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8 毫秒
1.
NADH氧化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ADH氧化酶作为一类催化NADH和氧气进行氧化反应的酶类,不仅在微生物氧化应激反应中起重要的生理作用,而且是人工调控微生物代谢流向研究中的调控热点;另外,它在氧化态辅酶NAD+再生方面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作者综述了NADH氧化酶的分类和结构、反应机制、分离纯化及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2.
辅酶Ⅰ是聚磷菌胞内物质代谢的关键酶,研究不同碳源调控辅酶Ⅰ对聚磷菌胞内PHB、poly-P、糖原代谢的影响对强化生物除磷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结果表明,以乙酸钠为碳源对胞内辅酶Ⅰ进行调控时,胞内NAD+(氧化型辅酶Ⅰ)、NADH(还原型辅酶Ⅰ)平均含量分别为3.547 μmol/g、3.255 μmol/g,以葡萄糖为碳源对胞内辅酶Ⅰ进行调控时,胞内NAD+、NADH平均含量分别为1.592 μmol/g、1.495 μmol/g,说明以乙酸钠为碳源对胞内辅酶Ⅰ的调控效果更好.不同碳源调控胞内辅酶Ⅰ对聚磷菌胞内多聚物代谢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乙酸钠为碳源进行调控辅酶Ⅰ时,胞内PHB和poly-P的合成量更高,聚磷菌除磷效率更好,因此,以乙酸钠为碳源调控聚磷菌胞内辅酶Ⅰ时有助于提高胞内多聚物的代谢能力.说明通过不同碳源调控聚磷菌胞内NADH的含量可以提高生物除磷的效果,为强化生物除磷效率提供一种新思想.  相似文献   

3.
辅酶Ⅰ是聚磷菌胞内物质代谢的关键酶,研究不同碳源调控辅酶Ⅰ对聚磷菌胞内PHB、poly-P、糖原代谢的影响对强化生物除磷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结果表明,以乙酸钠为碳源对胞内辅酶Ⅰ进行调控时,胞内NAD+(氧化型辅酶Ⅰ)、NADH(还原型辅酶Ⅰ)平均含量分别为3.547μmol/g、3.255μmol/g,以葡萄糖为碳源对胞内辅酶Ⅰ进行调控时,胞内NAD+、NADH平均含量分别为1.592μmol/g、1.495μmol/g,说明以乙酸钠为碳源对胞内辅酶Ⅰ的调控效果更好。不同碳源调控胞内辅酶Ⅰ对聚磷菌胞内多聚物代谢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乙酸钠为碳源进行调控辅酶Ⅰ时,胞内PHB和poly-P的合成量更高,聚磷菌除磷效率更好,因此,以乙酸钠为碳源调控聚磷菌胞内辅酶Ⅰ时有助于提高胞内多聚物的代谢能力。说明通过不同碳源调控聚磷菌胞内NADH的含量可以提高生物除磷的效果,为强化生物除磷效率提供一种新思想。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验观察氧化型辅酶I(NAD+)对辐射损伤的人正常肝细胞株L02细胞的影响,阐述了氧化型辅酶I(NAD+)抗辐射损伤作用及其机制。结果表明:NAD+能够对抗X射线引起的L02细胞凋亡的增加,恢复细胞增殖活性。进而为研究医源性和非医源性辐射损伤防护、寻求新型放射防护剂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验观察氧化型辅酶I(NAD+)对辐射损伤的人正常肝细胞株L02细胞的影响,阐述了氧化型辅酶I(NAD+)抗辐射损伤作用及其机制.结果表明:NAD+能够对抗X射线引起的L02细胞凋亡的增加,恢复细胞增殖活性.进而为研究医源性和非医源性辐射损伤防护、寻求新型放射防护剂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不同预氧化剂对铜绿微囊藻细胞的灭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比较不同预氧化剂对藻细胞的处理效果及其机理,在高锰酸钾灭活藻细胞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次氯酸钠与臭氧对铜绿微囊藻进行灭活实验.结果表明:次氯酸钠和臭氧对藻类的灭活反应均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次氯酸钠较易引起铜绿微囊藻细胞萎缩破裂,从而导致细胞内代谢有机质的释放,对藻细胞的灭活动力学常数为(220±3)L·mol-1·s-1,不同初始次氯酸钠浓度对动力学常数无明显影响;臭氧对于铜绿微囊藻细胞有极强的氧化作用,细胞灭活速率常数达(2 655±15)L·mol-1·s-1,能迅速引起藻细胞破裂及胞内代谢有机质的释放,不同初始臭氧浓度对动力学常数无明显影响.3种氧化剂对铜绿微囊藻细胞的灭活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臭氧次氯酸钠高锰酸钾.电镜扫描结果显示,臭氧与次氯酸钠在氧化过程中比高锰酸钾更易引起藻细胞破裂及IOM的释放.  相似文献   

7.
运用荧光光谱和中红外光谱分析了加入不同价态下Fe对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污泥在厌氧发酵过程中,会产生蛋白质类、辅酶NADH和辅酶F420共3类荧光物质;投加适量Fe~(2+)后,辅酶F420荧光强度较空白组明显增强,类蛋白和辅酶NADH也增强,表明适量Fe~(2+)对污泥发酵有促进作用。利用FT-IR表征,研究了其对该过程的促进机理。Fe~(2+)使污泥中羧基、醇和酚等官能团增强,这是由于适量Fe~(2+)有利于促进微生物细胞的溶胞释放,产生出更多的乙酸、氢等重要厌氧发酵产物。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循环冷却水的水质特点及其在循环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探讨了臭氧用于处理循环冷却水的杀菌、阻垢和缓蚀的机理。对臭氧处理循环冷却水的三种方法,即臭氧处理法,臭氧与磁化联合处理法,前期预膜加臭氧、磁化联合处理法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动态实验结果表明,三种方法均起到杀菌、阻垢、缓蚀的作用,其中前期预膜加臭氧、磁化联合处理法的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真菌毒素的臭氧降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菌毒素容易污染粮食及其他食品基质,不仅造成粮食产量、品质降低,而且存在重大食品安全隐患.具有杀菌效果好、无残留、无二次污染等诸多优点的臭氧氧化杀菌技术在真菌毒素降解中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介绍了目前真菌毒素的流行情况和降解方法,重点论述了臭氧对真菌毒素的降解研究以及臭氧降解机理和产物的安全性评价,此外还综述了臭氧处理对试样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臭氧在真菌毒素降解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采用代谢网络分析软件COBRA Toolbox对克雷伯氏杆菌基因组尺度的网络以1,3-丙二醇产量最大为目标函数进行通量平衡几何分析,得出不同细胞生长速率下克雷伯氏杆菌代谢甘油产1,3-丙二醇的最优路径及反应通量值的分布,找出细胞生长速率影响1,3-丙二醇产量的根本原因。结果显示:1,3-丙二醇最优代谢路径的反应个数随细胞生长速率的不同而不同,随着细胞生长速率的增加,共有34个反应加入到最优代谢路径中,9个反应从最优路径中消失;胞内钠离子的运输及还原当量NADPH(还原型辅酶Ⅱ)、NADH(还原型辅酶Ⅰ)对细胞生长速率的合成有重要影响,随着细胞生长速率的增加,还原当量NADPH、NADH所需值也增加,同时,用于维持胞内钠离子浓度的平衡和谷氨酸的合成的NADH消耗量也增加,导致用于合成1,3-丙二醇的还原当量值减少。  相似文献   

11.
臭氧氧化技术在循环冷却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循环冷却水的水质特点及其在循环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探讨了臭氧用于处理循环冷却水的杀菌、阻垢和缓蚀的机理。对臭氧处理循环冷却水的三种方法,即臭氧处理法,臭氧与磁化联合处理法,前期预膜加臭氧、磁化联合处理法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动态实验结果表明,三种方法均起到杀菌、阻垢、缓蚀的作用,其中前期预膜加臭氧、磁化联合处理法的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二甲胺能够促进臭氧分解产生更多的羟基自由基。实验对臭氧在不同pH值、二甲胺投量、臭氧投量和温度下,二甲胺对臭氧分解的促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中性条件下,二甲胺的加入能够大幅提升臭氧分解速率,速率常数由单纯臭氧分解的1.8×10-3s-1提高至5.7×10-3s-1。臭氧的分解率随着二甲胺投量的增加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臭氧投量对其影响较小。二甲胺投量对臭氧分解效果的提高较显著,温度影响较小。通过二甲胺促进臭氧链式分解的动力学和反应机理的模拟结果表明,其反应主要机理是生成O2.-,O2.-再与臭氧反应产生O3.-,O3.-迅速衰减产生羟基自由基。  相似文献   

13.
生物制氢反应器不同发酵类型产氢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生物制氢反应器乙醇型发酵和丁酸型发酵的产氢能力及其生态学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NADH/NAD 平衡调节是影响不同发酵类型产氢差异的主要原因.在有机负荷为40 kg/(m3.d)条件下,乙醇型产酸发酵菌群表现出较高的产氢能力,最大比产氢速率为550 m l/(gVSS.d),是丁酸型产酸发酵菌群比产氢速率的3.3倍.综合两种发酵类型特性、运行操作条件和制氢成本考虑,乙醇型发酵更适合作为生物制氢工业化生产的发酵类型.  相似文献   

14.
非均相催化臭氧化除污染技术机理印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印证非均相催化臭氧化工艺的机理,对比不同反应体系硝基苯的降解.使用ESR、GC/MS和IC检测体系中HO.的引发和氧化产物.结果证实单独臭氧氧化和蜂窝陶瓷催化臭氧化对硝基苯的降解均遵循HO.氧化机理;与单独臭氧氧化相比,蜂窝陶瓷催化臭氧化产生较高质量浓度的HO.,引起TOC去除效果的明显升高;2个体系对硝基苯的降解都生成了中间产物.催化臭氧化去除水中硝基苯的中间产物主要含有硝基苯酚、硝基苯多酚和小分子有机酸,初步提出HO.氧化硝基苯的可能降解路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城市供水水源有机污染的加重和水体富营养化,水蚤等浮游动物的大量孳生,对饮用水安全造成了威胁.通过对西安地区饮用水源中水蚤的孳生现状的调查,确定出枝角类水蚤为本地区的优势种类.经过实验室驯化培养,研究了枝角类水蚤的生长习性和繁殖规律,利用液氯、过氧化氢、高锰酸钾、二氧化氯和臭氧等几种常用氧化剂对其进行了灭活试验,并考察了影响灭活效果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臭氧的灭活效果最好,投加1. 2 mg·L-1,接触30 min即可达到100%灭活,臭氧灭活水蚤的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不同氧化剂对水蚤的灭活机理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6.
针对超声空化处理量小、水力空化处理效果不够理想及臭氧虽然有较好的水处理效果,但臭氧容易从液体中冒出,造成臭氧的浪费的问题,探讨了增强水力空化的方法并采用水力空化与臭氧联合以提高臭氧利用率.首先研究不同通气量的臭氧单独作用时,对罗丹明B的降解率;其次研究臭氧与水力空化先后参与对罗丹明B降解时的降解率;最后将臭氧与水力空化进行联合,详细分析了1 mm孔径与2 mm孔径的两个穿孔板在固定条件下产生的水力空化与臭氧联合的降解效果,并改变孔径、孔数、进口压强等参数进行实验,研究不同条件下的降解效果.结果显示,臭氧对罗丹明B具有很强的降解作用,水力空化与臭氧先后降解对降解率提高不大,不同的穿孔板在不同的条件下产生的水力空化都可以大大提高臭氧的降解效果,水力空化使臭氧能够基本全部利用,避免了臭氧的浪费,同时臭氧分解成的微小气泡也增强了水力空化效应.  相似文献   

17.
吡咯喹啉醌(Pyrroloquinoline quinone,PQQ)是继烟酰胺(NAD(P)+)、黄素(FAD、FMN)后发现的又一种氧化还原酶的辅酶,广泛地分布于微生物、植物、动物体内及其周围的环境中,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文章就近年来PQQ在刺激细胞生长、提供动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因子、清除自由基以及神经营养和保护等生物学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相关方面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电晕法处理VOCs的机理分析与实验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论述了电晕法处理VOCs的机理及其处理步骤,确定了电子、臭氧和氧的等离子体的处理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对臭氧浓度的测定验证了机理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用臭氧化和生物活性炭法去除污染水中三卤甲烷、三氮、硝基化合物等多种污染物的效能、特征和机理。试验发现,粒状活性炭床过滤吸附法(简称“C”法)和臭氧化-粒状活性炭过滤吸附法(简称“O_3 C”法)都能有效地除去氨氮,但前者的水中亚硝酸盐明显升高,而后者的出水中硝酸盐明显升高。两者在运行初期对 THMs 都有一定的去除效率,但随着生物活性的增强,出水中THMs 的浓度明显增高。本文还系统地研究了五种硝基芳烃和丹宁、甲醛的臭氧化反应动力学以及臭氧化对活性炭吸附的影响,以及臭氧在水中的吸收和自分解。  相似文献   

20.
臭氧氧化处理废水技术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臭氧在水中具有较高的氧化还原电位,臭氧氧化与其他水处理技术相结合产生氧化性更强的羟基自由基,能够快速、无选择性地降解有机物,是废水处理行之有效的方法.综述了废水处理中臭氧氧化技术、均相和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技术、以及臭氧组合技术的特点及进展,并对其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