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丽萍  王倩 《广西轻工业》2007,23(8):111-111,98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是中国古代造园史上并行不悖的两大体系,明清两代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空前发展,斯物尚存,南北竞秀,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结晶。本文主要通过二者造园思想、布局及建筑风格等方面的比较来阐述各自造园艺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苏州古典园林是集合展现中国古人热爱自然山水的思想感情与独特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法的优秀文化遗产。园林中的空间形态作为一种视觉语言,蕴含了古人的造园智慧与师法自然的思维方式。为了探索苏州古典园林空间形态视觉语言在服装中的独特表达,为服装设计的创新提供新的思路,文章通过对优秀的设计案例进行分析与论证,探讨并提出苏州古典园林空间形态视觉语言及其表现特征,以及在服装设计中的设计原则与方法。旨在为之后学者做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推动服装设计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大到湖泊瀑布,小到涓涓溪流,都是造园匠人们巧夺天工、匠心独运的艺术品。中国园林历来以其"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造园意境闻名于世,造园过程中追求对自然山水的模仿和便于欣赏的园林改造。基于水在古典园林中的重要地位,本文从古典园林理水的美学价值出发,在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建造手法基础上,阐述如何将中国古典园林的理水艺术继承和发展到现代园林的水景造景中,继而对现代园林景观的水景发展起到积极的借鉴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不同时期私家园林艺术形态的变化,来阐述中国古典私家园林发展的几个阶段。而历来的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变化,是导致中国古典园林演变过程中转折、兴衰的关键,因而经济、政治、文化这三者制约的影响错综复杂,同时这也决定了园林在各个历史阶段和时期的不同差异。  相似文献   

5.
传统古典园林中园必隔,水必曲,犹抱琵琶半遮面,其核心就是"隐"。私家园林是中国传统士人维系和传承并彰显自身政治思想和人格追求精神寄托的场所,也是隐逸文化重要的物质载体。隐逸文化对私家园林的兴起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从私家园林产生的社会背景、经济基础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隐逸文化的审美意识三个方面,探讨了隐逸文化对私家园林艺术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对当前层出不穷的居住空间设计思路和模式进行探讨.以住宅居住空间从统一范式过渡到个性设计的发展脉络为基础,深入挖掘"诗意栖居"的内涵,梳理城镇住宅居住空间的设计概况,立足于人们对住宅居住空间的需求,从诗学角度剖析居住空间所具有的时间性、体验性、情感性三大特征,以《空间的诗学》和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思想为理论支撑,并结合实例提...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对古典园林空间营造手法进行了概述,进而选取古典园林空间营造手法中的空间对比、空间序列以及空间渗透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最后以红砖美术馆为例,重点分析这三种古典园林空间营造手法在红砖美术馆空间塑造中的运用。本文旨在继承和发展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的同时也为创造具有诗情画意般意境的展示空间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生产生活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景观空间设计的风格有了越来越多的认识,上世纪60年代,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彰显了不同空间与时间的认知与组合,我国的古典园林是山水为骨,人化自然的意境风貌。在造园的风貌中呈现着不同的艺术与表达。本文即从后现代主义设计特征入手,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进行分析与说明。  相似文献   

9.
园林     
《缤纷家居》2014,(4):199+197-198
正中国古代的艺术,把"含道应物,千想妙得,橙怀味象,应物会心"作为设计原则,与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亦相契合。中国古典园林是风景式园林的典型,是人们在一定空间内,经过精心设计,运用各种造因手法将山、水、植物、建筑等加以构配而组合成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有机整体,将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相结合。这种"师法自然"的造园艺术,体现了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使中国园林属于写情的自然山水型。它以  相似文献   

10.
受文人画的影响,中国传统私家园林的空间形态的主要特征为:"以画入园,文人写意"。在空间形态的表达上,它借助植物与山石、水体、建筑等构成要素,用"意在笔先"经营位置的理念,去达到空间形态中布局的虚实、主次、曲直、疏密、动静、变化、收放对比关系,从而使中国传统私家园林的空间形态具有"比德、畅神"的文人意境。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推测现代园林发展的第五阶段为主要目的,先从现在已有的园林四个阶段开始说起,然后以中国四大古典园林之一的留园为例,寻找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造园规律,再将其中的精髓挖掘出来并根据中国对景观规划的最新政策——《围墙拆除》,推算未来园林景观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园林与日本古典园林虽然是同源,但随着地理环境的不同和历史人文的差异,逐渐形成两种不同的造园风格~([1])。将中日的古典园林进行对比,分析它们的异同之处,针对这些方面去思考并进行研究和探索。得出日本园林对我国造园技术的理念和手法起到了哪些启示的结果,从而明确国内自身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旨在从中国山水画审美视角下来讨论城市公共空间叙事。研究总结并简述了中国山水画的天人合一、虚实相生、气韵生动、意境和动态游赏的审美内涵,认为中国山水画的审美是中国人审美经验的极致;探索了中国山水画的空间叙事序列和方法,并用来解释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的叙事序列和方法;研究得出中国城市公共空间序列有“起承转合”和“迂回曲折”两种方式,空间叙事主要有“主题并置”和“空间叠加”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我国相关古典园林当中所蕴含的优良造园元素以及艺术手法进行传承与创新,同时通过有效结合现代室内设计方向来进行融合,进而在现代室内设计当中创造出更加理想的空间格局以及环境氛围;通过分析室内设计与古典园林建造元素来进一步得出这两点的关系与研究价值,然后分析古典园林艺术在室内设计当中的表现来总结出相关设计策略,从元素的角度来进行室内设计与古典园林融合,使得现代设计能够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推动室内设计更加全面、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尹小亭 《广西轻工业》2011,27(12):123-124
园居是人类独特的居住形式,是人的生存样式的发展。明清小说文本中的园林描写是当时人们生活环境的写照,代表了明清人的生活空间和生存方式。从《红楼梦》中我们能体会到清代私家园林精湛的造园技艺。大观园是曹雪芹用小说语言展示的一座清代园林,它的空间充满了流动性、多变性和灵活性等特点。小说中关于女性活动的场景基本上都发生在大观园中,女性在园林中的生活场景如何设置、女性的园居生活方式及情感表现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6.
东园是明代南京的著名园林,本文旨在《不朽的林泉》和文徵明东园图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现存的相关园记、园诗进行详细的解读,着重分析园林的建筑、花木、山石、水体等造园要素,并概括东园造园的主要特色,希望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与理念并对现代园林的设计与营建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世界三大造园林系分别为中国系统、欧洲系统和西亚系统。在这三大体系中,身为一位中国人,能为中国拥有这样的园林体系而感到自豪。世界在发展过程中,园林也随着世界在变化,古典园林瑰宝散发着光芒照亮了历史时间河流。高新技术的发展,新世纪的到来,现代艺术的生长,园林景观也随着时间在创新,在突破。本文先简要概括中外古典园林的基本特征,然后从园林的四大基本要素举例分别分析现代城市园林的改变与创新。  相似文献   

18.
基于苏州古典园林花窗的毛衫创新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州古典园林花窗纹样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文化中的一大闪光点,在我国传统艺术中不仅影响深远,而且还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彰显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文中通过归纳苏州古典园林花窗纹样的文化内涵,阐述其与针织毛衫设计的关系,并结合针织毛衫的设计方法,从古典园林花窗纹样的美学特点、造型等方面进行创新设计。同时针对古典园林花窗元素在针织毛衫中的创新应用进行探索,进行解构二次重组装饰设计及应用,使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针织毛衫相融合,塑造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针织毛衫新产品,增强其国际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现代别墅做为一种新型的居住形式,其环境景观设计理论与传统造园理论和观代的居住区景观规划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造景手法上与传统的造景方法有明显的差异。观代的生活方式与生活节奏决定了在现代庭园造景与传统的造园的不同,如何有选择的继承与发扬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与造景手法,是当代景观设计者们的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的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的造园活动中,置石因为其俊美的特征,是四要素中较为独特的要素,被广泛运用于园林景观设计中各个方面的设计。置石是以石材或仿石材布置成自然露岩景观的造景手法,除此之外,还可结合它的挡土、护坡和作为种植床或器设等使用功能,用以点缀风景园林空间。置石能够用简单的形式,体现较深的意境,达到极佳的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