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我国DSD酸工业发展历程回顾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详细阐述我国4,4’-二氨基二苯乙烯-2,2’-二磺酸(DSD酸)工业近半个世纪以来经历了初具规模、发展成长、大步跨越和迈向强国4个阶段的发展历程。通过介绍DSD酸的广泛用途及环境友好性展望了其广阔的发展前景。最后对我国DSD酸工业今后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DSD酸合成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黄小波  蔡春  吕春绪 《精细化工》2000,17(4):245-248
回顾了DSD酸合成的最新进展。从磺化、氧化、还原三方面逐一介绍了国内外DSD酸合成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国内DSD酸生产厂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洁净工艺生产DSD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俊瑞  尹宁等 《染料工业》2002,39(5):43-45,23
利用对硝基甲苯在发烟硫酸中磺化,产物在DMSO中氧化缩合,进而用铁粉还原制得高收率DSD酸,并对上述制备工艺进行了设计,实现了工业化生产,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生产DSD酸,产品总收率可达82%-87%,氧化废水得到消除,溶剂DMSO回收率高达96%以上。  相似文献   

4.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在C18柱上,以甲醇和缓冲盐水溶液为流动相,分离DSD酸及4,4'-二氨基连苄-2,2'-二磺酸(苄基物)等有机杂质。经紫外检测器检测,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了DSD酸的纯度,以峰面积外标法计算了苄基物的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5.
助剂催化剂在Pd/C催化加氢法制备DSD酸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介质中,以Pd/C为催化剂,考察了不同种类助催化剂对催化加氢法制备4,4′-二氨基二苯乙烯-2.2′-二磺酸(DSD酸)反应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多种助催化剂均可提高催化加氢反应的选择性,其中以OVN效果最好,制得产品质量分数大于99%,收率可达95%。  相似文献   

6.
DSD酸的市场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1年世界DSD酸的生产能力为5万余吨,总产量约3.7万t,消费量3.6万t,主要生产企业集中在中国、德国、瑞士、印度和英国,世界产能最大的厂家是河北华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我国DSD酸的总生产能力达到2.3万t,实际产量1.5万t,消费7000t,出口8000t。我国DSD酸的消费按直接应用领域划分,85%左右用于合成二苯乙烯型荧光增白剂,15%左右用于合成芪系直接染料、活性染料;按间接应用领域划分,DSD酸在造纸业的消费量为4800t/a,占68.6%,洗涤剂业为700t/a,占10%,纺织印染业1500t/a,占21.4%。DSD酸是生产环保型染料的重要中间体,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将拉动市场对DSD酸的需求,价格优势也将使我国的DSD酸有较强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回顾了我国DSD酸工业的发展历程,指出我国DSD酸工业走新型工业化和循环经济道路还需要持续的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的主要内容是:对已取得实验室成果的后续研究工作并结合相关工程技术问题的研究;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DSD酸生产过程中传统的方法和装置;改造目前生产DSD酸过程中有悖于发展循环经济所要求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的薄弱环节。强调不断提高自主创新是重中之重。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需要技术创新人才和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DSD酸工业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取得的伟大成就。在改革开放总方针的指引下,抓住几次发展机遇,依靠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我国的DSD酸工业不仅在“量”的方面而且在内涵“质”的方面都有了飞跃的发展,目前我国已发展成为世界上生产和出口DSD酸的大国。但大国不等于强国,我们必须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把创新作为发展的核心动力,努力探索和实践用循环经济理念进一步促进节能减排,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真正成为DSD酸工业的强国。  相似文献   

9.
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DSD酸工业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取得的伟大成就。在改革开放总方针的指引下,抓住几次发展机遇,依靠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我国的DSD酸工业不仅在“量”的方面而且在内涵“质”的方面都有了飞跃的发展,目前我国已发展成为世界上生产和出口DSD酸的大国。但大国不等于强国,我们必须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把创新作为发展的核心动力,努力探索和实践用循环经济理念进一步促进节能减排,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真正成为DSD酸工业的强国。  相似文献   

10.
在水相中,以磷酸氢二钠和磷酸二氢钾为缓冲剂和Raney Ni为催化剂,研究液相催化加氢还原4,4′-二硝基二苯乙烯-2,2′-二磺酸(DNS)制备4,4′-二氨基二苯乙烯-2,2′-二磺酸(DSD酸)。试验结果表明,适宜的工艺条件为:原料质量浓度150~175 g/L、催化剂为原料质量的4%、温度为45~50℃和压力为0.8 MPa。在此工艺条件下的产品纯度为98.4%。  相似文献   

11.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及聚己内酯二元醇(PCL1000)为主要原料,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亲水扩链剂,制得一系列水性聚氨酯预聚体。利用4,4-二氨基二苯乙烯-2,2-二磺酸(DSD酸)作为扩链剂进行改性,得到荧光水性聚氨酯(SWPU)。采用FTIR、DLS、XRD、UV-vis、荧光光谱、力学性能、热重分析等手段对聚氨酯进行了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FT-IR、DLS分析表明,4,4-二氨基二苯乙烯-2,2-二磺酸(DSD酸)已引入到聚氨酯分子链中,随着DSD酸质量分数的增加,乳液粒径先减小后增大,当w(DSD酸)%=2%时,SWPU乳液的平均粒径适中(72.80 nm)。XRD、UV-vis、荧光光谱结果表明,SWPU具有明显结晶性;SWPU具有一定的紫外吸收且发生了红移;SWPU发出较强的蓝色荧光且发生浓度猝灭。与WPU相比,SWPU的力学性能及热稳定性明显提高,当w(DSD酸)%=3%时,最大拉伸强度为48.43 Mpa,断裂伸长率为366.42%;最大分解温度由301.48 ℃提高到328.05 ℃。  相似文献   

12.
回顾我国DSD酸工业发展历程.目前我国已发展成为世界上生产和出口DSD酸的大国,但还不是强国.全行业必须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把创新作为发展的核心动力,努力探索和实践用循环经济理念进一步促进节能减排.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使我国真正成为DSD酸工业的强国.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重点介绍了以4,4′-二氨基二苯胺12.磺酸(简称p,p′-酸)为主要原料在小试中来合成一系列环保型直接染料。为今后生产替代联苯胺系列的直接染料开拓了思路。  相似文献   

14.
在"十五"期间,我国DSD酸工业抓住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发展契机,通过对磺化和氧化工艺、工艺装备、产品标准化工作、治理氧化废水技术等方面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使我国迅速发展成DSD酸的生产和出口大国。本文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分析了"十一五"我国DSD酸工业发展的前景,提出:①继续把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作为促进我国DSD酸工业发展的核心动力;②要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③要加快产品质量标准化升级工作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在循环经济理论指导下,依靠科技进步自主创新改革氧化工艺,开创了治理DSD酸氧化废水的新路:源头上减少资源的投入,实现″减量化″;末端采用资源化处理技术,回收废水中有用的资源,实现″再利用″、″再循环″。成功的解决了曾经困扰DSD酸行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促进了我国DSD酸工业的发展,从DSD酸生产和出口大国正发展成为强国。  相似文献   

16.
回顾"十五"期间,我国DSD酸行业抓住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发展契机,通过对合成工艺、工艺装备、产品标准化工作、治理氧化工序废水技术等方面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使我国迅速发展成DSD酸的生产和出口大国。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不足。展望"十一五"我国DSD酸工业发展的前景,提出建议:继续把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作为促进我国DSD酸工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加快产品质量标准化升级工作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戈建华  程德文 《化学工业》2007,25(11):14-20
回顾"十五"期间,我国DSD酸行业抓住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发展契机,通过对合成工艺、工艺装备、产品标准化工作、治理氧化工序废水技术等方面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使我国迅速发展成DSD酸的生产和出口大国.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不足.展望"十一五"我国DSD酸工业发展的前景,提出建议:继续把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作为促进我国DSD酸工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加快产品质量标准化升级工作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回顾总结了"十五"期间我国DSD酸工业抓住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发展契机,通过对合成工艺、工艺装备、产品标准化工作、治理氧化废水技术等方面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使我国迅速发展成DSD酸的生产和出口大国.分析了存在的不足.展望"十一五"我国DSD酸工业发展的前景,提出①.继续把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作为促进我国DSD酸工业发展的核心动力;②.要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③.加快产品质量标准化升级工作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DSD酸简称D酸,即4,4’-二氨基二苯乙烯-2,2’-双磺酸的俗称。 DSD酸是染料、荧光增白剂和防蛀剂等的重要原料,尤其是在荧光增白剂生产中,DSD酸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一、我国DSD酸生产情况 1990年我国DSD酸生产厂家有19家,产量为1696吨,其中计划内生产厂家10个,产量为1034吨,占全国产量60%以上。  相似文献   

20.
DSD酸在荧光增白剂中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全面系统的介绍了DSD酸用于合成荧光增白剂,按化学结构类型可分属:双三嗪氨基二苯乙烯类型、双三唑基二苯乙烯类型、双酰胺基二苯乙烯类型、4-酰胺基-4’-三嗪氨基二苯乙烯类型。还介绍了在合成DSD酸过程中的过渡产物对硝基甲苯邻磺酸可用于合成单三唑二苯乙烯类型荧光增白剂。详细列出了这几类荧光增白剂目前还在使用的主要品种的化学结构式。预测在相关消费一产业链的持续拉动下,今后十年内DSD酸在荧光增白剂中的消费量仍将逐年递增,年均递增速率约为5.27%。指出DSD酸要进一步提高质量以满足生产高品质荧光增白剂及多种商品剂型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