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热压AlN-SiCw复合材料在1200 ̄1400℃的氧化行为,分析了晶须掺量对复合材料氧化产物、氧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氧化产物为Al2O3、Mullite、铝硅酸盐玻璃相。在1200 ̄1400℃范围内,复合材料的氧化符合抛物线规律。晶须掺量的变化对复合材料的氧化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高温氧化对AIN/TiC/TZP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AIN/TiC/TZP复合材料的高温氧化及其对组织与性能的影响。高温氧化实验表明,在1400℃范围内,随氧化温度和时间增加,氧化增重符合抛物线规律,同时复合材料的强度和韧性急剧下降。用XRD、SEM和TEM观察分析了氧化前后试样的显微组织结构。探讨了复合材料的高温氧化机理。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 Al N/ Ti C/ T Z P复合材料的高温氧化及其对组织与性能的影响.高温氧化实验表明,在1400 ℃范围内,随氧化温度和时间增加,氧化增重符合抛物线规律,同时复合材料的强度和韧性急剧下降.用 X R D、 S E M 和 T E M 观察分析了氧化前后试样的显微组织结构.探讨了复合材料的高温氧化机理.  相似文献   

4.
以石墨粉和硅粉为原料,在1 550℃下,采用碳热还原法制得碳化硅纳米晶须.X射线衍射(XRD)和场发射扫描电镜( FE-SEM)表明,产物主要由3C-SiC纳米晶须和颗粒组成,晶须直径为100~150 nm,长度为5~15μm.在空气气氛中的热重分析(TGA)实验显示,温度高于400℃时,产物质量逐渐增加,温度至800℃时质量增加了约1%,增重现象为SiC纳米晶须的氧化所致.产物经1 100℃氧化后的XRD表明,SiC被部分氧化生成了无定形二氧化硅.空气气氛中,产物在700、900、1 100℃的热稳定性实验表明,在l 100℃时,SiC纳米晶须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其表面出现熔融并粘连在一起.高温下的氧化反应是导致晶须形貌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单斜钡长石作为晶种对BAS玻璃陶瓷相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XRD分析了单斜钡长石晶种对六方钡长石向单斜钡长石转变的影响,并根据JMA方程讨论了相变速率.实验结果表明,在BAS凝胶玻璃中加入单斜钡长石作为晶种,可以在晶化过程中促进六方相向单斜相转变,获得主晶相为单斜钡长石的BAS玻璃陶瓷.当晶化温度大于1200℃,晶种加入量大于5wt%时,能明显提高相变速率.晶种促进相变是晶种在其周围的六方钡长石晶粒表面诱发生成单斜相晶核并长大的过程.在SiC晶须增强BAS玻璃陶瓷复合材料中,由于SiC晶须减少了晶种与六方相晶粒间的接触面积,因而减弱了晶种促进相变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采用加水过筛的方法打开晶须的缠结,制成预制块,并用不同的基体铝合金和晶须应用压铸法制得了致密均匀的SiCw/Al复合材料,进而讨论了基体与晶须类型对预制块在压铸过程中压缩量的影响,指出基体合金的流动性越好,预制块的压缩量越小,且TWS-400型晶须制成的预制块比TWS-100型晶须制成的更易被压缩。  相似文献   

7.
在没有任何催化剂和添加剂的情况下,采用燃烧法制备了四脚状、多脚状、六棱柱状氧化锌晶须。讨论了反应温度对氧化锌晶须结构的影响,探讨了反应室内锌挥发度对氧化锌晶须形貌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电子扫描显微镜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产物结晶结构、形貌和光致发光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四脚氧化锌晶须的最佳生长温度为940℃;在880℃相对低温下,生成大量六棱柱形氧化锌晶须;在1 000℃下生成细长多脚状氧化锌晶须;在360 nm激发光作用下,发出波长约为520 nm的绿光。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应用直接氧化法制备Al2O3/AI复合材料的工艺技术问题,研究了合金元素、氧化温度对Al2O3生长动力学的影响,以及不同合金、不同温度和不同时间反映产物的显微组织与结构及其力学性能,找出了适合Al2O3生长的合金成分、生长温度与时间。  相似文献   

9.
SiCw/6061Al复合材料的晶须取向与压缩变形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晶须呈不同排列方式的SiCw/6061Al复合材料不同温度下的压缩行为。通过SEM、TEM观察了压缩前后复合材料的组织形貌,用热模拟试验机和图象分析仪对压榨过程中应力-应变曲线和压缩前后复合材料的取向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晶须同和变形温度对复合材料的压缩行为有重要影响,塑性变形仅是晶须转动的必要条件,晶须取向和变形温度决定复合材料变形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AIN陶恣及SiCw-AIN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和显微结构,在AIN中加入20%SiC晶须后,其弯曲强度增加了77%,断裂韧性增加了64%,用SEM和TEM分析材料的显微结构表明,复合材料的增韧机制是晶须拔出,裂纹偏转的综合作用,而增强的原因在于SiCw-AIN界面结合适宜,使荷载有效地从基体转移到晶须。  相似文献   

11.
碱式硫酸镁晶须增强PVC材料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表面改性处理的碱式硫酸镁晶须为添加剂,加入到PVC基料中,利用单因素条件实验法重点研究晶须加入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利用万能材料实验机测试试样的力学指标,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复合材料断口处晶须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的晶须加入量制得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明显差异,其中当晶须加入量为40份时,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复合材料的冲击断裂强度提高了62.43%,弹性模量提高了52.38%,断裂伸长率降低到纯PVC基料指标的15.09%,文中对晶须的增强机理亦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AIN陶瓷及SiCw-AIN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和显微结构.在AIN中加入20%SiC晶须后,其弯曲强度增加了77%,断裂韧性增加了64%.用SEM和TEM分析材料的显微结构表明,复合材料的增韧机制是晶须拔出,裂纹偏转的综合作用,而增强的原因在于SiCw-AIN界面结合适宜,使荷载有效地从基体转移到晶须.  相似文献   

13.
以低品位菱镁矿制备的轻烧粉(主要成分为Mg O)和硫酸作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碱式硫酸镁晶须.通过X射线衍射(XRD)仪、热重(TGA)分析仪、扫描电镜(SEM)对产物的微观形貌及组成进行表征、测试,结果表明:控制水化过程料浆中MgSO_4与Mg(OH)_2摩尔浓度比为1∶2,搅拌速率为600 r/min,160℃下反应4 h,所得晶须形貌均匀完整,长径比为30~80,化学组成为MgSO_4·5Mg(OH)_2·2H_2O.将所得晶须经硬脂酸钠改性后填充到PP树脂中,探究晶须含量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添加量为10%(质量分数)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较佳;氧指数测试结果表明:碱式硫酸镁晶须对PP具有抑制熔滴产生、提高成炭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利用XRD、SEM、EPMA和HREM等测试技术系统地研究了Y2O3-SiO2添加剂对AlN/SiCW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高温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Y2O3-SiO2添加剂可有效地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材料的氧化过程其热处理增强过程中剂组成接近其低共熔点时,材料随氧化时间的延长面临是到增强增韧,且增了大,其最佳掺量为10wt%。氧化处理改变了粒界玻璃相的相组成,玻璃相与AlN颗粒发生作用,生成A  相似文献   

15.
立方体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试验,是研究聚乙烯醇纤维对水泥基复合材料拉压比性能影响的最直接的方法。立方体试件的尺寸为100mm×100mm×100mm,PVA纤维掺量分别为0、0.5%、1.0%、1.5%、2.0%,粉煤灰掺量为30%、50%。试验结果表明,掺入PVA纤维对立方体抗压强度影响不显著,而劈裂抗拉强度则提高了42.64%~135.12%,拉压比提高36.82%~134.27%;30%粉煤灰掺量的水泥基复合材料比50%粉煤灰掺量的水泥基复合材料抗压强度高20%以上,但对劈裂抗拉强度影响不明显。PVA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立方体抗压试块裂缝开展路径较多,不易破碎,抗压韧性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6.
在酚醛树脂中直接掺杂三氧化镍粉末,研究氧化镍掺杂量、炭化温度对氧化镍改性树脂热解炭结构和氧化温度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扫描电镜和综合热分析等手段对氧化镍改性树脂热解炭的石墨化度、显微结构及氧化温度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埋炭条件下掺杂三氧化二镍,450~750℃温度下被逐级还原成一氧化镍和单质镍,其催化热解炭形成晶须、片状或块状结构;氧化镍改性树脂热解炭石墨化度随炭化温度升高和氧化镍掺杂量增加而增高,其氧化温度高于酚醛树脂氧化温度;氧化镍的最佳掺杂量为3%~5%。  相似文献   

17.
抗菌陶瓷的制备工艺及抗菌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抗菌陶瓷材料的制备工艺及抗菌性能,将无机抗菌剂按一定比例掺入釉浆中,在氧化气氛和1150 ̄1200℃温度下,经烧可制得抗菌陶瓷,且抗菌效果明显;随着金属离子添加量的增多,抗菌效果增强;制备工艺影响抗菌效果;将Ag与Zn抗菌剂结合起来使用,或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18.
以碳酸锂、氢氧化镍和硝酸为原料,采用半固相法合成了镍酸锂,并研究了合成条件和合成工艺对产物性能的影响.用DSC-TG对试样的热行为进行分析,并分别用SEM和XRD对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物相组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烘干温度控制在250℃;以5℃/min从25℃升温至620℃;并且在620℃下煅烧9 h,此时获得的样品中有约60%的晶须存在,晶须的直径小于0.3μm,晶须的长度约为4~6μm.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制备的PP镁盐晶须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燃烧性能、热力学性能测试和SEM分析,研究了十溴联苯醚、三氧化二锑、镁盐晶须用量对复合体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镁盐晶须的加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镁盐晶须与十溴联苯醚之间存在协效阻燃作用,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氧指数;当m(PP):m(镁盐晶须):m(十溴联苯醚)为100:20:15时,协同阻燃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沙特混合减压渣油氧化试制沥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由沙特混合原油生产沥青的可行性,将沙特轻、重质原油按1 :1 混合后在实验室实沸点蒸馏装置蒸馏,分别得到大于510 ,520 和530 ℃的混合减压渣油。在3 L·kg - 1·min - 1 空气通入量,260 和280 ℃下对所得渣油在实验室釜式氧化装置进行了0 .5 ~11 .5 h 空气氧化。讨论了关联产物软化点的氧化速率,拟合了针入度与软化点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氧化过程中,氧化产物的软化点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线性升高,针入度随着软化点的升高呈指数规律下降。结合氧化速率方程和针入度与软化点的关系,可分别预测由3 种渣油生产所要求沥青产品所需氧化时间。通过氧化,可由沙特混合减压渣油制取符合GB/T15180 、AH- 110 、AH- 90 和AH- 70 以及GB494 技术指标的高等级道路石油沥青和建筑石油沥青。研究结果可作为工业过程设计之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