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细纱后区牵伸形式与重定量工艺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细纱后区牵伸控制方式对实施重定量工艺的影响情况和效果.在FA506型细纱机上采用3种后区牵伸形式对CJ 14.5 tex品种进行粗纱重定量试验.结果表明:粗纱定量由4.0 g/10 m增至6.4 g/10 m时,细纱后区V形牵伸与直线牵伸附加压力棒牵伸形式以及后区双胶圈牵伸形式的纺纱质量比原直线牵伸得到改善,但后区附加压力棒牵伸形式的成纱毛羽指标比后区双胶圈牵伸形式差.认为后区附加压力棒牵伸形式适宜在中低档产品上实施重定量工艺,后区双胶圈牵伸形式适宜在中细号纱和高档产品上实施重定量工艺.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粗纱牵伸工艺对细纱质量的影响,通过采用不同的牵伸型式、优选粗纱罗拉隔距、合理前后区牵伸倍数、收紧控制钳口隔距,以及选择合适的粗纱捻系数,进行适度的温湿度控制和选用高效的假捻器,能够有效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3.
棉纺高效工艺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文辉 《上海纺织科技》2007,35(2):18-20,26
对棉纺高效工艺进行了机理分析,高效工艺的核心是细纱大牵伸,只有细纱大牵伸才能实现粗纱重定量,为前纺全流程半制品重定量创造了条件,而半制品重定量必须以质量保证为前提。该工艺采用的细纱第三代大牵伸(50~100倍)是在我国自主开发的VC牵伸及其相应工艺配套下实现的,另外全面提高前纺半制品质量也是细纱大牵伸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棉纺细纱大牵伸、重定量工艺机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为了显著改善棉纺企业的成纱质量及经济效益,从高效工艺的含义入手,详细阐述了高效、重定量工艺的核心,高倍牵伸的基本规律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增强摩擦力场布置,增大握持力、提高牵伸零部件的刚度和精度三个方面介绍了东飞牵伸系统及高效工艺的实施和推广中应注意的问题,指出只有细纱大牵伸才能实现粗纱重定量,粗纱重定量为前纺全流程半制品重定量创造条件;半制品重定量必须以质量保证为前提,全面提高前纺半制品质量也是细纱大牵伸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在自主开发、创新的东飞牵伸系统中,后区牵伸采用控制辊式VC型牵伸、前区牵伸采用"东飞延伸型"长、短双胶圈牵伸及其工艺配合,细纱第三代大牵伸、粗纱重定量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生产CJ11.7tex纱的基础上分析了纱线条干均匀度的影响因素。为了提高细纱条干均匀度,对影响成纱条干均匀度的前区工艺参数、后区牵伸工艺进行了工艺配置。实验结果证明,采用较小的粗纱定量、细纱捻系数、前中罗拉隔距、较小的钳口隔距、较小的后区牵伸倍数,以及较大的前胶辊压力,采用较大前胶辊直径,适当增加粗纱捻系数等措施,可以提高成纱条干CV值。  相似文献   

6.
对棉纺高效工艺进行了机理分析.高效工艺的核心是细纱大牵伸,只有细纱大牵伸才能实现粗纱重定量,为前纺全流程半制品重定量创造了条件,而半制品重定量必须以质量保证为前提.该工艺采用的细纱第三代大牵伸(50~10倍)是在我国自主开发的VC牵伸及其相应工艺配套下实现的,另外全面提高前纺半制品质量也是细纱大牵伸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对棉纺高效工艺进行了机理分析。高效工艺的核心是细纱大牵伸,只有细纱大牵伸才能实现粗纱重定量,为前纺全流程半制品重定量创造了条件,而半制品重定量必须以质量保证为前提。该工艺采用的细纱第三代大牵伸(50~10倍)是在我国自主开发的VC牵伸及其相应工艺配套下实现的,另外全面提高前纺半制品质量也是细纱大牵伸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细纱条干均匀度,以生产CJ 11.7tex纱为基础全面分析了细纱工艺与成纱条干均匀度的关系,并对影响成纱条干均匀度的前区工艺参数、后区牵伸工艺进行了工艺配置试验。结果证明:采用较小的粗纱定量、细纱捻系数、较大的粗纱捻系数、较小的前中罗拉隔距、钳口隔距、后区牵伸倍数以及较大的前胶辊压力、前胶辊直径,适当增加粗纱捻系数等措施,可以改善成纱条干CV值。  相似文献   

9.
在生产CJ11.7tex纱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细纱工艺与成纱条干均匀度的关系,并对影响成纱条干均匀度的关键工艺前区工艺参数、后区牵伸工艺进行了优化配置。实验结果证明:采用较小的粗纱定量、细纱捻系数、前中罗拉隔距、较小的钳口隔距、较小的后区牵伸倍数以及较大的前胶辊压力,采用较大前胶辊直径,适当增加粗纱捻系数等措施,可以提高成纱条干CV。  相似文献   

10.
通过优选纺纱器材,在纺C18.2tex和C29.2tex品种上采用V型牵伸装置,进行粗纱重定量、细纱大牵伸工艺试验。结果发现:在优选罗拉、上销、胶辊和胶圈的基础上,粗纱重定量、细纱大牵伸工艺成纱质量全面优于粗纱轻定量、细纱小牵伸工艺。  相似文献   

11.
前纺重定量与细纱牵伸型式和胶辊胶圈纺纱性能的研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倪士敏 《纺织器材》2007,34(6):34-39
前纺重定量是棉纺工程技术发展的方向,为了提高棉纱质量,应遵循纺纱牵伸原理.对前纺重定量的负面效应,研试对策,细纱采用V型牵伸气动加压并配置高弹性、低硬度、重加压胶辊;根据细纱不匀产生机理同时降低前纺、细纱工艺流程附加不匀率,前纺并、粗、精胶辊也向高弹性、低硬度、重加压等适纺纱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陈名均  张军伟  聂发辉 《纺织器材》2007,34(5):47-49,42
阐述了重定量高效纺纱牵伸工艺的合理配置对成纱质量的影响,介绍了几种新型牵伸型式在重定量纺纱中应用及取得的显著效果.说明采用重定量高效工艺后,其成纱条干水平也一样可以达到或接近于轻定量的成纱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3.
许鉴良 《纺织器材》2011,38(2):26-30
为了减少并条后的棉结以提高棉条质量,从牵伸工艺不符合纤维弯钩伸直理论、生条中纤维分离度和平行伸直度差、生条中短绒高等方面,分析了并条后棉结增加的主要因为.通过大量试验分析,提出有效降低并条后棉结增加的措施:普梳头并、精梳预并、普梳粗纱牵伸工艺应符合前弯钩纤维伸直理论;普梳二并、精梳卷或条并卷、普梳细纱牵伸工艺应符合后弯...  相似文献   

14.
计万平 《纺织器材》2013,40(4):36-39
为了探讨重定量高效工艺下如何实现"优质、高产、高效",分析了新形势下实施重定量高效工艺的创新思路。以纺R 9.8tex纱为例,围绕粗纱的定量创新实践,优化细纱工艺配置和牵伸工艺参数,分析并解决重定量高效工艺在生产中存在的生活和质量问题。提出:高效工艺和传统工艺采用相同的工艺流程,但前纺和细纱生产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前纺机台少,用工少、工作量小、消耗降低,细纱机台多,用工多、工作大,消耗增加;企业应结合自身条件进行实践和探索,积极研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高效工艺。  相似文献   

15.
陈玉峰 《纺织器材》2014,(2):26-29,65
介绍了环锭细纱机VC型牵伸装置的基本特点及各部对成纱质量的影响,分析了其牵伸机理,测试了后区压力棒、前区隔距、低硬度高弹性大直径胶辊、钳口隔距、罗拉隔距、前后胶辊直径小档差等对成纱质量的影响。指出:VC型牵伸型式在合理的前区隔距、低硬度高弹性大直径胶辊、适度钳口隔距、大后区罗拉隔距、前后胶辊直径小档差搭配时,成纱条干CV值、千米粗细节及棉结等随后区牵伸倍数增大而减小;胶辊前冲4 mm,合理张力架尺寸、大后区隔距、大粗纱捻系数配合适度后牵伸倍数,稳定平衡了牵伸力和握持力,能保证VC型牵伸装置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6.
针对纺织行业面临的原料、用工和发展的现状以及市场对纺织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从平面牵伸和V型牵伸形式的优缺点入手,分析了“二大二小”工艺、“单纯高效大定量”牵伸工艺的局限性,提出新型牵伸形式的设想;重点阐述牵伸摩擦副之间的矛盾、牵伸力与控制力运用上的矛盾、高速与牵伸工艺器材运用的矛盾、高速纺纱与高耗电的矛盾、高速纺纱与成纱号数的矛盾;列举了高速纺纱对器材性能的要求。指出:高速纺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必然途径,并随着科技进步而发展;降低纺纱断头、减少纺纱耗电、提高机械与器材的使用寿命、延长维修保养周期是高速纺纱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了稳定提高成纱质量及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详细讨论了重定量、大牵伸高效纺纱工艺流程中工艺、设备调整及各主要工序对纺织器材的优化,并从加强温湿度控制及运转管理方面对实施高效纺纱工艺作了要求。提出通过各个工序优化工艺配置,使成纱条干水平完全满足客户要求,并在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上有很大的突破;但在纺织器材的使用寿命、维护保养、使用周期上有待进一步研究、完善。  相似文献   

18.
附加牵伸后区压力棒上销的发明机理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5,自引:14,他引:5  
成立强 《纺织器材》2006,33(4):12-14,11
针对纺纱牵伸区中纤维引导力和控制力波动引起的运动状态的多变即纤维头端变速点分布较分散的特点,提出采取附加控制棒在牵伸后区建立一个新的附加摩擦力界、对后区须条进行合理调控的构想。介绍了附加牵伸后区压力棒上销的设计原理、结构特点及使用前景。指出应用该器材可改善成纱条干水平,并可提高细纱总牵伸倍数,从而增加粗纱定量并提高粗纱机效率。  相似文献   

19.
为了改善过成熟原棉的成纱条干水平,减少成纱棉结,针对过成熟原棉细度粗、纤维整齐度差的特点,进行了纺纱工艺试验.开清棉工序要精细抓棉,减少打击点,各机打手速度偏小掌握;梳棉工序降低刺辊速度,增加盖板速度;并条工序合理配置牵伸倍数,提高纤维平行伸直度;粗纱工序采用较小牵伸倍数,较大粗纱捻系数;细纱工序减小后区牵伸倍数,采用附带压力棒的隔距块.通过调整工艺,选用新型专件器材,加强车间温湿度管理,使过成熟原棉成纱条干和棉结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20.
高产梳棉机重定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妙福 《纺织器材》2008,35(1):30-33
针对棉纺工艺重定量、大牵伸的核心是细纱工序提高牵伸倍数、基础是梳棉工序增加生条定量这一前提,通过对大、小直径锡林高产梳棉机重定量工艺的对比分析,指出小直径锡林高产梳棉机的梳理度比大直径锡林梳棉机高得多,但容易伤纤维.国产大直径锡林梳棉机采用重定量,同时降低出条速度在产量不增加的情况下,生条质量可保持原来轻定量时的水平.建议采用重定量时要兼顾出条速度和台时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