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型期我国大学在回应社会剧变的挑战过程中获得了快速发展,但在教育价值取向和人才培养模式选择等问题上却出现了“钱学森式”的困惑和迷思。大学声誉、大学质量依存于人才质量,人才质量依托于人才培养模式,故人才培养模式是大学教育质量的关键性因素,是大学发展的基本前提。在社会转型的总体背景下,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应遵循学生发展本位、教学环节本位、社会需求本位的价值取向,确立合理的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设计出合理的、可行性的培养体制与制度。  相似文献   

2.
西南联合大学是我国现代高等教育史上的一朵奇葩,她因培养出了大批杰出人才而享誉中外。西南联合大学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其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西南联合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点是:1)造就“通才”的培养目标;2)理渗透、重视基础、内容新颖的课程结构;3)灵活而严格的教学制度和教学组织形式;4)自由、民主、创新的学术化。  相似文献   

3.
加强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既是时代发展的强烈呼唤。也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近年来,关于人才培养模式概念的界定见仁见智,关于人才培养模式构成要素的表述也莫衷一是,从而影响了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理性认识和改革创新。界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从分析“模式”和“人才培养”的内涵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入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主体为了实现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和一定的培养制度保障下设计的,由若干要素构成的具有系统性、目的性、中介性、开放性、多样性与可仿效性等特征的有关人才培养过程的运作模型与组织样式。它主要由人才培养理念、专业设置模式、课程设置方式、教学制度体系、教学组织形式、隐性课程形式、教学管理模式与教育评价方式八大要素构成。  相似文献   

4.
地方教学型本科院校需立足社会需求、办学实际,坚持“实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从学生毕业“能干什么”出发,确立多样化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考评机制,并以学校特色文化为依托,“专业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线,整合和融通课堂教学、实验实训、校园文化活动三个人才培养平台,重构或创新“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新形势下专业教育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5.
如何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主动适应并引领社会的优秀人才.是高校目前应该高度关注并力求解决的难题。高校必须从了解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入手.真正从人才培养理念、教学培养过程、培养制度和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几方面寻求突破,全局规划,系统改革,真正回归大学的“育人”本真。  相似文献   

6.
郭惠昕  戴娟  谈锋  胡冠昱 《广西机械》2009,(11):175-176
研究“教学型”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教育问题,提出了与“研究型”大学及“技能型”学院进行“错位竞争”的创新教育策略。经过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构建了基于“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教育平台,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创新教育教学新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量规作为蕴含“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教学评价工具,不仅是作业任务的评分标准,也是探索知识的指南针;不仅是师生交流的桥梁,也是教学艺术的科学性保障,是突出教师职业性培养特色的重要手段,因此有必要在教师教育人才培养中广泛使用.为了设计科学有效的量规,其评价元素应具有约定性、差异性和不可再分性;评价标准应体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评价权重分配合理、等级明显以及可操作性强等特点.此外,美国CU大学教育硕士培养范例为量规在教师教育人才培养中的设计和运用提供了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8.
兰慧琴 《机电技术》2023,(3):107-109+113
职业教育贯通“中高本衔接”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实现应用型的高等职业本科层次教育,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社会经济水平提高输送高质量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抓手。文章以中高本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种类、积极意义为切入点,从创建办学联盟,构建人才培养一体化方案和考核评价标准、建立核心课程标准、完善转段和接续机制、打造优质教育团队以及创建保障制度等方面对职业教育贯通“中高本衔接”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综合性大学影视艺术本科人才培养应当坚持走自己的路,走特色办学之路。其招生要兼顾“双基”: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其培养要锚定“两型”:应用型和复合型;其教学要推行“两化”:课程教学实践化和实践教学课程化。  相似文献   

10.
大学自由学术和学术自由的理论源头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和康德.亚里士多德认为作为理论原理的哲学知识就是自由学术;康德则认为应该在大学中给本身就是目的的“哲学部”以充分的学术自由.其实践意义在于形成西方大学重视理论知识的理性文化,奠定学术自由的制度保障.以此意义反思中国的大学教育,我们的大学存在文化短板与制度缺陷,既不重视理论知识的价值,也没有良好的学术自由制度保障,需要进行文化变革与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1.
美国研究型大学课程改革的特点与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教学改革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在于其能否正确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也在于其能否吸收国内外成功的教学改革实践经验。从外在形式看,美国研究型大学的课程表现出个性化、弹性化、柔性化以及综合化等特征,这些特征集中反映了美国研究型大学精英教育价值取向、以人为本的自由教育原则和以研究为基础的本科教育理念。这些特征和理念对于深化中国研究型大学课程改革,推进学分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课程设计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面向21世纪人才培养和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要求,根据应用型本科大学的教学特点和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即OBE),就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通过一些教学改革谈谈对机械课程教改设计的体会。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大学教育长期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这种教育取向影响了多代学子的成才与发展。为了从根本上扭转这种状况。我国大学教育需要从洪堡“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向纽曼“大学以教学为主”的思想转变,从纽曼“大学以教学为主”的思想向博耶“教学的学术”理论延伸,从而牢固树立“教学是大学教育第一使命”的教育观念。这既是大学教育理论的发展要求,也是大学教育实践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4.
基础科学学科的人才培养深刻影响着社会未来的发展。我国大学基础科学学科的教学状况尚不乐观。美国大学开辟STEM专门领域以发展基础科学学科,在课程教学改革、教师专业发展、教育伙伴、制度支持等方面所采取的策略,体现了“以学生学习为中心、重视培养学生探究力、在教师专业发展”等中渗透学科学习内容、将人才培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而实施的特征,为我国基础科学学科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产学研合作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以C大学为样本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开展问卷调查,分析当今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点、途径和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结合C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总结了“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5大模式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为了适应新建应用实践型本科院校的教学教育特点,结合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以及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结合该专业的基础课《机械原理》的课程特点,对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法、实践实验教学这三方面进行了适当的改革,探索适合新建应用实践型本科院校的教学理念,从而进行有效合理的教与学。  相似文献   

17.
对六所教育部直属一流师范大学2009年人才培养方案或教学计划的修订意见及其实施文本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一流师范大学已经初步形成了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整合培养新模式。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更加优化,文理基础课得到加强,教育专业课程更加多样,教育实践更加得到重视。但在国际视野下与美国教师教育的改革相比,新方案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有待进一步明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尚需进一步融合。而且,我国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尚待转换到与国际接轨的“大学化”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正在实施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政策,这项政策将会产生巨大的政策效应,对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大学教育理念以及专科层次高职院校改革发展均会产生重大影响。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必须解决好现有教师队伍向“双师型”教师队伍转型、教学体系由知识教学体系向实训教学体系转型,以及如何更好实现校企深度合作等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西方人所说的自由是指对必然性的认识和遵循,而庄子所说的逍遥是自我主动地摆脱功名利禄、权势尊位的束缚,自觉地过一种悠游自在、无挂无碍的精神生活.庄子告诉我们:有多大的创造力就有多大的自由;但创造力再大,作为具体事物的存在都是有所依待的,没有绝对的自由;只有超越自我和功名的束缚,遵道而行,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人,才能在精神世界里逍遥游;这样的人在世俗的眼光里百无一用,却是创造了人类文化的精神导师.从这些思想中可以引申出庄子的大学教育哲学:大学的自由不是制度所赋予的,而是大学人自己创造的;但大学又要建立一种制度,以保障创造的自由,同时包容创造的失败者;掌握了实用技术让人获得有限的自由,只有小用,人之大用是思想的自由与逍遥.用这样的教育哲学思想看当今的大学教育,我们便明白了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标准和要求限制了大学人的自由,扼杀了他们的创造力,降低了大学的品格;大学有太多的虚假和虚伪,太讲究实用,容不下大而无用的思想、文化和艺术,很难见到单纯质朴、真实鲜活、淡泊名利、逍遥自在、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真人”.这既是体制的问题,也是大学人自己的问题,因为自由需要制度的保障,而逍遥是可以自我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关于通识教育的内涵,存在着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并与博雅教育、通才教育、素质教育等有着复杂的关系。关于通识教育的实施,研究者们认为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施渠道、教学评价机制和制度因素等多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已有研究主要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进行了归因。关于深化大学通识教育的对策,研究者们提出了合理定位通识教育、改革通识课程、加强机构与制度保障等多方面建议。面向未来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识教育研究还需要深入挖掘“通识”的本质,进一步明确通识教育的内涵,深入思考如何在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充分体现通识教育的精神,同时努力在国际化背景下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通识教育认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