特征参数代入优化的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型中进行诊断,能够准确地分类变压器故障,从而达到故障诊断的目的.实验结果与常规方法比较,该方法能简单有效,诊断速度快,诊断正确率高.  相似文献   

5.
提出基于超限学习机的链路质量评估方法.选择非对称性指标、信噪比变异系数、均值信噪比为链路质量参数,以包接收率为链路质量评价指标,划分链路质量等级;采用粒子群算法优化超限学习机的输入层权重和偏置参数,构建链路质量评估模型.不同场景下的实验结果表明,与支持向量分类机评估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具有更高的评估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为了降低大型电厂锅炉NOx的排放,并对燃烧进行优化和控制,应用支持向量机算法建立了大型四角切圆燃烧电站锅炉NOx排放特性模型,利用NOx排放的热态实炉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训练和校验,并对支持向量机算法模型中的参数g和C的选择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定性地分析了模型参数g和C的变化对模型预测能力的影响,获得了最佳的模型参数.利用该模型对不同实验工况下NOx的排放作出了预测,结果说明采用支持向量机算法建模达到了比较准确的预测效果,与其他建模方法相比具有泛化能力好、计算速度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针对矿灯充电系统的多变量、非线性和离散性特点,提出一种基于PSO优化的模糊PID矿灯充电控制策略.基于变论域的思想,采用PSO优化模糊控制器的量化因子参数,将该方法用于矿灯充电控制系统,同时与GA优化算法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8.
进水水质条件是研究和优化管理污水处理厂所需的关键要素,及时获取进水水质数据至关重要.针对污水厂关键性水质指标BOD5不易直接检测、滞后强的特点,分别采用BP神经网络(BP-ANN)、网格搜索算法(GS)优化支持向量回归(SVR)、粒子群算法(PSO)优化的SVR和遗传算法(GA)优化的SVR 4种方法,通过利用其他进水...  相似文献   

9.
参数选择是支持向量机研究领域的重要问题,它本质上是一个优化搜索过程.以遗传算法和粒子群算法为基础探讨了基于两者的混合智能算法,将杂交操作、变异操作引入PSO算法中,同时,在种群随机搜索过程中嵌入确定性的模式搜索,使得算法可以在任何阶段进行精细搜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混合智能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方法(LS-SVM),以最小化k-fold交叉验证误差为评价函数,利用混合智能算法优化LS-SVM参数.最后结合实例对该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给水管网水质综合评价模型.在给水管网水质评价标准的基础上采用内插法获得学习样本,利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回归算法和高斯核函数对支持向量机进行训练,并用K-折交叉验证法优化模型参数,以优化参数的模型建立网络水质分级标准.将训练好的网络模型应用于水体实例并与其它几种评价模型加以比较,分析结果表明,SVM方法评价结果比较客观、合理,尤其在体现指标的极值作用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摘要:汶川地震诱发了大规模、群发性次生山地灾害,严重损毁道路设施,中断交通,阻碍了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进程。通过对都汶公路漩口-雁门段地震次生山地灾害的遥感监测和实地调查,阐述了次生山地灾害类型与分布规律,初步分析了都汶公路沿线路基、路面、桥梁、隧道的损毁情况,并结合次生山地灾害的时空活动特性,提出了道路交通系统防灾减灾和恢复重建的对策与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强震引发大量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次生山地灾害,其中崩塌3863处、总面积达68.9km2,泥石流沟74条,滑坡18处,堰塞湖5座,长度大于1km的地裂缝5条;(2)地震以及次生山地灾害严重损毁道路交通,汶川县漩口至雁门段,都汶公路阻断299处、掩埋和断道23.814km、80%的道路被破坏、87座桥梁和10座隧道受损,省道303线阻断18处、损毁比例75.1%,县乡等道路阻断3015处、断道长度178.213km、损毁比例37.97%;(3)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主要次生山地灾害的分布受地震烈度、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的控制,并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和延续性;(4)利用GIS和遥感技术,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地震次生山地灾害的动态监测与灾情评估,从而为应急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2.
彭州市在5.12地震后的发生大量地质灾害,灾后重建必须考虑地质灾害的特征。本文通过现场调查与灾害类型、规模、与地震及降雨关系等数据分析,得到彭州市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特征与分布。结合旅游业数据,分析了地质灾害的主要危害及带来的相应的机遇。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提出构建可持续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Accurate stereo vision calibration is a preliminary step towards highprecision visual positioning of robot. 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enetic algorithm (GA) an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 a threestage calibration method based on hybrid intelligent optimization is proposed for nonlinear camera models in this paper. The motivation is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calibration process. In this approach, the stereo vision calibration is considered as an optimization problem that can be solved by the GA and PSO. The initial linear values can be obtained in the first stage. Then in the second stage, two cameras’ parameters are optimized separately. Finally, the integrated optimized calibration of two models is obtained in the third stage. Direct linear transformation (DLT), GA and PSO are individually used in three stages. It is shown that the results of every stage can correctly find nearoptimal solution and it can be used to initialize the next stage. Simulation analysis and actual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is calibration method works more accurate and robust in noisy environment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calibration methods.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fulfill the requirements of robot sophisticated visual operation.  相似文献   

14.
瞬变电磁法对低阻体反应灵敏,是预报含水体较为有效的手段,所以利用瞬变电磁法对胶州湾海底隧道F1-2含水断层进行探测,排除信号采集和数据处理中的各种因素,通过对所处理结果的分析,判定了F1-2含水断层破碎带规模与位置,围岩风化程度、含水断层裂隙水发育情况,为超前预注浆加固提供了有效的地质信息。结合超前探孔、开挖后进行的地质编录,验证了本次瞬变电磁地质预报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对海底隧道含水断层的超前地质预报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野外地震地质科学考察的基础上,围绕汶川地震发震断层的特征、发震机制、地表破裂带的分段性与分带性、南北构造带地震危险性、地震地质灾害的多发性及链生性、工程建(构)筑物的破坏特征与安全性、地震烈度区划问题及极端自然灾害的预测与应对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就有关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考。结果表明,低速滑动断层、晚更新世断层或中央活动断裂也可以发生强震;汶川地震同时具有深部构造的控震作用;地表破裂沿走向可分为映秀—安县段、北川—关口段及青川段;地表破裂可分为主破裂、牵动破裂与感应破裂3种类型;青川段的深部破裂与浅部破裂没有几何上的连续关系或继承关系;贺兰—川滇南北构造带是中国大陆强震多发带,尤其是其北段的六盘山—天水—武都—青川一带未来的强震危险性不容忽视;汶川地震地质灾害具有灾害类型多、成因机理复杂、灾害链长、规模大、范围广、灾害程度深、危害对象广、持续时间长等特点;高烈度区和活断层沿线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与预测评价对防灾减灾极为重要;活动断裂沿线应注意破裂影响带宽度与建筑物安全避让距离;应对地震等极端自然灾害,应以预防为主,综合减灾;地震烈度区划应同时考虑活动断层的复发周期、地震的离逝时间乃至地形地貌条件;重大工程应提高设防烈度;应当加强极端自然灾害预测评估,完善应对对策和提高应对水平。  相似文献   

16.
针对南坪快速路工程(一期)沿线地质灾害发育的特点,根据沿线的地质环境条件、已经发生和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情况,构建了相应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应用灰色聚类法对该段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进行定量研究。和现场地质调查的结果对比,评估结果为拟建项目防治地质灾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建立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提高区域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研究的现代化水平和实际操作效率,为区域地质环境管理和地质灾害评估的信息化提供参考.以宁夏西吉县为研究区,将先进的GIS技术应用于区域地质灾害灾情评估,全面考虑了滑坡灾害危险性及构成危险性各因素的相似性与差异性,从而确定了合理的黄土地区滑坡危险性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8.
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08时0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大地震.大地震同时诱发大量滑坡、崩塌等同震次生山地灾害.据现场应急调查,地震次生山地灾害主要以中小规模崩塌灾害为主,根据灾害发生的地层岩性,分别归纳了砾岩地层崩塌、砂泥岩地层崩塌、灰岩直立地层崩塌、堆积层滑坡及滑坡碎屑流5个主要类型.在对典型灾害体灾害特征、破坏模式和影响因素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区域构造背景为“4·20”芦山地震次生灾害的主控因素.芦山地震次生灾害具有群发性、滞后性特点,在后地震时期降雨激发条件下可能产生严重泥石流滑坡等山地灾害.因此,后地震时期在极震区特别是集中安置区,山地灾害监测预警工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基于粒子群优化的PID伺服控制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耦合和非线性永磁同步电机(PMSM)控制器优化设计的难题,提出了基于粒子群优化(PSO)算法的比例、积分和微分(PID)控制器的优化设计方法.结合PSO的基本原理和PMSM伺服系统的控制策略,给出了优化PID控制器设计的步骤.考虑到综合评价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在优化过程中引入了新的模糊汉明距离的评价策略.同时对遗传算法(GA)和PSO算法优化结果进行对比研究.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搜寻到最优或次最优的参数空间,并能取得比GA更好的空间解.优化得到的PID控制器速度响应快、超调量小,有效地提高了伺服系统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20.
地形条件对次生山地灾害易发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岷江上游河谷地带位于汶川地震极震区,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地震次生山地灾害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其频繁活动与复杂的地形条件密切相关.以岷江河谷汶川段为典型研究区,在分析了地理环境和地形条件的基础上,研究了地震次生山地灾害的类型、发育特征、分布状况和主要地形影响因素,并基于次生山地灾害形成因素贡献率,引入确定性系数,利用GIS和RS技术,定量分析了高程、坡度和坡向3个主要地形因子对次生山地灾害的易发程度,确定了最利于次生山地灾害发生的地形条件.研究结果表明:1)地震次生山地灾害具有点多面广、类型多样、分布集中、规模巨大等特征,并受地形条件控制;2)利于次生山地灾害发生的高程条件为1 000~1 600 m的高程范围,高程大于1 600 m的区域,山地灾害随海拔升高而越不易发生;3)坡度大于35°的中陡坡地带,均利于次生山地灾害的发生,且随坡度增大,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也增大;4)有利于次生山地灾害发生的坡向条件依次为东南、东、南和东北4个方向,其CF分别为0.169、0.144、0.135和0.023;5)利用GIS和统计分析方法,能定量进行地震次生山地灾害易发性分析.研究方法可以为灾区次生山地灾害风险评价与区划提供依据,研究成果对灾区山地灾害防治规划、保障重大工程建设安全和减少灾害损失等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