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采用进口5356焊丝对7A52铝合金进行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焊(MIG),并对试样进行了深冷处理,测试试样深冷处理前后的显微硬度和抗拉强度,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分析断口。结果表明,深冷处理能有效提高7A52铝合金焊接接头的硬度和抗拉强度,尤其是深冷处理4h后,焊缝金属的显微硬度平均提高了27.2%,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达到315 MPa,比未进行深冷处理提高12.1%,达到母材的76.8%,焊接接头软化得到有效恢复。  相似文献   

2.
深冷处理对5A06铝合金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铝合金在焊接后出现的接头软化问题,采用深冷处理工艺使其强化.采用不同的深冷处理工艺参数对5A06铝合金M1G焊接接头进行了深冷处理,并测试与分析了深冷处理与未深冷处理的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试验结果表明,深冷处理可显著强化焊接接头;经深冷处理后焊接接头焊缝区晶粒得到细化,第二相在基体上析出,呈弥散分布,组织...  相似文献   

3.
黄艳斐  汪勇  周新远  张伟 《热加工工艺》2012,41(18):180-183
采用水蒸气等离子焊接技术对2A12铝合金材料进行焊接,采用4种缓冷工艺对其进行缓冷处理,并利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奥林巴斯金相显微镜、X-350A型应力测定仪以及HVS-1000型数显显微硬度计对不同缓冷工艺处理后焊接试样的组织和性能进行分析和测定.结果表明:2A12铝合金焊接接头的最大抗拉强度为250MPa.焊接接头包括基体、热影响区、熔合区及焊缝四个区,不同区域的焊缝组织和性能各不相同,其中热影响区由于受焊接热输入的影响出现了晶粒长大、显微硬度降低的现象.此外,经过固溶强化和人工时效处理后,焊接接头的残余应力值大大降低,抗拉强度和显微硬度都有一定的增加.  相似文献   

4.
针对镁合金焊接接头的软化问题,采用不同深冷时间对AZ31镁合金MIG焊接接头进行了深冷处理,并测试与分析了不同深冷时间下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结果表明,深冷处理可显著强化AZ31镁合金焊接接头,其中经过(-196℃,12 h)深冷处理后的焊接接头,硬度提高了8.3%,抗拉强度与伸长率分别提高了15.43%和10.16%;随着深冷时间的延长,焊接接头的组织进一步细化,并有第二相在基体上不断析出,且呈弥散分布。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深冷处理前后康复器械用6082铝合金TIG焊接接头的显微硬度、拉伸性能以及拉伸断口形貌。结果表明,6082铝合金焊接接头经540℃×50 min固溶水冷和-196℃×20 h深冷处理后,强度和塑性都得到明显改善,强度提高了61.3%,断后伸长率提高到未经深冷处理接头的4.5倍,焊接接头的硬度得到提高,显微气孔和疏松等缺陷基本消除。  相似文献   

6.
采用传统电子束焊接和电子束扫描焊接方法对7075铝合金和TA1钛合金进行了对接焊接,对比分析了两种电子束技术对异种金属焊接接头显微组织、硬度和拉伸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电子束焊接,电子束扫描焊接会增加7075铝合金侧焊缝宽度,减小TA1钛合金侧焊缝宽度,且电子束扫描焊接的异种金属焊缝区过渡更加平滑。电子束扫描焊接铝合金侧热影响区明显更窄,且焊缝区等轴晶晶粒尺寸更加细小。传统电子束焊接界面区上部有明显钛合金溶于铝合金焊缝的特征,界面结合处呈不规则形状,局部区域可见长条状、岛状和棒状组织,而电子束扫描焊接界面区上部界面结合处呈规则弧形,未发现有钛合金溶入铝合金焊缝的特征。电子束扫描焊接接头的焊缝区和界面区硬度低于传统电子束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都高于传统电子束焊接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YG8合金/42CrMo钢钎焊接头的性能,研究了深冷处理对接头冲击吸收能量和硬度的变化。选用Cu-Zn钎料对YG8合金/42CrMo钢进行钎焊热处理一体化处理,随后对接头进行-80℃×24 h三次深冷处理,最后进行回火处理。采用冲击试验和硬度测试对接头进行强度分析,通过对接头的断口形貌分析,并对比研究了焊缝的显微硬度、元素扩散情况以及XRD物相分析,进一步分析了深冷处理对焊接接头强度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与未深冷相比,经过深冷处理后的焊接接头冲击性能提高了31. 4%,焊缝的显微硬度降低6. 05 HV0. 05,接头强度得到提高。原因是深冷处理使硬质合金中Co相对WC硬质相的粘接更加牢固,减少了Co向焊缝扩散,避免硬质合金脆性的增加,同时Cu-Zn钎料中γ相减少,使其转变为以电子化合物Cu Zn为基的体心立方晶格固溶体β相,其高温塑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采用扫描电镜、显微硬度和抗拉强度等测试方法,研究了5052铝合金激光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铝合金激光焊接接头热影响区主要为树枝晶,晶粒较为粗大;焊缝区主要为等轴晶,晶粒较母材和热影响区细小。铝合金激光焊接接头显微硬度焊缝区最高,热影响区最低。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加,铝合金激光焊接接头抗拉强度先增加后降低,激光功率3.0 k W时达到最大值204.5 MPa,拉伸断口为典型的韧窝断口形貌。  相似文献   

9.
设置搅拌头的转速为变量,设计FSW对接试验,对8 mm厚6061-T6铝合金板材进行搅拌摩擦焊接,研究不同焊接速度下焊缝宏观形貌、焊接接头显微组织、力学性能等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焊缝宏观形貌与n/v值有关,n/v值过大,RS侧产生飞边缺陷;n/v过小,AS侧出现沟槽。焊接接头不同区域的显微组织存在差异和明显的边界。焊接接头维氏硬度曲线呈现左右不对称的W形,焊核区的硬度值高于热机影响区和热影响区的,且热影响区的硬度值最小,焊核区内,硬度最大值在AS侧。搅拌头转速一定时,随着焊接速度的提高,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先提高后略有降低;当n/v值接近10时,焊缝外观成形良好,无明显缺陷,焊缝各区域晶粒细小,沉淀相适量,焊接接头的显微硬度最高,抗拉强度达到母材的74.6%,伸长率为7.8%,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0.
利用光学显微镜(OM)、显微维氏硬度计和拉伸试验机观察与分析高速列车车体用A6N01铝合金脉冲冷金属过渡(P-CMT)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P-CMT焊接接头的焊缝为典型树枝晶铸态组织,熔合区靠近焊缝一侧为柱状晶组织,靠近基体一侧为等轴晶组织。距离焊缝中心约10 mm处为热影响区软化区。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平均值为203 MPa,断后伸长率A60平均值为11.09%。焊接接头的薄弱环节为焊缝区和热影响区的软化区。  相似文献   

11.
王永景  陈文静  许莉  刘岳 《热加工工艺》2014,(17):179-181,184
采用搅拌摩擦焊对6 mm厚6061-T6铝合金板在不同工艺参数下进行焊接。观察了接头的显微组织,研究了接头室温拉伸性能及晶间腐蚀性能,测试了接头腐蚀前后的显微硬度。结果表明:在搅拌头转速900r/min、焊接速度100 mm/min、焊后缓冷工艺下,可得到性能较好的接头,其抗拉强度可达到母材的74%。接头显微硬度呈现"W"型分布,存在明显的软化区,母材的硬度最高,热影响区的硬度最低。晶间腐蚀最严重的部位发生在焊核区,经腐蚀后接头硬度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2.
通过组织观察、拉伸试验和硬度试验,研究了焊接电流对2A12铝合金焊接接头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焊接电流的增加,焊缝显微组织均为α-Al固溶体加S析出相,且焊接接头抗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焊缝区硬度最低,接头断裂均发生在焊缝区。焊接电流为45 A时,焊接接头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3.
采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对ZL101A焊丝MIG焊焊接6061-T6铝合金焊接接头固溶+时效处理前后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焊接接头经固溶+时效处理后,只有3个区,基体区、熔合区以及焊缝区,无明显的热影响区。基体组织中Mg2Si强化相、未熔Si相有所减少;焊缝区晶界及晶粒内部时效析出的Mg2Si强化相增多,且弥散分布。焊接接头在较高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下断裂处在焊缝区,抗拉强度达到293.3MPa,是母材的94.6%,伸长率为6.8%,是母材的56.7%。未经处理的焊接接头断裂处在热影响区。处理前后的焊接接头断裂形式均为典型的韧性断裂。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深冷处理对镁合金焊接接头疲劳性能影响。采用TIG焊接AZ31B镁合金,在-160℃、保温12 h深冷工艺下对镁合金焊接接头进行深冷处理。测试未深冷组和深冷组镁合金焊接接头疲劳性能,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实验数据得到S-N曲线,计算2×106循环次数下,未深冷接头疲劳性能为36.42 MPa,深冷接头疲劳性能为41.26 MPa,深冷处理后接头疲劳强度提高13.29%。用盲孔法分别测试未深冷和深冷后垂直焊缝不同位置的残余应力。结果表明:深冷处理后焊接残余应力下降;深冷处理后焊缝晶粒比未深冷焊缝晶粒明显细化。未深冷接头疲劳断口为解理断裂,深冷后接头疲劳断口为韧性断裂,说明深冷处理可提高焊接接头韧性。深冷处理可以提高镁合金焊接接头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15.
采用蔡氏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拉伸试验研究三次循环深冷处理前后车用6005A合金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经过三次循环深冷处理,6005A铝合金焊接接头出现若干强化相β-Mg_2Si,期间弥散分布Si、α-AlFeSi等细小析出相。同时,循环深冷处理促使焊接区域形成大量的位错,抵消焊接热输入过程中产生的强大内应力,提升合金焊缝区域抗拉强度至234 MPa;此外,循环深冷处理后拉伸断口区域组织呈细小、平坦的延性韧窝结构。  相似文献   

16.
6061-T6 铝合金是Al-Mg-Si系可热处理强化铝合金,其搅拌摩擦焊焊态下接头性能优于传统焊接方法,但并未达到较优水平.文中对不同自然时效条件及人工时效下6061-T6搅拌摩擦焊接头金相组织、显微硬度和拉伸力学性能进行了观察和测试,发现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焊缝硬度有所回升,时效30天时趋于稳定,接头强度达到母材的72%;经人工时效后,提升接头性能效果明显,强度达到母材的84%,但断后伸长率下降.  相似文献   

17.
采用蔡氏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拉伸试验研究三次循环深冷处理前后车用6005A合金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经过三次循环深冷处理,6005A铝合金焊接接头出现若干强化相β-Mg2Si,期间弥散分布Si、α-AlFeSi等细小析出相。同时,循环深冷处理促使焊接区域形成大量的位错,抵消焊接热输入过程中产生的强大内应力,提升合金焊缝区域抗拉强度至234 MPa;此外,循环深冷处理后拉伸断口区域组织呈细小、平坦的延性韧窝结构。  相似文献   

18.
采用钨极氩弧焊对SPA-H钢与304不锈钢进行异种钢焊接,分析测试了不同焊接电流下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显微硬度和拉伸性能,研究了焊接电流对焊接接头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焊接电流的增加,焊缝组织从定向生长的胞状晶和树枝晶到细化的胞状晶和树枝晶,再到粗大的等轴晶变化;SPA-H母材与焊缝之间存在明显的熔合线,而且随着焊接电流增加,熔合线由窄变宽;焊接接头中的硬度峰值都出现在焊缝区,电流为70 A时焊接接头焊缝和304侧热影响区的硬度值最高,但SPA-H侧热影响区的显微硬度显著低于焊缝区的显微硬度;电流为70 A的试样接头抗拉强度均高于60、80 A的焊接接头,60 A的试样接头抗拉强度和伸长率最低;三种焊接电流下的焊接接头抗拉强度均远高于母材,焊缝满足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19.
采用ER5356和ER5087铝合金焊丝对6082-T6铝合金板材进行焊接,研究了不同焊丝对6082-T6铝合金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影响。结果表明,ER5087焊丝焊接的焊缝硬度高于ER5356焊丝的焊缝硬度,这是由于ER5087焊丝中的Zr细化焊缝晶粒的结果。拉伸试验时焊接接头均断裂于热影响区,ER5087焊丝焊接的接头比ER5356焊丝焊接的接头平均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高,断后伸长率稍好。  相似文献   

20.
以ER5356焊丝为填充金属,6061铝合金板材为母材,进行了冷金属过渡焊接(CMT)试验。通过改变焊接时的送丝速度而得到不同的焊接试样,对其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观察测试。结果表明,6061铝合金经CMT焊接后热影响区宽度相对MIG焊较小,热影响区的晶粒粗大,硬度值最低,大约为45 HV;焊接的四组试样最大的抗拉强度为192.8 MPa,是母材抗拉强度的78.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