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精密冲裁(简称精冲)是一种先进的精密成形技术。它以金属板材为原料,采用少、无切削的塑性加工方法,一次成形即可得到尺寸精度高、剪切面粗糙度低的零件。 一、精冲工艺概述 1.工艺特点 精冲是一种在强力压边下间隙很小的精密冲裁工艺。其原理是:先使卸料板上的V形齿圈压入凹模刃口附近的金属板材上,然后在反压力加压的情况下,冲裁力作用于板材上,使刃口内的材料在三向压应力状态下挤入凹模型腔内,从而形成高精度的冲压零件。在冲裁过程中,必须使刃口附近的  相似文献   

2.
根据触爪零件的工作特点和技术要求 ,提出采用齿圈压板精密冲裁的成形工艺。分析精冲工艺的成形特点 ,介绍在通用设备上使用精冲模具以及该模具的主要结构零件和技术参数。试模后 ,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精冲(精密冲裁)是一种先进的精密成形技术,属于板料冷冲压范畴。它以金属板材为原料,采用少无切削的塑性加工方法,一次成形即可得到尺寸精度高、剪切面粗糙度低的零件。其原理是:先使卸料板上的V形齿圈压入凹模刃口附近的金属板材,在反向加压的情况下,冲裁力作用于板材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汽车玻璃升降器扇形齿的零件结构进行详细分析,确定了制造扇形齿所需的基本冲压工艺内容。结合扇形齿的具体功能和零件精度要求,说明了传统冲压工艺无法满足扇形齿成型制造的原因,明确了扇形齿采用精冲工艺的基本方向。再通过阐述汽车玻璃升降器扇形齿在传统精冲工艺上的不足,以及如何通过改进玻璃升降器扇形齿产品结构,来实现扇形齿少无废料精冲级进模高效率自动化生产。通过扇形齿冲压工艺对比分析,阐明少无废料精冲级进模工艺在生产效率及生产成本方面的优势。结合详细的原理图示,讲述精密冲裁实现扇形齿全光亮带的成型基理,并通过对比普通冲裁,说明了精密冲裁所具备的优点以及要实现精密冲裁在模具设计制造上有哪些不同点和特殊要求。详细介绍了扇形齿少无废料精冲级进模的排样设计方法,以及排样图送料步距和料宽的计算方式。通过原理公式,说明了扇形齿冲裁力和冲裁能耗的计算方式。介绍了扇形齿少无废料精冲级进模模具结构设计要点,讲述了制造此精冲级进模需要采用的特殊模具材料和特殊热处理工艺。最后简要说明了级进模生产工艺相关设备的选择方法。该设计对扇形齿类产品的精冲级进模技术开发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外大力推广并已广泛用于生产的精密冲裁工艺主要是强力齿圈压板式精密冲裁。该工艺的主要缺点是:(1)要求使用具有三重动作和压力的专用精冲压力机。其价格高昂、结构复杂、维修困难;(2)要求使用结构复杂、精度高、刚度大、制造难度大、造价高的专用精冲模;(3)对原材料的金相组织和机械性能提出较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一种可实现无毛刺精密冲裁的模具结构,简述了其工作过程,分析了该模具的冲裁原理,定性地讨论了板料冲裁区内压应力场的分市情况,比较了本工艺与齿圈压板精冲和对向凹模精冲工艺各自的工艺特点。最后还介绍了模具设计中几个主要结构参数的选择原则及范围。该模具只适宜于具有三个独立动作的专用压力机或特殊模架上使用。  相似文献   

7.
精冲件的尺寸精度主要取决于模具的制造精度、刃口状态、材料的种类、厚度、金相组织、零件的几何形状的复杂程度、工艺润滑、力学性能参数以及压力机的选用与调整等。基于精密冲裁件的质量要求,对高精度仪表零件精冲结构设计进行分析,以保证精密冲裁加工件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精密齿轮的冲压工艺性,介绍了精密齿轮的精冲工艺及实现精密冲裁的精冲复合模的设计.这套模具凸凹模固定,结构简单,且带有压料用齿圈压板;模具具有推件滞后机构,能避免因滑块回程将工件推入废料腔内而刮坏断面的缺陷,确保精冲件的断面质量.该模具选用普通模架,且在普通冲床上进行加工,这种设计思路对类似件的模具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精密垫片的冲压工艺性,介绍了精密垫片的精冲工艺和精冲压力的计算及在普通冲床上实现精密冲裁的精冲复合模的设计。  相似文献   

10.
杜虹 《机械制造》2001,39(10):38-38
1、冲裁毛刺工艺现状目前国内外采用的冲裁工艺有两大类:一类是普通冲裁,另一类是精密冲裁,无论是哪一类冲裁工艺,所获得冲件下表面均带有纵向毛刺,毛刺的高度主要取决于被冲件材料的强度、料厚、冲裁间隙的大小和模具刃口的磨损情况等。上述因素的改善虽然可以把毛刺的高度限制到某一最小值,但不能冲制出没有毛刺的冲件,就是各种精密冲裁也不是无毛刺冲裁,虽然精冲件的剪切面光洁、尺寸精度高、形位精度高,但仍不可避免地产生比普通冲裁小的剪切毛刺,所以在通常情况下,冲裁毛刺只能进一步改善,而不能彻底清除,这些毛刺不能满…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实例对简易精冲模的结构、工作程序、精冲力计算及弹性元件形状尺寸的确定作了详细介绍。一、精冲模结构及工作程序精冲复合模如图1所示。压力机施予板料三向压力:V 型齿圈强力压板压料力 P_y;冲裁力P_c;内、外形顶杆反推力 P_D。其工作程序为:板料送进→闭模,板料被压紧→冲裁→冲裁完毕,零件及废料被挤入模  相似文献   

12.
在普通压力机上进行强力齿圈压板精密冲裁新工艺,适用于外形尺寸不大的中小型机电产品零件的批量生产,也是目前我国推广精冲技术之一。简易精冲法根据所使用的设备及模具结构不同,适用范围与加工对象也不一样,详见表1。其设备选用与压力计算方法与在专用精冲压力机上精冲有些不同。为使简易精冲得以推广,选用的设备类型必须符合简易精冲的要求,正确计算所需精冲压力与功,合理确定简易精冲设备类型的具体公称吨位。表1所列前四种简易精冲法是我国目前推广和使  相似文献   

13.
在板材精冲加工过程中,加工参数的设定是影响冲裁断面质量的关键。针对厚板精密冲裁件常出现的冲裁件断面质量差的问题,本课题提出双侧齿圈压边的精冲方式,利用DEFORM2D软件建立了8mm AISI-20钢的精冲模型,进行了有限元分析。通过采用双侧齿圈压边方式对冲裁成形后的冲裁件断面质量进行模拟,分析齿圈形式、压边力、反压边力及模具圆角等工艺参数对成形过程及冲裁件断面质量的影响规律,通过数值模拟得出在不同工艺参数的条件下厚板精冲变形区内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分析了不同参数条件下冲裁件断面质量与冲裁力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面,采用V形齿圈,增大压边力、反压边力及凹模圆角半径为0.14mm时对提高精冲件断面质量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对向凹模精冲的冲裁原理对向凹模精冲,系由带齿凹模2,平凹模5,上顶件器1和下顶件器4组成,如图1所示。冲裁时需在两凹模之间加上支撑力及冲裁力,上顶件器1上加顶出力。冲裁时,平凹模5由支撑力支撑(支撑力=1/3冲裁力),且下顶件器4低于平凹模5。当带齿凹模2继续下降时,齿楔入材料,同时平凹模5也略有下降。当带齿凹模2与平凹模5刃口之间距离为0.1毫米时,带齿凹模2的后平面与平凹模5上的限位块接触,带动平凹模5继续下降,使下顶件器4伸出平凹模外,将工件  相似文献   

15.
精密冲裁是冲压工艺的一项新技术,是在一次冲压工序中能获得精度高、光洁度好又很平整的零件。经过精冲的零件,一般不必再进行机械加工和修整毛边等工序就可使用,因此精冲设备是无切削加工的重要设备之一,也是仪表、电器、照相机和汽车制造等工业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和质量,很有前途的设备之一。  相似文献   

16.
保证冲裁废料顺畅地从凹模洞口落下,是设计、制造和维修冲裁模时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通常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处理:一是合理选择冲裁间隙,二是合理选择凹模结构形式(直边刃口或小锥度刃口)和落料方式(锥度角或沉台孔),三是凸模结构的处理,如在凸模中设计落料顶销或吹气孔等。通过合理的设计、零件的去磁性处理以及在模具使用时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润滑油,均可有效地消减冲裁废料回带问题。下面主要介绍对凸、凹模刃口进行的工艺处理,以及在有效抑制冲裁废料回带方面积累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7.
如图1所示是某产品上的零件——齿圈,采用1mm厚的T8A钢板制成,大批量生产。1.工艺分析该零件尺寸精度要求较高,冲裁后剪切表面粗糙度值要求较低,采用普通冲裁无法满足产品要求,因而选用精冲工艺。精冲一般要求在专用的精冲压力机上工作,但该设备价格昂贵,因此考虑在普通压力机上通过设计简易精冲模来完成零件的精冲。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精密冲裁工艺的主要技术指标和影响精冲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综述了国内外现有的各种精冲工艺方法的原理和特点;针对国内外精冲领域专家在精密冲裁工艺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提高精密冲裁件产品质量的研究方法和精冲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精冲是冷冲压的一种精密加工工艺,它是在普通冲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能在一次冲压行程中获得精度高(GB 2~3级),光洁度好(▽6~8),翘曲塌角小和互换性强的优质冲件。精冲工艺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曹玉宝 《机械传动》2012,36(4):64-66
对凸轮制件进行了精冲工艺分析,设计了排样,进行了精冲力计算和压力机选择,确定了凸凹模间隙和精冲模具工作刃口圆角;进行了精冲复合模具结构设计,对精冲模具工作零件进行了材料和热处理规范选择,设计了齿圈压板结构.实践证明,所采用的工艺方案合理,模具设计正确,设备选择可靠;凸轮采用精冲技术,既提高了产品质量,又明显减少了机械加工工时,从而大大降低了产品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精冲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