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通过工程实例证明采用管井进行坑内降承压水结合基坑管井外降潜水的方法是可行的,基坑内降压降水为原基坑外管井降水施工的补充利用,多种降水方法同时使用对基坑和周边环境的影响也较小,该法可在同类场地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边文超 《山西建筑》2015,(11):59-61
结合某工程的地质条件,设计了某坑坑内管井降水方案,主要对井位测量放样、成井、清孔换浆、井管安装等降水井施工工艺进行了阐述,同时归纳了施工的技术要点,以采取有效的地下水控制措施,确保基坑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简化计算、数值分析、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以宁和城际中和村站深基坑工程降水设计为例,根据其降水时间和坑内水量,计算了基坑降水所需的降水井数量和坑外地面沉降值,通过三维模拟得出了坑外水位的变化和地面沉降值,并结合现场实测数据验证了计算和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4.
以福州市某降水工程为例,根据含泥卵石层的水文地质特点,通过方案比选、降水设计计算、降水施工效果等方面进行阐述,最终确定坑内管井降水是可行的,从而为该地区同类工程的设计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基于济南西客站站前广场基坑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要求基坑降水避免对邻近京沪高铁路基产生不利影响,采用高压摆喷止水帷幕、基坑管井降水、坑外回灌等降水设计方案。设计无止水帷幕和5种不同深度的止水帷幕等6种工况,采用有限差分软件对基坑降水全过程进行渗流模拟,得到不同工况的降水漏斗曲线。通过降水影响范围、及坑外最大降深,对止水帷幕优化分析,设计止水帷幕深24 m。工程实践证明本基坑降水方案设计是合理的,可以为周边基坑降水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上海某深基坑工程为背景,基于深基坑抽水试验,研究了上海潜水和承压水目标含水层降水引起坑内外水位变化及对地表沉降的影响。此外,通过坑外回灌监测数据,研究了回灌与坑内外水位及沉降的影响,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在深基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时常遇到富含地下水的施工地点,南通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明的基坑内基础底板下降水井的施工方法,有效克服常规基坑降水井施工方法的不足之处,避免降水管井穿越基础底板结构,实现坑内降水井水位的协调平衡与坑内水位可视化动态平衡控制,使坑内降水量得到有效控制,缓解坑外环境设施地下水位控制难度.  相似文献   

8.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中南指廊及轨道交通工程基坑工程中,针对多段大高差大面积基坑的具体情况,采用管井降水、坑内设置排水沟、集水井明排水和轻型井点降水等多种工程措施组合的降水方案,取得了预期的降水效果。  相似文献   

9.
文中以黄浦区文化中心新建工程为背景,介绍在悬挂式止水帷幕的基础上,为保证基坑的顺利开挖及周边环境的安全,采取坑内按需减压降水,坑外回灌的降水方式进行施工.最终,基坑顺利开挖完成,通过对基坑降水数据和周边环境监测数据分析,表明坑内减压、坑外回灌的"抽灌一体化"降水方式对周边环境保护极为有效、实用经济.成功经验可为其他类似...  相似文献   

10.
在电梯井坑下有承压水处,经对坑内降水和坑外降水两种方案比较,最终采用在基坑内局部设置一坑一点减压降水井的方法。该法可保证基底安全,基础底板施工顺利,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地下水的抽水量,保护地下水资源,减少对坑边建筑物的沉降影响。经严密观测最大沉降量在2mm左右,初步估算节约抽水费用加万元。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丰富时降水井的设置是保障围护结构安全的必要措施.降水井的布置方式不仅决定降水效果,也决定围护结构的工作性态及其环境效应.针对坑内单井、坑内双井以及坑外对称单井三种降水井布置,采用数值方法分析降水效果、围护结构工作性态以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进而建议了较为合理的降水井布置参数.  相似文献   

12.
吴晓风  石志祥 《建筑施工》2004,26(2):107-108,110
介绍31.3m深旋流池土建结构工程的施工实践经验,由于工程深度深、施工难度大,故支护结构采用超深地下连续墙,内衬墙体采用无支撑逆作法施工,坑外降水采用卸压降水分级分时段进行,坑内降水采用真空大井降水的形式,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3.
以太原市新建康达综合楼工程项目为例,利用三维地下水流动模拟软件Visual MODFLOW对深基坑的坑内降水疏干和坑外回灌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坑内降水和坑外回灌对基坑周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回灌对提高坑外水位有明显作用,且回灌量越大,水位恢复越多。采用坑外回灌可控制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且回灌量越多,能控制的沉降量也越大。  相似文献   

14.
为了开封玉皇阁保护工程设计研究,对玉皇阁基坑降水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考虑了土体降水后固结和支护结构产生变形共同作用下基坑土体的沉降。结果表明,降水瞬时沉降、支护结构位移及土体固结都对地面沉降有影响:降水的影响范围广,土体沉降大且和降水后的地下水位高度有关;支护结构变形的影响区域较小,约在基坑深度范围内;固结沉降较小。采取止水帷幕和坑内降水方法能有效降低坑外的地下水位降深,若同时采取坑外补水方式则更能有效弥补坑外地下水位的降差,对维护坑外周围土体沉降有更好的作用。其结果可为古建筑保护的基坑降水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杭州地铁秋涛路站深基坑施工为例,对如何保证降水效果和基坑安全,以及如何降低深基坑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方面进行了探索,对基坑降水所引起的基坑周围地表发生沉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坑内外水位变化及地表沉降监测情况分析,得出围护结构止水效果与坑外地表沉降关系,以及在降水过程中因围护结构漏水而产生的坑外地表沉降范围和沉降量变化的发展情况,进而提出如何防止降水不利影响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西安地铁四号线大雁塔-后村站区间,工程建设影响范围内为地下潜水,暗挖段隧道基本位于地下水位以下,降水深度在底板以下1m,施工设计采用“管井降水”形式,在降水深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时,采用增加管井的数量的补救措施,使基坑内外结合降水,通过计算在基坑内增加2口降水井并启用备用管井,利用原有基坑外设置的降水井和基坑内增加的降水井进行内外结合同时降水,以满足正常施工需求,降水效果较好,达到了预期目标,做到了无水施工。  相似文献   

17.
复杂越流条件下超深基坑抽水试验及工程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上海宝钢集团浦钢公司搬迁工程(特殊钢分公司部分)炉卷热轧机项目(第二批)旋流池基坑为例,通过抽水试验认识到含水层之间存在复杂越流,建立其合理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基于该概念模型设计坑内-坑外联合作用的降水方案,群井试验验证了降水设计的正确性.工程实践表明,通过坑内-坑外抽水井的联合作用,完全达到预期降水效果,开挖过程中,坑内干爽.结合群井试验中出现的隔断承压含水层无法疏干,2口井抽水,停泵1口后,另一口抽水井水位恢复较快情况,基于试验数据预测地墙存在渗漏,建立应急预案,在问题出现后及时处理,避免重大工程事故的发生.此工程实践也可作为类似复杂地质条件下深基坑降水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低温建筑技术》2020,(2):100-103
地下连续墙作为深大基坑工程较为常用的围护结构,具有截水、防渗、挡土能力。在富水含砂层,尤其是埋藏较深的承压含水层(尤其砂砾层)中,地连墙的施工质量难以保证,坑内降水使地连墙内外水头差较大时,地连墙施工薄弱区域易发生渗漏而出现涌水涌砂现象,采用坑外降水减小地连墙内外水压差是较为经济有效的措施,但在坑外加固区域中降水井施工质量不佳的问题时常出现。文中以上海某地铁车站基坑抢险工程为例,通过分析降水井出水量不佳的原因,提出了坑外加固区域的成井工艺改进措施,采取改进工艺后的降水井出水量均能达到设计要求,辅助基坑顺利开挖施工,为同类型工程的降水井施工提供了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着重探讨了管井井点降水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管井降水设计和施工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在支护隔水条件下如何使用轻型井点与管井相结合的降水方案,达到大面积基坑中间降水深、边缘降水浅,以减少对坑外邻近房屋沉降的影响,同时又使坑底干燥,以保干法作业的顺利进行。对其设计计算方法通过实施后的观测验证,非常接近实际,对类似土性的基坑降水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