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与合作是稳定和发展双边关系的纽带和桥梁。建立和发展“中国-东盟高等教育战略伙伴关系”是“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应有之义,也是重要动力源泉。建立和发展高等教育战略伙伴关系的双方有着共同的文化根基,同时也面临着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利用相近文化、尊重异质文化和谋求文化认同,是中国东盟建立和发展高等教育战略伙伴关系的主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2.
展立新和陈学飞的论文《理性的视角:走出高等教育“适应论”的历史误区》认为高等教育“适应论”是一种历史误区,超越“适应论”,回归“认知理性”,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围绕“高等教育适应论是历史误区还是发展规律”这一问题,上海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部分师生展开了讨论,取得了如下共识:高等教育“适应论”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适应”是高等教育基业长青的前提,回归“认知理性”不仅不会突破或超越“适应论”,而且要求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遵循“适应论”.回归“认知理性”包含在了“适应”社会之中,与“适应”是完全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高等专科教育作为两种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既有分工又有交叉,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有着各自的地位和作用,高职教育要求学生掌握“必需,够用”的应用技术理论,采用“能力中心”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电气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应根据电气专业面广的特点,将各种专业能力分解并融于课程之中,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步骤的能力培养和训练,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2008年10月在南京召开的“第十二届大学教育思想研讨会”在高等教育界奏响了和谐理念的最强音。围绕“和谐社会建设视野中的高等教育:理念、实践、创新”的主题,与会代表们就“大学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大学教育理念与和谐社会构建”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他们一致认为,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高等教育的智力支持,高等教育必须积极主动地适应和谐社会要求,以和谐教育思想为指导,构建大学和谐教育机制,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公共行政主要体现在政府对大学的管制和服务上。其核心问题实际上就是“府学关系”问题。高等教育公共行政中的“府学关系”问题既是一个无止境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有时限解决的现实问题。改革开放后,我国转变政府职能和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的问题被加速化地提上议事日程,高等教育界涌现出大批的学者研究该问题。多学科的知识渗入是“府学关系”问题研究的重要特征,尤其是政治学、管理学和法学的学科视野为政府怎样管大学提供了多层次、多途径的解决办法。但在政府管大学什么、不该管大学什么等权力边界问题上还研究得不够深入和系统。另外,以从政府公共行政的规律出发的逻辑起点来研究该问题的文献还不多见。今后,以高等教育公共行政的权力边界为切入点来研究“府学关系”问题既必要又可行。  相似文献   

6.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大学,一直是党和国家教育发展战略中的重中之重,也是高教界志士仁人共同努力的方向。4月30日,在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发起、举办的“高等教育质量与评价高层论坛”上。来自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高等教育质量与评价专家们热议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纷纷为高等教育质量“把脉”、“号诊”,旨在充分发挥理论的先导作用,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质量理论与评价体系。本刊上一期从“质量文化”、“教学质量”、“质量评估”等方面刊载了6篇笔谈文章,本期再从“本科教育质量”、“大学制度”、“质量的涵义及其评价”以及“质量评价的问题与对策”等视角刊载4篇文章组成笔谈之二,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等教育经过1999年后的8年扩招,跨越式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当前应重点抓教育质量的提高,并从三方面落到实处。一是落实在教育理念上,把提高质量当作高等教育的生命线。不管是从国际人才竞争的形势看,还是从高校面临的责任、使命以及我国高校的现状看,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有一种危机感和责任感来确立质量是生命线的理念。二是落实在质量标准上,要以人为本,“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的根本标准”。为此,必须树立大教育观念,让教育回归教育;必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中心;要因材施教,分层培养。三是切实履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的举措,包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施重点发展、合理布局、分类指导的方略。  相似文献   

8.
论文批驳了《理性的视角》所提出的“从理性分工的角度来看,高等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知识再生产活动”这一核心观点,认为认知理性不是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人才培养而不是知识再生产.主动适应社会需要是高等教育发展与变革的永续动力,知识创新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价值.在批判了“认知理性”的理论错误及其实践危害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人才培养、社会需要与知识创新相结合是中国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发展经历两个发展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十年“文革”结束,是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的产生、形成、发展时期;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现在,是我国对高等教育投资体制进行改革与探索的历史时期。在两个不同的阶段,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呈现出鲜明的特征。为深化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的改革,应在投资决策上做到事权与财权统一;建立健全教育投资法律体系;规范各级政府的转移支付行为,加强经费管理。  相似文献   

1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在高等教育部分提出了两个重点改革任务和目标:一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二是完善和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在今年上半年教育部发布的“高等教育质量三十条”和“高等教育专题规划”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建设现代大学制度也是核心和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之间既不是相互排斥、彼此对立的关系,也不是自觉转化、必然促进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的关系.实现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兼顾就是要根据特定的国情、教情、社情、民情与每个学生的条件和意愿,以及效率与公平的理论结构按不同层级安排找到更能兼顾好公平与效率的平衡点,从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两个方面求取相对公平与效率的最大值,促进二者的动态适应与相互转化.实现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兼顾既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强烈呼唤,又是高等教育和谐发展的迫切要求,还是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经验.合理分流是实现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最佳途径.其机理在于合理分流取向具有兼顾性、分流策略具有科学性、分流结构具有协调性、分流模式具有多样性、分流机构的定位具有切实性、分流资源配置具有合理性.实现高等教育的合理分流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做多方面的探索与努力.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四大误区,认为大众型高等教育不应排斥精英型高等教育;要办出“高职”的特色,不应使其成为本科教育的“压缩型”;衡量高等教育的质量标准应多样化;要转变轻视技艺,应用的旧观念,促进大众化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的社会理想和目标追求,是“人人平等”理念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和延展。目前,我国已迈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初始发展阶段,高等教育机会均等问题开始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但无可讳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面对不同社会阶层共存的现状,绝对的机会均等是不存在的。因此,我们应当联系国情来理性认识和把握高等教育机会均等问题,力求达到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基本平衡状态,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平等、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郭秉文不仅是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管理实践的重要开拓者,也是我国现代教育管理学研究的开创性人物。他的教育管理学思想有着鲜明的教育意味和“持中”感。一方面,他重视教育管理的教育性,主张教育要面向所有公众。教育管理应具有公共精神。另一方面,他也坚信教育管理是一种持中之道,认为合理的教育管理应恰当地处理西方与中国的关系,注重教育管理的本土情境;应深入地考察过去与现在的关联。提升教育管理的历史感;应审慎地辨识激进与保守的利弊,意识到教育改革的渐进性。  相似文献   

15.
《机械制图》课程是一门高等职业教育中机电类专业学生基础入门的核心课程,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要求我们课程教学要适应行业企业职业岗位的发展需求,同时该课程的教学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就业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基于德国“双元制”课程教学模式的理论与研究来探讨《机械制图》课程在实践教学中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自张建民、冯淑华同志写的“机电一体化技术革命与机电一体化教育”一文中的关于机电一体化教育部分。作者论述了如何将机电一体化教育有机地列入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去,培养出众多的机电一体化的专业人才,适应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沉默的螺旋”是传播学受众研究的经典理论。作为一种传播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沉默的螺旋”产生的前提条件和心理机制,因而这一理论在该领域具有适用性。由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对于“沉默的螺旋”理论应该批判地借鉴: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其在舆论引导、行为规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要防止不健康的螺旋、不平等的关系带来的负面影响。“沉默的螺旋”理论提示思想政治教育者高度重视学生中的“沉默”现象,不断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哈佛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全人”的教育;芝加哥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益智厚生”;普林斯顿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一“重基础、强交叉”,这三所大学在美国顶尖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中独具特征。它们从人才培养理念、培养制度以及课程设置三个纬度廓清了美国精英式高等教育的本质诉求。强调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地方。应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大学的核心职能在于教学育人,以制度的约束保障本科教学的重要地位;大学要为社会的进步提供动力,为社会的发展创造价值;大学的目的是为了人的自由,大学教育是自由的教育,是为了自由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苏联模式”是在“全面输入”苏联教育理论、经验的前提下,自上而下建立起的“立体”师范教育模式。虽仅存在十余年就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其却从体制和精神两个维度塑造了新中国师范教育。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师范教育发展走向。从发展角度看,师范教育思维的“苏联模式”已成为当下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障碍。解读“苏联模式”有着重大现实意义:分析其建设历程.汲取其宝贵经验.为推动教师教育体制改革提供借鉴;挖掘该模式得以产生影响的深刻原因,为消除“苏联模式”影响,推动教师教育开放进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民办高等教育的公共性决定了政府在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具有不可推卸的公共责任。当前政府应基于法定的职责和民办高等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将角色作如下定位:一是要真正确立“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的理念,从法理和制度上摒弃对民办教育的体制性歧视,制定和完善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制度环境,履行好支持者的角色。二要科学规划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合理有序地定位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的市场分布,充分发挥高等教育规划者的作用。三是健全公共财政资助制度,减轻民办高校资金压力,承担起财政资助者的责任。四是强化对民办高校宏观调控,要创新监管制度安排,履行好教育监管者的责任。五是强化政府的服务,降低办学成本,承担起服务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