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针对家具表面的死节缺陷,提出一种基于图像颜色特征和稀疏表示分类的家具表面缺陷检测方法。首先将RGB转换为HSI图像,分别提取HSI、RGB空间颜色分量,将各颜色分量灰度图分成一系列小块,提取每块子图的特征值,选取部分缺陷与背景子图的特征值作为训练样本集,利用稀疏表示分类算法得到家具表面的缺陷目标,最后经过腐蚀膨胀消除缺陷边界小点使缺陷边界平滑,实现家具表面的缺陷检测。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有效的检测出家具表面死节缺陷,为现代家具表面缺陷检测提供准确、快速的识别算法。  相似文献   

2.
基于图象处理技术的大米色泽检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提出了一种客观、准确的基于计算机图像处理进行大米色泽检测的思路。介绍了目前常用的两种颜色模式RGB模型与HSI模型在大米色泽检测中的应用。通过分别绘制大米图像的R、G、B直方图求出大米颜色的R、G、B值,然后将RGB模型转化为HSI模型,求出大米图像的H、S、I值,根据色度图求出的大米色泽与实际大米色泽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有生丝抱合性能人工检测精准性差,判断标准无客观量化指标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生丝抱合性能检测方法。首先对采集的生丝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干扰信息去除、图像填充、生丝边缘检测,获得单像素生丝边缘特征。然后通过计算生丝径向上、下边缘像素点的直线距离,得到生丝直径相对变化值,根据生丝直径变化的轴向长度确定开裂区域。最后利用开裂区域大于6 mm时对应的生丝抱合摩擦次数表征生丝抱合性能。结果表明,通过该检测方法测得的200组生丝的直径值与显微镜测得的直径值相比,误差均在5%以内,可满足生丝抱合性能检测需求。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对浅景图像和简单背景图像进行分析和处理,进而改善图像的质量和效果,在Itti注意力模型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视觉注意的阂值分割算法.该算法主要通过对像素属性的分析提取图像的感兴趣部分,根据像素点与均值的偏离程度对图像进行增强,利用感知学原理使HSI颜色空间所成图像更符合人的视觉要求.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符合生物学的视觉注意机制,在自动检测感兴趣区域时,可以有效减少过分分割,也能较好地提取出较大的感兴趣区域.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有的暗原色先验算法和Retinex算法在处理无人机侦察影像时存在的运算速度慢、光晕效应、细节丢失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后的Retinex算法。首先将RGB颜色空间转化到HIS颜色空间,分离出亮度Ⅰ,对大中小三个尺度赋值,利用高斯环绕求得三种尺度亮度图像后加权,再将亮度Ⅰ转化回RGB颜色空间,以求得到细节信息更加清晰的复原图像。最后在MATLAB中进行仿真实验,并通过改变参数调整图像复原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Matlab软件对免疫组化彩色图像的空间转换。方法:通过Matlab软件中的工具箱来对免疫组化的图像进行处理。结果:将彩色图像从RGB彩色空间转换为HSI彩色空间。结论:Matlab软件中的工具箱能成功地将免疫组化的彩色图像从RGB彩色空间转换为HSI彩色空间。  相似文献   

7.
针对国内目前通过图像处理测量棉花颜色等级方法较少的现状,设计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棉花颜色检测方案。为提高棉花样本的拍摄质量及高效性,使用Halcon软件连接CMOS工业相机进行实时采集。首先对采集的棉花样本图进行预处理,通过阈值分割算法将棉花样本图转化为二值图像,且使用高斯滤波去噪声从而去除棉花中的杂质信息,并对预处理后的图像进行区域划分。然后通过RGB值转换为CIE XYZ颜色空间值,得到各子区域棉花颜色参数值,并引入K均值算法聚类各子区域颜色值以确定棉花最终颜色参数值,从而确定棉花颜色等级。最后通过实验验证及数据分析,将本文检测方法与MCG-1棉花检测仪器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2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并通过在不同时间下持续对棉花样本进行数据检测,验证了本文方法的稳定性和精确性。本文检测方法可行且检测成本较低,可代替昂贵的仪器检测方法供企业使用。  相似文献   

8.
建立一种单色织物数字图像中提取有效像素点的方法来表征该块织物的表面颜色。利用基于Sobel算子的梯度彩色图像边缘检测,去除表示纱线空隙的像素点;定义基于HIS颜色空间的像素奇异点,去除该点。将两种方法去除后剩下的像素点颜色信息作为布面的有效颜色信息,从而得到表示该布面颜色的RGB值。对180幅织物进行操作,查看布面图像的处理效果。最后比较两种织物数字图像表面颜色表征方法———将8幅图像所有像素点颜色信息作为有效信息,与将本方法得到的像素点颜色信息作为有效信息,计算得到RGB值。对织物表面颜色数字图像表征方法进行了简单讨论。  相似文献   

9.
运用钻石光学效果观测仪采集钻石样品在环形光线下的图像,运用HSI(色调、饱和度、亮度)颜色模型转换技术,将图像由RGB颜色模型转换到HSI颜色模型进行处理,计算钻石的火彩值。对比分析钻石图像中彩色的分布特征和火彩值,彩色分布较多的钻石样品,火彩值也较高,火彩值与肉眼感知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定量分析钻石火彩的方法准确可行。对比分析钻石的火彩值与冠角、亭角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托尔夫斯基提出的理想切工的钻石呈现出较高的火彩,彼此佐证;钻石的火彩值与亭角或者冠角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函数关系,说明定量分析钻石火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带有重组织的织物图像特点,提出了一种根据纱线颜色进行图像分割的方法。首先将织物图像转化为Lab颜色模式,采用混合中值滤波算法滤除扫描噪声;其次通过设置色差容许值改变高斯权值的平滑滤波算法进行滤波,去除织物图像中的重组织阴影和同颜色纱线纹理,保留纱线颜色特征;然后提取织物图像的色差梯度,通过分水岭算法进行图像分割,获得区域标记图像;最后将颜色相近的分割区域进行合并,得到织物图像的分色索引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可以对重织物图像进行较为准确地分割。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实现图像处理技术对小麦容重影响因素的分析和容重的准确识别,研究了一种基于小麦图像特征和模式识别的小麦容重检测方法。采集不同容重小麦完整籽粒和籽粒横切面图像,对图像进行中值滤波、形态学运算、图像分割等处理,提取原图像与处理后图像的形态、颜色和纹理共3大类44个特征参数。最后采用逐步判别分析对提取的特征参数进行筛选,建立线性参数统计分类器和BP神经网络模型实现小麦不同容重的检测。结果表明,与小麦横切面图像特征相比,小麦完整籽粒图像的特征参数能更好的反映不同容重的差异;2种分类器对基于完整籽粒图像的小麦容重整体识别率均在95%以上。研究结果证明将图像处理技术应用于小麦容重检测识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利用显微镜观察离子刻蚀后茧丝截面形态,并运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测量其形态尺寸,测定丝素纤维结晶度及茧层丝胶溶失量,定量分析粗旦茧工艺性能以及由其缫制的生丝的机械性能,结果表明粗旦丝结构与性能间关系极为密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解决目前水果分级检测方法效率低、误检率高等问题。方法:以苹果为分拣对象,设计一个基于机器视觉的水果分级系统。对实时采集得到的苹果图像进行预处理,使用改进的Canny边缘检测算法进行边缘提取,通过最小外接圆法拟合边缘坐标得到苹果的横切面半径。将采集到的RGB图像转换为HSI图像,根据H分量范围计算红色区域比例,判断苹果的色泽度。统计区域像素点个数,分别求取苹果的面积和周长,计算出苹果的圆形度。结合苹果果径长度、色泽度和圆形度3个特征值对苹果进行综合分级。结果:50个苹果样本试验结果表明,水果分级系统和人工分拣测量的果径误差范围在±1.5 mm以内,样本颜色特征与苹果实际外观相符,圆度值的大小与实际形状优劣相符。结论:该系统满足实际生产中对于苹果分级的需求,有助于实现苹果品级的准确识别。  相似文献   

14.
针对生丝直径很细导致无法准确检测出生丝断丝的问题,依据光电管对射原理,设计出一种检测生丝断丝的传感器。传感器由机械部分和电路部分组成:机械部分包括生丝断丝间接测量机构、光电管安装机构和安装外壳;电路部分包括信号发送、信号接收、信号处理等电路,单片机电路,LED 驱动电路。将传感器安装在纤度机上进行实验,并对生丝断丝前后的输出信号进行采集。结果表明:传感器成功将生丝断丝产生的微弱光信号转换成单片机可识别和处理的电信号,实现了生丝断丝故障的准确检测和报警提醒功能;该传感器在生丝断丝故障检测中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刘凤娇  周望 《纺织学报》2012,33(11):127-131
为了顺应学科发展趋势和满足巢丝现场工业测量要求,针对现有生丝(纤维)细度测量仪器和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线阵CCD非接触式实时动态检测生丝细度的设计方案。旨在研发一种具有高精度、准确率高、非接触性、动态检测、便于计算机处理、易于和自动控制设备连接的生丝细度的光电测量仪。本文对激光光源理论设计、光学系统的设计、CCD图像传感成像模式的选取、视频信号处理方法实验与研究,从理论设计到各个功能模块的参数设定,提高了系统测量精度。系统解决了光源照度不稳定性和生丝透明度造成的影响,避免了CCD在亮背景成像时易饱和、及生丝样品抖动引起的失真,最终通过实验验证,研究方案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借助数码织造技术,提出一种在生丝提花织物上表达图案色彩渐变效果的设计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具有色彩渐变效果的提花图案进行黑白处理,用灰度变化梯度表达色彩渐变效果;其次运用缎纹变化组织构建组织模型,在通过试织获得该组织模型的织物实物基础上,以织物经向为重点,运用图像分析手段,对织物实物的图像明度进行统计分析;然后按照图像明度的变化趋势进行取舍,保留排序清晰明确的缎纹变化组织,构成组织链库,由此建立起织物组织与图案色彩变化梯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将此对应关系应用于实际数码织造中.  相似文献   

17.
李维贤 《纺织学报》2016,37(2):103-11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红外光谱等测试手段,考察香云纱工艺中晒莨工序前后薯莨单宁组分与结构的变化、纤维材料结构的变化情况,结合植物多酚化学理论,探讨晒莨工序的染色作用机理。认为:一、在晒莨工序中,曝晒使薯莨单宁氧化形成醌式结构而显棕色,因此随着浸染、曝晒次数的增多,晒坯表面的颜色不断加深,最终变为棕色或棕红色。二、疏水键-氢键多点结合可能是薯莨单宁与丝、棉、麻等纤维结合的共同方式;化学结构的不同使得各种纤维与薯莨单宁结合的数量、强度差异很大,因而影响染色牢度。蚕丝结构中含有疏水性氨基酸以及众多的氢键结合点,可形成大量的疏水键-氢键结合,因此可获得良好的加工效果。三、丝绸加工效果好的另外两个可能的原因是薯莨单宁与蚕丝蛋白形成共价键结合,以及蚕丝丰富的原纤结构,使得薯莨单宁与蚕丝的结合点显著多于其他纤维。  相似文献   

18.
为缩短生丝加工流程并改进现有的缫丝成筒技术,在自动缫丝机基础上,借鉴络筒机的络交卷绕和张力控制等方法,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缫丝成筒设备及技术。通过正交分析法优化了缫丝成筒技术的工艺参数,并考察该缫丝成筒技术制备的缫丝成筒生丝与自动缫丝机制备的小生丝和小生丝经复摇、整理、泡丝、络筒等传统工序制备的传统筒装生丝在结构和性能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对于选用的原料茧,当选择卷绕速度130 m/min、超喂比1.15、干燥温度90℃、油剂体积分数5%作为工艺参数时,该技术制备的缫丝成筒生丝同时具有相对较好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和抱合性能。缫丝成筒生丝的分子基团和结晶结构等微观结构、断裂伸长率、柔软性等力学性能与传统筒装生丝相近,而断裂强度、抱合指标要明显优于传统筒装生丝。新型缫丝成筒技术制备的筒装生丝优异的性能表明该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为表达一幅具体的绘画或其他具有灰度渐变效果的艺术作品,采用同面组织——平纹,根据提花丝织物的单色显像原理,初步设计以一组平纹系列变化组织构建的单色显像提花丝织物组织模型,在此基础上,经过试织获得该平纹变化组织的实物,再通过实物图像的像素点灰度分析,将各平纹变化组织实物按明度的高低所形成的渐变效果进行排序,通过筛选建立起绘画等艺术作品中的灰度渐变层次与各平纹变化组织之间的对应关系,最后由织造实验表明,基于平纹变化组织模型实现单色丝绸提花织物的显像可在提花丝织物上产生一种特殊的肌理效果,为丝织物带来全新的视觉。  相似文献   

20.
基于漆酶的生物特性,采用漆酶对蚕丝织物进行处理,达到无染料显色的目的,分析了漆酶用量、温度、时间和pH对显色效果的影响,同时对显色后的蚕丝织物进行各种色牢度和显色均匀性测试,并通过红外光谱初步分析了蚕丝织物显色的机理。结果表明,漆酶对蚕丝织物显色的工艺条件为:漆酶用量50%(o.w.f),温度50℃,时间24h,pH为4。显色蚕丝织物的颜色均匀性、耐皂洗和摩擦牢度都较好,耐酸稳定性较好,而耐晒牢度稍差。红外分析表明漆酶处理使蚕丝纤维中的酪氨酸残基转变为醌类物质而显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