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金天天 《景观设计》2020,(1):66-73
第十二届中国(南宁)国际园林博览会园博园的西南部为设计师园展区。与国内外城市展园展示城市历史文化的主题不同,设计师园主要展示的是设计师个人的思想理念与艺术手法。设计师园共有五个,每个展园占地面积约2000 m^2。"山水间"花园地块不远处有起伏的山丘和蜿蜒的水面,地块旁有一片茂密的竹林。山、水、竹成为设计师构思花园主题时三个关键元素,中国山水画意、传统园林精神、竹的文人气质三者相通,于是便有了藏在竹林之中、充满山水诗意的"山水间"花园。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省内展园"安康园"设计的介绍,从地域山水地貌的空间艺术构架提炼,典型文化主题景象选取,现代展示园林空间组织以及景象空间对原型的凝练、抽象、转化的设计构思过程,探讨了传统造园主题立意及景象空间营造的艺术手法,在现代山水展示园林中的传承和演绎。展园以安康的自然山水为景象展廊,以山水文化的主题景象为展示焦点,将安康的地域特色以空间场景画面的形式展示出来。  相似文献   

3.
杭州园设计构思,选取西湖景观中最具创造性精神和艺术典范价值的核心要素,以西湖山水美学"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为指导,力求深刻体现西湖园林景观的艺术风格。通过对场地区域特征的深入分析,锁定以赏月文化和西湖水上园林为立意主题,以西湖十景之"三潭印月"为核心意境,并结合杭州西湖现代园林的造园特点,在有限的场地空间内,创新、重现西湖"诗情画意"的自然山水,解读由"两堤三岛"构成的西湖景观"堤岛格局"的构筑特征,诠释西湖文化景观遗产的普世价值,展示富有杭州特色的景观作品。  相似文献   

4.
安阳展园位于第八届重庆园博会南部大中华展区的北方园林展园中,占地面积为2900 m2。在对当今泛文化现象盛行进行反思后,展园设计择取安阳当地历史悠久的"甲骨文字"为主题,以自然原型为基础筛选造园要素,借鉴"安阳园"三个字的甲骨文书法形体组合形成布局结构。设计以水为脉,串连起各个园林要素来强化布局,把平面的文字形象转化为有致的立体化园林空间。  相似文献   

5.
中国园林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 下我国举办的园林展中的地方展园是探索中国传统造园传承和 创新的重要平台。第十三届徐州园博会温州园的设计从“师法 地域特征”和“一园双境”2个层面进行了传统造园的“微创 新”探索。设计截取温州楠溪江乡村景观的一个片段进行提炼 和重构,营造具有野逸之气的山水园林空间,使游客能够在咫 尺之间身临其境地体验永嘉山水的诗情画意和温州发展的未来 之态。最后,以此展园的营造为契机思考了中国传统园林回归 本源进行传承创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园林》2018,(10)
随着"绿色发展"概念深入人心,如何用创新打造绿色空间,并在城市环境塑造中将工程技术与自然生态因素相结合,成为现代城市环境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以政务文化新区·创业园为例,整体设计源于地域文化,以自然布局为主,引入山水文化概念,让独特的空间环境文化——"黄牛精神"得到充分显现,凸现"创业"主题,营造一处山水相依、互为补充的完美格局。该设计为分析城市绿色人文空间环境提供一种新思路,同时也拓展了城市景观理论应用的领域。  相似文献   

7.
《园林》2015,(12)
<正>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简称"园博会")是住建部与地方政府共同主办国际性园林行业盛会,每两年举办一次。第十届国际园博会于2015年9月~2016年5月在武汉市张公堤城市公园和金口垃圾场原址上展现。武汉园博会以"生态园博,绿色生活"为主题,分为国内展园82个、国外展园10个、大师园4个、创意园9个以及长江文明馆、园林艺术中心、汉口里、汉江咀等4大主题建筑,全园规划总用地213公顷。园博会82个国内展园分布在园区的西南展区、湖北市州展区、东南展区、北区等4大区域。笔者多次实地参观了此届园博会,收集和查阅了有关资料,对国内宜昌、济南以及中山园的植物特点及造园手法进行分析,探讨植物的属性特征和造园特点。  相似文献   

8.
温州山水城市空间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山水城市是中国传统的人工和自然环境完美结合的一种典型城市模式.温州具有优越的自然山水环境务件和丰富的山水文化底蕴.通过对温州城市山水空间环境剖析,以现代城市设计的方法,探求构筑温州现代化山水城市空间模式.  相似文献   

9.
日本是一个岛国,因地理环境因素,多出溪涧、瀑布。由于我国文化和日本宗教影响,园林建筑形成了具有典型岛国风格的“山水庭”——即模仿自然风景、并缩景于一块不大的园址上,象征一幅自然山水风景画。日本传统园林可分为三类。筑山庭即山水园。以表现山峦、平野、谷地、溪流、瀑布为主的自然风景园林。园林中辟有水池,池中有“中岛”,池右为”主人岛”、池左为“客人岛”,以此构成一幅幅自然缩  相似文献   

10.
中国山水文化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山水自然作为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进入人们的审美视野,山水精神已是东方人千年来追求人与自然合一的至高境界,但单一全球化的发展模式和现代人的欲望无限扩张,给现实社会带来了诸多困境,现实的社会图景淹没了古代"山水"诗意的追寻,为了重拾这份千年的文化精髓,很多现代园林景观作品以"山水文化"为缩影大胆创新,协信星光广场景观设计正是以此为设计灵感,把"山水"概念很好的融入到现代的城市综合体环境设计之中。  相似文献   

11.
中法两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文化大国。两国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代表,中法两国主张开展不同文化间的对话、交流与合作。文化关系在中法两国国家关系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在两国领导人共同关心和支持下,为了进一步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两国国家元首共同决定中法互办文化年。作为中国文化年的重要活动,2004年6月,上海在法国成功举办了马赛“上海周”活动,受到马赛市民的热情欢迎。而2005年6月,上海“马赛周”则是法国文化年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在马赛的中国园林“上海园”以及坐落在上海徐家汇公园的雕塑喷泉“希…  相似文献   

12.
为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上南公园通过制定"星级公园"创建计划及日常养护管理措施的实施,于2004年被评定为"三星级公园".作为居住区配套公园,其创建的成功,可为相同性质的公园创建星级公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中园”作为一种造园手法,在中法两国历史上鼎盛时期的园林中以不同的面貌存在,并且在现代园林中广泛应用。中法两国在古典园林的成就方面,被视为中西园林界的代表,在许多方面存在可比性。同时,17世纪古典主义时期的园林对现代园林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通过对两国17世纪园林中“园中园”异的比较,探寻两国固有的特色,分析“中园”传统基础上的现代应用,试图为中国园林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从精神分析的三个层次,通过对花园5个层面的分析,解读了竹园的中国“芯”是对中国古典园林灵魂的艺术再现。提出竹园的空间原型为谐趣园,认为竹园首次图示了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特有的集锦式空间特点、曲线与折线相结合的构图形式,为中国当代园林理论和方法的创新追求带来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園(园)”是风景园林学科的“元概念”之一。 现有对“園”的解释主要基于“囗”与“袁”组合的象形认 知,却存在谬误,且未能触及其本质。训诂是传统小学中 用来对汉字进行追本溯源的方法,将训诂学用于厘清“園 (园)”最为原始的音、形、义及其后世流变,揭示“園” 源于“圓”“圜”,最初是与“祀天”功能相关的“自然空 间”。从殷商至战国,“袁”逐渐代替“圓”“圜”中的 “員”“睘”讹为“園”,继承并扩大其字义。简化字“园” 亦有与“祀天”相关的“圓”“圜”的渊源,隐含了古人宇宙 观、时空观的传承。“天人合一”“人与天调”始终是“園 (园)”的基本内涵,是当今风景园林之“元”。  相似文献   

16.
厦门“设计师花园”带来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业内对厦门园博会的设计师花园引起的争议,在研究厦门园博园中设计师花园产生背景,对风景园林设计师花园进行现场详细考察,获得调查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提出应该深入剖析设计师的设计意图、挖掘设计隐含的精神。在了解、理解设计师花园的基础上针对现有的争议进行再思考:承认其出现的历史性和历史意义,对于设计师花园应该带着批判的眼光,进行客观地分析,通过公正地评论,真正做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才对行业的向前发展有益。  相似文献   

17.
十几年前,商品楼盘多喜欢称"花园"、"广场",那时还引出不少讥评,说你那不过是些楼房,怎么能这样叫呢?其实那称谓是从GARDEN和PLAZA译转过来的,一度在香港非常流行.  相似文献   

18.
关飞 《中国园林》2022,38(11):21
江苏省第十一届园艺博览会未来花园项目改造了孔 山矿巨大的采石宕口,通过修复自然的手段来营造新自然, 其中有5点策略:一是改造已有的140m矿料运输通道及其竖 井,为游客提供了进入未来花园的路径;二是在坑底制造大面 积雾森,调节温湿度的同时营造了山水诗意;三是将1.6万m2 的人工湖泊作为植物花园屋顶覆盖整个二级矿坑,营造“水下 植物园”的特殊体验;四是背靠北崖设置2 500座崖壁看台 及露天舞台,投影南崖营造巨幅崖壁灯光秀;五是悦榕庄酒店 架空于矿坑东端,115间客房如石塅沿北崖展开,可远眺整个 园区。 关 键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园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提起颐和园与圆明园来,可谓尽人皆知,其湖光山色,亭台楼阁,令人无限神往.徜徉其间,我们总是习惯把颐和园、圆明园仅当成游玩、休憩的场所.实际仔细研究起来,其规划建设的初衷却是典型的办公区、居住区,只不过居住者不是寻常百姓,而是皇帝.  相似文献   

20.
陆易农 《规划师》2004,20(12):115-116
近几年,有些城市和县城提出要建设或打造田园城市的目标,于是,该地方的政府或修编、调整城市总体规划,或新编城市发展概念规划、战略规划,都有意拉大城市骨架,将城郊大片的农田或园地纳入城市规划建设用地的范围,构成所谓“城中有田,田中有城”的田园城市格局。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目前对创建田园城市表现出高度热情的,主要还是某些城市的领导层。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建设园林城市、生态城市已经成为许多城市重要的发展目标。在这种背景下,某些政府及其领导人提出将田园城市作为建设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