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Planning》2019,(16)
15世纪至17世纪,都铎王朝时期的英国无论政治、艺术、建筑都在欧洲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该文通过研究英国都铎王朝时期的民居建筑结构、装饰等,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西藏城镇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历史回顾 (一)解放前的西藏城镇 西藏城镇的建设有久远的历史。拉萨是吐蕃王朝时期的都城。在布达拉山修建的红宫,众多为王室服役的手工奴隶,逐渐发展而成的许多手工业作坊,围绕着大昭寺、小昭寺建立起来的八廓街等商业集市和居民点等,使拉萨成为当时吐蕃境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日喀则镇是以15世纪的桑主孜宫堡和扎什伦布寺为基础,形成一批手  相似文献   

3.
陈未 《古建园林技术》2022,(163):104-108
本文以西藏、蒙古藏传佛教寺院中的转经廊道为例,探讨了 15 至 17 世纪内外蒙古、安多以及西藏地区格鲁派寺院措钦大殿的布局特点。通过解析转经廊设立和后期废除的过程,讨论了格鲁派初入蒙古时其寺院的建筑特点。论述了早期蒙古格鲁派寺院的模仿蓝本不是西藏而是安多河湟地区的非格鲁派寺院,并分析了格鲁派寺院建寺之初背后的宗教以及政治原因。借助建筑形式变化的推演,分析了建筑形式和政治考量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瓦伦西亚卡罗酒店(Caro Hotel),对当地人而言就像是一座城市的纪念牌,空间里充满了历史的痕迹,而建筑就静静地在时光里守护着每一个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故事。建筑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2世纪的Almohad王朝时期,建筑内有一组该时期的墙体,高15m,纵向经过建筑物的中心区域一直延续到客房区。此外,大堂里的主楼梯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期,还有相传制作于公元前1世纪的象征着繁荣与富饶的马赛克装饰于大堂的墙面上。  相似文献   

5.
席力图召是清代漠南蒙古有影响力的寺庙,在蒙古宗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席力图召汉藏结合式大经堂的资料查阅及田野调研,并对其建筑艺术进行解读。大经堂建筑是受西藏五世达赖时期格鲁派寺院建筑及装饰影响下的产物。同时,由于席力图呼图克图在漠南蒙古宗教地位的崇高,在大经堂建筑中融入了诸多政治、民族寓意的高等级装饰,使这座大经堂成为了蒙古汉藏结合式殿堂的经典作品,对蒙古地域藏传佛教建筑发展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如何界定建筑装饰装修材料行业 (一)建筑装饰装修业作为建筑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到今天已经自成体系 截止2006年底,全国拥有的装饰装修企业20余万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装饰装修产值达1.15万亿元。  相似文献   

7.
雄伟的布达拉宫今又重放光彩罗哲文一、雄伟的宫殿建筑巍巍屹立在西藏拉萨市中心红山之巅的布达拉宫,好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喜玛拉雅山上闪灼着藏汉艺术的光芒,诉说着一千多年来西藏与中原地区密不可分的历史往事。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七世纪吐蕃王朝松赞干布时期。当时...  相似文献   

8.
2013年11月7日.安徽马鞍山市.2012年度中国建筑装饰百强企业峰会在这里隆重举行。深圳瑞和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以排名第6跃居榜上。至此.瑞和已是第11次以前10名荣登全国装饰行业百强企业榜了。  相似文献   

9.
建筑是文化的反映与表现形式,西藏佛教建筑更是藏传佛教文化的的典型代表以及物质空间与佛教文化结合的范例。15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藏传佛教的发展到达顶峰,同时藏传佛教寺院建筑也逐步成熟,有了自己较成型的建筑形制。可称之为佛教寺庙建筑的繁荣期。选择在此时期对佛教寺院中的殿堂进行空间文化分析,探索佛教文化所赋予西藏佛教建筑空间的内涵性,为西藏地域性建筑创作提供可资借鉴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王一菁 《建筑》2020,(14):68-70
正早在佛教传入西藏之前,藏民崇尚本地土著宗教—苯教。苯教崇拜天地、日月星辰、山川陵谷、雷霆雪雹、禽兽及一切万物,相信万物有灵。佛教自唐代传入西藏后,受到苯教徒和崇尚苯教的贵族大臣们的反对,吐蕃王朝时代自始自终存在着佛苯之争。由于佛教更适合赞普统治的需要,统治者竭力扶持,佛教终于战胜苯教,得到发展和广泛传播,并取代苯教成为唯一正统宗教。在西藏,佛教迅速发展时期是赤松德赞时代,赤松德赞之后的三代赞普也都积极倡导佛教。  相似文献   

11.
边巴  李文博 《山西建筑》2014,(3):224-225
通过实地调研,依据建筑类型将尼洋河风光带藏式建筑划分为林区民居建筑、寺院建筑、公共建筑场所三种类型,从色彩和图案装饰视角对建筑样式特点和装饰手法进行了分析,阐释了民居建筑装饰及色彩搭配的特性模式,以求能更加深入地了解西藏建筑装饰艺术。  相似文献   

12.
何璐西  刘大平 《建筑师》2021,(4):120-129
19世纪末,新艺术运动以崭新的艺术面貌出现,席卷了整个欧洲并跨越了欧亚大陆,同步传播到了中国,并形成了独属中国的地域性特征.新艺术运动中的建筑与装饰作为20世纪艺术遗产中重要的一环,对研究与溯源中国近代建筑遗产有关键性的影响,同时,新艺术运动在中国的传播是一个选择与接受的过程.本文对中国范围内新艺术运动的时空发展进行梳理,总结出其在中国传播的两种途径,并以三种传播模式为指引,对中国新艺术建筑与装饰的形态特征进行解析,以完善新艺术运动在全球分布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3.
台湾地域主义建筑发展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域主义是台湾近现代建筑发展过程中相当特殊的一种现象,本文回顾了从19世纪末西方传教士引进的地域主义,历经日本统治时期、战后20世纪50~90年代,以至21世纪不同阶段的地域主义建筑发展特色。  相似文献   

14.
西藏传统建筑反映藏民族特有的宗教信仰和民俗文化,其建筑装饰无论是色彩还是形式,都与宗教有着诸多关联,蕴含着丰富的宗教寓意,传达着藏族人民崇尚宗教的纯真情感。本文主要从色彩的宗教内涵、建筑色彩等方面来论述传统西藏建筑的装饰特征,以求能更加深入地认识、了解西藏传统建筑。  相似文献   

15.
张先进 《华中建筑》2011,29(8):136-140
四川省西部的甘孜、阿坝两州是四川境内藏族聚居的集中区城.从公元7世纪以来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和颇具民族交融特色的藏文化圈.几千年的民族文化积淀和生息发展,使这一区域形成了独特的建筑形态与建筑文化.该文拟从这一区域丰富的传统建筑遗存和精彩案例,探析其建筑类型的构成特点与建筑的文化遗产特征.  相似文献   

16.
刘婷  蒙小英 《华中建筑》2012,(3):155-159
宗教建筑作为建筑发展脉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筑发展举足轻重。20世纪前的西方建筑史几乎是一部宗教建筑的发展史,宗教建筑既彰显出同时期最为先进的建筑技术,也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当时代的文化发展。对中西方宗教建筑窗的比较研究,旨在以20世纪前的中西方宗教建筑为例,梳理其各自窗的发展历程、总结其造型及和分析其成因,解读社会发展与文化的差异是怎样直接影响了窗的形式的生成和窗的装饰艺术等,为人们更多了解宗教建筑和窗文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蔡玲 《中外建筑》2006,(3):59-60
本文从建筑的起源,建筑的设计思想,建筑的形式风格,建筑的色彩与装饰及建筑的宗教体现等方面略要地介绍了藏式传统建筑中的古典精神,旨在抛砖引玉,激发对藏式传统建筑的关注,深入其起源和发展,学习和研究藏文化及藏式传统建筑,吸收其古典精神,兼收并蓄,运用到我们的建筑设计之中,创作更多好的建筑作品。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装饰工艺领域的荷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薇  王其超 《中国园林》2001,17(3):70-73
中国近代考古工作的成果证实,荷花形象早在新石器大汶口文化时期已进入人们生活,唐、五代以前中国装饰工艺领域的荷花文化十分精彩,荷花的美展现在陶瓷器、青铜器、金银器、玉石器、砖雕石刻、壁画藻井等方面,至少有40类以上,品种不计其数,荷花的各部形态,均适作造型和纹饰对象,随着中国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的发展,为荷花艺术造型和纹饰多样化提供了广阔天地,一旦经过艺术加工之后,又提高了各类装饰载体的艺术价值。千年前的中国荷花工艺饰品出土地区主要分面在黄河中下游,在历史长河中,荷文化装饰艺术的发展趋势和盖度,往往与不同时期的社会风尚、经济实力和地理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19.
贵阳文昌阁     
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昌阁,亦称文昌庙。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现存建筑是清康熙八年(1669)重建的。文昌阁坐东向西,主体建筑就是文昌阁楼,阁楼为三层三檐不等角的九角攒尖顶,底层平面近似一正方形,二、三层平面为不等边的九角形。阁楼架在梁架结构上,二、三层的金柱均不穿过各层楼板,其下无金柱对齐。这种结构形式不仅增加了室内的使用空间,还增强了建筑的稳定性和抗震性。文昌阁内外均无华丽的装饰,翼角起翘较平缓。文昌阁是我国阁楼式建筑中一处杰出的古建筑。  相似文献   

20.
陈未 《建筑师》2022,(4):95-105
本文归纳和总结了20 世纪以来藏传佛教传播区域内寺院建筑的主要研究情况。提出了以人为主线及建筑空间 性为原型的研究方法、多学科交叉应用研究方法和从广域文化视角研究藏传佛教建筑的方法,以期学术界可以更有 机地和深入系统地研究藏传佛教建筑,推动藏传佛教建筑的研究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