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中市龙岗大桥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景观公路桥梁。桥梁中的副塔及副塔内的钢锚箱等构件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外形复杂、结构新颖、构造独特,难以采用常规的二维方法进行细部设计。采用三维CATIA软件可更准确地对副塔及副塔内的钢锚箱结构构件进行细部结构设计,为大型复杂桥梁、特殊构件等细部结构设计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钢锚梁在斜拉桥中的应用越来越多,钢锚梁的材料和结构设计、安装工艺越来越受到工程界的关注。索塔钢锚梁的安装及定位是斜拉桥施工中控制难度最大、精度要求最高的部分。阐述了某工程概况、钢锚梁安装方法以及钢锚梁安装施工质量控制、钢锚梁安装精准定位控制情况,对大跨度斜拉桥钢锚梁的安装施工要点及精准定位控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针对尚水花园项目基坑存在长且厚淤泥质黏土土层等地质特点,为解决淤泥质土层和微承压含水层软基边坡支护问题,采用加筋水泥土桩锚支护技术对基坑进行支护。结合GTS NX有限元软件,通过改变加筋水泥土桩的设计要素,对基坑侧向位移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改变水泥土桩嵌入深度、H型钢截面尺寸和嵌入深度等设计要素,对基坑侧向位移影响不大;改变斜向锚体与水平面夹角、斜向锚体根数等设计要素,对基坑侧向位移影响较明显。夹角越大,侧向位移越小;增加斜向锚体道数,可有效降低基坑变形。  相似文献   

4.
<正>文章结合工程实例,简要地介绍了前期工作和施工控制理论,在此基础上,针对斜拉桥施工监控的重点进行了深入地分析,主要从挂篮加载试验、立模标高控制、主梁线形监测、应力测量、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供读者参考。一、项目概况陈村特大桥路线跨越陈村水道,河道全宽约为  相似文献   

5.
岩锚梁的结构安全对水电站地下厂房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从混凝土配合比与施工温度、爆破震动、围岩变形、结构分缝等方面,对A水电站左岸主厂房岩锚梁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岩锚梁裂缝原因复杂多样,其与围岩差异变形、伸缩缝设置的关联性较强。为减少裂缝产生,除防止围岩出现较大变形和不均匀变形,还应根据地质条件合理设置伸缩缝。  相似文献   

6.
斜拉输水结构布置及其技术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国内已建成或正在设计施工中的斜拉输水结构的布置型式,并参考了国內外斜拉桥的各种布置,总结归纳为:自锚式、非自锚式(又称地锚式)及其他型式等三大类斜拉输水结构,在各类布置型式中,根据主梁、塔架的材料与结构型式的不同,又再分为多种布置型式,文中结合实际工程详述了它们的布置特点、技术特性(包括主梁、塔架等的受力、变位特性)及适用条件,它们是斜拉结构设计首先要考虑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某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的梁、板等多处出现裂缝,结构安全评估结果认为结构整体是安全的,但裂缝会对混凝土的耐久性产生不利的影响,并有可能加剧构件的疲劳损伤。本文在结构安全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采取化学灌浆、粘贴碳纤维布、增加钢肋板和钢次梁等局部加固处理方案。按照加固方案,开展了粘贴碳纤维层数的计算方法、钢肋板的布置及连接方法、钢次梁与楼板的连接方式等方面的研究,完成了某水电站厂房局部加固处理设计。加固设计应用结果表明,加固方案能够限制裂缝的进一步发展,适当增加结构刚度,有效提高构件抗疲劳的安全储备。  相似文献   

8.
以某跨海大桥锚碇基础工程为例,对海上深水深厚软基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案提出了钢平台+钢导墙方案和围堰筑岛方案,并进行了经济和技术比选,结果显示该方案更优;采用数值方法对方案进行安全分析,发现其安全可行,可以满足规范要求;同时提出该方案的具体施工工艺和工程监测要求,以保障工程质量。研究表明,该方案可应用于跨海大桥锚碇地下连续墙施工,并能有效缩短工期、降低造价,可为类似工程的施工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已经完工的岩锚梁,绝大多数的梁体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垂直于梁长方面的横向裂缝。岩锚梁裂缝产生的原因有多种,温度裂缝是梁体混凝土热量散失引起的冷缩变形和内外约束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裂缝的特征是有序分段开裂,呈"八"字形,远离岩台面一侧较宽,另外洞室开挖后地质构造产生不均匀变形也是产生梁体裂缝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爆破震动对梁体裂缝的形成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由于裂缝对梁体的耐久性是有影响的,溪洛渡水电站地下厂房岩锚梁浇筑效果好,未产生明显裂缝,本文主要介绍岩锚梁混凝土浇筑温控方面所做的研究工作以及采取的相应温控措施,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三峡电站等工程采用下游坝面钢衬钢筋混凝土管道 ,这种管道型式新颖 ,无规范可依。在运行时管壁混凝土开裂 ,及在温度荷载作用下应力和变形情况如何 ,是这类管道结构中尚未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通过仿真材料模型试验及非线性有限元法 ,对带裂缝的钢衬钢筋混凝土管道在内外温度差作用下的温度应力及变形进行了研究 ,获得了可靠的成果 ,为管道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测试并研究爆破开挖对地下厂房岩锚梁结构(包括新浇筑的混凝土、新灌注锚杆、垂直岩壁等)的影响,通过爆破质点振动等监测手段及数据分析为爆破振动控制提供采信资料,验证设计,指导施工.对监测和控制开挖爆破对高边坡混凝土、锚杆、锚索和喷层等影响的研究,文中方法可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主要论述了钢衬钢筋混凝土压力管道的各种结构分析和设计方法,并且围绕设计中配筋优化设计、在内水压和温度荷载作用下的应力计算与裂缝宽度验算等关键性问题,尽可能全面地介绍和评价相关的各种分析计算方法,以供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朱存鹏 《中华建设》2022,(15):85-87
本文主要对房屋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危害进行研究。文中先分析了房屋结构裂缝的类型和产生的原因,之后分析了房屋结构裂缝的危害,并提出了预防和处理对策,包括合理设计房屋建筑结构;优化混凝土结构设计和施工;裂缝处理措施技术,希望可以为有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2021年5月22日在青海玛多县发生了7.5级地震,其突破了该地桥梁抗震设计参数,桥梁损毁严重。调研了玛多地震中典型桥梁的震害情况,震害包括:落梁、支座脱落、桥台损伤、桥台路基过渡段损毁等,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寒区桥梁设计方法提出:若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梁,则需要设置相应的隔震与防落梁措施,并应考虑低温、紫外线等不利因素对桥梁支座等附属构造耐久性的影响;上部结构可采用较轻的组合梁如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桥梁、MVFT梁、GFRP-混凝土组合结构;继续加强防落梁设计与构造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可熔断”桥面构造层概念并分析了其在简支梁桥中的抗震受力机理。研究内容可为寒区桥梁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结合三峡水电站工程实际,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坝后背管结构进行了平面非线性有限元计算,并将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构力学弹性中心法成果比较,研究了结构力学弹性中心法在坝后背管设计中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有限元方法能更好地反映管道结构裂缝开展、钢衬和钢筋应力分布规律,而结构力学弹性中心法计算得到的外圈钢筋应力偏大,不仅难适用于全背式背管,对浅槽式背管的计算误差更大。浅槽式背管由于两侧坝体混凝土对管道的约束作用,不仅可提高初裂荷载,减小裂缝处钢衬和钢筋应力和裂缝宽度,而且与全背式背管相比对管道抗震更有利。  相似文献   

16.
碧湾拦河闸改建橡胶坝工程运行中发现坝体裂缝、混凝土老化、下游冲坑等较大安全隐患,须进行除险加固。经技术经济适用性综合比较,选用翻板钢坝加固方案。该方案不束窄过流断面,操作简便,启闭灵活,不阻碍行洪,并可形成较好的景观效果。本文详述了该设计方案,并对溢流坝段泄流能力和坝基抗滑稳定进行了计算,可为类似钢坝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舟山西堠门跨海大桥基岩工程地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舟山大陆连岛工程西堠门大桥基岩两个关键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针对南锚碇、北锚碇及北塔基3个部位进行.研究内容包括:①针对南、北锚碇区分别开展了现场及室内直剪试验,提出了南、北锚碇区基底摩擦系数的建议值,为锚碇混凝土与基岩接触面抗滑稳定计算提供了依据;②在北塔基所在部位老虎山开展了结构面带F11及F8断层带直剪试验获取其强度参数,随后按照设计提供的荷载工况,对整个南东侧山体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在满足整个工程边坡稳定要求及桩体抗弯及抗剪能力前提下,对群桩轮廓尺寸及埋深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隧道式锚碇的变形破坏机制涉及到结构与围岩的协同作用问题。以华丽高速公路金安金沙江悬索桥两岸隧道锚变形破坏机制为研究对象,利用工程类比法评价了其稳定性控制要素,设计了超载数值试验。根据塑性区的扩展过程确定了施工安全监测和需要采取预加固的重点部位,确定了隧道锚围岩的破坏模式。根据锚面监测点位移由mm到cm量级突变确定的两岸锚岩系统极限荷载均为6~8倍设计缆力,则锚岩系统的设计承载力取3倍设计缆力下变形安全是有保障的。丽江岸塑性区在10 P下贯通;华坪岸塑性区在14 P下贯通。设计缆力作用下,丽江岸锚碇最大位移1.5 mm、围岩1.2 mm、地表0.5 mm;华坪岸锚碇最大位移1.7 mm、围岩1.5 mm、地表0.7 mm,其响应顺序为后锚面监测点前锚面监测点锚碇中间岩体地表点,可作为后期结构及围岩安全监测布点和预警的参考,也证明当前设计缆力下变形和强度均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三峡电站直埋式蜗壳结构试验模型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三峡水电站蜗壳为钢衬钢筋混凝土结构,钢蜗壳直径大,内水压力高,外围混凝土相对较薄,为研究三峡电站采用直埋式蜗壳的可行性,开展 了结构模型试验和非线性计算分析工作。采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法对三峡水电站直埋式蜗壳 结构试验模型进行混凝土开裂计算,计算中混凝土裂缝模型采用分布裂缝模型,并考虑混凝 土的拉伸软化,钢筋采用分离式模型并用埋入方法将其嵌入混凝土单元。并对裂缝分布、钢筋应力、结构位移等计算与试验成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基 本一致。为模型试验提供了依据及指导,并验证了非线性计算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刘文 《云南水力发电》2010,26(4):37-41,48
针对彭水电站高边墙岩性本身具有自稳时间短、抗风化能力弱,破坏机制具有突然性,不易被检测设施所掌控等特点,首次从岩体卸载的角度着手,采用薄层开挖随层支护、系统地应用钢质楔头预应力中空注浆锚杆和以钢垫板替代混凝土锚墩头新技术、通过无盖重固结灌浆加固处理、无裂缝预应力岩锚梁施工等创新技术,有效地控制了洞室高边墙围岩的开挖卸荷变形、确保了布置在高边墙上岩锚梁结构的稳定,实现了高效快捷的工程建设目标。填补了国内外大型地下洞室在陡倾角、薄层顺岩层走向布置的高边墙稳定施工技术领域的空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