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大型仪器教学常态化是高校学生培养过程中的必要环节。紧随环境类学科的发展步伐,结合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培养工作,基于“内容因材施教,方法量身定制”的原则设计教学与科研实验内容,探究了将扫描电镜类大型仪器的使用融入到研究生与本科生培养工作中的方法;构建管理体系,保障了实验课程与科研训练的顺利开展,实现了大型仪器“开放共享”与“支撑教育教学”共发展的目的,同时也为其它大型仪器的使用与管理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光学精密机械》2006,(2):31-32
台湾军方连续数日在台岛东部空域对代号为“天蝎星”的“地空通信反制计划”进行测试,虽然目前进行的只是初期作战测试评估,但是台空军已经派出被列为“最高机密”的C-130HE担任假想敌,军方对该计划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虽然语焉不详,台湾方面的报道仍然在世界杯期间激起诸多军事爱好者的热情与好奇,使“天蝎星”和“C-130HE”成为军事网站论坛上的热门词,同时也引起军事评论人士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3.
《机电一体化》2010,(1):33-33
研华IPPC-8151S、APAX-5000系列和UNO—1170系列荣获2010“台湾精品”奖三项大奖。这些产品凭借出色的设计与独特的功能,由众多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台湾精品”奖以研发、设计、品质与市场营销作为评判依据,每个产品必须在这4项评判标准中均有良好表现。作为一年一度的盛事,“台湾精品”奖邀请业内资深人士参与评判,保证了获奖产品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4.
以经营塑胶业起家的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素有“塑胶大王”和“经营之神”的美称,曾一度为全球华人首富,台湾人称他“打一个喷嚏,全台湾工业界都要感冒”。这位当代台湾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巨人,而在台塑集团内部管理上却非常孤寒、非常吝啬,他处心积虑,精打细算,像只“铁  相似文献   

5.
学生评教是当前各高校普遍采用的一项旨在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有赞成者对其推崇备至,也有反对者对其大加鞭挞。问题的关键在于对学生评教的合理定位。事实上,学生评教的合理性和它的限度蕴涵着“半杯水”哲学。  相似文献   

6.
11月初,应台湾工具机暨零组件公会之邀,笔者赴台中参加了台湾国际机床展(TMTS2014)。5天参观下来,脑海中对台湾机床行业的印象——产业集群、功能部件发达、性价比高、服务意识先进等变得更加深刻,尤其让我耳目一新的是,台湾机床行业产学研结合得如此之好。在首目的开幕式上,首先进行的环节不是时任总统的马英九致辞,而是给大学生颁奖——“精密工具机与自动化技术”专题实作奖。  相似文献   

7.
按照“双创”要求,根据山西师范大学工业控制实训教学平台的实际情况,为解决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对底层运行逻辑不清晰,仅以基础实验和模板化任务为主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图形化仿真后的代码生成和阶梯式任务设置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从底层代码中理解工控实训的原理,充分发挥学生创造力,激发学生兴趣,为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8.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作为美国高校中追求学术诚信的典范,其荣誉制度不仅在本校学生的学术管理和学术诚信教育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而且,其所传承的“荣誉精神”对美国其他高校都有着影响。普林斯顿大学的荣誉制度致力于保障学术诚信和促成信任气氛遍布整个大学校园,旨在建立学生个体的自律和学生群体的自我管理理念。荣誉制度主要通过学生学术诚信手册体现,其内容主要包括荣誉声明、荣誉准则、组织机构、违规处理程序和惩罚机制等几个方面。事实上,普林斯顿大学的荣誉制度已经超越了一种制度的本身,它所展现的是普林斯顿大学的一种文化、价值观和精神。其产生、发展、具体内容、组织机构和实施程序等方面兼具独特性和普遍性,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积累了丰富的大学学术诚信教育经验,为我国当前高校学生学术诚信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学生课外参与投入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首先从经济学视角分析了学生课外参与投入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机制,提出课外参与存在适度性的假设,并利用“2008年首都高校学生发展调查”数据建立计量模型,通过多元回归分析证明了课外参与投入适度性的存在。研究结果显示,学生自学和课外活动参与等课外参与投入存在适度区间且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边际递减,课外自学、课外活动参与、积极课堂参与对学生不同维度发展的影响方向和程度不同,不同类型院校学生课外自学和课外活动参与投入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存在差异。基于以上发现,分别针对学生个人和高等院校在课堂以外领域的行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灾难的多米诺效应与连锁反应安全-保安技术经济与标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讨论仪器仪表与自动化行业,同时也是IT/NET中一个未来的大市场。2005年中国进入“巨城市时代”,“安全-保安”成了新问题。本文分析2004-2005东亚/南亚地震-海啸与同震级、同人口的1976唐山/1986智利/日本台湾地震的“死亡率反差”说明:“灾难多米诺效应和连锁反应”。“安全-保安”不仅是政治、法律问题,更是利用科学的技术经济和增加就业机会的大市场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现代大学制度”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大学制度”成为了中国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然而,对其内涵的理解却是众说纷纭。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精神,以及当前“现代企业制度”中的“现代”精神,“现代大学制度”应当特指在大学所有权与管理权相分离基础上的“现代制度”,以区别于常规的大学制度变革问题。这样明确“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有助于规范学术用语、明确学术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哈佛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全人”的教育;芝加哥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益智厚生”;普林斯顿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一“重基础、强交叉”,这三所大学在美国顶尖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中独具特征。它们从人才培养理念、培养制度以及课程设置三个纬度廓清了美国精英式高等教育的本质诉求。强调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地方。应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大学的核心职能在于教学育人,以制度的约束保障本科教学的重要地位;大学要为社会的进步提供动力,为社会的发展创造价值;大学的目的是为了人的自由,大学教育是自由的教育,是为了自由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马相伯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私立大学创办人之一,先后创办了震旦学院、复旦公学,参与创办了辅仁大学,短暂执掌过北京大学。结合马相伯的心路历程,可观其对中国大学教育独特的设想和追求:为了实践教育救国之宏愿,马相伯年过六旬,不惜毁家兴学,先后创办震旦学院、复旦公学;在人才培养上,以融合中西、贯通文理为理念,设计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大学课程体系;在学校管理上,以大学自治、学术自由为旨归,培养师生的民主意识和自治能力,强调大学之大,在道德高尚和学问高深;在大学与社会的关系上,为了避免当时政治和宗教的干扰,主张教育独立,并要求学生摒弃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以获取真才实学为重。马相伯的大学教育思想既与西方大学精神的传统相契合,又有着强烈的国家富强和民族自立意识,今天仍具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场所精神是能为置身于场所中的人带来“方向感”和“认同感”的人文思想和情感。它是一个场所的象征和灵魂。中世纪大学的场所精神体现在它“求知”与“朝圣”共荣的神圣使命、“自由”和“自治”共享的独立地位以及“平等”且“友爱”的社群文化。现代大学需要力求建筑和环境与使命的统一。通过人与场所的互动。在延续大学的场所精神——纯粹的智识追求与平等自由的交流——的基础上推动每所大学独具特色的“场所精神”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教师个体教学哲学表达是教师个人教学信念的集中展现和教学思想的话语形式。美国大学教师个体教学哲学表达可归纳为五种典型范式,即“目标~手段”范式、“经验总结”范式、“形象描述”范式、“取向阐述’总结”范式和“因素分析”范式。美国大学教师个体教学哲学表达对我国大学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哲学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参考。关注大学教师个体教学哲学的形成与发展,不仅是大学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诉求,也将为教师开展有效教学提供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16.
培养学生的全球化能力是今日大学所应承担的重要责任,也是世界发达国家推进大学国际化发展的内在动因。基于对中国南京大学与韩国首尔大学的问卷调查和比较,可以发现,两校本科生在全球化理解能力上没有明显差异,而在全球化交往能力上,南京大学低年级本科生要显著强于首尔大学,但在高年级阶段,这种差异并不存在。而就全球化经历的比较来看,首尔大学为学生提供的全球化学术经历和交往经历。要更加丰富和充裕。聚类分析和回归分析则进一步表明,全球化经历与全球化能力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联系,并且全球化的交往经历会更显著地影响学生的两种全球化能力的发展。对于中国大学的国际化发展来说,在国家层面,应深刻考量“全球化人才”培养的重要价值;在大学层面,应通过资金和政策的支持来推进“全球化人才”的培养;在学生层面,应帮助学生建立“全球化人才”的身份意识。并鼓励学生参与到各种全球化经历之中。  相似文献   

17.
大学是一个传授普遍知识的地方,大学的主要职能是教学,大学为传授知识而设,这是纽曼《大学的理想》的中心思想。从《大学的理想》有关教学目标——传播和推广知识与培育理智、教学内容——整合的知识、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动机以及教学组织——让学生合作学习的论述中,阐述了纽曼的大学教学思想,并据此反思了现代大学教学。  相似文献   

18.
高深学问及其构成的学科(专业)是大学存在的知识和组织基础。大学文化既是一种存在更是一种信仰,二者既有深刻联系又有质的区别。任何社会思潮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当大学文化缺失问题,特别是大学精神衰微现象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并逐步进入到哲学领域时,大学文化哲学便产生了。从"高深学问"到"大学文化"是一个质的飞跃,以"大学文化"为逻辑起点,从整体上构建一个以"大学文化既是一种存在更是一种信仰"为核心的大学文化哲学的基本理论框架,是当今时代的强烈呼唤。其核心内涵是:大学的本质是一种以传承和创新文化为己任的功能独特的文化组织;大学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人文关怀和追求真理是大学应当坚守的"永恒之魂";和谐文化的本质是一种信仰。当今我国大学的崇高使命是:坚持"中国特色,综合创新"的文化发展道路,创新和高扬当代中国大学精神,全面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大力增强我国大学核心竞争力,为实现中国特色大学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文化强国而奋斗。  相似文献   

19.
大学文化,是一个不同于其它文化的与“教育”、“培养”有关的概念。大学以关心人类的心灵幸福为宗旨。具有特定内涵的博雅与通达、修养与高贵、责任与勇气是大学文化的精华养分。大学对人类心灵的责任,除了要传承和创造高深知识,还对知识的后果负责。具有创造天分的人,在自然分布上有一定的概率。知识创新作为现代大学文化的重要内涵,需要大学为他们提供学术自由的保护。让他们的创造天性得以良好地成长。而不是去刻意地发起创新工程,试图通过“培养”创新人才而制造出创造性成果。  相似文献   

20.
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问题与个案”实践教学,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大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水平,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从有利于课程教学和课程科研出发,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素质出发,根据课程属性、特点和教学内容的不同来确定“问题”、“个案”研究项目。做好组织实施工作是这种实践教学取得成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