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结合新乡地区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数据,采用无量纲随机变量的极限状态方程进行了可靠度分析,采用JC法对其进行了可靠指标的计算,并分析了不同荷载效应比ρ对可靠度指标的影响,得出可靠度指标β随ρ的增大而增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工程界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压缩变形计算的三种计算模式及各模式在实际应用中的缺陷,指出对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中土体应力扩散形式的不同认识导致深层搅拌法在软土地区使用上的不同观点。  相似文献   

3.
潘金生 《山西建筑》2010,36(23):134-136
对影响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可靠度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了探讨,采用抽样检验的贝叶斯方法对依据计算模型得到的可靠度进行更新,同时,采用自编的改进遗传算法计算复合地基的可靠指标,对可靠指标进行了灵敏度分析,得到一些规律性和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钉形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钉形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承载特性,通过现场复合地基荷载试验对比分析了钉形搅拌桩和常规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与桩土应力比,以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了设计参数对钉形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影响,并探讨了钉形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钉形搅拌桩在节省水泥用量和施工时间的同时,取得了比常规搅拌桩更高的复合地基承载力,显示出很好的加固效果和经济效益。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钉形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随着扩大头高度增加或桩间距减小而增大,随扩大头直径或桩长先增大后不变,即从复合地基承载力角度存在最优扩大头直径和桩长。钉形搅拌桩单桩承载力包括了扩大头下部土体的贡献,故可以将钉形搅拌桩等效为直径为扩大头直径的常规截面搅拌桩,按照桩、土复合的方法进行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计算实例表明该方法计算的钉形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与现场荷载试验的结果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7)
以稳定性分析为基础,提出长短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可靠度计算的优化方法。数据表法利用可靠度指标的几何意义,在基本变量空间中直接求解可靠度;它与稳定分析中的圆弧滑动法有着相似的计算求解过程,将两者结合起来形成相对简单的、可用于计算长短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可靠度指标的优化方法。用圆弧滑动法建立长短桩复合地基的两种破坏模型,推导出极限状态函数,采用数据表法在Excel2007中处理数据,求得安全系数和可靠度指标。结合实例,计算出可靠度指标,并用蒙特卡罗法验证。从可靠度分析角度确定了最危险滑弧的位置,发现滑动破裂面穿过了长短桩复合地基的上下两个加固层,同时对可靠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发现土体重度γs、内摩擦角φs和上部荷载p的变异对可靠度指标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于光河 《建筑技术》2002,33(3):202-203
目前,深层搅拌法在地基加固处理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在软土地区采用深层搅拌桩处理地基,建筑物的沉降计算逐渐成为基础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采用复合地基变形计算的不同计算理论,其计算结果亦相差甚远。  相似文献   

7.
对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加固指标、桩的布置、施工步骤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论述了深层搅拌桩加固地基应重视软弱土层埋深和土质差异性对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凌国智 《广西土木建筑》2002,27(B10):227-229
对现行的深层搅拌桩设计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复合地基承载力进行计算的新思路。实例研究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深层搅拌桩复合基承载力的计算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吴全伟 《山西建筑》2014,(34):68-69
分析了近年来研究者对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可靠度的研究情况,主要对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研究现状、极限状态方程的建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析、可靠度的计算及设计方法进行了论述,最后对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张莉 《建筑与预算》2023,(11):56-58
依托福州市某市政道路软土地基处理工程,通过室内试验获得了场区软土地基的物理力学指标,并基于数值模拟手段对双向双轴水泥搅拌桩的加固参数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不同喷浆压力下,水泥搅拌桩周围土体位移随着距径比增加均呈指数降低的趋势,距径比>3.0时,不同喷浆压力下的土体位移均接近于零;不同喷浆持续时间,水泥搅拌桩周围土体超孔隙水压力随距径比增加均呈现指数衰减的趋势,并不断趋近于零,喷浆持续时间> 40 s后,超孔隙水压力的增幅较小;随着荷载的不断增加,复合地基的沉降量呈非线性增加的趋势,在同一荷载下,随着水泥搅拌桩长度的增加,复合地基的沉降量不断减小;随着荷载的不断增加,复合地基的沉降量呈线性增加的趋势,在同一荷载下,随着水泥搅拌桩间距的增加,复合地基的沉降量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1.
不同桩体刚度对复合地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巨玉文  白晓红 《工业建筑》2003,33(11):10-12,63
结合两例不同桩体刚度的工程实例———石灰搅拌桩和CFG桩复合地基 ,进行了室内试验、现场载荷试验及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探讨了柔性桩复合地基和半刚性桩复合地基受力、变形性能的不同所在 ,指出桩体刚度的变化是影响复合地基承载特性的重要因素 ,进而提出了区分这两类复合地基的大致界限范围。同时 ,通过现场载荷试验 ,验证了数值分析方法的可靠性和地基土本构模型选取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复合桩基的承载力安全度与可靠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沉降控制复合桩基的承载特点和设计方法,针对目前工程界普遍关心的设计条件下的整体安全度与承载能力可靠度的计算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提出沉降控制复合桩基安全度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运用可靠度理论建立了相应的可靠性指标计算方法。结合工程实例,对现行沉降控制复合桩基设计方法的安全度进行了校核,对各随机变量在复合桩基可靠度计算中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各随机变量变异性对可靠性指标的影响程度。同时,对设计容许沉降量、安全系数和可靠性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取得了一些规律性的结果。为进一步建立基于概率极限状态的可靠性设计方法打下了基础,对实际工程中的复合桩基设计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复合地基发展概况及其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近些年来复合地基技术在我国发展很快,应用复合地基技术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者简要介绍复合地基技术发展概况和复合地基理论概要,并通过工程实例介绍复合地基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设计公式的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设计公式,建立试计比的极限状态方程,利用各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及统计参数,计算被统计复合地基的平均可靠度指标,分析设计公式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刚柔组合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可靠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优化桩型的观点,将柔性桩和刚性桩组合成复合桩,充分发挥了柔性桩、刚性桩的优点又弥补了两种桩型的不足.建立了刚柔组合桩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可靠度概率分析模型.用JC法进行可靠度计算.通过实例对刚柔组合桩地基承载力的可靠指标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可靠性指标与随机变量的变异性及置换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可靠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复合桩基承载力极限状态概率统计方法进行了研究,计算了与目标可靠性指标相对应的各抗力和荷载效应的分项系数,使得复合桩基的可靠度设计能方便地应用到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7.
复合地基上褥垫层设计的理论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复合地基上褥垫层的设计是桩体复合地基设计的关键技术 ,通过对桩土应力比与褥垫层厚度关系的理论推导分析 ,并采用在水泥土桩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中设置不同厚度褥垫层的方法 ,得到了褥垫层作用下桩土应力比的分布规律 ,此分布规律与理论分析一致。该研究为复合地基褥垫层合理厚度的设置及复合地基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沈阳城区挖孔桩竖向承载力试计比的统计参数和无量纲随机变量的极限状态方程,对挖孔桩竖向承载力进行了可靠性分析;采用校准法计算了沈阳地区地基规范中挖孔桩的目标可靠指标,并分析了荷载效应比、荷载组合和抗力概型分布对可靠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挖孔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遵循对数正态分布,荷载效应比和荷载组合形式对可靠指标的影响较大,抗力概型分布对可靠指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挖孔桩竖向承载力在不同的荷载组合下应采用不同的目标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9.
结合晋西北厚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高层建筑地基处理实例,进行了多种地基处理方案和桩基方案的比较,提出了适用于厚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高层建筑的DDC素土桩-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复合桩基方案。对复合桩基湿陷性地基处理效果检测、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和基桩内力测量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剩余湿陷量、静载荷试验与复合桩基方案调整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20.
针对工程中复合地基静载倚试验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承台板尺寸、垫层厚度和施工工艺扰动土体对试验结果的影响,以至不能正确评价复合地基承载力的情况.本文通过工程实例对散体桩复合地基、刚性桩复合地基提出安全可靠靠的静荷载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