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燃烧烟煤的锅炉来说,制粉系统的设计一般采用干燥剂送粉中间贮仓式制粉系统。送风机把冷空气送进空气预热器加热成热空气,一部分作为二次风经燃烧器喷入炉膛,另一部分作为干燥剂送入磨煤机,对原煤进行干燥。同时携带制成的煤粉离开磨煤机进入粗粉分离器,不合格的粗粉被分离出来,经回粉管回到磨煤机重新再磨,合格的煤粉被干燥剂带入细粉分离器,煤粉被分离进入粉仓,干燥剂被排粉机直接排入一次风管,作为一次风携带着给粉机送来的煤粉,通过喷燃器喷入炉膛燃烧。习惯上,我们称这种运行方式为乏气送粉。当磨煤机停止运行时,排粉机从热风管道中吸取热风并  相似文献   

2.
<正>老挝HONGSA为3×626 MW褐煤坑口电厂,锅炉采用风扇磨直吹式制粉系统。风扇磨制粉系统的干燥剂由高温炉烟+热风(二介质)或高温炉烟+低温炉烟+热风(三介质)组成。由于干燥剂中含有炉烟,干燥剂温度高,一次干燥能力强;同时炉烟的加入使制粉系统中惰性气体含量增加,含氧量下降,防止了煤粉爆炸的发生[1]。膜式水冷高温炉烟管道的技术特点是:采用膜式壁结构形式的管道本体取代钢板式的管道本体,对耐磨耐火隔热层  相似文献   

3.
原设计燃用义马混煤的钢球磨煤机贮粉仓乏气送粉系统,因来煤杂乱,煤质下降,引起锅炉燃烧不稳,锅炉热效率下降。将制粉系统改为热风送粉系统,同时保留原来乏气送粉系统管路。显著地改善了锅炉燃烧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4.
烟煤锅炉掺烧褐煤产生的问题及其改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670 t/h烟煤锅炉掺烧褐煤时遇到的制粉系统爆炸和出力低、机组带负荷能力低、落煤管堵煤、送粉系统不安全等问题,提出了将制粉系统干燥介质的组成由原设计的"热风+再循环"方式改造为"热炉烟+热风+再循环"方式;送粉方式由原设计的热风送粉改造为"温风"送粉.实施后,在掺烧较高比例褐煤时设备的安全和经济性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5.
某电厂装机2×360MW机组,锅炉为亚临界控制循环、四角切圆燃烧锅炉,共有5层20只煤粉燃烧器,10台给煤机和20根煤粉管道,中间仓储式制粉系统,配两台钢球磨煤机,干燥介质为高温炉底烟和低温烟气混合。制粉系统的主要参数为:一次风温200~340℃;一次风压40~48mbar;磨出口温度85~120℃;煤粉细度(R75)13%~25%;煤粉管道内混合物速度为28~45m/s。1存在问题1.1煤粉管道当机组投运后,锅炉煤粉管道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多根煤粉管道积粉,堵粉等,尤其是D2、D3、C2和C3还发生了煤粉管道回火,导致部分燃烧器和煤粉管道烧损事故,严重影响了锅炉的安全运…  相似文献   

6.
云南维尼纶厂热电站3#炉为DG-35/39-1型锅炉,设计燃用云南宣威羊场洗中烟煤(煤质资料见表1),直流燃烧器四角布置,切圆燃烧,制粉系统采用钢球磨煤机中间储仓式开式系统,乏气采用布袋收集细粉,温风送粉。 表1 设计煤种煤质资料 Car/% Har/% Oar/% Nar/% Sar/% Mar/% Aar/% Vadf/% Qnet.ar/kJ·kg-1 46.5 3.16 8.13 0.87 0.53 7.84 32.97 40 17 650 投运以来锅炉一直处于低负荷运行,热效率也低。因制粉系统频繁起停,致使布袋收集器的布袋经常烧坏,排粉机排气中含煤粉量较高,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为解决问题,将直流燃烧器改为PW-Ⅰ型…  相似文献   

7.
广西电力试验研究所该项成果在合山电厂130t/h煤粉炉上应用后,可使排烟温度下降60℃,风温下降70℃,有效地改善了锅炉燃烧状态,提高了制粉系统出力,实现了锅炉的负压稳定燃烧。由于采用了热管技术,取消了暖风器,减少了排烟和飞灰可燃物造成的损失,锅炉热效率提高了4%,每台炉年节约人民币69.5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成都热电厂5号锅炉系波兰生产的 OP-130型固态排渣煤粉炉,设备的主要参数如下:蒸发量:130t/h;饱和蒸汽压力:10.79MPa;过热蒸汽压力:0.81MPa;过热蒸汽温度:510℃;给水温度:215℃;排烟温度:148℃;锅炉效率:87%。锅炉的燃烧系统为正四角热风送粉分散一次风布置燃烧系统,有12台叶轮给粉机供粉,现配有 DTM287/470型、250/390型磨煤机各1台,中间储粉仓制粉系统,乏气以三次风形式送到燃烧器上部进入炉膛。炉尾部受热面布置  相似文献   

9.
乏气热风复合送粉技术可以将制粉乏气送入一次风系统进行送粉,避免低煤粉浓度的三次风对煤粉燃尽和氮氧化物(NOx)排放的不利影响,基于此,提出一种利用制粉乏气转移与热风进行复合送粉的新型多煤种适应性的低NOx低氮燃烧技术。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新型低NOx燃烧系统乏气转移对NOx排放质量浓度和煤粉燃尽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系统的乏气转移量增加,虽然会使得煤粉燃尽率略有下降,但是可以显著降低NOx排放质量浓度。在实炉测试时乏气转移系统后锅炉效率能达到94%,NOx排放质量浓度为207 mg/m3(φ(O2)=6%),各项指标优良,表明该系统具有显著的低NOx燃烧效果,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0.
我厂“七五”期间煤代油工程安装的一台410t/h煤粉炉系武汉锅炉厂1988年设计制造,WGZ410/110-11型,额定蒸发量410t/h,过热蒸汽压力9.806MPa,过热蒸汽温度540℃,热风温度340℃,排烟温度150℃,锅炉效率90%。锅炉按淮南烟煤设计,采用热风送粉钢球磨煤机中间贮仓式制粉系统,一炉两磨。炉膛断面为10320×9040mm,接近正方形。锅炉燃烧器采用直流煤粉燃烧器,四角布置,选用角置式直流煤粉燃烧器有利于锅炉燃烧稳定,对变换煤种的适应性较好,是我国大型煤粉炉设计广泛采用的布置形式。煤粉炉配置的燃烧器是典型的烟煤型结构。三次风置于燃烧器上方,以下为2-1-2-1-2-1-2间隔布置二次风与一次风。每个角燃烧器均设置两根点火油枪,兼作锅炉低负荷稳燃用。两根油枪分别安置在中上二次风  相似文献   

11.
1问题的提出众所周知,液态排渣立式旋风护正常运行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尽量提高前置炉内燃烧的热强度,以保证正常的液态排渣。在旋风炉内70%以上的燃烧放热过程都发生在前置炉即旋风简内,燃烧的煤粉颗粒在进入捕渣管束时,燃尽度已达到70%。因此,提高旋风炉热效率的关键就是改进前置炉的燃烧条件,提高着火温度,迅速着火,延长煤粉颗粒在前置炉内的着火放热时间,使之产生较高的热烟气来提高前置炉内的燃烧温度。2改进锅炉燃烧工况的措施2.1前置炉温风送粉改为热风送纷将原设计的温风送粉改成热风送粉后,一次风温达到364℃,混合后…  相似文献   

12.
针对烟煤锅炉掺烧褐煤时干燥出力不足的现象,建立制粉系统干燥能力计算模型,通过HP中速磨煤机开展磨制印尼煤的试验,以制粉系统整体热平衡的研究方法,挖掘不同煤粉细度下干燥能力不同的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降低煤粉细度可以提高煤粉含水率,从而减少原煤水分在制粉系统内的析出量,而这部分水分的蒸发热达到了制粉系统总热耗量的70%。HP1163中速磨煤机磨制褐煤时,若一次风量维持不变,分离器转速从43 r/min降低至27 r/min时,煤粉含水率增加1.3%,可增加干燥出力5%~6%。  相似文献   

13.
制粉系统运行方式对锅炉低负荷运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广领 《华东电力》2003,31(2):51-53
就中间储仓式热风送粉煤粉炉三次风带粉量大对锅炉低负荷燃烧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包括燃烧的稳定性、煤粉着火性、火检强度等 ) ,从安全性和经济性两方面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锅炉在低负荷阶段制粉系统合理的运行方式 ,即在锅炉低负荷阶段 ,保留两套制粉系统较宜 ,通过调节给煤量维持磨煤机出口温度以减少系统漏风 ,降低单位煤粉能耗等  相似文献   

14.
基于综合考虑了锅炉热效率、制粉电耗以及送、引风机电耗因素的锅炉简化净效率,对某电厂1 025t/h锅炉进行了优化调整试验,分析了炉膛出口氧量、一次风压和煤粉细度等参数对锅炉热效率、辅机电耗和锅炉简化净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负荷下,炉膛出口氧量控制在3.0%、一次风压8.1kPa时锅炉净效率最高;煤粉细度对制粉系统功耗的影响较小。建议在保证一次风管不堵塞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磨煤机入口一次风压。同时,在磨煤机出力满足运行要求的情况下,尽量降低煤粉细度。  相似文献   

15.
江西南昌发电厂改进锅炉以适应燃烧劣质煤,获得一定效果。南昌电厂9号炉系武汉锅炉厂生产的WGZ—120/39—5型中压煤粉固态除渣炉,出力120吨/时,两侧墙装有四组直流式烟煤燃烧器,采用钢球磨煤中间储仓干燥剂送粉的制粉系统,设计煤种为萍乡高低质3∶7混合烟煤,其低位发热量为3771大卡/公斤,灰份41.16%,水份8.75%,可燃质挥发份38.7%,配有二台220/330型钢球磨煤机。由于实际使用的煤种变化,目前煤质平均低位发热量已降到3000~3200大卡/公斤,灰份达45%以上。自1971年1月5日投产以来,炉内燃烧很不稳定,经常灭火放炮,离不开油咀助燃,燃烧室呈正压,炉墙和斜炉顶严重漏风,省煤器磨损严重。从1973年起到1975年,电厂对锅炉进行了改造。两台磨煤机换大为250/390型,原干燥剂送粉系统改为热风送粉系统,热风温度由原来的240—  相似文献   

16.
200MW机组钢球磨煤机制粉系统试验研究及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正>制粉系统运行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锅炉燃烧工况及锅炉热效率,影响锅炉设备的出力及厂用电率。本文结合某电厂670 t/h锅炉钢球磨煤机中间贮仓式制粉系统的优化调整试验,分析各因素对制粉系统运行工况的影响。通过制粉系统的调整,在煤粉细度合格的情况下降低制粉单耗,使制粉系统的运行工况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7.
针对风扇磨直吹式制粉系统干燥剂介质的选择、组成和主要设计参数,对磨煤机出口含氧量、出口温度、煤粉水分、煤粉细度、系统漏风系数、磨煤机出口一次风速进行详细分析。风扇磨制粉干燥介质的组成采用二介质或三介质,磨煤机制粉系统计算应满足:磨煤机出口O2体积份额不大于12%、磨煤机出口温度t2为150℃、煤粉细度R90为45%、系统漏风系数取0.3、磨煤机出口一次风速取为17~19 m/s。  相似文献   

18.
常规的制粉系统一次风管总截面积无法调节,导致锅炉低负荷运行时一次风气流中煤粉浓度较低,燃烧不稳。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组合式一次风管的设计,该设计中对应单个燃烧器采用多管组合式送粉管道,并将对应的燃烧器改造为与管径相匹配的多喷口燃烧器,通过控制组合式送粉管道上的阀门,开关不同的送粉管来调节总的通流面积。根据这一设计分别给出了采用组合式一次风管的半直吹乏气送粉系统、半直吹热风送粉系统、中间储仓式乏气送粉系统和中间储仓式热风送粉系统流程图。采用组合式一次风管的制粉系统送粉管道总截面积可以随负荷变化而调节,当锅炉负荷降低煤粉量减少时亦减小送粉管道截面积,即维持最佳煤粉浓度保证稳定燃烧又维持一次风速在规定范围内防止煤粉沉积。  相似文献   

19.
褐煤干燥对电厂经济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褐煤中水分较高,若直接用于电厂锅炉燃烧,将导致锅炉热效率和电厂净效率降低,经干燥后的褐煤燃烧对提高电厂经济性有很重要的意义.以某300MW燃煤粉锅炉机组为例,计算和分析了燃用干燥前与干燥后的褐煤时锅炉内燃烧、受热面换热、烟风系统阻力以及磨煤机出力的改变,得出褐煤干燥对锅炉热效率、燃煤量、风机电耗及制粉系统电耗的影响,对电厂燃用未经干燥及干燥后的褐煤的经济性进行了评价.燃用干燥后的褐煤不仅可大大减少入炉煤量,而且还可提高锅炉热效率,降低送、引风机及制粉系统等辅机的电耗.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WGZ-35/39-2型锅炉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将燃烧器改为双向稳燃通用煤粉主燃烧器以及主送粉系统由乏气送粉改为热风送粉后,燃用低挥发分,高灰分的劣质烟煤时,燃烧稳定,飞灰可燃物含量降低,热效率提高,锅炉在60%额定负荷下即可脱油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