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吴青  商维成 《催化裂化》1997,16(2):29-32
介绍镇海炼化股份公司炼厂RFCCU分馏塔油浆系统的结焦的状况,从油浆的性质,催化剂和类型和工艺条件(油浆在塔底的温度和停留时间以及油浆的在管中的流速)等方面分析了油浆结焦的原因。提出了预防结焦和塔塞管道的措施是:改造分馏塔底出口过滤器,增设换热器反冲疏通管程堵塞的设施,优化催化剂,控制催化剂的油粉含量,控制分馏塔底油浆温度,控制催化剂细粉在油浆中的含量等。  相似文献   

2.
防止催化裂化分馏塔底结焦的新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分馏塔底结焦的因素有分馏塔底油浆的组成、温度、催化剂含量及停留时间。在众多厂家采取降低分馏塔底油浆温度(350℃以下)的措施来减少结焦时,高桥石油化工公司炼油厂采取了在分馏塔底设置冲洗搅动的新措施,取得了分馏塔底油浆温度在保持370~375℃的条件下,塔底无严重结焦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防止分馏塔塔底结焦是保证催化裂化装置长周期运行的关键之一。催化裂化装置分馏塔底结焦一般与塔底油浆的组成、温度、催化剂含量及停留时间等因素有关。我厂Ⅰ套催化采取了加阻垢剂、增设油浆返塔口、优化操作等新措施减少塔底结焦。根据兄弟厂的经验,提出塔底设置冲洗系统的新措施,实现塔底无严重结焦。  相似文献   

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石化分公司1.4Mt/a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装置全炼减压渣油后,分馏塔油浆系统结焦严重。为了解决此问题,分析了不同部位结焦的控制因素,并对这些控制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找出了控制因素之间的量化关系,提出了降低塔底液相温度、加大油浆下返塔量、加大阻焦剂用量以及降低油浆在分馏塔底的停留时间等控制结焦的对策,对策实施后取得了明显效果,缓解了分馏塔底结焦,装置运行正常。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扬子石化公司尤里卡装置在试运转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分馏塔底严重结焦。讨论了渣油在一定温度下结焦的原因和机理。工业试验说明了加强分馏塔底搅拌和减少渣油在塔底停留时间的作用。这种分析所得到的结论已在目前尤里卡装置的长周期运转中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6.
提高延迟焦化装置运行周期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影响延迟焦化装置运行周期的主要因素,介绍了近年来装置采用的提高运行周期的技术措施,包括停止掺炼乙烯裂解重油、降低脱油沥青掺炼比例,以优化装置原料;控制好分馏塔塔底温度、小吹汽量,切塔后继续加注消泡剂和急冷油,以优化装置操作条件;阻焦剂的注入位置由加热炉入口改变至分馏塔塔底,以减缓分馏塔塔底及加热炉管结焦;焦炭塔塔顶急冷油注入方式由直接三点式注入改为环形分配器注入,以减缓大油气线及分馏塔塔底结焦。实施上述措施后,分馏塔塔底循环量由5t/h提高到20t/h,加热炉炉管压降由0.21~0.25MPa降至0.11~0.13MPa,焦炭塔塔顶压降由0.008~0.011MPa降至0.005~0.009MPa,有效地缓解了分馏塔塔底、加热炉管及大油气线的结焦,装置运行周期由开工初期的10个月提高至15个月以上,实现了长周期运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石化洛阳分公司延迟焦化装置采取低循环比操作技术后的效果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采取低循环比操作后,焦化装置的液体产品收率和渣油加工能力均提高,同时装置的综合能耗降低,但存在加热炉结焦倾向增大、分馏塔塔底结焦、设备超负荷运行等问题。通过渣油进装置在线密度仪实时检测原料性质变化,根据原料性质变化及时调整循环比和加热炉炉管注汽量等,可改变渣油在炉管内的流动状态,避免加热炉炉管结焦;通过优化分馏塔塔底换热流程,增大循环油的流动性,可以减缓分馏塔塔底结焦;通过在小吹汽、大吹汽等阶段对分馏塔提前操作,可减弱低循环比操作对分馏塔的影响;通过增加循环油并入蜡油出装置流程,可解决低循环比操作下分馏塔塔底循环油去向问题,增大分馏塔平稳操作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8.
减少延迟焦化焦粉携带的技术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延迟焦化装置实际生产运行情况,从焦炭塔油气线速、加热炉注汽(水)量、炉出口温度、焦化原料性质和生焦高度等方面,分析了焦炭塔油气携带焦粉至分馏塔的原因。并从降低焦炭塔油气线速及泡沫层高度、控制焦炭塔顶温度和压力以及减少分馏塔底焦粉沉积等方面对装置进行了相应的技术改进。结果表明:在分馏塔底温度控制350~360℃的条件下,底循环流量保持60~80 t/h,分馏塔底没有发现明显的结焦趋势;分馏塔底过滤器清理的频次由20 d左右延长至最长40 d;分馏塔底过滤器清理时没有发现较大颗粒的焦粉;改进前液态烃脱硫塔填料每8~10个月清理一次,改进后该塔没有出现明显的堵塞情况;加热炉辐射管壁温度、炉膛温度上升趋势变缓,没有出现因焦粉携带引起的装置非计划停工现象,装置生产运行周期得以延长。  相似文献   

9.
何启忠 《催化裂化》1998,17(5):14-18
中国石化广州石化总厂炼油厂RFCC装置在短期试用AFA-1油浆阻垢剂后,分馏塔底无结焦层,油浆换热器拆开清洗次数明显减少,产蒸汽量和油浆返塔温度回升,且对产品质量和平稳操作无不良影响,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防止催化裂化装置油浆系统结焦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催化裂化装置油浆系统结焦与原料油性质、反应温度、分馏塔底温度、油浆在分馏塔底的停留时间以及油浆的性质和组成等因素有关,透过优化操作条件,对装置进行改造,或采取增设油浆固液分离设备等措施,可有效地解决油浆系统结焦堵塞问题.  相似文献   

11.
RFCCU分馏塔在操作负荷低、油浆固体含量高的情况下,增设了中段返塔回流,既保证分馏塔上部有足够的热量进行精馏操作,又使油浆保持所需的循环量,保证油气的洗涤效果,减少了塔板及塔底结焦。  相似文献   

12.
《齐鲁石油化工》2017,(4):303-305
催化裂化装置油浆密度大并含催化剂固体颗粒,使得分馏塔塔底双法兰液位计易结焦堵塞,导致液位计指示失灵。采用反吹蒸汽对液位计进行连续反吹,解决了引压管堵塞导致液位计失灵等生产问题,此技术适合各种差压式液位计大规模工业应用。  相似文献   

13.
徐惠  蒋奇斌 《炼油》1996,1(4):37-42
本文分析了上海炼油厂2^#催化装置分馏塔塔底、油浆换热器和大油气管结焦的原因,介绍了防止结焦的措施,如增设油浆冲洗搅拌环管,油浆换热器入口注入阻垢剂和采用反应终止剂等,取得的效果以及今后准备实施的几个技改项目。  相似文献   

14.
介绍催化裂化装置油浆系统垢质形成的机理,分析油浆系统垢质的来源,结合催化裂化装置运行的实际情况提出抑制结垢的措施。催化裂化油浆垢质主要由催化剂、焦炭及少量金属化合物组成,主要来源于油气管线内结焦,其次是油浆在分馏塔塔底河循环过程结焦以及催化剂的沉积。通过稳定装置的运行条件、防止油气管线的垢质带入油浆循环系统、添加油浆阻垢剂减缓垢质生成等措施可以抑制结垢。  相似文献   

15.
RFCCU分馏塔在操作负荷低,油浆固体含量高的情况,增设了中段返塔回流,即保证分馏塔上部有足够的热量进行精馏操作,又使油浆保持所需的循环量,保证油气的洗涤效果,减少了塔板及塔底结焦。  相似文献   

16.
刘家海 《催化裂化》1996,15(5):23-27
RFCCU的结焦问题通过技术土改造和改变操作参数,如取消分馏塔底澄清段,控制分馏塔底温度,特别是提高油浆系统的流程,降低油浆停留时间和油浆中固体含量等措施,彻底解决了油冰系统结焦堵塞的问题,大油气管线的结焦是通过更换保温层和保留时的彻底清焦及平稳操作等措施得以缓解。装置的开工周期延长至“二年一修”。  相似文献   

17.
催化裂化分馏塔底结焦是影响催化裂化装置长周期运行和正常生产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分馏塔底结焦现象的研究,分析其产生结焦的原因,提出合理的应对方案,减小和抑制分馏塔底结焦现象的发生,从而保证装置安全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18.
重油催化裂化装置结焦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重油催化裂化装置反应和分馏系统设备结焦的原因和采取的对策。控制合适的操作条件,在大油气管线进分馏塔入口处增加蒸汽环管,可以有效防止结焦。分馏系统加注油浆防垢刑及控制合适的外甩油浆量和分馏塔底温度,可以有效防止结焦。这些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装置连续运行时间达到730d。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装置结焦问题,中国石油广西石化公司350万t/a重油催化裂化装置采用美国UOP公司提升管出口快分系统和优混喷嘴技术对操作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采取降低预热温度、反应压力、分馏塔塔底温度等措施后,大油气管线、沉降器集气室、提升管出口快分旋分器出口以及分馏油浆系统均未发生结焦。  相似文献   

20.
流化床催化裂化(FCCU)反应器油气线结焦,仍然是一个困扰许多炼油厂的重大问题。本文摘要介绍了工业试验情况。通过中试提升管模拟装置研究催化剂和原料对结焦的影响,并提出主分馏塔底结垢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