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水煤浆悬浮燃烧燃料氮的释放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减少水煤浆燃烧过程燃料氮的释放,可降低水煤浆燃烧产生的NOx.传统的水煤浆单滴燃烧实验方法不能真实反映水煤浆雾化悬浮燃烧的过程,提出并采用水煤浆雾化悬浮燃烧实验装置对神木水煤浆悬浮燃烧过程燃料氮的释放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在该实验条件下,获得了神木水煤浆悬浮燃烧燃料氮释放速率的实际变化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温度条件下燃料氮的释放率随着燃烧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但燃烧温度的不同燃料氮释放率的变化历程有所不同,降低水煤浆燃烧温度或减少水煤浆的燃烧时间,有助于减少水煤浆燃烧燃料氮的释放.  相似文献   

2.
在"反硝化条件下沉积层中苯降解"尚存在争议及"亚硝态氮对苯降解具有抑制作用"的背景下,文中考察了反硝化条件下河流沉积层中苯降解的可能性,重点研究了亚硝态氮与硝态氮共存时,亚硝态氮对苯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过程中虽有亚硝态氮出现,反硝化条件下河流沉积层中苯仍可降解;亚硝态氮的存在不仅没有抑制苯降解,相反还具有促进作用;但促进作用的发挥与亚硝态氮浓度有关.当总氮(亚硝态氮与硝态氮浓度之和)初始浓度约为250 mg/L,亚硝态氮、硝态氮浓度分别约为160 mg/L与60 mg/L时,亚硝态氮对苯降解的促进效果最优;当硝态氮初始浓度约为21 mg/L时,亚贿态氮约为106 mg/L时对苯降解的促进效果最优.实验条件下,亚硝态氮浓度的减少速率及反应速率常数都大于硝态氮的,表明亚硝态氮优先于硝态氮作为电子受体而被使用.因而,利用亚硝态氮,尤其是硝态氮低浓度条件下,强化反硝化条件下河流沉积层中苯降解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在室内模拟条件下研究了温度、pH、扰动等因素对城市湖泊底泥氮、磷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设定的条件下,升高温度可以促进底泥氮、磷的释放;上覆水处于酸性(碱性)条件下有利于底泥中氮的释放,酸性(碱性)越强影响越大;碱性条件下氮的释放量大于酸性条件下的释放量,中性条件下氮的释放量最小;碱性有利于磷的释放;酸性条件下,磷的释放量没有明显区别;中性条件下,磷的释放量最低;扰动可明显提高底泥中氮、磷的释放量,且随着扰动强度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采用真空/高压感应炉在0.1~1.0 MPa高纯氮气氛下熔炼316L不锈钢,分析了氮的溶解度与氮分压之间的关系。氮在316L不锈钢中的溶解服从Sievert定律。采用热力学数据预测了不同氮分压下316L不锈钢中氮的溶解度,计算结果表明,预测值与实验值相吻合。采用铝、硅钙以及二者混合进行脱氧,总氧含量可以达到20×10-4%以下,提出了制备低氧高氮316L不锈钢的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5.
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工艺最高脱氮率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物料平衡方程重新推导了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工艺的最高理论脱氮率公式,试验考察了不同进水C/N比条件下,各段等比例进水和非等比例进水时的脱氮率.在C/N比为6、8.25和10.5(COD恒定为330 mg/L)、各段等比例进水条件下,得出脱氮率分别为80.1%、79.8%和81.3%,与公式计算得出的脱氮率相符.在C/N比为10.5 、13和17.5(NH3-N恒定为38 mg/L)的情况下,进行了各段非等比例进水条件下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流量分配系数λ分别为2.5、3和4的情况下,总氮去除率分别为92.4%、93.8%和96.4%,远高于已有文献的最高理论脱氮率,与推导的最高脱氮率公式相符.  相似文献   

6.
电极生物膜法处理水中硝酸盐氮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电极生物膜工艺处理含硝酸盐氮的饮用水。研究结果表明,反应器进水硝酸盐氮35 mg/L,I=60 mA,HRT=8 h,n(C):n(N)=4,2,1时,出水硝酸盐氮去除率均>95%;无外加有机物时,在I=60、100 mA,HRT=12 h的条件下,硝酸盐氮去除率分别为60%和95%。在异养条件下,从电极生物膜反应器中共培养分离出24株菌株,其中18株具有反硝化脱氮能力,占分离菌株数的75.0%(以肠杆菌科和假单胞菌属为主);在自养条件下,共分离出16株菌株,其中11株具有反硝化脱氮能力,占分离菌株数的68.8%(以假单胞菌属为主)。  相似文献   

7.
多环反应器在低碳源条件下强化脱氮除磷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多种连续流除磷脱氮工艺的时空分析,集成并构建了一种多环反应器处理系统,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找出了在低碳源条件下影响污水脱氮除磷效果的重要因素,提出了低碳源条件下生物除磷脱氮的适宜工艺控制参数,为类似条件的污水处理工艺设计和运行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水力停留时间(HRT)对组合式填料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处理模拟生活废水性能的影响。考察了不同HRT(16、12、8 h)的条件下SBBR的脱氮性能、脱氮速率和胞外聚合物(EPS)质量分数的变化。结果表明,HRT对COD去除率没有显著影响;缩短HRT抑制生物膜上微生物的活性,使紧密胞外聚合物(TB-EPS)和疏松胞外聚合物(LB-EPS)质量分数增加30.25%、29.88%,脱氮速率降低至64.1%;实验得出的最佳HRT为12 h。  相似文献   

9.
好氧同时硝化—反硝化脱氮微生的的混合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筛选和分离得到的多株脱氮微生物,能在完全好氧条件下将氨氮转化为NO2^-,随即在好氧反硝化菌的作用下还原为N2排放,整个生物脱氮过程历时较短,30h内对200mg/L的氨氮去除率达99%,而且无中间产物NO2^-的积累,混合脱氮微生物菌群生长的适宜PH范围为7-10,探索实现混合脱氮微生物菌群密度培养的PH;发酵前期补酸控制PH≤8,发酵中后期不控制PH值,可缩短菌体的生长周期,提高菌体的氨氮降解速率,细胞质量浓度达3.9g/L,比自然PH条件下提高了62.5%。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升钐铁氮磁体性能,分析了钐含量及合金熔炼、热处理、快淬、热压工艺对钐铁氮材料性能的影响.采用熔炼快淬法制备钐铁合金,通过球磨、氮化得到钐铁氮磁粉,采用热压法得到烧结磁体.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振动样品磁强计测量样品结构和磁性能.结果表明:样品中各相含量与熔炼方法、热处理条件具有较强的依赖关系;当热压温度约为290℃时,样品可获得最大形变速率;在625 MPa、500℃条件下样品块体密度为6.65 g/cm~3,矫顽力约为800 kA/m,剩磁约为0.59 T.  相似文献   

11.
主要研究了真空感应炉中的氮气分压对马氏体不锈钢含氮量的影响.采用气体保护在真空感应炉中加入氮化物与母材混合进行熔炼的方法,通过氩气、氮气、氩气和氮气混合气体分别作保护气体对马氏体不锈钢中氮元素收得率研究发现:提高马氏体不锈钢中含氮量的决定因素是氮元素的化学势(即炉内的氮气分压)而不是炉内的气体压力,从而推导出氮气分压和不锈钢熔体中氮的溶解度经验公式,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为制备含氮马氏体不锈钢控制氮含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The kinetics of nitrogen removal from molten steel under vacuum and gas-blowing conditions has beenstudied during the VIM proces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vacuum affected the kinetics of nitrogenremoval in the range of 67-5 360 Pa. At 67 Pa, the rate of nitrogen removal is controlled by the liquid phase masstransfer of nitrogen in molten steel. At 2 680Pa, the limited step for nitrogen removal from molten steel is the chemical reaction at the metal/gas interface. Under the present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the type (Ar, CO, CO2) and quantity of gas flowed have no evident influences on the rate of nitrogen removal. The ratio of nitrogen removal of gasbubbles is less than 3 %.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mechanism of nitrogen removal during the VDprocess with argon blowing and the other melting or secondary refining processes with carbon-oxygen reaction havebeen discussed. Some new viewpoints are proposed.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转炉工序钢水增氮与排氮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结合大量生产实践,探讨了转炉复吹制度、原材料加入与搭配、吹炼过程控制、出钢控制、脱氧合金化制度以及炉口微差压等方面对钢液增氮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在真空感应炉近常压气氛保护熔炼条件下氮在马氏体不锈钢0Cr16Ni5Mo中的溶解度,探讨了炉内保护气体种类、氮化铬铁加入量对钢中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炉内保护气体种类对钢中氮的溶解度有较大影响,氮化铬铁合金加入量对钢氮含量的影响因保护气体种类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25Mn2和36Mn2V转炉冶炼钢种氮含量取样分析,得出各工序氮含量变化的规律,研究各工序增氮机制及氮含量控制措施。结果表明,增氮量从大到小的工序依次为大包至中包的长水口段、LF精炼段、转炉出钢段,RH真空处理段钢水氮含量有所下降;采用适当的终点高拉碳工艺可降低终点氮含量;采用高碱度低熔点预熔渣覆盖钢液面和控制LF吹氩强度可减少精炼前期吸氮和避免钢水被吹裸而引起的吸氮;适当延长极限真空度保持时间有利于进一步降低钢水中的氮含量。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泥炭腐植酸的硝化反应过程,考察了泥炭腐植酸硝化反应时间及硝酸浓度的不同对产物泥炭硝基腐植酸中的总氮含量、硝态氮含量、碱水解后硝态氮含量的影响.腐植酸硝化反应的产率随硝酸浓度的增加、反应时间的延长而降低,E4/E6值增加,从而证明了硝化过程中存在着腐植酸分子的氧化降解反应.硝态氮含量存在最大值则说明硝化反应主要发生在腐植酸分子中的芳核上.  相似文献   

17.
氯化钠改性沸石对饮用水中低浓度氨氮的吸附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静态实验,研究改性沸石对饮用水中含低浓度氨氮(0.8~1.0mg/L)的吸附性能,考察沸石投加量、原水pH值、搅拌时间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同时也对改性沸石吸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氯化钠改性增加了沸石的活性,与天然沸石相比,改性沸石去除氨氮的效果提高了40%左右;通过XRD表征可知,天然沸石经无机盐改性后,吸附氨氮的活性组分明显增多;动力学研究表明,沸石去除水中的氨氮是快速吸附和缓慢吸附两种行为共同作用的结果,该过程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式,动力学方程可用二阶反应来描述.  相似文献   

18.
以某钢厂120tRH真空精炼炉为原型建立水模型,研究不同工艺参数对RH精炼过程钢液循环流量和夹杂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钢液循环流量随着驱动气体流量、浸入深度、真空度、气孔数的增大而增大,随处理量的增大而减小,实验室循环流量最佳工艺参数为:气体流量2.8m3/h,浸入深度150mm,真空度3614Pa,气孔数12个;夹杂去除率随驱动气体流量、浸入深度、真空度和气孔数的变化均不是单调的,而是存在一个最佳值使夹杂去除率最高,实验室去除夹杂的合理工艺条件为:气体流量2.2m3/h,浸入深度125mm,真空度为3500Pa,气孔数8个。  相似文献   

19.
不同的进水流量分配对多段进水A/O生物脱氮工艺的脱氮效率有明显影响,为提高多段进水A/O生物膜脱氮工艺的脱氮效率,本研究试验了两种不同流量分配下三段进水A/O生物膜脱氮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当进入缺氧单元分配的进水中可生物降解COD量与进入该单元的硝态氮量的比值(用α表示)分别为4 mgCOD/mgNO3-N和7 mgCOD/mgNO3-N进行流量分配设计时,三段进水A/O生物膜脱氮工艺对COD、氨氮和总氮的去除效率分别为94.85%、99.62%、75.81%和96.71%、98.84%、78.42%;α等于7mgCOD/mgNO3-N时工艺的总氮去除效率略高于α等于4 mgCOD/mgNO3-N时的总氮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