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岩性圈闭预测与成藏研究是石臼坨凸起成熟区油气勘探获得新突破的关键。以石臼坨凸起明下段为例,在层序地层格架约束下开展沉积体系发育特征研究,创新提出并应用浅水三角洲发育模式,将研究区岩性圈闭划分为沉积型岩性圈闭和改造型复合岩性圈闭2种类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层序地层格架约束下的砂体测井-地震响应特征分析,采用"五步法"砂体精细刻画技术,实现了对研究区岩性圈闭的识别与精细刻画。实际钻井结果表明,在石臼坨凸起新近系应用本文提出的岩性圈闭识别与精细刻画技术取得了丰硕的勘探成果,钻井地质成功率达到了100%,而且指导了又一个亿吨级油田的发现。  相似文献   

2.
松辽盆地北部西部斜坡青山口组三段中上部具有形成岩性地层型圈闭的地质条件。利用钻井、地震等资料,将青三段划分为3个四级层序和6个四级层序的体系域,在分析各体系域的沉积微相特征及分布规律、有利砂体分布和青山口组三段顶面构造特征的基础上,建立各四级层序不同沉积相带的组合及其与油气运聚、构造特征的匹配关系,进行岩性地层圈闭的有利区带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北部西部斜坡岩性地层圈闭发育区划分为A、B、C、D、E区,A岩性地层圈闭区是下一步油气勘探和石油地质研究最重要的对象,B岩性地层圈闭区中北部、C岩性地层圈闭区南部、D岩性地层圈闭区北部、E岩性地层圈闭区东侧北部在下一步油气勘探和石油地质研究中也值得重视。研究思路和结果对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及具有相似地质条件地区的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松辽盆地扶余油层中央坳陷区发育大面积岩性油藏,储层主要为薄层河道砂,岩性圈闭的有效识别是勘探部署的瓶颈。为了解决扶余油层薄砂岩储层岩性圈闭识别难题,应用地震沉积学研究方法,形成了高频层序地层格架建立、细分层沉积微相划分、地震资料保幅处理、精细地震解释、大比例尺沉积微相制图、岩性圈闭识别与评价等6项关键技术。通过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划分沉积微相,井震结合砂体预测,研究大比例尺沉积微相,认清了扶余油层沉积演化与砂体展布特征,有效地识别了岩性圈闭,大幅提升了钻探成功率,新发现石油储量1亿吨。应用实践证明,地震沉积学是薄砂岩储层岩性油藏勘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可供勘探的构造圈闭日益减少,勘探目标已经由构造型圈闭为主转向以岩性地层圈闭为主的非构造圈闭。以三维地震多种属性(振幅的波形变面积、井约束反演、均方根振幅等),对研究区克201 井区的岩性(含油)砂体进行了多种地震属性综合解释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5.
地震综合反演方法在准噶尔盆地YJ地区砂体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准噶尔盆地YJ地区,中、上侏罗统中发育的地层圈闭和地层〗岩性复合圈闭是主要的勘探目标。但该区目的层埋深大,储层薄,地层接触关系复杂,储集体与围岩波阻抗差异小,储层的识别与预测较为困难。针对该地区储层预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应用波形分析技术刻画地层剥蚀线,应用三维相干技术识别断层,应用井约束波阻抗反演技术描述目的层段的大套砂组和波阻抗差异明显的反射界面,应用地震特征约束下的多参数岩性反演技术描述薄砂体的展布特征。后验井证实,采用以上方法可以对YJ地区薄砂体进行有效识别和预测。  相似文献   

6.
应用地震多属性识别非构造圈闭——以克201井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可供勘探的构造圈闭日益减少,勘探目标已经由构造型圈闭为主转向以岩性地层圈闭为主的非构造圈闭.以三维地震多种属性(振幅的波形变面积、井约束反演、均方根振幅等),对研究区克201井区的岩性(含油)砂体进行了多种地震属性综合解释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7.
岩性圈闭识别及精细刻画是岩性勘探获得突破的关键.首先分析了石臼坨凸起区低幅度构造形成背景及岩性圈闭发育特征,针对新近系砂体横向连片、纵向叠置的展布特征,在层序地层格架约束下,利用地层切片和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开展岩性圈闭的定性识别;再结合波阻抗反演以及90°相位转换技术进行储层预测及单砂体描述;最后利用叠前弹性反演技术进行油气检测,指出有利的含烃范围.该技术系列在石臼坨凸起区岩性勘探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珠江口盆地(东部)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有利区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源多变的陆相沉积、物源丰富的古珠江三角洲沉积、礁滩发育的碳酸盐岩沉积、扇体发育的深海沉积等四大沉积体系以及频繁的海(湖)平面升降与多期次构造活动,共同构成了珠江口盆地(东部)地层岩性圈闭优势发育的地质背景。在对上述地质背景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了珠江口盆地(东部)发育古珠江三角洲前缘、古珠江三角洲与古韩江三角洲交互区、古珠江三角洲与碳酸盐岩交互区、生物礁滩发育区、深水扇与斜坡扇发育区等有利区带,分析了该地区上构造层地层岩性圈闭的分布规律;进一步总结出了该地区上构造层地层岩性圈闭成藏的四大优势条件,并在富烃凹陷油气分布范围内划分出了6个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有利区域,揭示出了该地区具有巨大的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9.
南堡凹陷北部沙三段岩性圈闭识别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南堡凹陷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钻井、测井、岩心分析等资料,对三维地震数据体进行三级层序界面解释、沿层序解释界面分时窗进行地震属性提取、地震属性特征分析,确定了有利的岩性圈闭发育区,并在三级层序解释界面的控制下,根据不同体系域砂体的发育类型,运用储层反演、速度场分析等方法对岩性圈闭的物性特征、含油性等进行综合评价后,确定了有利岩性圈闭。通过南堡凹陷北部沙三段岩性圈闭识别与评价实践,在南堡凹陷北部沙三段识别出有利岩性圈闭20个,并通过综合评价提出了9口井的井位,确定了该区岩性油气藏勘探的基本思路,指明了该区油气勘探的方向,对该区岩性油气藏的勘探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依据地震沉积学的理论与方法,针对准噶尔盆地东部阜东斜坡区侏罗系头屯河组河道砂体,综合运用地震属性分析、相干体分析、频谱分解、三维可视化及全三维数据体解释等技术进行了岩性圈闭识别和新技术的探索.用单一地震属性对岩性目标的刻画具有较强的多解性.为了减少多解性,提高地震属性的预测精度,采用了多种地震属性进行联合分析、相互验证,以提高预测精度,降低勘探风险.通过应用多种地震解释新技术对研究区河道砂体进行识别,从多方面清晰地展示了河道砂体的空间展布特征,识别出了多个岩性目标.经多年的勘探,在该区发现了阜东2井、阜东5井及阜东16井等头屯河组岩性油藏,为准噶尔盆地岩性油气藏的勘探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勘探目标类型.  相似文献   

11.
地震信息多参数综合分析与岩性圈闭评价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岩性圈闭边界条件复杂、形态不规则、赋存状态隐蔽等特点,采用层序地层和"三相"联合解释技术为基础的地震信息多参数综合分析方法进行岩性圈闭识别、优选、描述与评价。该方法包括地震相分析、地震反演与储层预测、地震属性分析、流体势分析与含油气检测、三维可视化等。通过在江汉盆地蚌湖地区和吐哈盆地胜北地区的应用,初步证实了该方法在岩性圈闭识别、优选、描述与评价方面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应用表明,该方法在地震资料品质较好、构造相对简单的中等勘探程度以上地区的岩性油气藏勘探方面具有良好适用性。其中地震数据体选择、分析时窗大小的确定、顶底约束层位解释、不同频段相关属性参数优选等是该方法应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准噶尔盆地腹部复合圈闭成藏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准噶尔盆地是一个勘探程度相对较高的盆地,可供勘探的构造圈闭已经越来越少,因此地层岩性圈闭甚至构造岩性复合圈闭就成了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了.对于准噶尔盆地腹部情况更是这样,由于准噶尔盆地腹部构造活动不强烈,构造圈闭相对较少,寻找岩性或构造岩性复合圈闭就显得更加迫切了.根据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和沉积相分析研究,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主要目的层侏罗系三工河组和八道湾组主要为河流相-三角洲相-半深湖相沉积,储集地层以各类河道砂体、三角洲前缘砂体为主.根据构造演化研究,准噶尔盆地腹部上构造层(侏罗系及上覆地层)主要为向北抬升的单斜层,这样的构造背景正好与各类岩性砂体复合形成复合圈闭.由于侏罗系和白垩系砂体展布复杂,导致工区油水关系复杂,从而使得工区复合成藏非常复杂.   相似文献   

13.
恩平凹陷南带是油气有利富集区,具有发育岩性圈闭的沉积背景,但由于该区岩性油藏勘探起步较晚,对其形成的岩性圈闭条件的研究不够深入,制约了岩性圈闭勘探进展。为了落实恩平凹陷南带岩性圈闭的发育条件及勘探潜力,在高精度层序格架和沉积充填序列的基础上,应用测井、岩心和地震资料,对该区河流-波浪联控体系沉积特征、沉积相展布及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进而解剖河流-波浪联控体系下砂体的识别标志、分布规律及岩性圈闭发育特征。结果表明:恩平凹陷南带中新统发育河流-波浪联控的三角洲沉积体系,EP1,EP2和EP3油区为岩性圈闭发育有利区,韩江组五、六段和珠江组一段为岩性圈闭发育的有利层段,波浪改造砂岩为岩性圈闭的主要储集体。该研究成果对恩平凹陷南带岩性勘探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珠江口盆地惠州地区是岩性圈闭勘探的有利区之一,具有水动力多变、沉积微相类型丰富的特点,不同水动力条件下的砂体沉积响应及岩性圈闭发育模式也不同。在精细解剖已钻岩性圈闭基础上,采用岩心、测井、地震等地质与地球物理手段,对惠州地区珠江组典型砂体沉积水动力条件、沉积微相展布及岩性圈闭形成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3类水动力作用下的沉积体系:珠江组五段海侵早期发育沿岸流、潮流水动力作用为主的滨岸砂坝体系;珠江组四段海侵期发育以河流水动力作用为主的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近端、远端与河口坝复合体系;珠江组四段高位晚期则发育以潮汐水动力作用为主的陆架砂脊体系。根据砂体尖灭特征,可将岩性圈闭发育模式划分为3种,即侵蚀尖灭型、缓慢尖灭型、快速尖灭型。勘探实践表明,惠州地区岩性圈闭勘探地质成功率近75%,已在多个砂体尖灭模式下的岩性圈闭中发现油气。因此,不同水动力条件下有利砂体沉积响应及岩性圈闭发育模式分析是岩性圈闭精细勘探的关键环节,对于深度挖掘类似地区岩性圈闭的勘探潜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制约深洼区隐蔽性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发的因素较多,其中准确描述储层空间展布特征是主要因素。以营子街地区为例,通过对该区地震相的精细划分以及砂体的识别描述研究,形成了扇三角洲岩性油气藏储层描述"五步法"技术,包括拓频处理识储层、地震响应明特征、地震相分析定区带、测井约束反演定目标、分频属性圈边界。勘探实践表明,该项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建立不同类型砂体的地震波形识别模式及砂体横向接触关系,并可明确前缘亚相、前三角洲亚相的地震特征。利用该项技术预测了洼陷带岩性油气藏有利发育区,为勘探部署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波形分类技术在隐蔽油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随着地震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几年综合应用地震信息预测储集层及其含油性的技术也日趋发展。过去多采用波阻抗反演等方法研究隐蔽油藏,但在勘探早期阶段,尤其是在井资料少的情况下,波阻抗反演结果多解性往往较强。笔者在对冀中探区的大王庄隐蔽油藏的预测研究中,应用Stratimagic波形分类方法,提高了预测的符合率,根据预测结果部署的3口井,实施钻探均获商业性油流。  相似文献   

17.
浅水三角洲是大规模岩性油气藏发育的基础,其形成的弥散状分布的砂体和频繁进退的湖平面是大规模岩性地层圈闭形成的有利条件。在岩心精细描述的基础上,利用测井、地震等地球物理手段,分析饶阳凹陷蠡县斜坡沙河街组沉积相类型及成因,建立了浅水三角洲的沉积模式,为在构造圈闭不发育的背景下寻找岩性、地层油气藏提供了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8.
地层岩性油气藏是珠江口盆地油气勘探的一个难点领域,其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准确定位岩性油气藏有利发育区和落实岩性圈闭的有效性。通过对研究区岩性油气藏地质与地球物理方面的研究,形成了"源""相"双控的勘探思路。惠州26洼是惠西南地区经钻探证实的富生烃洼陷,紧邻惠州26洼,且长期相对上隆的惠州21构造带和惠西低凸起,经断裂沟通源岩,具有油气强充注的有利条件;新近系沉积时期,惠州21构造带以独立于三角洲体系之外的陆架砂脊-砂席砂体为主要沉积特征,惠西低凸起以三角洲前缘的河道-河口坝砂体为主要沉积特征,这些砂体都有利于形成多种类型的岩性圈闭。在这2个岩性油气藏发育有利区,运用少井条件下高精度层序地层分析技术、等时成因砂体重构技术、基于地质模式的地震切片分析技术等关键技术,对岩性圈闭砂体沉积边界进行追踪和刻画,有效指导了该地区岩性圈闭的落实。该勘探思路及关键技术在惠西南地区惠州21构造带和惠西低凸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石南31 油田是准噶尔盆地腹部石南地区近年来发现的一个大型岩性油气藏, 其地层属于白垩系清水河组一段的K1q11砂层组, 发育于坳陷湖盆缓坡构造背景下, 储集层沉积类型认识存在争议。通过岩心观察并结合地震资料分析, 认为石南31 井区地层具备发育重力流沉积的必要条件, 论证了坳陷湖盆在具备沟谷、阶地的特定古地貌特征以及充沛的物源等条件下是可以发育重力流沉积的。  相似文献   

20.
准噶尔盆地石南31井区含油气层位归属与划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石南31井区含油气层地质时代归属与地层划分认识上的问题,在对古生物、岩心和地球物理资料系统分析基础上,在层序地层学和沉积体系的分析原理指导下,通过砂层组的对比、地震层序界面识别和追踪、石南31井区含油气层地质时代属白垩纪,为早白垩世早期清水河期沉积,其层位高于白垩系底砾岩。油藏类型为砂体上倾尖灭型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