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水景在园林景观设计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一地位的确立得益于道家思想在中国的广泛传播。道家思想的崇尚自然之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使得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山水文化"得以巩固和发展,为中国园林山水体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从而使得"以水体为纽带的山水、建筑组合的建立"成为中国园林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崇尚自然山水的理念对中国园林景观的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山水文化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山水自然作为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进入人们的审美视野,山水精神已是东方人千年来追求人与自然合一的至高境界,但单一全球化的发展模式和现代人的欲望无限扩张,给现实社会带来了诸多困境,现实的社会图景淹没了古代"山水"诗意的追寻,为了重拾这份千年的文化精髓,很多现代园林景观作品以"山水文化"为缩影大胆创新,协信星光广场景观设计正是以此为设计灵感,把"山水"概念很好的融入到现代的城市综合体环境设计之中。  相似文献   

3.
在广东博文学校规划设计中,通过对自然地形的选择性改造和保护,努力将人工营造的建筑空间序列和自然山水的生态景观环境融为一体,创造出充满灵性的山地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4.
在园林景观建设中合理利用微地形,不仅能够提升园林景观的细腻感和优美感,还能够增强园林景观的艺术性。本文对园林微地形在景观中的处理应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分析了园林景观建设中微地形的设计关键以及处理应用的关键,并从公共园林绿地以及居住环境绿地等处的微地形类型及现况,论述了园林微地形在景观中的处理应用技巧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园林绿化的地形营造是为了突出园林景观的自然和谐美和舒适度,所以地形营造是园林绿化设计的重要一环。重点介绍了地形在园林绿化中所起的作用、地形的设计原则、园林绿化地形的施工工序及注意点,以满足人们的休闲之需。  相似文献   

6.
重庆理工大学花溪校区园林景观设计力求实践"因地制宜"的设计理念。在了解重庆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等因素的前提下,从校园基地生态自然的环境出发,顺应自然山水的脉络,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布局绿地、水体、道路、广场等交往空间。利用现状环境中的丘陵、河流等景观元素,将中心区原有池塘进行改造,营造出大小、深浅各不相同的水环境,形成多样型的生物环境,来满足了不同生物生长的需求。对多处原生植被进行保留,并与增植的林木相融合,形成多样化植物群落以营造自然、生态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7.
朱建宁  刘伟  马健 《中国园林》2012,28(6):29-32
温州园位于第八届重庆园博园西北部的"现代园"展区的最南端,是"现代园"展区的起点,占地面积约1 500m2。温州园以"金瓯园"为题,以温州地区独特的自然山水、城市格局、山水文化和瓯越特产为原型,从中提取适宜的园林主题和造园要素,并结合园址的用地特征,力求创造富有温州地域自然和文化特征的园林景观。展园设计充分利用了园址的现状地形变化,将平面设计与竖向变化相结合,形成园内多层面、立体化的空间游览体验。全园设有1个主入口和2个次入口,并利用5大主题景区展示了温州独有的瓯越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8.
姚亦锋 《中国园林》2010,26(7):57-61
六朝时期(229—589年)300多年间,建康(现南京)城市建设融合自然山水风景,文人学者以寄情自然山水作为最高境界和人生理想的追求,在中国历史上占据辉煌篇章。此时诞生了以山水诗词为基础的自然审美园林。园林景观不求壮阔绮丽,而是恬静淡雅,脱俗飘逸。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园林建设发展的新纪元。玄武湖曾经是六朝帝王的园林,内有宫苑、仙岛,也有猎苑。  相似文献   

9.
园林绿化有别于造林绿化,其内在的核心要素就是景观的营造.如何根据宏观地域的自然、社会、经济、历史、人文特点以及具体区块地形、地貌特征实施景观设计创造性地设计特色园林景观,是每一个设计工作者着重思考和把握的重心.一个主题突出、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园林景观,一定是一个尽显区域自然特色、突显地方人文风貌、彰显本土文化灵魂的园林景观.其中,本土文化的彰显又是园林景观表现的关键.因而,要设计高品位的特色园林景观,就需要基于地域文化开展工作.以下,笔者就兰州市廉政文化园设计过程中的设计思路和文化表现,谈些粗浅的想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0.
结合杭州银湖实验学校设计项目,介绍了融于自然的山水校园的建筑设计理念,同时遵循学校生态化办学方向,在中国校园展现西方摩尔式园林景观。  相似文献   

11.
丘陵地形有它独特的地形、地貌与山水特征,在大学校园规划中如何因地制宜地利用好丘陵的地形、地貌特征,创造出自然与人工和谐,山水,人文共生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12.
山水文化哲学浅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文明是人类活动的历史结晶,山水文化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山水与文化息息相关,山水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山水的生命。该文论述了山水文化哲学在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园林等艺术形式上得到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将中国古代的自然山水园林与当代风景名胜区的建设相结合,巧妙利用自然山水来展现中国园林精髓,传承中国园林文化。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重点论述如何通过情感的判断营建山居建筑,并通过山居建筑这一媒介试图为当代人营造一处心灵寄托之所。以石花洞风景名胜区为例,从相地、立意、布局3个方面来论述两大重点山居建筑的营建手法,从而构建可居可游的自然山水园林景观。  相似文献   

14.
黄贵凤 《建造师》2009,(8):67-68
园林工程包括治理山水、改造地形、道路建设、铺装场地、土木工程建筑、小构筑工程设施、水电安装、绿化栽植等多项内容。从前期论证、设计、到施工每一个环节都要考虑工程完工后的景观效果,达到虽由人造,宛与自然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5.
不合理地改造自然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了现实威胁,人类开始遭受大自然的惩罚.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人们的理想追求,传统聚落乡村园林景观的保护和发展便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在中国传统优秀建筑文化的熏陶下,“天人合一”的宇宙观造就了立足自然、因地制宜、独具特色的乡村园林景观,为独树一帜的中国古典园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借鉴乡村生态景观的成功经验,运用现代生态学的理念,依托乡村的优美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集山、水、田、宅于一体,开发创意性生态农业文化,把乡村的一草一木、山水树石都进行文化性的创作,使其实现乡村的产业景观化,景观产业化,创建乡村公园,开发各富特色的休闲度假观光产业,是城乡统筹发展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周斌 《山西建筑》2011,37(24):198-199
溯源于中西方哲学思辨,从道路设计理念、建筑主从地位、水体驳岸设计、地形改造方式等硬质景观要素入手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中西方古典园林硬质景观差异,以期促进现代园林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3,(9)
自古以来,石都是园林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天然形成或是人工雕琢,其形其态其色都默默的散发着一种大自然之美。在中西方园林景观设计中,对于石的应用随处可见,中国传统园林崇尚自然,其构图以山水为主,古人云"园林之胜,唯是山与水二物",可见石作为山的缩影在中国古代园林中的地位;而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形式却完全排斥自然,寻求一种对称性的几何原理,石头艺术大多以雕塑的形式存在于其中。但二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都以植物、石、水来构筑整个园林景观系统。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讨如何在现代园林景观中更好的发挥石的艺术,让这自然界中伟大的产物发挥出它最美的艺术特性。  相似文献   

18.
达婷 《中国园林》2012,28(5):121-124
山水城市理论伴随中国城市的建设发展已有20年。近年来,人们认识到,在青山绿水中建设诗意的栖居环境时,保持城市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是至关重要的。从对山水环境自然灾害的讨论入手,以中国传统文化生态观为出发点,通过解析中国传统山水观,明确了尊重自然山水及其生态价值的意义,挖掘传统园林设计思想中的生态意识,归纳了传统园林以尊重自然形态,利用改造自然、注重山水组合模式、形成综合水环境和重视植物环境营造的造园方法。以传统造园实践来启发当代城市建设,得出整治山水形态、形成综合水环境、建立绿色空间意象等现阶段山水城市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园林景观中的自然要素主要指植物、水与山石等,它们来自于自然界,既与自然界中的自然要素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又与它们有着本质的差别,它们是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历史过程中被审美化和结构化的产物,经过造园者的意识化与精心雕琢之后,便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烙印。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17)
枯山水是一种道家精神与山水画精神并存的特殊艺术,具有一种孤寂、幽玄、纯净的氛围。该文以南京牛首山为例,从枯山水的历史出发,分析枯山水的要素和造园手法,讨论枯山水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