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介绍了接地网材料腐蚀所造成的危害,分析了目前接地网防腐蚀的几种方法的特点和不足,对牺牲阳极保护方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2.
杨帆 《电气制造》2014,(5):58-60
接地网在变电站的建设和稳定运行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减少接地网的腐蚀所造成的危害,提高变电站运行可靠性,研究了变电站接地网的几种腐蚀机理,根据变电站的实际运行情况,介绍了常用的防腐蚀措施,并对各种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佛山地区变电站接地网腐蚀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佛山地区变电站接地网腐蚀情况以便指导接地网的运行维护,开挖取样了分布在佛山不同地区的21个变电站的钢材接地网,测量了变电站主地网、电缆沟内接地体及接地引下线的全面腐蚀和局部腐蚀数据,分析了不同运行年限接地网深度腐蚀率、最大腐蚀速度和孔蚀因素的分布范围及与运行年限的关系,分级了变电站接地网腐蚀状况。结果表明,变电站主接地网局部腐蚀比较严重,大部分为II级腐蚀;电缆沟接地体腐蚀主要为全面腐蚀,大部分处于III级。应加强对接地网的日常检查和防腐蚀,接地网设计和改造时应结合接地体全面腐蚀和局部腐蚀数据,选择和计算校核接地体截面和材料。  相似文献   

4.
变电站接地网腐蚀及防腐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文强 《电气技术》2011,(12):108-110
讨论了变电站接地装置腐蚀的危害性以及对接地装置腐蚀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目前常用的防腐蚀方法进行分析比较,进而提出了镀铜钢材料在接地网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Q235钢在陕西渭南土壤环境中的腐蚀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强化介质法研究了接地网材料Q235钢在陕西渭南土壤中的腐蚀规律,考察了土壤孔隙率、含水量、总含盐量、Cl-质量分数、SO42-质量分数和pH值等6个因素对Q235钢腐蚀的影响.利用失重法测定了腐蚀速率,通过扫描电镜对腐蚀形貌进行了观察和分析.该研究结果对接地网防腐蚀技术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接地网腐蚀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有较大影响.研制了一种基于模块化设计的新型接地网防腐蚀保护及监控装置,包括外加电流阴极保护单元、接地网腐蚀余量检测单元以及基于3G或WIFI的无线数据传输及远控单元.实现了接地网保护和监控的智能化,满足无人值守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为了防止变电站地网的腐蚀造成运行事故,保障其安全运行,首先对变电站接地网的腐蚀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几种常用的防腐蚀措施,包括改变土壤环境、用覆盖层保护、选择合适的地网材料和阴极保护法,并对各种防腐措施适用条件进行了分析。最后综合各个方面提出变电站地网防腐蚀设计方案,特别对其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8.
采用热喷涂技术是近年来电力系统接地网防腐蚀的重要方法。热喷涂Al涂层能够起到减缓腐蚀的效果,但其对土壤中的Cl-敏感,容易造成点蚀。Al-Zn复合涂层既能够克服Al涂层对Cl-敏感的缺点,又能够发挥更好的抗腐蚀效果。通过对选用不同配比的Al-Zn复合涂层进行防腐蚀性能试验,证明Al、Zn质量分数分别为85%和15%的Al-15Zn复合涂层具有较低的腐蚀速率,同时具有较好的导电性,适合对接地网实施防腐蚀治理。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接地网腐蚀检测的重要性、目前的接地网测量系统及其局限性和接地网腐蚀的机理,研究分析了腐蚀电化学检测技术在接地网上应用的可行性。分析表明,采用腐蚀电化学检测技术对地网定期进行原位腐蚀检测,无需开挖或停运地网便能确定地网严重腐蚀的区域段。  相似文献   

10.
3种变电站碳钢接地网防腐蚀技术的现场应用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1年的现场接地网防腐蚀保护试验,并进行定期开挖观察,对比分析镀锌、缓蚀剂、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及其联合保护的效果,并利用埋片计算腐蚀速率。结果表明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效果最好,接地网腐蚀速率由保护前的0.084 mm/a减小到0.01 mm/a左右,保护度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11.
对接地网的腐蚀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几种接地材料进行了对比。介绍了FJ复合型防腐接地装置的纳米碳防腐导电材料的特性,并对其在石化企业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可防止接地网的腐蚀与损坏,为电气设计人员、维护维修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一种地网腐蚀故障诊断的新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解决地网腐蚀的定位问题,基于新标准对接地网在概念上的变化,提出并解决了基于场路结合的不等电位模型的地网腐蚀故障诊断的方法;针对地网腐蚀时的导通电阻变化,验证计算了地网腐蚀时地表电位分布及最大跨步电势、接触电势发生处的位置。通过编程实现了数值模型的计算机求解,其方法是通过求取地网各支路散流电流及节点电位来获得各支路的导通电阻值,并通过腐蚀前后各支路导通电阻值的变化来判断地网的腐蚀情况。同时,该模型对于入地电流频率在几十kHz下仍可考察地网的运行情况。实际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与试验结果吻合,具有较高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13.
接地网腐蚀故障诊断的可测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接地网故障诊断的可测性,提出了一种利用接地网拓扑变换的分析方法。将接地网分解为若干以可及节点为边界的元版块,根据电路网络理论削去不可及节点后得到对应的元网络,对所有元网络进行网络综合得到只含可及节点的可及接地网,进一步约简得到可及节点间最多只含一条支路的本征接地网。根据支路电阻的唯一确定性,将支路分为明晰支路和不确定支路两类,给出其判别方法,确定了不确定转化为明晰的原则。根据叠加原理和互易定理,归纳出进行独立激励并获得不重复量测数据的原则,还给出了接地网故障诊断独立方程数目以及获得独立方程的方法。结合一个实例详细说明了所提出的方法并设置了两组代表性故障进行分析计算,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正确性,并表明接地网故障诊断的可测性是可以预计的,可测性研究对于优化测试方案和科学利用诊断结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接地体是接地网的组成部分,实现其腐蚀精确定位和定量评价是接地网腐蚀检测的前期工作之一。针对接地体早期腐蚀难以诊断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多物理场的声波检测接地体腐蚀状态的诊断方法。利用接地体腐蚀区域和未腐蚀区域激发出声信号特征的差异,实现对接地体腐蚀状态检测。首先,建立数学物理模型,给定了求解域和边界条件,探索了电—声耦合下接地体在流体介质中的声波传播特性。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分析接地体在不同腐蚀程度区域的声压特点,分析了不同区域声压存在差异性的原因。采用搭建的实验系统进行了初步的实验,得到的实验声压幅值特点和仿真声压幅值特点具有一致性。验证了采取该方法进行接地体腐蚀检测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牺牲阳极保护法在接地网防腐改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接地网在土壤中的腐蚀机理及所造成的危害,介绍了接地网防腐方法的特点和不足,并对牺牲阳极保护方法的原理、腐蚀程度的判断及阳极材料的选择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接地网水平支路导体和接地引下线的腐蚀情况进行诊断,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故障诊断方法。建立了接地网的分层约简模型并得到所有节点都可及的本征接地网。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分析了接地网的可测性,将支路分为电阻可以唯一确定的明晰支路和电阻不能唯一确定的不确定支路两类。建议了一种判断测试充分性的方法,指出在充分测试条件下,本征接地网中所有支路的电阻都可以唯一确定。分析了接地引下线电阻对接地网故障诊断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根据本征接地网支路电阻的诊断结果对接地引下线进行腐蚀故障诊断的方法,并指出所有接地引下线的电阻都可以唯一确定。在一个60支路的实验接地网上进行了实验验证,接地网明晰支路电阻和接地引下线电阻的最大相对诊断误差分别为4.86%和8.43%,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是可行的,并且可以较好地诊断出接地网明晰支路和接地引下线的腐蚀状况。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接地网腐蚀速率预测的精确度,在建立预测模型的过程中,首先对接地网进行了基于电网络理论的腐蚀诊断过程,并以经过诊断之后确定的腐蚀支路位置为采样点。考虑到仅以土壤理化性质反映接地网腐蚀速率的局限性,在接地网腐蚀诊断结果的基础上,提出接地网电阻平均增长速率作为预测模型的输入特征量之一。建立了基于人工蜂群优化支持向量机的接地网腐蚀速率预测模型,测试结果显示相对BP神经网络模型和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模型,所提模型的预测结果精确度和稳定性更高,表明了对于解决接地网腐蚀速率预测问题,所提模型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接地网是保证电力系统可靠运行、保证工作人员以及电气设备安全的关键设施,一旦接地网因腐蚀等原因发生故障,将危及电力系统安全运行。针对接地网腐蚀故障,基于特勒根定理,建立接地网故障诊断方程并利用迭代法求解,辨识发生腐蚀故障的支路。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判定接地网腐蚀故障,提高电力系统接地网的运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接地网腐蚀速率预测精度,利用核主成分分析法对接地网腐蚀速率的主元进行提取,依据KPCA分析结果进行了指标重构,减少了接地网腐蚀预测模型建模工作量。通过收敛因子非线性调整及莱维飞行策略对斑点鬣狗算法进行改进,基于改进后的斑点鬣狗算法对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惩罚参数和核函数参数进行优化,建立了基于KPCA-ISHO-LSSVM的接地网腐蚀速率预测模型。仿真结果表明,经ISHO优化LSSVM接地网腐蚀速率预测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均方根误差、全局最大相对误差均定系数分别为2.79%、0.139、3.53%和0.995,均优于其他接地网腐蚀预测模型,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何智强  周卫华 《湖南电力》2009,29(5):1-4,19
针对地网腐蚀后接地阻抗以及地表点位变化的问题,采用基于不等电位的节点电压法,计算了接地网腐蚀前后接地阻抗以及地表点位的变化情况。该方法可判断地网的腐蚀严重情况;可根据具体的腐蚀情况提供地网腐蚀后的改造方案。该模型对于入地电流频率在几十千赫兹下仍可考察地网的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