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华 《烹调知识》2006,(7):40-41
去韩国学习,在首尔(旧译汉城)住了一个星期,我就敢断言:首尔的夜色纯粹是用酒泡出来的。没有到韩国之前,我觉得自己周围的男同事个个都能喝酒,但是他们与天天晚上都喝酒的韩国男人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在韩国一个有薪水的男人夜晚不喝酒,除非是他生病住院了,或者是单位里有特别重要的事。  相似文献   

2.
被成语击倒     
前些日子朋友聚会,我问:“什么是侠义男人?”有人拿起酒瓶大口喝起来,在许多人眼里,能大口喝酒就是侠义男人.我对于喝酒却不是那么喜欢,工作以后虽然偶尔也会逢场作戏喝点酒,但也只是点到为止,就怕喝醉酒也会不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丑态.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交活动中,男人们在应酬中少不了喝酒。酒对于男人来说也是生活中的调剂品,高兴了会喝酒,伤心难过了会喝酒,酒陪伴着男人的喜乐哀愁。但是对于有前列腺疾病的男人来说,酒就无异于一把锋利的尖刀,所刺伤的人却是男人自己!只要饮酒过量,前列腺炎就一定会找上门来。  相似文献   

4.
第一次感受混合威士忌的魅力是12年前的事。那时我刚开始做编辑工作,要编一本关于酒吧的实用书籍。为了让我了解洋酒,出版社的老板常带我去东京银座的几家酒吧。当时我才20出头,从没有去过高档的酒吧,每次我看到吧台后摆放着的好多美丽的洋酒瓶,都会感到酒吧是一种美好的世界。在各色各样的洋酒中,我对苏格兰威士忌情有独钟——它的液体颜色很素雅,口味也比较成熟。苏格兰威士忌有两种,一种是把同一家蒸馏厂的麦芽酒装入酒瓶中,这是单麦芽威士忌;另一种是把麦芽酒和其他谷物酒混起来,叫混合威士忌。  相似文献   

5.
大洋 《新食品》2008,(13):122-122
最近发生在老哥身上的一件事情让他很郁闷。老哥邀请几位地震灾区朋友到酒吧喝酒压惊。平素不饮酒的大哥为了陪好朋友,点了一瓶600多元的葡萄酒。就在几位老友慢慢品味之时.又赶来了一位好酒的朋友。该朋友还未落座,首先拿起一个空酒杯.倒上满满的一杯葡萄酒,同时,也给在座朋友一一盛满,说是很久没有见面,一定要“打一圈”  相似文献   

6.
##正##谈起酒,总有一种恨之甚深、爱之更切的感觉。和朋友喝酒,大体都是一些高兴之事。那时候虽然比较穷,但几个同学朋友三五成群,买一点花生瓜子,好的时候也弄些卤菜,就可以喝得十分尽兴。印象中只有几次,是不太高兴的。一次便是当时有位同学,喝醉后发酒疯差点从十几米高的地方跳下去。那次教训之后,我发誓绝不与酒品差的人同桌喝酒。还有一次是在千禧年,我们全班集资包了一个迪吧,但到了那里才发现老板居然同时包给了另外一个班,大家因此而起了一些争执。酒后闹事是寻常事,但酒  相似文献   

7.
《中国酒》2001,(2)
假如世界上没有粮食,人类何以绵延至今?假如世界上没有酒,人生何以能够如此愉悦?高山流水,花香鸟语是大自然给予人的福惠,粮食与酒也是自然给予人的福惠,酒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那么,男人·女人与酒又是怎样的呢? 关于男人·女人与酒的关系,曾记得有句话说,“男人不喝酒,白在世上走。”没错,男人喝酒怕什么,只要喝好,喝高兴就行。那么女人呢?其实“一般的女人不喝酒,女人不喝一般的酒,喝酒的女人不一般。”这几句话包含着一点哲理。以前喝酒本是男人阳刚之气的象征,过去的良家女人  相似文献   

8.
故乡的酒风     
我的家乡宿迁是苏北著名的酿酒之乡,所酿之酒闻名中外。在南来北往的客人中,凡提到对宿迁的印象时,都少不了要谈到酒。家乡的人爱喝酒,这在苏北是出了名的。婚丧嫁娶要喝酒,老人祝寿要喝酒,婴儿满月、开张大吉、迎来送往、乔迁志喜等,全都离不开喝酒。在家乡,来了客人若不喝酒,那就是怠慢了客人,对不起朋友,这可是家乡沿袭下来的习俗。家乡的人不但爱喝酒,而且极讲究喝酒的礼数。首先是座位。喝酒时,大家按着主宾、上下之位团桌四坐,即便圆桌也要如此。若哪个不知礼数的毛头小子胡乱坐下去,不但要惹出麻烦,而且喝酒时也会受…  相似文献   

9.
刚刚好     
中国人喝酒,婉约的少,豪放的多。抱着坛子喝酒,也只是梁山好汉的嗜好,粗犷豪放,尽显英雄本色。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今朝有酒今朝醉,管他明日各西东。好汉们本来就是把脑壳提在裤腰上耍,在意的不外乎及时行乐罢了。男人不喝酒,枉在世上走。作为一个在世上讨生活的酒乡男人,我曾经一度想通过锻炼把自己酒量提高,免得自己在酒桌上成为弱势群体。可是锻炼来锻炼去,我的酒量还是原地踏步。我一喝酒就脸红,脸红就心跳加快,头脑发热,根本就不敢硬着头皮喝下去,再喝就只有失态了。我在酒桌上只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春节我不打算回老家,就在城里过了。之所以连续两年选择不回老家,一方面是因为父母都在身边,另外还有一个理由说出来不怕您笑话——我是躲酒呢。春节期间宴请亲友、朋友聚会,少不了喝酒。而我们老家酒风甚盛,只要回去不多喝点是不可能的。记得以前春节回到家,亲戚朋友且不说,单是那帮同学、小时候的玩伴  相似文献   

11.
在国内感受够了酒局的尴尬、饮酒的痛苦,甚至,见酒色变,惶恐不已。中国人对酒的那种豪饮狂喝,我一向都抱有一种本能的反感。这或许是缘于我天生没有那种喝酒的“海量”。 而在欧洲,从试探进入酒局开始,就感受到了另外一种情致。曾在波恩的音乐厅品尝过德国的威士忌;在巴黎的歌剧院享用过法国的干邑白葡萄酒;在罗马的浪漫酒吧饮用过意大利的白  相似文献   

12.
刘斌 《新食品》2005,(14):15-15
朋友来了有好酒。在南京请几个北方来的朋友吃饭.知道他们好酒.于是问服务员:“现在本地什么酒卖得最好?”服务员说“苏酒吧.档次高品质好.好多客人都点名购买”。于是手一挥,那就来两瓶苏酒!结果一喝就是四瓶.朋友们还直夸是好酒。  相似文献   

13.
酒鬼     
正有朋友嗜酒,无醉不欢,下了班后,喜欢到酒吧里小酌几杯。醉酒有两种状态:一个是"断片"了,什么都不记得。我试过一次,下午还和人喝着酒,醒来就半夜里了,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就到了床上。另外一种就是觉得自己脑袋清晰,其实已经不受控制,胡乱说话——身体里的抑郁总得宣泄吧。宣泄完了,爽。却不料,留下了一地鸡毛,让人哭笑不得。  相似文献   

14.
阿忠嗜酒,然并非酒徒,而堪称酒士。这是因其“酒德”之故。阿忠原是我大学里同一个系的老乡加学兄,和他的交往,正好应了朋友间的友情“越喝越厚”那句老话,相反,如是赌友,则很可能“越赌越薄”。 我和阿忠共事时,有事没事常在单身宿舍里喝酒聊天。那时限于主客观条件,我们喝的大多是些“平原督邮”,难得有几瓶“青州从事”。有一回喝得别人都已经作鸟兽散了,唯剩他、我和几只空酒瓶,在白炽灯下  相似文献   

15.
丰子恺吃酒     
正饮酒是很多男人的嗜好,酒已经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如果一天不喝酒,他们就会觉得浑身不自在。自古文人也爱酒,从李白到辛弃疾,哪个不是酒中豪杰呢?漫画家丰子恺也好吃酒,在上海当教师期间,丰子恺经常邀约朋友老黄去吃酒。因为囊中羞涩,两人不敢下大馆子,就在一家稍微像样的素菜馆吃酒。他们的吃法很经济:"两斤酒,两碗‘过浇面’,一碗冬菇,一碗十景。  相似文献   

16.
《中国保健食品》2009,(2):99-99
喝酒为什么要碰杯?目前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古希腊人创造的。传说古希腊人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在举杯饮酒之时.人的五官都可以分享到酒的乐趣鼻子能嗅到酒的香味.眼睛能看到酒的颜色.舌头能够辨别酒味.而只有耳朵被排除在这一享受之外。怎么办呢?希腊人想出一个办法.在喝酒之前.互相碰一下杯子.杯子发出的清脆的响声传到耳朵中。这样.耳朵就和其他器官一样.也能享受到喝酒的乐趣了。  相似文献   

17.
酒尚:为什么想到要把酒吧的主题定位在这个与生死有关的主题上?丹丁:我的很多朋友都从事与法律有关的工作,我本人也对连环杀手案很有兴趣,也开设了相关的网站。有些人可能会怀着猎奇的心  相似文献   

18.
正早晨在羊肉粉店吃米粉,邻桌的中年汉子100 g米粉,50 g羊肉,一杯枸杞酒吃得满面红光,津津有味。这汉子是蹬三轮车的,虽说吃早酒对身体不好,但是这些下力气的没有理会,照样我行我素。蹬三轮的走后,老板对我说何必大惊小怪的,他们都这样,吃酒不要菜,米粉吃完酒喝完,一举两得呢。饮酒是很多男人的嗜好,酒已经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如果一天不喝酒,他们就会觉得浑身不自在。自古文人也爱酒,从李白到辛弃疾,哪个不是酒中豪杰呢。  相似文献   

19.
在北京,想找个地方喝酒简直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了。但如果你手持酒杯,却身处一个不适合的环境,那将是件很遗憾的事情。真正爱酒的人,是需要一个优雅的地方品酒的,静谧的酒廊不仅可以让心情舒缓下来,连你手中的酒都会随之变得浓郁芳香。本期《中外食品·酒尚》就带你深入拥有心爱美酒的幽静酒吧!  相似文献   

20.
没有人不承认,喝酒是男女有别的。不光是说男人有男人的喝法,女人有女人的喝法,像干邑的广告:“喝 Club,那是男人的事”。实际上,男人喝酒与女人喝酒从路数上就有天壤之别。 男人喝酒,性情毕现 选择啤酒的人与任何人都谈得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