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T接线路行波差动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传统的行波差动保护无法应用于T接输电线路,文中研究了一种新的行波差流表达式,理论推导了其在区内故障时的差流特征。为有效躲过线路空充等各种运行工况和区外故障引起的暂态不平衡行波差流,引入电流行波制动量,提出一种具有轻微比例制动特性的行波差动保护实用方案,在区内高阻故障时能够保持很高的灵敏度。理论分析及EMTP仿真计算表明,该方案灵敏度高,动作速度快,对装置采样和通信速率没有过高的要求,能够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实现,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同杆并架双回线两回路间存在耦合,基于解耦变换,推导了行波差动保护应用于同杆双回线的差流表达式,详细分析了区内简单故障与跨线故障时两回路的各相差流特征,研究表明,同杆双回线中区内金属性故障时,由于波速不一致,在健全相引起的不平衡差流较相同长度的单回线更严重,为此提出了相应的措施,给出了行波差动保护在同杆双回线路中的实用方案。EMTP仿真验证表明,该方案灵敏度高,动作速度快,能在现有光纤通道基础上实现,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主变差动保护是变压器的主保护,基本原理是反映被保护变压器各端流入和流出的电流的差,在保护区内故障,差动回路中电流值大于整定值,差动保护瞬时动作,而在保护区外故障,主变差动保护则不应动作。受变压器励磁电流、接线方式、电流互感器误差等因素的影响,差动回路中产生不平衡电流,而不平衡电流中励磁涌流的存在,常可导致变压器差动保护误动,因此采取措施减少不平衡电流及其对保护的影响是实现主变差动保护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金沙峡水电站出现两次线路接地故障时主变保护误动作事故情况做出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差动保护原理已经广泛应用于高压线路保护,但受电容电流的影响,全电流差动保护的抗过渡电阻能力低。文中提出基于电阻性差流分量的差动保护新原理,利用差电流的电阻性分量来构成差动保护判据,可以避免电容电流的影响。该原理与线路电容参数及电抗器补偿情况无关,对于高阻接地故障的灵敏度高,可以作为现有差动保护原理的补充。EMTP仿真验证了基于该差动保护新原理所构成的保护判据的可靠性和灵敏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超高压长线电容电流对差动保护的影响,使用EMTP分析、比较了普通相量差动保护和故障分量相量差动保护的动作特性。仿真结果表明,对于两端供电超高压长线,带电容补偿的故障分量相量差动保护具有明显地高灵敏度和选择性;仿真结果还显示,在单侧电源和空投于故障线路情况下,相量差动保护的各种方案均无法满足实际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由于整定的线路参数与实际线路参数存在一定误差,基于3个空间模量的能量平衡保护若按整定的参数计算能量,外部故障时采用2种方法计算的能量曲线会有很大的误差,降低了能量平衡保护的可靠性。文中提出线路电阻采用整定值,线路电感和电容采用3个模分量参数计算平均值的校正方法,从而得到较准确的实际线路参数。1 000 kV特高压线路动模实验表明,该方法较好地消除了由于参数误差引起的外部故障时2种方法计算的能量曲线差异,能量平衡保护在各种复杂故障情况下仍能正确保护线路,单相接地故障时具有选相功能。  相似文献   

7.
行波差动保护在原理上具有灵敏可靠及良好的选择性等优点,而且不受分布电容电流、母线结构、过渡电阻、电流互感器饱和等因素的影响。但传统的行波差动保护要求实时传送所有高速采样数据,目前的通信手段难以胜任;若降低采样频率,则保护的灵敏度和可靠性将会降低。文中在对行波的小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小波变换的行波差动保护原理和算法。新的保护仅利用行波故障信息中的关键信息——行波波头信息,显著减少了数据通信量,使之能够适应现有的通信手段,同时提高了保护的灵敏度和可靠性。分析和仿真表明该保护动作快速、灵敏、可靠,可作为超(特)高压输电线路主保护。  相似文献   

8.
从行波传播的角度分析了分布电容电流的形成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电流行波的新型分布电容电流时域补偿算法。新算法对于故障暂态和稳态过程中所产生的电容电流具有同样的补偿效果,而且不需要提高采样频率,不增加数据通信量。当线路内部无故障或线路中点发生故障时,新算法能完全补偿电容电流;当线路其他位置发生故障时,能够使动作电流与制动电流之比与电容电流被完全补偿时近似相等,从而有效地消除了分布电容电流对差动保护的不利影响。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补偿算法可应用于普通的特高压线路纵联差动保护。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基于故障分量的分相阻抗差动保护新原理。该原理分别提取线路两端保护安装处的故障分量进行阻抗计算,然后利用这2个阻抗之差构成阻抗差动判据。该原理无需进行采样数据同步处理,耐受电容电流和过渡电阻的影响。电流幅值差动保护判据以线路两侧的电流幅值差为动作量,幅值和为制动量,在发生电压互感器断线时,可作为阻抗差动保护判据的补充判据。仿真结果验证了该原理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直流输电线路保护中,以电压变化率为动作判据的线路行波保护和低电压保护难以检测出线路高阻接地故障,线路差动保护需要通过闭锁躲避区外故障而使动作延时较长,从而难以起到后备作用。同时,直流控制系统环节对线路保护的动作特性也有很大的影响,小负荷水平下将导致线路电流波动而导致差动保护拒动。结合某一直流线路实际参数,基于真实的直流控制保护模型与参数的EMTDC仿真平台,采用实际故障录波分析和仿真分析相结合的手段,系统分析了线路保护不正确动作的机理以及直流系统控制环节对线路保护的影响,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发电厂、变电站的变压器、发电机等大型主设备价值昂贵,当它们发生故障时,变压器、发电机的主保护纵向电流差动保护应准确及时地将它们从电力系统中切除,确保设备不受损坏。模拟发电机、变压器实际故障时的电流情况来进行差动试验,验证保护动作的正确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就计算机变压器差动保护的原理从要求到原理本身存在的不足,从传统变压器差动保护到模拟传统差动保护的计算机变压器差动保护进行了理论上的说明,并对计算机变压器差动保护新原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就计算机主器差动保护在映秀湾水力发电总厂的运用作了理论上的推理与实际的评价,指出了不同厂家的计算机差动保护装置在实际运用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Results of a study of various models of nonlinear ferromagnetic current transformers as applied to differential protection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4.
空充误动是变压器差动保护的一大难题,现有的涌流制动原理主要是二次谐波和波形对称。文中深入分析了这2种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不同的转角方式对保护可靠性产生的影响。传统的Y侧转换方式下,两相涌流之差可能导致二次谐波减小,波形趋于对称,这2种原理均可能误动;D侧转换方式下,三相涌流将互相影响,难以确定谐波制动的比例。  相似文献   

15.
按照双重化配置原则,某电厂500 kV母线配置了RCS-915A-G型和P740型各一套母差保护。该厂3号机主变高压侧出口开关在一次停机过程中,盆式绝缘子被击穿,造成母线接地,母差保护不正确动作。经对事件检查发现,故障是设计缺陷引起。P740保护跳母联开关5012的出口应该有而未设接复压闭锁接点,导致两套母线保护均动作。  相似文献   

16.
掺气水舌运动微分方程及其数值解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重力、浮力和阻力作用下建立了掺气水舌运动微分方程,并应用四阶龙格-库塔(Runge-Kutta)法得到其数值解;最后将挑流水舌外缘挑距计算值与原观值作了对比,其最大相对误差为3.4%.  相似文献   

17.
基于拓扑原理的数字式母线差动保护是将开关、刀闸、电流互感器等辅助信号输送给保护的中央控制单元,形成母线保护映像。由于一次系统倒闸操作及二次回路设备运行状况所限,不可避免会造成二进制输入状态的多种不确定性。针对参与形成母线保护映像的各个拓扑项,分析了影响母线保护逻辑判断的诸多因素,并对隔离刀闸告警、母线差流告警等进行约定,较好地解决了母线差动保护闭锁方案。运行实践和应用结果表明,该保护拓扑原理的应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针对近期基于波形对称原理的变压器差动保护频繁误动的现状,从三相变压器励磁涌流的产生机理入手,分析了波形对称原理与2次谐波制动原理的内在联系,结合目前流行的2种相位补偿方式,指出了传统采用相间差动的保护方案误动的根本原因。针对220 kV以上D侧套管内装设电流互感器的变压器,提出了一种采用相电流差动接线的保护方案。该方案在理论上克服了传统方案的全部弊端,并可实现真正的分相制动;缺点在于保护范围有所减小,需要其他保护来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