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2 毫秒
1.
目的 :总结肉芽肿性乳腺炎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鉴别诊断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7例肉芽肿性乳腺炎与6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磁共振成像(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资料均保存完整。将肉芽肿性乳腺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分别纳入肉芽肿性乳腺炎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使用χ2检验对比两组常规MRI、增强MRI图像特点,使用t检验对比两组动态增强扫描参数以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总结肉芽肿性乳腺炎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鉴别诊断思路。结果 :肉芽肿性乳腺炎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灶象限分布、边缘、强化特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肉芽肿性乳腺炎病灶早期强化率(EER)、峰值强化率(Emax)及ADC值均高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肉芽肿性乳腺炎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与常规MRI表现存在一定相似之处,综合分析病灶象限分布、边缘、强化特点,以及动态增强扫描参数、ADC值,可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病变超声表现特点,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脑梗死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102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同期门诊和住院部接诊的93例非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对照组),均进行颈动脉二维灰阶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颈动脉斑块检出、分布、斑块性质、颈动脉狭窄率以及颈动脉血流参数[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血流速度(EDV)和平均血流速度(Vean)]差异。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彩色超声多普勒血流参数诊断脑梗死的价值。结果:脑梗死组共检出颈动脉斑块175块,对照组31块,观察组平均每人检出斑块数块高于对照组[(1.21±0.33)VS(0.30±0.09)块,P<0.05],两组斑块分布均以颈动脉分叉处居多(50.68%、65.52%),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脑梗死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布以有斑块形成和可造成颈动脉狭窄为主(73.53%),对照组以IMT正常和单纯内膜增厚为主(69.90%),两组IMT分布差异显著(P<0.05)。脑梗死组颈动脉斑块以易损斑块为主(60.57%),对照组颈动脉斑块以稳定性斑块为主(93.55%),两组斑块性质差异显著(P<0.05),脑梗死组颈动脉狭窄率高于对照组[(42.12±6.35)%VS(12.01±3.14)%,P<0.05]。脑梗死组颈PSV、EDV、Vean均小于对照组(P<0.05),PI、RI大于对照组(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PSV、EDV、Vean、PI、RI诊断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6、0.659、0.662、0.852、0.612,灵敏度分别为70.59%、59.80%、61.76%、73.53%、58.82%,特异度分别为80.65%、73.11%、70.97%、82.80%、67.74%。结论:脑梗死患者存在明显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参数对脑梗死的诊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黄美玲 《现代仪器》2013,(5):12-14,20
目的研究喉罩应用于院前急救时建立紧急气道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100例院前心跳呼吸骤停或严重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喉罩组(LMA组,n=50)和气管导管组(TT组,n=50)。两组分别置入喉罩或插入气管导管,其它抢救措施均按常规进行。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喉罩置入/气管内插管的次数、所耗费时间、存活人数以及操作直至转运回医院的相关不良反应。结果LMA组建立有效气道时间明显较TT组短(P<0.05),LMA组一次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TT组(P<0.05),喉罩组院前急救存活率明显高于TT组(P<0.05),LMA组发生牙齿损伤的患者明显少于TT组(P<0.05),发生返流误吸、胃胀气与T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喉罩置入与气管插管相比,喉罩置入具有一次插管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是院前急救中一种简单易行、安全有效的紧急气道救援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PE)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在重型乙型肝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169例重型乙肝患者临床治疗,根据人工肝模式不同,分为单纯PE组(单纯PE治疗)与联合组(先行DPMAS治疗,再行低置换量PE治疗),经1:1倾向性匹配评分,得到2组各50例患者。治疗3次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血浆白蛋白(ALB)、总胆汁酸(TBA)]、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小板(PLT)]、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及CD4+/CD8+比值)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组ALT、TBIL、ALB、TBA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联合组ALT、TBIL、TBA水平明显低于单纯PE组(P<0.05);2组PT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PTA水平较治疗前上升(P<0.05),但PL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PT、PTA、PL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外周血CD4+、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CD8+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联合组外周血CD4+、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单纯PE组(P<0.05),CD8+明显低于单纯PE组(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4.67%,明显低于单纯PE组的27.33%(P<0.05)。结论:相比单纯PE治疗,PE联合DPMAS治疗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可更好改善患者肝功能及T细胞亚型分布,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rb-bFGF)联合点阵超脉冲二氧化碳(CO3)激光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的效果。方法:将入组的86例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点阵超脉冲CO3激光治疗,观察组基于以上加予rb-bFGF治疗,对比两组痤疮瘢痕权重评分(ECCA)、主诉症状视觉模拟评分(VAS)、水肿持续时间、脱痂时间及炎症性色素沉着(PIH)持续时间、治疗前后的皮肤生理指标[经皮水份丢失(TEWL)、pH值、角质层含水量、皮肤红斑情况(a值)]、治疗前后的血清p38MAPK通路蛋白相关指标[重组人丝裂原活化激酶1(MEK1)、重组人丝裂原活化激酶2(MEK2)、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ERK1)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2(ERK2)]和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对比两组治疗后ECCA评分、VAS评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水肿持续时间、脱痂时间及PIH持续时间,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治疗前后TEWL值、pH值及a值,观察组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角质层含水量,观察组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以上指标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MEK1、MEK2、ERK1及MEK2水平,两组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9.30%vs 25.58%,P<0.05)。结论:rb-bFGF辅助点阵超脉冲CO3激光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能明显促进术后创伤愈合,改善皮肤生理状态,减轻皮肤炎性损伤,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乳管镜定位下行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切除术的效果,总结应用体会。方法:150例以乳头溢液为主要临床表现且符合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标准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75例,分别给予乳管镜定位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切除术、常规乳头状瘤病变区段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治疗费用、病理检出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其切口长度、标本直径及标本重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费用、药物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理检出阳性率为74.44%(67/90),高于对照组的57.14%(4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8.40±2.71)个月,观察组随访期间未见乳头凹陷、乳头溢液发生,对照组随访期间发生乳头凹陷2例(2.86%);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乳腺导管定位下行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切除术能够保证病变定位的准确性、降低病变乳管的暴露和切除难度,且拥有病理检出率高、创伤小等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智能监护与健康管理系统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居家期间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100例在医院就诊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0例居家期间采取常规管理模式,研究组50例居家期间通过智能监护与健康管理系统进行干预,2组均干预至分娩。对比2组干预前后患者的健康认知评分、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1c)、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饭后2h血糖(2h plasma glucose,2hPG),以及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不良发生率。结果:干预后,2组健康认知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更高(P<0.05);2组HbA1c、FPG、2hPG水平均降低(P<0.05),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围产期的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不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智能监护与健康管理系统能明显提高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有效降低糖代谢指标和围产期并发症、新生儿不良的发生率,对患者居家期间的干预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外科手术与经导管动脉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AE)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0例肝血管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知情同意原则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手术组、栓塞组,各45例,分别实施外科手术、TAE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随访2年,观察复发情况。结果 :手术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恢复时间、治愈率高于栓塞组,其复发率低于栓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费用、治疗失败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术后发热、ALT升高、TBIL升高率高于栓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其他近远期并发生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TAE患者中肿瘤直径<10 cm者,其肿瘤缩小率高于肿瘤直径≥10 cm者,其介入次数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科手术治疗肝血管瘤疗效确切但安全性有待商榷,TAE治疗肝血管瘤安全性较佳,但对于直径较大的病灶治疗效果不够理想,应根据患者实际状态选择合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在不同靶浓度丙泊酚下拔出双腔支气管导管时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拔管并发症情况,寻找拔管期的合理丙泊酚靶浓度。方法:择期食管癌患者80例,ASAI或Ⅱ级,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每组20例,均采用全凭静脉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术毕A组丙泊酚结束靶控输注;B组、C组、D组血浆靶浓度分别设为1.0、1.5、2.0μg·mL~(-1),持续输注至拔管即刻。分别观察4组患者在手术结束时(T1)、吸痰时(T2)、拔管后即刻(T3)、拔管后5min(T4)、10min(T5)的MAP、HR、SpO_2变化及拔管并发症情况。结果:在T2、T3、T4时间点B组、C组和D组血压、心率明显低于A组;在T3时间点,C组与D组血压、心率明显低于B组;B组、C组和D组苏醒时间均较A组长,且D组患者发生舌后坠例数较多。结论:丙泊酚靶浓度1.5μg·m L-1时拔出双腔支气管导管可有效消除患者应激反应,保持循环相对稳定,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GT-4A导乐分娩镇痛仪配合导乐陪伴分娩对自然分娩产妇的镇痛效果和舒适分娩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进行自然分娩的124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产妇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产妇采取常规镇痛进行分娩,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非药物分娩镇痛仪联合导乐分娩进行分娩。比较两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比较两组产妇镇痛效果;比较两组产妇分娩后自评焦虑量表(SAS)和自评抑郁量表(SDS)评分;比较两组母婴结局。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424.87±67.84min,对照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473.45±102.38min,且观察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第三各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产妇,P<0.05。疼痛分级比较发现,观察组产妇0级10例(16.13%)、1级24例(38.71%)、2级19例(30.65%),3级9例(14.52%),对照组产妇0级3例(4.84%)、1级16例(25.81%)、2级18例(29.03%)、3级25例(40.32%),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均P<0.05)P<0.05。两组产妇SAS、SDS评分比较发现,观察组产妇SAS评分(42.17±6.83)分、SDS评分(44.06±5.98)分,对照组产妇SAS评分(53.67±8.33)分、SDS评分(54.58±7.39),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而产后2h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非药物分娩镇痛仪联合导乐分娩能够缩短产妇产程,降低产妇疼痛程度,有利于降低产后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Prior to the current mammographic era,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DCIS) usually presented as a large mass, was classified morphologically by architecture, and treated by mastectomy. The introduction of screening mammography led to an increase in the incidence of DCIS, a decrease in the average size of DCIS, and an increased emphasis on its heterogeneous nature. Thus, a reproducible and prognostically relevant classification system for DCIS is necessary. The ultimate goal of this classification is proper selection of patients for whom lumpectomy would suffice rather than mastectomy. Features to evaluate include: extent and size of disease, adequacy of resection margins, and histology. While none of the proposed histological classification systems were endorsed at the recent Consensus Conference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DCIS, nuclear grade was the most important feature common to most of them. Architecture was given secondary importance. By definition, DCIS is a non-invasive clonal proliferation of epithelial cells originating in the terminal duct lobular unit, which would be expected to be monomorphic; however, it is the degree of nuclear pleomorphism that is primarily used to separate DCIS into low, intermediate, and high grades. Architecturally, DCIS has been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types: comedo, solid, cribriform, micropapillary, and papillary. Different architectural patterns and grades may be present in a given particular case; however, some combinations of patterns occur more frequently than others. Interobserver studies have shown nuclear grading to be interpreted with greater consistency than architecture, and nuclear grading methods have correlated with biological and molecular marker studies.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经阴道彩超联合肿瘤相关糖类抗原125(CA125)、CA199、甲胎蛋白(AFP)在诊断卵巢畸胎瘤上价值。方法:对2014年1月~2019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90例卵巢畸胎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接受经阴道彩超以及血清CA125、CA199、AFP水平检查,依据病理检查结果判断卵巢畸胎瘤是否成熟,将其分为成熟组(n=61)和未成熟组(n=29),比较两组患者彩色超声检查结果,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不同特征成熟型卵巢畸胎瘤患者彩色超声参数、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分析经阴道彩超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对成熟型卵巢畸胎瘤诊断价值。结果:成熟组患者形态清晰、包膜以及回声规则等影像学表现比例,搏动指数(PI)、血流量以及阻力指数(RI)等彩色超声血流指标显著高于未成熟组(P<0.05);成熟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CA199以及AFP水平显著低于未成熟组患者(P<0.05);成熟型卵巢畸胎瘤患者超声影像学表现、彩色超声血流信号、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与患者瘤体直径、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彩超联合血清CA125、CA199、AFP诊断成熟型卵巢畸胎瘤AUC值(0.827,0.806,0.893)高于单用彩超、CA125、CA199、AFP诊断AUC值(0.728,0.712,0.743,0.783),其中联合诊断中彩超联合AFP诊断AUC值最高(0.893)。结论:经阴道彩超与血清CA125、CA199、AFP水平均可用于鉴别成熟型与未成熟型卵巢畸胎瘤,而经阴道彩超与血清CA125、CA199、AFP指标联合可以有效提高对成熟型卵巢畸胎瘤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张斌  张路华  王雅卿 《现代仪器》2013,(2):48-49,47
目的探讨帕尼单抗与西妥昔单抗对结肠癌自噬过程的影响,并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34例患者使用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作为观察组,与34例帕尼单抗联合化疗作为对照组。统计2组患者临床效果、不良反应,以及检测2组患者Beclin-1和LC-3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皮疹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发生肺部感染的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eclin-1和LC3在结肠癌病理切片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疗效优于帕尼单抗,并可提高患者体内自噬能力。西妥昔单抗组发生皮疹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皮疹可作为判断治疗效果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肾功能不全患者超声心动图心肌做功指数(Tei指数)水平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9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观察组),其中轻中度损害患者51例,重度损害患者39例,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9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Tei指数等.结果 观察组Tei指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并分析基于电子病历系统(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system,EMRS)对晚期鼻咽癌患者放化疗期间干预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太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组42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干预方法,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基于电子病历系统的干预方法。对比2组干预前后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舒适度;对比2组干预期间患者依从性和干预后满意度。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照顾、经济、家庭、情感、治疗负担评分及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2组患者照顾、经济、家庭、情感、治疗负担评分及总评分均降低(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前2组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环境舒适状况评分及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相比,2组患者干预后生理、心理、社会、环境舒适状况评分和总分均有所增加(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2组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等级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完全依从率和总满意率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晚期鼻咽癌患者放化疗期间应用基于电子病历系统的干预方法,能够减轻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增强舒适度,提升干预质量,并且提高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环磷酸腺苷联合负压吸引技术应用于大面积烧伤患者围术期的效果及肾保护作用探究。方法:选择2018年12月到2020年12月于医院治疗的12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分组,60例患者为研究组,6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负压吸引技术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环磷酸腺苷治疗,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0)、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胱抑素C(Cys-C)、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肾损伤分子-1(KIM-1)水平,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IFN-γ、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IL-2、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NO、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sVCAM-1、ET-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Cys-C、Scr、BUN、KIM-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麻醉苏醒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环磷酸腺苷联合负压吸引技术应用于大面积烧伤围术期患者,可降低患者IFN-γ、IL-6水平,提升患者IL-2、IL-10水平,抑制患者炎症,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降低患者Cys-C、Scr、BUN、KIM-1水平,减少患者肾功能损伤,减少患者麻醉苏醒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