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Ni(OH)2、LiOH.H2O和MnO2为原料,采用机械活化-高温固相反应法在空气中合成了具有α-NaFeO2型层状有序结构的LiNi0.5Mn0.5O2,研究了合成产物的成分、物相、结构和形貌,以及物料在球磨和煅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采取高能球磨对原料进行机械活化,可提高物料的混合程度和反应活性,促进产物生成。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高能球磨8 h,950℃下煅烧20 h,锂过量10%(摩尔比)。  相似文献   

2.
梅山重选车间2~0.5mm粒级铁矿物依靠湿式磁选机选别,工艺上总体比较稳定。为了提高回收率,对影响磁选机选别的因素进行分析优化,以提升2~0.5 mm粒级选别精度。  相似文献   

3.
利用原位聚合法制备纳米电磁复合材料聚苯胺包覆碳纳米管(MWNT)/Ni0.5Zn0.5Fe2O4.采用XRD、TEM、HRTEM、FTIR、TG-DSC和VSM等方法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XRD结果表明,聚苯胺、碳纳米管和Ni0.5Zn0.5Fe2O4共存于复合材料;TEM结果表明,PAn包覆在MWNT/Ni0.5Zn0.5Fe2O4外表面,包覆厚度为15~30 nm;TG-DSC及磁性研究表明,复合材料的矫顽力为21 687.02 A/m,饱和磁化强度为2.27 T,是一种具有较好磁性能的软磁材料.  相似文献   

4.
应用倍频NdYAG脉冲激光,在波长为532nm,脉冲宽度为8ns的条件下,运用Z-扫描技术研究了无机化合物反二氯[1,2-二(二乙基膦)乙基]钌(RuCl2(depe)2)的三阶非线性光学特性.实验测得RuCl2(depe)2材料的非线性折射率n2的值为5.99×10-11(esu).  相似文献   

5.
电子封装中的无铅Sn-3.8Ag-0.5Cu/Cu界面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钎料与焊盘间形成IMC层的厚度是影响可靠性的一个关键因素.对无铅钎料Sn-3.8Ag-0.5Cu与Cu盘进行了重熔,采用Olympus(光学金相显微镜),SEM(扫描电镜)和EDX(能谱X射线)界面分析手段,研究了合金Sn-3.8Ag-0.5Cu与Cu焊盘接头的钎焊性和在焊接过程中IMC的形成与长大机理,探讨了IMC厚度与保温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无铅钎料合金Sn-3.8Ag-0.5Cu在钎焊务件下与Cu焊盘能够实现良好的连接,其连接层为Cu6Sn5金属间化合物,重熔时的IMC层生长基本上符合抛物线规律.  相似文献   

6.
以Na2 CO3、K2 CO3、Li2 CO3、Nb2 O5和GeO2为原料,通过常规固相反应法制取掺杂0.5wt%GeO2的(K0.5-x/2 Na0.5-x/2 Lix)NbO3(KNLN)(x=0.05、0.055、0.06、0.065、0.07、0.075、0.08、0.085)无铅压电陶瓷.采用X射线衍射(X...  相似文献   

7.
采用光学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差热分析技术研究了R-Fe-Co赝三元系RFe2-RCo2变温截面(R=Sm0.5Dy0.5)。该截面由2个单相区、2个单相区、2个两相区与2个三个区组成。截面含有两个包晶反应:L+2:7→1:3与L+1:3→1:2.(Sm,Dy)(Fe,Co)2相的点阵常数随含Co量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8.
9.
利用溶胶.凝聚法制备了Ni0.5Zn0.5Fe2O4粉末材料,烧结温度范围600℃-950℃。对材料的结构、红外、磁学和微波吸收特性进行了研究。材料的XRD图谱和原子力显微镜形貌观察表明,材料在纳米尺度范围之内。在500cm-1--600cm-1波数范围内,材料具有明显的红外吸收特性。材料的晶粒尺寸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而增加,且较高温度烧结的材料具有相对低的矫顽力和饱和磁场。利用反射衰减实验研究材料在6GHz--10GHz波段范围的吸波特性,结果表明,0.33mm厚度的样品在常温下的反射衰减达到1.8dBm。  相似文献   

10.
合成制备了正极材料LiCo0.5Ni0.5O2并引入钒(V)进行改性,采用X一射线衍射和SEM对正极材料物相结构及形态分布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和时间的延长,正极材料层状结构趋于完美;掺杂的V未能进入锂钴镍氧化物晶格中,而是以Li3VO4形式存在,均匀地分散在其层状结构中,对LiCo0.5Ni0.5O2晶相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采用程序升温法研究Na2SO4.0.5H2O2.H2O在氮气中的热分解动力学,测定Na2SO4.0.5H2O2.H2O分解的TG-DTG和TG-DSC曲线.在8.0 K.min-1、6.1 K.min-1、4.1 K.min-1和2.0 K.min-14个升温速率下,Na2SO4.0.5H2O2.H2O的热分解是简单的一步反应,热分解温度为339.5 K.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对Na2SO4.0.5H2O2.H2O在氮气中的热分解动力学模型进行筛选,并利用主曲线法对其分解模型进行判别.Na2SO4.0.5H2O2.H2O的热分解过程受三维相界面控制,分解机理为R3机理.Na2SO4.0.5H2O2.H2O的热分解活化能为70.83 KJ.mol-1,指前因子1.96×103.  相似文献   

12.
13.
14.
锂系铁氧体是一类人们广泛关注的毫米波铁氧体材料 ,离子代换可以大大改善材料的性能。本文在 L i-Zn铁氧体 ( L i0 .5F0 .5) 0 .7Zn0 .3Fe2 O4 基础上 ,用 Co2 +离子代换其中的 ( Li+Fe3+) 0 .5离子 ,研究了 ( Li0 .5Fe0 .5) 0 .7- y Zn0 .3Coy Fe2 O4 ( y=0 .0 0 ;0 .0 0 5;0 .0 1 ;0 .0 2 ;0 .0 3 )铁氧体室温铁磁共振效应 ,实验结果表明 ,铁磁共振线宽与 Co2 +离子的代换量、烧结温度和工作频率有密切关系。当 Co2 +离子含量 y <0 .0 2 ,铁磁共振线宽μ0 ΔH随 Co2 +离子含量的增加而减小 ,在 y =0 .0 2处得到最小铁磁共振线宽。在烧结温度 Ts=1 1 0 0℃左右可得到较小的铁磁共振线宽。当工作频率 f >8GHz,铁磁共振线宽μ0 ΔH∝ f。  相似文献   

15.
实验研究了温度、颗粒粒径、反应气氛和CO2分压对长广石灰石在流化床炉内脱除H2S气体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800~950℃,硫化反应速率和Ca生成CaS的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提高,随颗粒粒径增大而下降.在N2和模拟煤气两种气氛下,硫化反应特性有明显差异.N2气氛下,石灰石脱除H2S的速率和Ca转化率明显较高.随着温度的升高和颗粒粒径的下降,两种气氛下的硫化反应速率和Ca转化率的增长幅度亦不同.CO2分压的增加限制了石灰石与H2S的反应.  相似文献   

16.
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了镍锌铁氧体、纳米TiO2-ZnO复合粉体和镍锌铁氧体负载纳米TiO2-ZnO复合粉体,并用XRD对所制粉体进行了表征。发现所制得的纳米TiO2为锐钛矿型、镍锌铁氧体为尖晶石型。以甲基橙溶液为模拟废水,考察了纳米TiO2-ZnO复合粉体和镍锌铁氧体负载纳米TiO2-ZnO复合粉体的光催化活性。研究还发现镍锌铁氧体负载纳米TiO2-ZnO粉体后仍具有良好的磁性能,可通过增加外磁场进行分离。  相似文献   

17.
TiO2表面的光催化反应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TiO2 表面的光催化反应以及TiO2 催化剂表面液 -固界面间和气 -固界面间的光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18.
空气中NO2和SO2的光催化反应动力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污染物NO2和SO2的光催化降解规律,分析了不同污染物初始浓度对光催化降解效果的影响;采用反应速率这个衡量光催化反应进程的重要参数,通过实验发现污染物NO2、SO2的光催化氧化过程符合L—H反应动力学方程;实验证明,将催化剂与吸附性材料相结合可以提高室内污染物降解速率.  相似文献   

19.
采用己二酸副产物环戊酮为原料与正己醛经羟醛缩和反应生产2-亚己基环戊酮,研究了环戊酮与正己醛羟醛缩和反应的各种影响因素.其中包括环戊酮与正己醛原料配比、反应温度、正己醛滴加时间、反应液的碱性等.优化了2-亚己基环戊酮的生产条件.总结出环戊酮与正己醛羟醛缩和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为:环戊酮与正己醛原料比为1.1:1,反应温度70~80℃,正己醛滴加时间70min,反应液为7%氢氧化钠.最后生成的2-亚己基环戊酮再经催化加氢制得2-正己基环戊酮,它是重要的香料及药物单体.催化加氢条件:压力1MPa,温度45℃,反应器转速1000r/min.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多咱显微分析手段对快速凝固高速钢M2+0.5B在过热状态下合金相的、形貌、分布情况及其体组织的亚结构类型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同时详细讨论了过热时第二相的粗化、分布情况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