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基于GIS的尾矿资源管理空间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尾矿资源二次利用开发是当前矿业工程的热点之一.针对尾矿资源二次利用管理平台的需求,运用组件式二次开发技术,采用ArcEngine和C+语言的开发平台,以河北省唐山地区为例,开发基于GIS尾矿资源管理系统,通过尾矿的空间数据和管理信息的有机结合,建立了尾矿资源的可视化管理平台,实现了尾矿资源空间与属性双向查询、尾矿分布缓冲区分析、叠置分析等功能,创新了尾矿资源二次利用管理技术平台,大大提高了尾矿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为尾矿资源的战略决策分析提供了一个全新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2.
河北兴隆地质遗迹类型、成因及其价值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地质遗迹资源进行调查评价,建立地质公园是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一种新方式。对河北省兴隆县的地质遗迹进行了详细调查,在地质遗迹分类的基础上,对雾灵山岩体等岩石遗迹、岩溶洞穴等地质地貌遗迹、海底黑烟囱等地质构造遗迹的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利用最邻近点指数法,对地质遗迹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表明地质遗迹在空间上为凝聚分布。从科学研究、科学教育普及、生态环境保护、旅游及经济发展4个方面对地质遗迹价值进行了评价。对目前地质遗迹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保护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3.
宋宜富 《现代矿业》2020,36(5):110-112
为了实现钢铁企业二次资源的高效返生产利用,针对二次资源有害元素多,粒度、成分、水分等物化性质差异性的问题,湛江钢铁进行了二次资源直接配入烧结生产的研究及配入固废处置中心生产的研究,得到在控制好各种二次资源使用比例的情况下,对烧结生产和固废处置中心生产影响不大的结果,可实现二次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和实现环境友好。  相似文献   

4.
铱(Ir)是一种珍贵的铂族金属,在高新技术和军工技术领域中应用十分广泛。我国金属铱的储量极其有限,含铱废料成为重要的铱资源,从这些二次资源中回收Ir的研究备受关注。本文对铱二次资源的来源进行了介绍,并对回收铱的方法如感应熔化、氧化蒸馏、化学沉淀、萃取、吸附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感应熔化法、氧化蒸馏法等方法步骤繁琐、能耗高、回收效率低、污染环境,现今应用较少。化学沉淀法、萃取法、吸附法等方法简便、周期短,但其无法一步完成,需进行二次回收。要实现金属铱二次资源绿色可持续利用,生物法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陈中山  杨彪 《煤炭与化工》2021,44(2):6-10,15
以河北省为例,在对河北省主要矿区关闭煤矿多要素综合调查工作的基础上,阐述了煤矿关闭退出后,残存着规模可观的剩余资源,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部分残存资源也易引发次生灾害。以“生态闭井”科学内涵为引点,详细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及发展趋势,以变废为宝、化害为利为目标,提出了地表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煤层气(瓦斯)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技术、矿井水(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和地表生态修复技术等生态闭井关键技术和主要研究内容,以及资源开发利用、生态修复与重建、安全与环保等建议,以期推动关闭煤矿剩余资源高效开发利用与灾害科学预控防治等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钴资源极度匮乏,严重依赖进口,突出的供需矛盾已成为制约我国钴行业发展的关键。开发含钴二次资源的回收利用技术对于缓解供需矛盾具有重要意义。论文概述了钴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储量,介绍了钴二次资源来源及种类,并以含钴冶金渣、废合金、加氢催化剂和废电池等二次资源为主要对象,详细阐述了含钴二次资源中钴的回收利用潜力和相关技术。结果表明,目前含钴二次资源通常采用湿法浸出技术进行回收再利用,其中含钴浸出液中钴与杂质元素的高效分离是回收钴的关键环节。因此,选择性溶出提钴体系和工艺的开发是提高含钴二次资源利用率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煤炭资源勘查阶段的煤层气工作现状调查,发现对煤层气资源认识存在不足;针对由于煤层气资源勘查技术规范尚未发布,煤层气勘查阶段划分不清,采样测试难以满足需要等问题,分析、总结提出了相应对策,使河北省煤层气工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稀土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材料,已被许多国家列入战略性物资目录。近年来随着新能源等产业的发展,稀土需求越来越大,为此各国都展开了稀土二次资源回收利用研究工作。本文跟踪分析了大量图书论文资料,从主要发达国家稀土二次资源回收利用产业现状,我国稀土二次资源回收利用在面临的形势,我国稀土二次资源回收利用存在的问题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下一步稀土二次资源回收利用方面需要开展的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铱消耗大国,在铱资源紧缺及国外严格控制的情况下,铱的二次资源高效利用回收已迫在眉睫。铱的化学稳定性决定了它难以和其他贵金属分离。综述了铱的资源、用途及二次资源回收技术,从经典的化学沉淀到溶剂/固相萃取技术,可以看出铱的回收技术体现出短流程、低能耗、环境友好、高效快捷等特点,并对铱的回收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铱消耗大国,在铱资源紧缺及国外严格控制的情况下,铱的二次资源高效利用回收已迫在眉睫。铱的化学稳定性决定了它难以和其它贵金属分离。本文回顾了铱的资源、用途及二次资源回收技术,从经典的化学沉淀到溶剂/固相萃取技术,可以看出铱的回收技术体现出短流程、低能耗、环境友好、高效快捷等特点,并对铱回收技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煤矿面临关闭或已关闭,产生了一系列的地质环境问题.在对河北省主要矿区关闭煤矿山多要素调查的基础上,阐述了煤矿关闭退出后存在的各种地质灾害与残存可观的矿井资源.以关闭矿山生态修复为目的 ,详细分析了矿区生态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分别从地质灾害防治、残存剩余矿井资源、地形地貌景观和土地资源占用等方面,提...  相似文献   

12.
矿山二次资源是矿业二次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利用途径、方式、产品方案等存在多种可能性.目前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仍然很低.通过对采矿废石、煤矸石及选矿尾矿等的具体分析,可以肯定二次资源综合利用潜力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3.
《现代矿业》2012,(7):102
山东省历时5a,对全省25种主要矿产资源储量进行了核查,全面掌握了其累计查明的资源储量、累计消耗的资源储量和保有的资源储量。据介绍,山东省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是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山东省矿产资源领域的一次全面、系统的省情调查。  相似文献   

14.
张华  胡德文 《金属矿山》2004,(Z1):29-33
二次资源的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对矿产资源的开采利用,达到节约资源和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分析了我国二次资源回收利用状况,并与国外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状况进行了对比,反映出我国的再生资源产量占矿产金属量的比率与国外相比有一定的差距,我国二次资源回收利用仍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最后提出了我国二次资源回收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发展地方煤炭工业,首先要发展地方国营煤矿。河北省邯郸地区最近几年对地方国营煤矿的8对重点矿井进行了13次重大改扩建,通过挖掘资源潜力,改进采煤方法,试采水体下、三下煤层等措施,使地方煤矿向机械化、标准化、正规化方向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地方煤炭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资源、能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们越来越关注资源的二次利用。文章分析了我国有色金属二次资源回收、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有色金属二次资源回收、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铁矿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探讨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铁行业是河北省的支柱产业,钢铁行业的发展紧紧依赖于铁矿资源。保障铁矿资源供给安全,对于河北省钢铁行业乃至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对铁矿资源的可供性及供应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提出了解决铁矿开采问题的方案和实现铁矿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措施,以保证河北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针对提高铁矿资源的可供性问题提出了战略对策,为合理规划和调整铁矿资源保障体系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有色金属二次资源丰富,利用潜力很大。根据其成因、开发工艺、形态特征,可分三大类十小类。其利用途径:一是汇集基础资料,做好资源调查;二是搞好综合评价,了解价值,三是改■工艺,搞好多金属综合利用;四是制定有利于资源回收的优惠扶助政策;五是建立机构、组织科技队伍。作好上述工作,二次资源的回收利用就能落到实处。充分利用二次资源,对于保护环境,延长矿山寿命,挖掘老企业潜力,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背景进行了介绍,指出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目的是全面查清全国土地利用现状,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社会的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最后给出了提高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根据国家有关文件要求,在峡江县开展了第三次国土现状调查工作.结合二调成果数据,通过时点调查,在线调查,对地类再举证,及时更新土地信息数据资料,确保调查质量,为峡江县国土资源局提供土地资源利用基础信息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