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变化环境下西北江三角洲控制站流量特征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珠江西北江三角洲主要控制站的流量序列进行变化分析,根据第二主成分的得分序列,结合对三水和马口两站径流量的分析,发现三水站径流量占三水+马口2站径流总量的分流比在1992年左右发生变异,思贤漂处西江水量向北江的分流呈显著增大趋势,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剧烈人类活动引起的西北江三角洲下垫面条件的变化,特别是河道采沙引起的网河河床的显著下切是思贤沼分流比变异的主要原因;90年代气候因素的波动使西北江三角洲来水偏丰、洪水次数增加,加剧了河床冲刷,也是河床下切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根椐2005年珠江调水压成实测水文资料,对西北江三角洲各主要河道及各入海口门净泄量占马口、三水净泄总量的百分比进行计算,分析各河道及各口门的水量分配比在不同水动力条件下的变化趋势;在上游来水增加时,西四口门的分配比减小,东四口门的分配比相应增大,有“西消东长”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珠江三角洲网河区顶点分水分沙变化及神经网络模型预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作者根据西、北江干流高要、石角及西北江三角洲网河区顶点马口、三水共4个水文站的流量、输沙率的月均序列进行统计,探讨近几十年来西北江三角洲网河区顶点分水分沙的季节变化和多年变化。分析结果表明,网河区顶点的分水分沙格局以1993年为转折点,自1993年后,水沙分配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三水站的分流比和分沙比突然增大,分流比约增大了一倍,保持在20%以上,分沙比在16%以上。应用非线性神经网络模型对马口、三水两水文站的分流比和分沙比进行建模,并对网河区顶点的分水分沙变化趋势作多步预测,结果表明,1998~2000年三水站的分流比均在 25%以上;1998年的分沙比较小,预测值为 12%,1999年和 2000年的预测值分别是15%、16%。  相似文献   

4.
采用一维三级联解方法,对20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珠江三角洲西、北江网河进行建模和验证,同时分析洪季、枯季时网河的水动力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模型较好地模拟了实际情况,可用于网河的水动力特征分析; 50年来西北江网河的主要汊点的分流比发生了较大改变,北江干流及其周边节点的分流比变化程度大于西江干流节点;20世纪90年代的西江干流沿程水面线普遍比50年代降低,其中西江干流上段下降更剧烈;90年代网河区潮汐动力明显增强,洪季高压区与低压区水位差减小,枯季潮汐动力控制范围增大。剧烈的人类活动引起的河道地形改变是50年来西北江网河水动力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西江和北江洪水在思贤滘交汇后进入西、北江三角洲网河区,西江马口站与北江三水站分流比的改变将引起下游各河道潮位的变化。该文通过珠江河口整体物理模型试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马口站、三水站分流比的变化,北江洪水汇入三角洲的网河区潮位的变化值远大于西江洪水汇入三角洲的网河区的潮位变化值,据此可提出防洪治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水文要素与河道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0年以后,西、北江三角洲,由于在河道中大范围、大量地采沙,自1994年接连4场大洪水对河床的冲刷及河道的治理,使河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河床大幅下切,顺德水道石仔沙断面中泓河底切深11.02m;河道过水断面面积增大,石仔沙断面,1999年与1971年相比,断面面积增大89%。河道的变化引起水文要素的巨大变化,水位流量关系曲线逐年向右偏移,三水站水位4m时,1999年与1988年相比,流量增大127%;洪水流量分配发生了变化,顺德水道的石仔沙断面,分配比增大13.78%;同一流量下,水位显著下降,三水站在流量6000m3/s时,水位降低2.23m。“98.6”洪水,三水站水位不到20年一遇,而下游的三善、板沙尾站出现超过200年一遇的水位,直按影响着防汛工作。  相似文献   

7.
珠江三角洲西、北江干流水道是三角洲主要的输水输沙通道。该区域洪潮交叠、海陆交汇,水流特性复杂。对珠江三角洲西、北江干流水道枯季大小潮实测数据进行物质输移量分解,计算分析区域余流值及悬沙输运机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受径流影响程度超过潮流,而北江干流受潮流影响程度超过西江干流;悬沙输运中,欧拉余流悬沙输移为区域悬沙输移的最主要控制因素,斯托克斯漂移、潮汐与悬沙含量潮变化相关项、垂向净环流对悬沙输移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王钊 《广东水利水电》2003,(3):39-40,43
通过西、北江下游水文站近40年的水文实测资料进行西、北江的枯季(指每年的l~3月,10~12月)流量变化分析,从下游控制断面三水、马口站入手,分析多年和年内枯季径流量、流量变化的规律,目的是希望对我们所面临的水资源问题有更为深入的了解,认识到水资源是有限的,提高水资源的忧患意识,并对受多水系(西江、北江)、多流体(径流、潮流)复合影响的区域进行初步的水文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水文要素与河道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天坚 《广东水利水电》2001,(B03):32-33,27
1990年以后,西、北江三角洲,由于在河道中大范围、大量地采沙,自1994年连接4场大洪水对河床和冲刷及河道的治理,使河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河床大幅下切,顺德水道石沙断面中泓河底初深11.02m;河道过水断面面积增大,石仔沙断面,1999年与1971年相比,断面面积增大89%。河道的变化引起水文要素的巨大变化,水位流量关系曲线逐年向右偏移,三水站水位4m时,1999年与1988年相比,流量增大127%;洪水流量分配发生了变化,顺德水道的石仔沙断面,分配比增大13.78%;同一流量下,水位显著下降,三水站在流量6000m^3/s时,水位降低2.23m。“98.6”洪水,三水站水位不到20年一遇,而下游的三善溶、板沙尾站出现超过200年一遇的水位,直按影响着防汛工作。  相似文献   

10.
选用P—III型、对数P—III型、对数正态分布、耿贝尔分布等4种常用分布线型,研究了西北江三角洲网河马口、三水站及马口十三水站最小连续1d、3d、7d、30d、90d平均流量序列频率分布,并采用概率点距相关系数法检验拟合效果,从概率点距相关系数检验值r来判断,这4种分布线型用于西北江三角洲网河枯水径流频率分析都是合适的,P-Ⅲ型和对数P—III型分布为优势分布。总体来说,P—III型分布拟合效果更好,可作为西北江三角洲枯水径流频率分析推荐分布。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珠江三角洲是一个湾头复合三角洲。主要有西北江三角洲和东江三角洲,中隔狮子洋水道。在西北江三角洲中,主要由西北江老三角洲(即围田区)和新三角洲区(即新三角洲所成的沙田区)合成。采代以后在顺德以南地区、西北江分别切开山丘地区,在口门以外浅海湾上形成的新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水文变异诊断系统对马口站、三水站、西北江的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序列,三水站的分流比和分沙比序列分别进行变异分析.诊断发现马口站和西北江年径流量序列未发现明显变异,其它序列均呈现显著的跳跃变异,变异时间多在1992年前后,破坏了水文序列的一致性.物理成因分析表明频繁的人类活动是导致水沙序列变异的主要原因.根据变化环境下非一致性序列的水文频率计算原理,计算了三水站1992年变异前后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的水文频率分布,并比较了均值和不同频率特征值之间的差异,该结果对于西北江三角洲的航道整治和防洪决策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思贤滘是西、北江三角洲河网顶点分流节点,其分流比对河网基本格局至关重要,天河节点控制着西江主干的基本规模,深入探讨两个节点分流比规律性非常必要。以高要、石角来流为上游控制流量,利用大范围河网数值模型,模拟计算节点洪水分流比变化与上游来流的相关性。经分析得到:恒定流条件下,思贤滘节点左右汊道分流比与上游西、北江组合洪峰流量有着较好的相关性,但当节点分流比受下游潮流影响会变得复杂与不确定;思贤滘节点分流比取决于西、北江洪水组合规模与相对强弱,存在临界分流特征数;下游口门潮位起伏变动对节点分流具有较强的牵引调节作用,会明显增大过滘流量。天河节点分流比较为稳定,受上游洪水组合规模及下游口门潮位变动影响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西北江三角洲来水来沙的非线性分形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西、北江干流高要、石角及西北江三角洲网河区顶点马口、三水四个水文站的流量和含沙量资料 ,应用非线性分形原理的R S方法 ,计算西北江干流及西北江网河区顶点四个水文站的流量、含沙量的赫斯特数H和分形维数D ;探讨西、北江干流来水来沙的分形特征及西北江三角洲的分水分沙规律。结果表明 ,流量的分维数略大于含沙量的分维数 ,三水站流量及含沙量的分维数与其上游的石角站流量、含沙量的分维数相差较大 ,与思贤的分水分沙造成西北江的水沙交换有关  相似文献   

15.
作为珠江三角洲的首个分流节点,思贤滘的水动力环境变化对下游三角洲网河区具有重要影响作用,也关系到粤港澳大湾区的水安全保障。对近60年的水文实测资料进行分析,利用数值模型进行模拟计算,研究不同年代下思贤滘下游西北江三角洲的水动力、水环境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思贤滘的分流情况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已发生变化,河道内主流向也由“北过西”转变成“西过北”。同时,思贤滘下游的西北江三角洲的水文情势和水环境质量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钱海强 《人民珠江》2015,36(1):37-43
根据西北江三角洲网河区顶端三水水文站1959—1988年及20世纪90年代之后代表年份的实测大断面、流量、流速和水位资料,采用Leopold的水力几何形态关系建立断面河相关系,探讨北江三水河段河相特征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17.
一、西北江三角洲的社会经济爱防洪概况西北江三角洲受洪水影响的地域,上起西江的三榕峡,北江的飞来峡,南至睦州河、江门河的三江口,虎跳门水道的横山,磨刀门水道的竹银,小榄,鸡鸦水道及石岐河口,潭州、陈村水道的三善滘,东平水道的五斗以及广州水道的白鹅潭止。  相似文献   

18.
思贤滘是唯一沟通珠江流域西、北江两大水系的重要通道,使西、北江水量重新分配后进入西、北江三角洲地区,因此,有必要掌握思贤滘水流变化规律.根据思贤滘上、下游附近水文站历年水文资料.运用水量平衡法原理,分析探讨思贤滘过滘流量及其变化原因和规律,以期为西北江洪水调度、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及管理等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珠江三角洲主要河道水量分配比变化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珠江三角洲河道因大规模无序采砂等原因,河床不同程度下切,引起各主要控制节点的水量分配比明显增减。对珠江三角洲马口、三水、思贤浯、天河、南华断面及八大出海口门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量分配比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为珠江三角洲的防汛抗旱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思贤浯是唯一沟通珠江流域西、北江两大水系的重要通道,使西、北江水量重新分配后进入西、北江三角洲地区,因此,有必要掌握思贤海水流变化规律。根据思贤溶上、下游附近水文站历年水文资料,运用水量平衡法原理,分析探讨思贤沼过沼流量及其变化原因和规律,以期为西北江洪水调度、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及管理等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