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问答社区中回答质量的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问答社区已经成为网络信息获取的一种重要渠道,但其信息质量差异较大。该文研究了问答社区中回答质量的评价方法。具体考察了百度知道的问答社区环境,并对其构建了大规模的语料数据。针对百度知道的特点,文本提出的基于时序的特征、基于问题粒度的特征和基于百度知道社区用户的特征,从更多的角度对回答质量进行评价。利用分类学习的框架,该文综合了新设计的三方面特征和经典的文本特征、链接特征,对高质量和非高质量的回答进行分类。基于大规模问答语料的实验表明,在文本特征与链接特征的基础上,基于时序与基于问题粒度的特征能够有效地提高回答质量的评估效果。另外也发现,根据该文的回答质量评价框架做出的质量评分能够有效地预测最佳答案。  相似文献   

2.
问句推荐在CQA中主要是针对用户提出来的新问题进行需求分析,然后在历史问答对中找到与用户原始问题最相关的问题,从而在不能给用户提供精确结果的情况下,为用户带来更多的选择,从而提高用户的体验。提出一种基于用户兴趣和需求的问句推荐方法,主要是利用PLSA模型根据用户历史回答问题的记录去发现用户的兴趣,同时采用基于翻译模型根据用户的查询预测用户的需求。结合用户的兴趣和需求在问答语料库中推荐最相关的问句。实验在Yahoo!Answers上抽取的真实标注数据集上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性能上得到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研究问答社区中回答质量的评价方法,针对具有多个答案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相似度的问答社区中问答质量的评价方法。该方法利用问题与各答案之间的语义关系,通过计算每个答案和问题中语言"单位"之间的相似度和对应的权值,并引入HITS算法模型对权值进行调整,选取出最佳答案。实验结果表明,与仅基于文本特征的方法相比,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回答质量的评估效果。  相似文献   

4.
StackExchange是目前最流行的问答社区集结地之一.本文利用StackExchange中具有美国地理信息的用户构建StackExchange问答社区在美国境内的知识传播图谱,对传播网络的统计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取出问答社区类网站的传播模式,获取得到网络用户的知识分享方式.我们发现StackExchange中的问答社区在分享知识过程中,传播源往往不止一个.同时,我们为问答社区构建了知识传播图谱,发现这些传播图谱具有相似的统计特征,这意味着不同的问答社区可能具有类似的知识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5.
知识共享型网站为自动问答系统带来了新的研究契机。但用户提供的问题及其答案质量参差不齐,在提供有用信息的同时可能包含各种无关甚至恶意的信息。对此类信息进行判别和过滤,并选取高质量的问题与答案对,有助于在基于社区的自动问答系统中重用相关问题的答案以提高问答系统的服务质量。首先从中文社区问答网站上抓取大量问题及答案,利用社会网络的方法对提问者和回答者的互动关系及特点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然后基于给定的问答质量判定标准,对3000多个问题及其答案进行了人工标注。并通过提取文本和非文本两类特征集,利用机器学习算法设计和实现了基于特征集的问答质量分类器。试验结果表明其精度和召回率均在70%以上。最后分析了影响社区网络中问答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计算机等技术的深入发展,互联网为用户带来了各类网络服务用于增进用户交流。其中,问答社区为用户提供了提问和回答的交流平台,其目的是通过互联网实现用户间的知识经验分享和信息传播。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限制问答社区的发展,例如随着用户数量的不断增长,大量问题得不到及时回答且提问者对已有问题的回答并不满意。因此,对于问答社区来说,如何从大量的用户中找到专家用户是非常重要的。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异构信息网络的推荐方法,首先对问答社区中的问题属性和用户属性建立异构信息网络,利用元路径来捕捉异构信息网络中丰富的语义信息,然后使用基于元路径的相似度计算方法分别计算问题与用户的相似度矩阵,采用3种方式将得到的相似度矩阵与问题-用户评分矩阵相融合,然后使用矩阵分解获得问题和用户的潜在特征,最后使用因子分解机进行训练和推荐。在海川化工问答数据集上将本文提出的方法同多种先进的推荐算法进行对比,并利用评价指标对模型进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在相关评估指标方面相较于之前的算法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7.
如何发现高质量的社区结构对于深刻研究和分析基于位置的社交网络(LBSN)这种新型复杂网络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面向社交网络的社区发现方法都无法适用于具有多维异构关系的LBSN.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联合聚类的用户社区发现方法Multi-BVD,该方法先给出了融合用户社交网络与地理位置标签网络中多模实体及其异构关系的社区划分目标函数,然后使用拉格朗日乘子法得到目标函数极小值的迭代更新规则,并运用块值矩阵分解技术来确定最优的社区划分结果.仿真实验结果表明,Multi-BVD方法能有效地发现LBSN中具有地理特征的用户社区结构,该社区结构在社交关系和地理兴趣标签上都有更优的内聚性,并能更紧密地体现用户社区与地理标签簇间的兴趣关联性.  相似文献   

8.
专家推荐是在线问答社区的研究热点之一,但现有的算法大多关注用户的静态兴趣和问题信息的匹配,忽视了对用户的动态兴趣表征信息的有效捕捉,从而导致推荐的准确度不足。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融合多头自注意力的问答社区专家推荐算法。首先,构造由卷积神经网络和注意力机制组成的问题编码器,来处理目标问题和用户历史回答问题,提取对应的问题表征;其次,将用户历史回答问题序列当作时间序列,利用多头自注意力机制学习序列中所蕴涵的动态兴趣表征,结合用户的静态兴趣表征,获取用户的综合兴趣表征;最后,将目标问题表征和用户综合表征进行相似性计算产生推荐结果。利用来自知乎问答社区的真实数据进行了不同参数配置及不同算法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性能要明显优于目前较流行的深度学习专家推荐算法。  相似文献   

9.
在社区问答系统中,每天大量涌现的问题导致用户很难寻找自己感兴趣并且擅长的问题进行回答。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根据用户兴趣,将用户的活跃度指数融入推荐算法。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问题推荐的效率。   相似文献   

10.
基于网络的中文问答系统及信息抽取算法研究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问答系统(Question Answering System)能用准确、简洁的答案回答用户用自然语言提出的问题。目前多数问答系统利用大规模文本作为抽取答案的知识库,而网络上丰富的资源为问答系统提供了另外一种良好的知识来源,对于回答简短、基于事实的问题非常有效。本文对基于网络的问答系统研究现状作了简要的介绍,分析了网络信息的特点。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语句相似度计算的答案抽取方法,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一个基于网络的中文问答系统。该系统只利用网络搜索引擎返回结果中的摘要部分作为答案抽取的资源,从而节省了下载、分析网络源文本的时间。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对人名、数量及时间类型的问题效果显著,对测试问题集的MRR值达到0.51。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真值发现算法无法直接应用于文本数据的问题,该文提出基于Bi-GRU并包含注意力机制的文本数据真值发现方法。根据文本答案的多因素性,词语使用的多样性与文本数据的稀疏性等特点,该文对用户答案进行细粒度划分,并利用Bi-GRU表征文本答案的语义信息,利用双层注意力机制分别学习用户答案关键词可靠度及用户答案可靠度。依据真值发现的一般假设,无监督学习上下文向量,并最终获得可靠答案。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适用于文本数据真值发现场景,较基于检索的方法及传统真值发现算法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2.
Since organizational tacit knowledge such as know-how and experiences usually resides in the owner’s brain, consulting the expert is an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way to utilize this type of knowledge. However, users are no longer able to effectively find the appropriate experts in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due to the complexity and diversity of the expertise and the knowledge needs. In this paper, an approach to expert recommendation is proposed to assist the user to find the required experts. The method adopts the fuzzy linguistic method to construct the expert profile, that is, to model expert’s expertise. In addition, the fuzzy text classifier is used to get the relevant degree of the document to each knowledge area when the document is registered, which is the base of the following user profile construction. Then, the user profile consisting of the time and the relevance factors of the rated documents is constructed to derive the overall knowledge needs level of the user. Consequently, the expert that fulfills the knowledge needs most is recommended based on the similarity between the derived expert profile and the user profile. The developed prototype system,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in aircraft industry company”, is introduced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e proposed approach is feasible and effective.  相似文献   

13.
The project review inform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commendation of review experts. In this paper, we aim to determine review expert's rating by using the historical rating records and the final decision results on the previous projects, and by means of some rules, we construct a rating matrix for projects and experts. For the data sparseness problem of the rating matrix and the “cold start” problem of new expert recommendation, we assume that those projects/experts with similar topics have similar feature vectors and propose a review expert collaborative recommend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topic relationship. Firstly, we obtain topics of projects/experts based on 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 (LDA) model, and build the topic relationship network of projects/experts. Then, through the topic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jects/experts, we find a neighbor collection which shares the largest similarity with target project/expert, and integrate the collection into the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recommend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matrix factorization. Finally, by learning the rating matrix to get feature vectors of the projects and experts, we can predict the ratings that a target project will give candidate review experts, and thus achieve the review expert recommendation. Experiments on real data set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ould predict the review expert rating more effectively, and improve the recommendation effect of review experts.   相似文献   

14.
目前关于商品评论的深度网络模型难以有效利用评论中的用户信息和产品信息。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交互机制的层次网络(HNAIM)模型。该模型利用层次网络对不同粒度语义信息进行提取,并通过注意力交互机制在层次网络中通过捕捉用户、产品中的重要特征来帮助提取文本特征。最终将用户视角下的损失值和产品视角下的损失值作为辅助分类信息,并利用层次网络输出的针对用户或产品的关键文本特征进行训练和分类。三个公开数据集上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较相关模型而言效果均有提升。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矩阵因子分解模型不能有效提取用户和物品特征,而基于深度学习模型可以很好地提取特征信息。当前,主流的基于深度学习推荐算法只是单一地将神经网络的输出或物品特征与用户特征乘积的形式来做推荐预测,不能充分挖掘用户和物品之间的关系。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文本卷积神经网络与带偏置项的奇异值分解(BiasSVD)结合的推荐算法,利用文本卷积神经网络(TextCNN)来充分提取用户和物品的特征信息,然后用奇异值分解方法来做推荐,深层次理解文档上下文信息,进一步提高推荐的准确性。将该算法在MovieLens的2个真实数据集上做广泛的评估分析,推荐的准确度要明显优于ConvMF算法及主流深度学习推荐算法。  相似文献   

16.
周传华  于猜  鲁勇 《计算机应用研究》2021,38(4):1058-1061,1068
针对个性化推荐中用户评分矩阵数据集稀疏,用户和项目描述信息未充分利用的问题,提出融合评分矩阵和评论文本的深度神经网络推荐模型(deep neural network recommendation model,DeepRec)。首先将通过数据预处理得到的用户偏好特征和项目属性特征的文本集合分别输入到卷积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得到用户和项目的深层次非线性特征,同时将评分矩阵输入多层感知机得到用户偏好隐表示,并对两种模型提取的用户偏好隐表示进行融合;其次利用多层感知机建模用户和项目隐表示对用户进行个性化推荐;最后基于三组数据集以均方根误差为评估指标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DeepRec的预测误差更低,有效提高了推荐的精准度。  相似文献   

17.
互补产品推荐旨在为用户提供经常一起购买的产品,以满足共同的需求。现有的互补产品推荐方法大多考虑对产品的内容特性(视觉和文本内容)建模,而没有考虑用户购买产品的偏好。为此设计了一种融合用户偏好的互补产品推荐模型(complementary product recommendation models that integrate user preferences, CPRUP)。该模型首先计算产品之间图像和文本特征的互补关系;然后将知识图谱与注意力机制相结合,基于n-hop邻居挖掘用户历史购买产品之间的相关性,提出一种基于知识图谱的用户表征来提取用户对互补产品的偏好;最后基于神经网络实现互补关系与用户偏好的共同学习。使用Amazon数据集进行实验,提出的CPRUP模型与次优基线模型相比,ACC提升了5%,precision提升了4%,表明CPRUP模型可以更准确地为用户推荐互补产品。  相似文献   

18.
谢柏林  黎琦  魏娜  邝建 《计算机工程》2023,49(1):279-286+294
社交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和发布信息的一个重要平台,也是黑客发起网络诈骗的主要场地。大多数黑客在发起网络诈骗之前,首先会判别目标用户的主要人格特点,然后根据主要人格特点制定与其接触的策略。因此,面向社交网络用户的人格特质识别方法的研究对提高用户识别社交网络诈骗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提出基于用户的人格特质识别方法。通过构建面向社交网络的人格特质词典提取用户发表或转发文本信息中能反映用户主要人格特质类型的观测值,采用5个具有不同参数值的隐半马尔可夫模型刻画用户在社交网络上发表或转发文本信息的行为过程。在人格特质识别阶段,通过计算每个用户在发表或转发文本信息过程中产生的观测序列相对于模型的平均对数似然概率,以识别用户所属的人格特质类型。在采集的新浪微博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当假正率为10%时,该方法的总真正率为93.18%,能准确识别用户的人格特质类型。  相似文献   

19.
社交网络用户的指数型增长,导致用户在网络中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好友.提出一种基于多目标检测算法SSD和时序模型的微博好友推荐算法BSBT-FR,首先利用SSD对搜集到的用户图像进行信息提取,再利用时序模型在时间维度上对提取到的信息做进一步处理,然后利用JS散度公式计算用户间的相似度,最后与基于用户个人信息得出的相似度进行加权式融合,得出综合的用户相似度,使用Top-K思想进行用户推荐.在新浪微博用户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参考因素的权重取值会影响推荐结果,BSBT-FR算法与只考虑用户属性或用户图像的算法相比,精准度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