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钢包炉(LF)CaO-SiO_2-MgO-Al_2O_3渣系的脱硫试验郭上型,万真雅(华东冶金学院,马鞍山243002)DesulphurizingTestusingCaO-SiO_2-MgO-Al_2O_3SlaginALadleFurnace¥GuoS...  相似文献   

2.
应用XRD和IR研究凝固铝电解质的晶相组成,添加剂CaF_2、MgF_2和锂盐在电解质中的化学反应和生成物。结果表明,CaF_2在碱性和酸性电解质中均呈稳定相;MgF_2生成NaM-gF_8;在酸性电解质中锂盐反应生成LiNa_2AIF_6;在酸性电解质和上述添加剂条件下,体系由Na_2AIF_6-Na_5Al_3F_(14)-LiNa_2AIF_6-NaMgF_3-CaF_2-Al_2O_3组成。依据电解质相组成,研究了电解质酸度的计算。  相似文献   

3.
采用735℃高温固相反应,在高纯Ar气保护下、配比为LiF∶MgF2∶AlF3=120∶100∶110时合成了LiMgAlF6。用X射线确定其结构为六方晶系。研究了LiMgAlF6中掺Ce3+、Eu3+、Gd3+和Tb3+的光谱特性。发现Ce3+对Tb3+有明显的敏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含碳铬矿球团还原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含碳西藏铬矿球团的还原顺序。X射线衍射证明:还原温度低于1200℃时,还原产物是Fe及Cr_2O_3;还原温度高于1200℃时,还原产物是Fe、Fe_3C、(Cr,Fe)_7C_3,在还原初期阶段生成的Fe转变成Fe_3C_,最终转变成(Cr,Fe)_7C_3;当还原温度高于1300℃时,发现有MgAl_2O_4,MgSiO_4生成,热力学计算的结果与X射线衍射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5.
添加剂对Cr2O3—Al系SHS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添加CrO3-Al、Fe2O3-Al+MgO及Ti-C的Cr2O3-Al系的燃烧特性。实验发现,添加CrO3-Al、Fe2O3-Al+MgO时,自蔓燃反应易于引发;体系中混入Ti-C添加剂对反应引发不利,但在用纯Ti-C作引火剂情况下可以引发。随着CrO3-Al添加量的增加,燃烧温度升高,但添加量大于20%时,燃烧温度反而下降。燃烧温度随Fe2O3-Al+MgO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Ti-C添加量的增大对燃烧温度影响不大。燃烧速度随以上添加剂量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6.
AD复合脱硫剂中铝的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试样中加入过量FeCl3溶液,经搅拌使试样中金属铝与Fe^3+离子发生化-还原反应,生成Al^3+进入溶液中,三氧化二铝不参与反应仍留在沉淀物中。过滤后含Al^3+溶液经除氟,分离钙、镁、铁等离子后,用CuSO4滴定法测定MAl量,再由总铝量减去MAl,计算可得AD复合脱硫剂中Al2O3含量。  相似文献   

7.
对喷射沉积快速凝固Al-Si-Fe-Cu-Mg合金的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合金中含有α-Al、β-Si、δ(FeSi2Al4)、Al8Si6Mg3Fe和β(Fe2Si2Al9)等相;初晶硅相呈颗粒状,共晶硅相和δ(FeSi2Al4)呈细小的片状,Al8Si6Mg3Fe相呈细小的颗粒状;经T6工艺热处理后,新析出Al2Cu相,Al8Si6Mg3Fe相数量增加,少量δ(FeSi2Al4)转化为β(Fe2Si2Al9)。  相似文献   

8.
CeO_2对镁钙系材料烧结和抗水化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高纯MgO-CaO原料,研究了CeO2对白云石和合成镁白云石烧结性和抗水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少量CeO2能明显地促进MgO-CaO耐火材料的烧结和抗水化性能的提高。添加少量CeO2,经1600℃烧成后的白云石和合成镁白云石熟料的体密分别达到3.24g/cm3和3.38g/cm3,粉化率在0.3MPa、2小时的条件下分别从94.49%和15.2%降到19.11%和10.6%。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特级矾土熟料,烧结Mg砂及尖晶石为主要原料,研制出Al-Mg尖晶石不烧钢包衬砖,首钢第二炼钢厂225t连铸精炼钢包应用后使用寿命高达38次,平均为32次,明显优于先期使用的Al-Mg不烧砖(23次)其侵蚀速率为1.6~2.0mm/次。  相似文献   

10.
电渣重熔铸锭中微量元素镁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正邦  张家雯 《钢铁》1997,32(5):25-29,43
在高温合金中控制微量元素镁,特别是铸锭中的含量及其均匀性是工艺上的难题。在电渣重熔过程中选用CaF2-CaO-MgO-Al2O3四元渣系,使渣度BM≥2.5,自电极的铝含量为0.10-0.18%,重熔过程采用递减功率工艺等措施,使电渣重熔铸锭中镁含量均匀地控制在最佳范围。  相似文献   

11.
锰硅合金简易配料校核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给定的工艺参数,导出了锰矿含锰量与原料中Fe、P、SiO2、CaO+MgO、Al2O3含量的关系式,并列成直观的表格形式。实际应用中只需根据所用锰矿的含锰量在表中查出相对应的Fe、P、SiO2、CaO+MgO、Al2O3含量,并与实际入炉原料中的这些成分值相比较,根据差值调整配料比。  相似文献   

12.
CaO—SiO2—MgO—Al2O3精炼渣的脱硫性能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乐可襄  董凶篪 《特殊钢》1998,19(3):15-17
在实验室用模拟装置研究了CaO-SiO2-MgO-Al2O3精炼渣脱硫的性能。碱度和助溶剂CaF2含量对硫分配比Ls影响较为显著,并分析了MgO、Al2O3对脱硫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用转盘技术研究了合成Ag2S在FeCl3-HCl和Fe2(SO4)3-H2SO4介质中的浸出。在FeCl3-HCl介质中,温度为40-95℃的范围内,Ag2S较快地溶解,且随之主要形成元素硫。溶解动力学始终服从抛物线速率定律。速率与转盘速度无关,也与FeCl2浓度(当>0.03mo./L时)无关。  相似文献   

14.
利用本省资源发展白云石耐火材料广州耐火材料厂唐肖月,徐平坤一、前言白云石(CaMg(CO3)2),理论化学成分CaO30.41%、M9O21.87%、CO247.72%。天然白云石原料含有少量SiO2、Al2O3、Fe2O3等杂质成分。用天然白云石制...  相似文献   

15.
陶刚  喻桂英 《四川冶金》1996,18(4):44-48
本文采用二种渣系A;CAf2;Al2O3:MgO:TiO2=77:10:9:4B;B:CaF2:Al2O3;Cao:MgO=60:20:10:10用于CH132合金重熔。实验结果表明,渣系A对钢锭Ti成份不均匀必的控制好于渣系B,并且渣系A也能获得与渣系B大致相同的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16.
CaO—Al2O3—CaF2—SiO2—MgO五元精炼渣系的起泡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试验方法测定了1530℃下CaO-Al2O3-CaF2-SiO2-MgO五元精炼渣系的起泡性能。得出炉渣起泡指数与炉渣光学碱度、渣中Al2O3及CaF2含量间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炉渣的光学碱度和CaF2含量对起泡指数有较大影响,而Al2O3含量对起泡指数影响很小。具有最佳发泡性能的炉渣成分中CaO,Al2O3,CaF2,SiO2,MgO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4.06%,30.00%,7.00%,8.94%,10%。研究结果还表明:炉渣起泡指数与炉渣粘度成正比,而与表面张力和密度的平方根成反比。  相似文献   

17.
根据1995年在日本召开的联合国际耐火学术会议发表的论文,综述了近年来耐火材料的进展一些新型耐火材料,如“陶瓷杯”材料、高性能MgO-C材料,Al2O3-C,Al2O3-Cr2O3,Al2O3-Cr2O3-ZrO2,MgO-ZrO2耐火材料等在钢铁工业,建材工业,石化工业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高速连铸保护渣的粘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CaO-SiO2-Na2O-CaF2-Al2O3-MgO渣系,通过测定熔渣的粘度、凝固温度和粘性活化能,研究了连铸保护渣的粘性特征与碱度、NaCO3含量、CaF2含量、Al2O3含量和MgO含量之间的关系。利用连铸保护渣的粘性特征与化学成分之间的回归方程,可以设计满足一定粘性特征的连铸保护渣。  相似文献   

19.
干扰离子如Fe3+、Al3+、Cu2+、Ni2+、Zr4+、Zn2+、Mo6+、Cd2+、Pb2+、Mn2+等,用适量Tartrate、TEA、DL-Cysteine掩蔽。在pH10左右,用EDTA滴定Ca2+、Mg2+,确定合量。然后加入Oxine分解Mg-EDTA螯合物,释放出的EDTA用Ca2+标准溶液滴定。用MTB-XO-CPB为混合指示剂,终点颜色变化敏锐,一般常见金属离子均不干扰。该法已用于测定水和工业废水中钙镁含量,结果十分满意  相似文献   

20.
RECl3与NH4HCO3的沉淀反应及伴生杂质的共沉淀行为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本文通过对沉淀过程的pH值变化特征研究和沉淀物的组成分析,确定了NH4HCO3与RECl3的沉淀反应。研究了伴生金属离子Al3+、Fe2+、Mn2+、Ca2+、Mg2+随稀土的共沉淀行为,讨论了杂质离子对产品纯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