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为正确把握蛋白质纤维与氨纶混纺产品的服用性能与生产工艺,需要对该类产品的混纺比进行准确的测定。以天然蛋白质纤维中的羊毛和桑蚕丝纤维为例,采用二甲基甲酰胺法、次氯酸盐法及拆分法分别对5种不同的羊毛/氨纶混纺产品和桑蚕丝/氨纶混纺产品纤维含量进行测试与对比分析,试验结果完全符合FZT 01095—2002《纺织品氨纶产品纤维含量的试验方法》和GB/T 2910.4—200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四部分:某些蛋白质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的要求。且在测试中从纤维溶解过程来看,采用次氯酸钠盐法测试蛋白质纤维与氨纶纤维的含量比用二甲基甲酰胺法更为合理。为蛋白质纤维与氨纶纤维混纺产品纤维含量测试与分析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现行标准中测定纤维素纤维与氨纶混纺织物含量的方法有手工拆分法及二甲基甲酰胺或二甲基乙酰胺等有机溶剂溶解法,其中的手工拆分法效率较低,且溶解有机溶剂时对人员和环境的伤害大。为了寻求一种准确高效、低耗及安全环保的方法,探讨了采用1.0 mol/L的次氯酸钠溶液在70℃水浴恒温条件下定量分析纤维素纤维与氨纶混纺织物含量的可行性和可靠性。该试验结果表明,试样在1.Omol/L次氯酸钠溶液中并在70℃水浴恒温条件下溶解40 min时,氨纶的修正系数为1.02。该试验表明,采用上述方法计算纤维素纤维与氨纶混纺织物纤维含量时的试验数据准确度高、精确性好,可用于定量化学分析纤维素纤维与氨纶两组分混纺织物的试验。  相似文献   

3.
纤维素纤维与聚酯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采用国家标准GB/T 2910.11-200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11部分:纤维素纤维与聚酯纤维的混合物(硫酸法)>,即干重约为1g的试样需加入200mL的试剂,在50℃±5℃下保温1h,在此期间振动6次.该方法不但测试周期长,而且试剂用量和耗能均较大.为此,以涤/棉 65/35针织产品为例,采用新的试验方法,研究涤棉混纺产品定量分析方法.试验表明:75%硫酸,在常温下(15~35℃)振荡15~30min,其结果与国家标准所得结果一致.此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不但节约成本,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何勇  胡岚 《中国纤检》2002,(1):35-36
氨纶是一种特种纤维,具有高超弹性、耐酸碱性,它与其它纤维混纺的产品,应用越来越广泛,如袜类、带类、手套、内衣、运动衣、游泳衣、女装等。氨纶与其它纤维混纺产品的定量分析方法,标准FZ/T 73011-1998附录A中已有详细的规定。在该标准中,氨纶与麻、棉、粘胶纤维、高湿模量纤维、富强纤维、铜氨纤维的混纺产品的定量分析采用的是二甲基甲酰胺法;氨纶与腈纶混纺产品的定量分析采用的是硫氰酸钾法。而在二甲基甲  相似文献   

5.
用二甲基甲酰胺法对棉/氨纶纤维混纺产品进行定量分析时发现,棉纤维的修正系数d值的实测结果不是FZ/T01095中规定的1.00,采用试验及不确定分析后的结果表明,FZ/T 01095中二甲基甲酰胺法溶解棉/氨纶混纺产品时棉纤维的修正系数d值应为1.03。  相似文献   

6.
氨纶/纤维素纤维混纺产品的定量方法包括物理法和化学法,物理法通常用手工拆分法,化学法通常用二甲基甲酰胺法和20%盐酸法。通过多组试验对比得到,氨纶/纤维素纤维混纺产品定量的理想方法是20%盐酸法,即在(70±2)℃下、20%盐酸溶液中溶解30min。  相似文献   

7.
采用氨纶与纤维素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分析常用的5种测试方法,对同一面料进行测试,对比测试的过程和结果发现: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基乙酰胺法对深色样品测试的氨纶数据偏大,且这两种有机试剂具有一定的毒性;手工拆分法在实际检测工作中效率低,对于一些网状的氨纶耗时、耗力;次氯酸钠法和20%盐酸法无论是深色还是浅色面料的检测结果都接近于手工拆分法,更能节省时间和劳动成本,而且产生的废液也更加环保。  相似文献   

8.
论述再生纤维素纤维与棉混纺产品的定量分析方法,化学法中的甲酸/氯化锌法以及探讨试验中的方法、步骤、条件等方面对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测试结果的关键因素有:样品颜色较深需预处理,应使用碱性次氯酸钠对样品进行褪色,要在水温为30℃水浴锅中操作,时间为25min;试样溶解时间则为25min,溶解的温度70℃±1℃,这样再生纤维素纤维才充分溶解。  相似文献   

9.
采用二甲基乙酰胺法测试了腈纶与聚酯纤维混纺织物中腈纶纤维含量,探讨了二甲基乙酰胺溶解腈纶纤维的最佳工艺,并与二甲基甲酰胺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二甲基乙酰胺在60℃下,30 min即可将腈纶纤维完全溶解;二甲基乙酰胺法精确度不低于二甲基甲酰胺法,且要求温度较低,溶解时间短,检测结果较二甲基甲酰胺法偏差较小,最大偏差为-1. 40%,符合含量偏差允许范围,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现行标准中的二甲基甲酰胺(DMF)法用于腈纶混纺织物定量分析时,存在对人体有害、对试验环境要求高等缺点,文中采用氯化锌法测试混纺织物中腈纶纤维的含量。探讨了氯化锌溶液溶解腈纶纤维的最佳工艺,并采用氯化锌法测试了腈纶与锦纶、腈纶与黏胶、腈纶与天丝以及腈纶与涤纶常见混纺织物中腈纶纤维含量,并与DMF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氯化锌溶液浓度为7.0 mol/L时,在常温下30 min即可将腈纶纤维完全溶解;氯化锌法精确度不低于DMF法,且氯化锌溶液低毒、环保,可作为一种新型的腈纶混纺产品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1.
针对氨纶与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产品中,定量分析手工拆解法工作效率比较低,特别是对于针织织物中网状氨纶手工拆解非常困难;以及化学溶解对人体有相当大的影响,而且不环保。使用了0.9 mol/L~1.1mol/L的次氯酸钠溶液在70℃的振荡水浴锅中化学腐蚀纤维素纤维,清洗、烘干后剩下氨纶。其定量分析方法数据准确、工作效率高、更加环保,可以替代手工拆解法。  相似文献   

12.
为了准确、快速地定量分析纤维素纤维/氨纶针织产品,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分析了20%盐酸法定量分析纤维素纤维/氨纶针织产品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20%盐酸法中氨纶质量修正值d=1.00;20%盐酸法试验标准偏差小于手工分解法和N,N-二甲基甲酰胺法;其试验结果较手工分解法和N,N-二甲基甲酰胺法更准确。  相似文献   

13.
羊毛/蚕丝混纺产品纤维定量分析准确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正确把握羊毛/蚕丝混纺产品的内在质量与成本核算,需要对该类产品的混纺比进行准确的测定。采用相同的面料按FZ/T 01048—1997与GB/T 2910—1997标准对羊毛/蚕丝混纺织品纤维定量进行了比对试验与分析探讨。结果表明:羊毛或羊绒与蚕丝混纺的产品,按GB/T 2910—1997标准来测定纤维的含量是不妥当的。按FZ/T 01048—1997标准试验进行测试,时间40 min、温度40℃,且试样不经过预处理,所测结果准确性高,从而得出提高羊毛/蚕丝混纺织品纤维含量测试准确性的方法,为羊毛/蚕丝混纺织品纤维定量分析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论采用纤维素纤维与氨纶交织产品三种定量测试方法:手工拆分法、二甲基甲酰胺法(DMF法)和二甲基乙酰胺法(DMAC法)对棉/氨纶、粘纤/氨纶和莫代尔/氨纶等几种纤维素纤维与氨纶交织产品进行对比测试研究,并对实际检测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了快速定量测试Viloft纤维和聚酯纤维混纺产品的纤维含量,分别测试了Viloft纤维和聚酯纤维在70%~80%硫酸中,经不同温度、不同时间处理后的溶解性能和纤维损伤系数d,分析试验数据后得出每克试样加入100 mL浓度为70%~80%的硫酸,在90~100℃水浴条件下,连续震荡5 min快速定量测试Viloft与聚酯混纺产品是可行的。对快速测试法的测试结果,采用t检验和F检验分析后证明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N,N-二甲基甲酰胺(DMF)常被用于腈纶、氨纶纤维定量分析,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但回收利用率低、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文中对减压精馏法回收的DMF进行红外光谱和气相色谱分析,并将回收的DMF用于腈纶混纺织物、氨纶混纺织物的定量分析,并与分析纯DMF对比。结果表明,减压精馏法回收的DMF中不含有丙烯腈和聚氨酯,纯度接近分析纯DMF,可用于腈纶混纺面料及氨纶混纺面料的定量分析,纤维含量测试结果在允差范围内,近似分析纯DMF,实现了DMF的循环利用,提高了资源循环利用率,降低环境二次污染和成本。  相似文献   

17.
研究Outlast改性腈纶纤维与Modal纤维混纺织物的调温性能.对4种Outlast改性腈纶纤维混纺织物的基本结构与保温性能进行了测试,通过步冷试验重点测试了织物的调温性能.结果表明:紧度和厚度较大的织物保温性能较好;织物降温速率随时间的延续呈指数规律减小.认为:Outlast改性腈纶纤维混纺织物的保温性能与织物紧度、厚度密切相关;Outlast改性腈纶纤维混纺织物具有较好的温度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研究了次氯酸钠溶剂对氨纶与一般再生纤维素纤维(莫代尔纤维、粘胶纤维、莱赛尔纤维、铜氨纤维等)的混纺面料进行定量的方法,同时与二甲基甲酰胺法和手工拆分方法进行了对比试验。经比较发现,二甲基甲酰胺法只对浅色的样品适用,针对深色的样品而言,检测得到的氨纶比例偏高,而本试验选用的次氯酸钠方法不受颜色深浅的影响,检测得到的氨纶比例和手工拆分方法检测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采用γ-丁内酯对腈纶、氨纶混纺织物进行化学溶解法定量分析,研究在不同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下γ-丁内酯完全溶解腈纶时对氨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γ-丁内酯对腈纶、氨纶混纺织物进行化学定量分析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40℃、时间15min,此时腈纶纤维完全溶解,得到氨纶的修正系数d值为1.0536,均值在95%置信水平下,置信界限远小于1%,相比现行的FZ/T 01095-2002、GB/T 2910.12-2009等标准中的方法,该方法简单、无毒、节能环保、反应时间短效率高。  相似文献   

20.
摘要:为了快速定量测试Viloft纤维和聚酯纤维混纺产品的纤维含量,分别测试了Viloft纤维和聚酯纤维在70%~80%硫酸中,经不同温度、不同时间处理后的溶解性能和纤维损伤系数d,分析试验数据后得出每克试样加入100 mL浓度为70%~80%的硫酸,在90~100℃水浴条件下,连续震荡5 min快速定量测试Viloft与聚酯混纺产品是可行的。对快速测试法的测试结果,采用t检验和F检验分析后证明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