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进行了振动台上的刚体、单层模型及两层模型滑动隔震试验。提出了具有限位装置的滑动隔震体系的计算模型、运动方程及滑动判别条件,并编制了隔震及不隔震体系地震反应的计算程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对隔震规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以对隔震连接的构造设计、滑动层材料的力学性能以及建筑物隔震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整体平移到位后结构具有隔震连接的便利条件;摩擦系数小于0.2的聚四氟乙烯板、不锈钢板等均可以作为滑动层材料;隔震效果随着摩擦系数的减小而提高,但滑动层的位移也随之增大,通过设置复位弹簧可以减小滑动位移,隔震效果随着复位弹簧刚度的增大而降低.提出以聚四氟乙烯板作为滑动材料,同时设置刚度为500 kN/m、最大压缩行程为150 mm的复位、限位弹簧的优化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3.
多层基础滑移隔震房屋滑动抗倾覆稳定性判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基础滑移隔震多层房屋的滑动抗倾覆稳定性进行讨论,提出了多质点结构隔震的自身稳定条件。避免了在设计过程中,对多层结构滑动抗倾覆设计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4.
隔震结构等代体系动力响应的小参数逼近解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侧推法将一般多自由度隔震结构等效代换为双度振动体系,建立了振动体系动力特性的小参数近似解,提出了比例及非比例阻尼模型的隔震等代体系动力响应解答形式,并用数值算例试算了隔震刚主比动力特性小参数解答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摩擦摆支座在单层球面网壳结构隔震控制中的参数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摩擦摆支座(FPS)的参数对网壳结构隔震性能的影响,将其应用于单层球面网壳,给出了摩擦摆支座隔震网壳的运动方程.对工程中常用的单层球面网壳的地震响应进行了时程分析,通过改变输入地震动的强度,较为全面地分析了摩擦摆支座的滑动面摩擦系数和球面滑动半径的变化对隔震结构的隔震层位移和节点加速度的影响,总结了隔震结构的地震响应随滑动面摩擦系数和球面滑动半径的变化规律,为摩擦摆支座在网壳结构应用中的参数选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算例分析基础隔震结构的计算模型与动力时程,阐述基础隔震体系的振动特性及隔震意义。  相似文献   

7.
LRB隔震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1)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研究大高宽比隔震结构的多维抗震性能,对一缩尺1∶4比例高宽比为5的铅芯橡胶垫隔震结构模型进行了水平和竖向双向地震波输入下的振动台试验研究.通过输入不同大小和类型的地震波,分析隔震上部结构和隔震支座的地震反应.试验结果表明:隔震上部结构减震效果较好;隔震支座在某些工况下,竖向可进入非线性受拉变形状态,此时的结构存在倾覆危险.试验相关数据的分析可为隔震结构设计理论和规范的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促进隔震技术在多层建筑中的应用,降低地震带来的灾害,简要介绍了建筑设计中隔震消能减震技术的特征,并且结合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对叠层橡胶垫基础隔震技术在多层建筑应用过程中的计算模型的建立、动力反应、隔震层的设计、应用范围、应用基础隔震技术须注意的问题等分别进行研究,提出隔震结构能够将主要的变形集中于隔震层处,多层房屋建筑采用隔震结构能有效降低地震反应,使结构在地震中保持弹性状态,从而可采用简便的线弹性分析方法,使结构分析更简便。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基础隔震结构一般采用的几种分析模型,提出了多自由度剪切型隔震体系的简化运动方程。以固定在线性隔震系统上的均匀连续性垂直剪切梁结构为例,对自阻尼叠层橡胶支座隔震系统的振动特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隔震结构动力反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结构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出发,针对动力系统的不同频率比,分析了位移解中受迫振动和伴生振动的变化规律。同时,根据隔震结构的动力特性,采用简单的力学模型,基于数值分析结果,考察了隔震结构的动力反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频率比不大的动力系统,由于阻尼的作用,伴生自由振动很快衰减,故在研究中通常将其忽略。而对于隔震结构,由于其自振周期较长,伴生振动部分占有较大的比例,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11.
对滑移隔震房屋限位消能元件进行了弹塑性分析,根据隔震体系的匹配及滑移量测定试验得到了一种简化计算基底最大滑移量的计算方法,为隔震设计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12.
基础滑动隔震体系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多自由度剪切型结构隔震体系在基础固定及基础滑动时的自振特性;用二自由度隔震体系作为等代体系来模拟多自由度隔震体系的非线性地震反应;对等代体系输入天然地震波进行了大量的计算,建立了隔震体系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反应谱。  相似文献   

13.
为了克服消极的滑移隔震在强震时由于滑移位移过大而在震后产生残余位移的缺点,基于MariaQingFeng提出的一种摩擦力可控滑移隔震结构的思想,把上部结构简化为弹性体,使用Bang Bang控制、改进的Bang Bang控制算法控制摩擦力,研究了可控滑移隔震结构的半主动控制方法.对计算实例的分析表明,通过半主动控制的滑移隔震结构不但具有较好的隔震效果,且能有效地减小基底的最大滑移量及残余位移.  相似文献   

14.
基础滑移隔震房屋计算恢复力曲线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多层砖混隔震结构足尺试验为依据,通过隔震房屋对有无线弹性限位装置的恢复力特性的研究,找出了线位消能元件U型环个数与其刚度关系,提出了多层砖房隔震结构恢复力计算模型,为隔震房屋的设计计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础滑移隔震建筑结构多维地震反应时程分析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通过空间结构微分形式的运动平衡方程与逐步积分法结合的数值方法实现了基础滑移隔震复杂层状空间建筑结构二阶效应条件下的水平正交两向、竖向、水平扭转多维耦联时程反应的求解计算;并通过编程实现了同时输入三维地震波一工程案例的计算机仿真,且输出了墙(柱)受力构件的六维(正交两向弯矩、正交两向剪力、扭矩、轴力)内力地震动态时程反应数据。工程案例的结果表明,本算法稳定可靠,可为相应的基础滑移隔震复杂空间建筑结构的多维性能分析、建筑结构设计及检测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了改善滑移隔震结构的减震效果和适用范围,研究双向耦合地震作用对控振结构的影响.方法 提出3种磁流变阻尼器(MRD)与滑移隔震混合方案,建立了双向耦合地震作用下MRD与滑移隔震混合控制结构的动力分析模型。推导出其运动微分方程,采用瞬时最优控制算法对6层MRD与滑移隔震混合控制结构进行地震反应分析.结果 MRD与滑移隔震混合结构的3种混合方案在3种工况荷载作用下的相对加速度峰值、相对速度峰值、相对位移峰值和层间剪力峰值分别比3种工况下的滑移隔震结构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当考虑竖向地震作用存在时,随着竖向地震作用的加大,结构的地震反应有小幅度地增加,但各种结构方案都具有良好地减振效果。各混合方案在各种工况下的各种地震反应均得到了更好地控制,而混合方案3的控制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分析滚轴隔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在滑移隔震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滚轴纯滚动运动特点,推导出了滚轴隔震结构的动力方程.对某一工程实例采用滚轴隔震的方法,进行了在El Centro地震波作用下的数值模拟仿真,并分析了隔震结构的峰值加速度、相对位移、基底位移和基底残余位移等.结果表明:滚轴隔震能有效地减缓上部结构在强震时的响应.当滚动摩阻系数大于0.15 cm时可以不施加限位装置,滚动摩阻系数越小,上部结构的加速度和层间位移越小,进一步减缓上部结构 “鞭梢效应”的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18.
China railways track structure II (CRTS II) slab ballastless track on bridge is one kind of track structures unique to China. Its main bearing component of longitudinal force is the continuous base plate rather than rail. And the track-bridge interaction is weakened by the sliding layer installed between base plate and bridge deck. In order to study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CRTS II slab ballastless track on bridge under seismic action, a 3D nonlinear dynamic model for simply-supported bridges and CRTS II track was established, which considered structures such as steel rail, fasteners, track plate, mortar layer, base plate, sliding layer, bridge, consolidation, anchors, stoppers, etc. Then its force and deformation features under different intensities of seismic excitation were studied. As revealed,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the system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seismic intensity. The peak stresses of rail, track plate and base plate all occur at the abutment or anchors. Both track plate and base plate are about to crack. Besides, the rapid relative displacement between base plate and bridge deck due to the small friction coefficient of sliding layer is beneficial to improve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During the earthquake, a large vertical displacement appears in base plate which leads to frequent collisions between stoppers and base plate, as a result, stoppers may be damaged.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改善铅芯橡胶支座(LRB)隔震结构的减震效果和适用范围,并确定结构的优化参数和控制装置优化布局.方法提出3种磁流变阻尼器(MRD)与LRB混合方案,形成智能隔震结构。建立其动力分析模型,对7层智能隔震结构进行地震反应分析.结果3种混合方案的相对加速度峰值、相对速度峰值、相对位移峰值和层问剪力峰值分别比LRB隔震结构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建立智能隔震结构的优化设计模型,对混合方案3进行优化设计,各项地震反应均得到更好地控制.结论IHGA对智能隔震结构的参数和控制装置布局优化设计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